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同步测试题(有答案)

更新时间:2024-03-16 22:5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同步测试题(有答案)

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单元同步测试题(有答案)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共39分) 1、下列字形字音全对的一项是( ) (3分) A.骸骨(hái) 潜行(qián) 狩猎(shǒu) 匀称(chèn) B.轻盈(qíng) 倏忽(shū) 篡夺(cuàn) 沧茫(cāng) C.葱笼(cōng) 喑哑(yīn) 喧嚣(xiāo) 静谧(mì) D.?O?@( sū ) 嗉囊( sù ) 飞甍(méng) 缥缈(miǎo)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 场非整顿不可。 B.看到著名表演艺术家赵本山的小品,连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 C. 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D. 面对激烈的竞争,我们不应该怨天尤人,更不应该妄自菲薄。 3、对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3分) A.预兆:事前显露出来的迹象。 一霎间:一会,形容时间很短。 B.弥漫:布满充满 相顾:互相照顾 C.静谧:安静 骸骨:尸骨 D.篡夺:用不正当的手段夺取 惊慌失措:害怕慌张得不知道怎么办好 4、填入横线,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从飞船上可以看到美丽的月球已经遥遥在望。它发着美丽的银光, 。 A.它在飞船的上方静静地悬着 B.它静静地悬在飞船 的上方 C.静静地悬着,就在飞船的上方 D.静静地悬在飞船上方 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温州鼓词,是流行于浙南地区的一种曲艺形式。 B.我们必须认真克服,并随时发现自己的缺点。 C. 最近,他的工作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D.通过最近一段的努力,我的作文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6、填空。(每空2分,共24分) (1)《化石吟》是一首赞颂化石的 诗,更是一首科学诗。吟,这里是 的意思。 (2)《绿色蝈蝈》是一篇 文。作者是 国著名的 家。 (3)《山市》的作者 ,字 ,号 ,世称 。他是 代 家。 二、 阅读理解与表达 共(61分) (一)阅读文字,回答问题。(3分) (1)今年,复旦大学在自主招生中,不仅 看重考生的学业成绩,还对考生进行了严格的面试,然后才决定是否录取。 (2)今年举办的“隆力奇”杯第十二届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除了评判选手的歌唱水平外,还有综合知识问答这一环节,虽然只占1分,却往往成为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影响选手排名的关键。 (3)5月中旬,法国敲定了进军德国世界杯的23人大名单,在预选赛中表现突出的球星皮雷,因在赛场上与人有过争吵而未能入选。 (4)首届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学生谢彦波,被人们称为“神童”、“未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因不能处理好与导师的关系,被迫中途结束了在美国的留学生涯。 7、你得到的主要信息是: (二)阅读下文,完成8~14题。(19分) ①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②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师,像奔马……③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④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⑤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8、结合上下文说说“招牌”一词的妙处。(3分) 9、②句所照应的短语是________________,说明云和天气关系的句子是__ __ _ __。(4分) 10、①句和⑤句在选文中分别起的作用是______ ___ 和______________。(4分) 11、选文用“美丽”和“ _______”,“白云朵朵”和“___ ____”相对比,说明云“__ _ _ ”的特点。 (3分) 12、用“‖”划分选文的层次。(3分) ① ② ③ ④ ⑤ 13、本段文字的结构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7分) 听天气预报别只注意温度 关心天气变化的人每天都收听天气预报,_______不少人往往习惯只以气温的高低作为判断环境冷热的惟一指标,这是片面的。?? 气温适中时,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对人体冷热感觉的影响较小。所谓气温适中,是指使人既不觉得热,又不感到不冷,这个温度叫做“不感温”。人们对环境的“不感温”是不同的,如人体对空气不感温为24℃,对水的不感温为34℃,这就是说在24℃的空气和34℃的水中,人们会觉得不冷不热,十分舒适。因为人正常体温为37℃,在空气中,24℃的空气会带走人体一部分热量,而体内产生的热量则会弥补空气带走的那部分热量,使得人体向外散失的热量与体内产生的热量正好相等,人体保持了相当的热平衡,使人们感觉良好。当环境温度低于或高于“不感温”时,人们就会有明显的冷感或热感。这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时,相对湿度便会对人体冷热感起很大的作用。比如,当气温25℃、相对湿度30%时,人体没有什么冷热的感觉(即舒适);同一气温,若相对湿度增大到95%时,人体就感觉闷热了…… 人体的冷热感与风力也有重要的关系。冬季当你静止或徒步行走时,本来穿着衣服感觉冷暖刚好适宜;如果坐上奔驰的卡车或窗户大开的汽车、电车,立刻就会觉得风声大作,周身寒冷。这是因为风能把人体周围的空气保温层吹散,把热量带走的缘故。一般风力越大,人体散失的热量越快、越多。从实验中,大致可以计算出这样的结果:当气温在0℃以上时,风力每增加2级,人的寒冷感觉会下降3℃~5℃;气温在0℃以下,风力每增加2级,人的寒冷感觉会下降6℃~8℃ 14、第一段空缺处应填的关联词语是________ ___ 。(3分) 15、本文通过指出“人们一贯以气温的高低来作判断环境冷热的惟一指标”这一说法的片面性,说出人体的冷热感与什么因素有关系?(3分)

16、写出在24℃空气中,人们会感到不冷不热,十分舒适的原因。(3分)

17、第二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意在说明什么?(3分)

18、写出本文运用下定义说明方法的一句话。(2分)

19、“一般风力越大,人体散失的热量越快、越多”中“一般”一词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3分)

(四)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回答问题。(22分) 望洋兴叹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邃狙轮?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若,海神名)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2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6分) (1)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 ) (2)不见水端 ( ) (3)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 (4)望洋向若而叹曰 ( ) (5)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 (6)始吾弗信 ( ) 21、辨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6分) (1)闻道百 ( ) 我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尝闻少仲尼之闻 ( ) (2)始吾弗信( )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 (3)堂若者 ( ) 以为莫己若者 ( ) 22、翻译下面句子。(3分)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23、这段文字描写了哪两种景物,有什么作用?(3分) 24、你知道“望洋兴叹”这个成语的本义和比喻义吗?(2分) 25、你是怎样看待文中的“河伯”的?(2分)

参考答案 《化石吟》: 1、(1)hái(2)qián(3)cōnglóng(4)mǎ(5)shì 2、(1)物质由于长时期的风吹雨打或微生物的侵害而破坏。(2)变得虚幻,不存在。(3)在水面以下行动或秘密行走。(4)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形容经历很长的时间。(5)青翠茂盛。(6)称赞而且佩服 3、势 扬 享 待 伎 砭 衷 化 4、肉体 / 虽 / 早已腐朽 / 化为乌有,生之灵火 / 却 / 悄然潜行 / 在地下。黑色的躯壳 / 裹藏着 / 生命的 / 信息,为历史 / 留下 / 一本 / 珍贵的 / 密码。 5、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这里是赞颂的意思。6、本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7、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科学神奇与人类伟大的赞美之情。 8、诗歌分为三层:1-2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节通过发问,引发联想;3-6节具体抒写,无限遐思;7节回应发问,照应开头。9、恐龙、猛犸仿佛在引颈长吼, 林木葱茏、幽雅。10、们可以从化石中发现许多信息。11、事件的推移和生命的进化”;相应的句子为“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的向近代迸发”。12、以从化石所表露的信息中探索历史发展的秘密,让人们去探究。13、复的关系,强调化石为我们提供的信息。14、化石拟人化,讲述了人类与自然的变化历程。15、文中的思绪引向远古,既引起了下文,又表现了作者的思路。16、世界不是由所谓的神创造的,世间的万物都是自然进化的结果。17、因为在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有机化合物还保留着, 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18、“刻下道道皱纹”写的是化石,这是一种比喻,人脸皱纹是生命历程的写真,而把化石比作人脸皱纹,说明化石是地球历史的见证,这样设喻,生动形象,将抽象的事理具体化。19、“你”是指“化石”;这是一种拟人的手法;用第二人称显得自然、亲切,便于抒发自己对化石的赞叹之情。20、是自然界里 的一种沧海桑田的变化;如地球历史上恐龙时代的兴盛与堙灭等。(只要能选取自然现象的变化来说明即可)21、“死”指没有生命。总领全文。22、不能删去。“可能”表示猜测“石头有光滑的擦痕”的原因。“竟”表示对某些生物的尸体完整地保存下来感到意外。如去掉则改变原意,表意不准。23、化石是历史的见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24、总结上面内容并进行评价。全文的结构关系是总――分――总。25、从“也”可以看出。四个例子。26、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7、云从窗里出。28、略。 《看云识天气》 1、(1)lín(2)luán(3)shà(4)báo(5)mí(6)hú 2、(1)缀(2)辍(3)啜 3、(1) lóng,笼子;lóng,葱茏(2)bò,薄荷;bù,帐簿(3)lǚ,丝丝缕缕;lòu,雕镂(4)mù,序幕;mù,羡慕 4、(1)打比方(2)引用(3)摹状貌(4)作诠释 5、是本段的总起句(中心句),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在第一段作者主要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来展示云的“姿态万千”,主要用了对比的修辞和描写的表达方式写出了云的“变化无常”。(写出具体的语句也可以)6、本文的说明顺序是由现象到本质。在说明中,从现象入手,进而触及事物的本质。云的形态和光彩是现象,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是本质。从而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具体生动的说明了怎样看云识天气。7、比喻的作用:一具有知识性。比如:“卷云丝丝缕缕的漂浮着,有时候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菱纱。如果卷云成群成行的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这里的比喻分别说明了卷云和卷积云的特征。二是形象性。便于读者理解。说明文运用比喻要注意:喻体能够准确的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拟人、排比、引用等。8、文章细致的把云分成薄云和厚云两大类,又分别把薄云和厚云分成细致的若干种类,并形象生动的对各个种类的云进行细致的描绘,使读者能更细致、具体的了解云的形态与天气状况的关系。9、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云彩,推测天气的情况。(云彩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10、晕、华、虹、霞 11、B 1 2、“晕”是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红色,外层紫色。 13、“华”是比晕小的彩色光环。里紫外红。 14、日晕和月晕出现在卷层云上,是大风雨的征兆。 15、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16、虹在东方,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17、出现朝霞,表明阴雨天气就要到来,出现晚霞,表明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 18、略。19、描写;激发读者兴趣,引出下文说明的对象。20、第(2)(3)段的问句起过渡作用;第(12)段的问句提出问题,总结全文,引人深思。21、第⑧段的开头。因为第⑧段中内容支撑该句内容,说明植物在灭菌方面的作用。22、①③②④;这个顺序排列能更加突出绿色植物对人类生存的重要作用23、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写:①绿叶能吸收工业废气;②绿叶能杀灭病菌;③绿叶能接收、吸附、过滤空气中的尘埃。24、因为“肺”的作用要进行呼吸,而绿色植物每天能吸进大量的对人体有害的二氧化碳,呼出人体必需的氧气,所以把绿地草坪比作“大地之肺”。25、(1)打比方(2)列数字(3)举例子(4)作比较 26、示例:“绿色是生命之源”等。27、示例:摧毁房屋桥梁,摧不毁你顽强的意志。(意思对即可)28、我来到法兰西,仿佛听到罗曼?罗兰在叙述三位巨人的不凡历程;我来到英国,仿佛听到笛福在叙述鲁宾孙票硫磺岛的历险经历;我来到俄罗斯,仿佛听到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叙说保尔成长为无产阶级战士的人生历程。(意思对即可) 《绿色蝈蝈》 1、(1)gōu(2)梧(3)狩(4)xiāo(5)喑(6)mì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7)篡(8)zhōng(9)shǔn 2、(1)弱肉强食(2)隐隐约约(3)连续不断(4)惊慌失措 3、(1)句子: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野丛中,蝈蝈在窃窃私语;作用:很生动地写出了蝈蝈在夜晚发出的细小的声音,也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2)句子:它们对这道菜吃地津津有味。作用:这样写显得亲切、自然,形象生动,把蝈蝈吃食的情景描绘地活灵活现,很是吸引人。4、外表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作者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主要写的是食物习性。5、作者对蝈蝈的称呼有:“狂热的狩猎者”“我笼里的囚犯”“蝉的屠夫”等。当蝈蝈捕杀蝉时作者用“狂热的狩猎者”;当蝈蝈成为作者笼中观察和实验的对象时,作者就用“我笼里的囚犯”;当蝈蝈吃蝉肉时作者称之为“蝉的屠夫”;作者不断变换称呼,使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更深刻的印象。6、文章主要使用了打比方和作比较这两种说明方法。文章的第三段和第五段中“蝈蝈在窃窃私语。那像是滑轮的响声”“就像鹰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样”,这种说明方法可以使读者形象而通俗地理解被说明的对象,“滑轮的响声”形象而逼真地写出了蝈蝈的鸣叫声,并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作比较是一种非常实用的、能够凸显说明对象特征的说明方法。如写蝈蝈叫声时,拿禅的叫声来比较,突出了蝈蝈叫声的低沉、柔和、动听的特征。7、保持高度警觉,耐心,细致,不错过任何观察机会。8、打比方;生动说明(文艺性说明);生动地说明了母蟋蟀产卵的特点。9、不能,因为“大约”表示估计、推测,不确定,是个约数,去掉后说明就不准确了。10、时间顺序;如:“时至六约的第一个星期”“两天过后”“产卵后十五天左右”“不久”等。11、如①作比较:这情形和大家熟悉的白螽斯一样,只是操作速度比螽斯缓慢。可以了解两种不同昆虫的各自特征,夜对不够熟悉的蝈蝈加深了印象。②列数字:每只母蟋蟀的一个产卵过程,大约产出五六百粒卵。准确地说明了母蟋蟀每次产卵的数量。12、耐心,警觉;如:观察母蟋蟀产卵的全过程就体现出他的耐心、警觉。13、布封,法国学者、作家,主要著作《自然史》。14、le lǎo 15、使贪婪的人廉洁自律,懦弱的人自强不息。16、“江南丝竹”具有婉转悠扬、令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人陶醉的旋律。(只要写出如优美、动听、抒情、缠绵……之类的词语,且语句通顺即可)。 17、①消极颓废、不思进取 ②一语双关、比喻贴切18、无论同意作者观点与否,只要说出理由,且语句通顺即可19、不可居无竹 无竹使人俗 20、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21、兰 梅 菊 梅 松22、略 《月亮上的足迹》 1、(1)昂(2)guǐ(3)tuǒ(4)翼翼(5)qiāo(6)窄2、幽雅;温习;含蓄;领略。 3、(1)只能老远的看到,却无法与之接触,形容月亮力地球很遥远,要登月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2)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很形象得说明了人类登上 月球的意义重大。(3)心里向往已有很长的时间,表明人类对月球探索的想法由来已久。4、准备、升空、登月、返航。5、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意义非常重大,是永载史册,永远让人难忘的事情,为将来人类更好地认识太空、利用太空为人类服务打下了监视的基础。6、本文有明显的时间线索。从第三段的“这一年的7月16日”开始,作者把登月的全过程按照时间顺序作了详细的交代,甚至连几分几秒都写的清清楚楚。这样可以使读者详细的了解登月的具体时间,增强了事件的真实性和生动性,从而使读者更清楚的了解这一事件。7、阿姆斯特朗的这一句话形象的点明了登月的巨大意义。“一小步”是指他踏上月球的第一步,“巨大的飞跃”是指对人类的航空航天事业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一小步”阐述的是事实,“巨大的飞跃”则是对未来的希望。8 、(1)形容一家人在一起和睦欢乐的样子。(2)形象地说明了月亮同人类生命的关系非常地密切。9、如:我国神话传说中“嫦娥奔月”的故事等。10、在月球靠近地球的过程中,地球表面的海洋出现强烈的潮汐起伏,这种剧烈起伏所引起的巨大摩擦力,令地球气温剧 增,导致地心熔化。地球岩浆在高温及高牵引力作用下,出现旋转式滚动,其结果产生了磁场。11、减少来自太空的宇宙射线的侵袭,使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才能得以生存滋长12、因为满月时为生物高潮,这时人的头部和胸部的电位差比较大,容易激动,导致人的情绪极不稳定。13、(1)太阳辐射形成的太阳能;(2)核电燃料氦-3。14、(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2)月落乌啼霜满天――张继(3)湖光秋月两相和――刘禹锡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15、天真烂漫,富于幻想。16、找出相应的写月句;写月的诗句略。17、答案可以围绕时光的流逝来谈。18、开放题。要求能联系实际,谈出“既感到新鲜,又不觉得满足”。19、略20、略21、略 《山市》 1、(1)míng(2)méng(3)pìnì(4)fēi(5)yú(6)shū 2、(1)经常(2)你看看我, 我看看你(3)思考,想(4)才明白(5)连绵不断(6)清清楚楚(7)隐隐约约,若有若无(8)靠着 3、忽,忽然;无何,不久,不一会;未几,不久;既而,不久,接着;逾时,过了一会儿;倏忽,突然。4、(1)大家面面相觑,惊疑不定,暗想这附近并没有这种佛寺。(2)只见一座高高的城墙,上面有入齿状的矮墙,连绵不断有六七里长,竟是一座城郭模样。(3)再往它的上面数,就更加昏黑,若有若无,以致不能数出它有多少层了。(4)再看那楼上人来人往,身影晃动,有的倚着栏杆,有的站着。(5)又渐渐地像高高的屋舍,忽地像拳头大,又忽地似豆子般小,接着就看不见了。5、初起阶段:从孤塔高耸到宫殿出现;发展阶段:城郭的出现;高潮阶段:危楼的出现;结局阶段:危楼消失,一切化为乌有。6、(1)孤塔、(2)宫殿、(3)城郭、(4)楼、(5)堂、(6)坊、(7)危楼、(8)楼上人 7、因为这种山市蜃景发生的时间较早“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所以又名“鬼市”;实际上是大气中光线的折射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当空气各层的密度有较大的差异时,远处的光线通过密度不同的空气层就会发生折射或全反射,这时可以看见在空中或地面有远处物体的影象。8、D 9、穿;衣服、同“返”,回来10、先前假如你的狗是一身白色出去,又一身黑色回来,难道你能不感到奇怪吗?11、如:鸡鸣狗盗、鸡零狗碎 狼心狗肺 12、示例:只看现象不看本质,不懂得变通。(其他角度只要成理即可)[附译文]杨朱的弟弟叫杨布, 穿这白衣服出门去了。 遇到天下雨, 就把白衣服解下来收了起来, 穿着黑衣服回家。 但是他的狗不知道, 迎着他狂吠不止。 杨布发怒了, 就要扑上去打它, 杨朱说:“ 你还是不要扑上去打它了, 你也还就是那个样子。 假如当初让你的狗白着出去, 却黑着回来, 难道你就不会奇怪吗。”13、去:(离开 ) 方:(正 ) 欲:( 想要) 还:( 回去)14、老妪、以前的知识15、李白被 老妇人感动 了,回去完成了学业。16、铁杵磨针17、“如同”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或“好比”18、“即使”“不管”19、“即使”20、“追逐”“青睐”。 《单元复习》 1、略2、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预兆;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3、化石、优美、感情4、科学小品、生动、尊重(热爱)5、略6、称呼略,这样写使行文生动,描写形象,更能吸引读者7、不能。补叙早行者亲见目睹的鬼市情状,说明山市确实存在,增强真实感、神秘感。8、诗的开头运用设问形式,引发读者思考,启迪读者思维;最后一节予以回应,回答第2节中的问题。9、D 10、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 11、第⑽句: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 12、说明、描写;分类别、打比方 13、B 14、云的形态;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 15、第五句;第九句 16、这两个词在句中都有限制作用,表明“一般”和“经常”是这样,排除了特殊情况,表达得很严密。17、破题,引出月亮起源的问题18、总?――分19、不能,去掉后不能起到强调“小行星”比“月球小”的作用20、“若不是”改为“既不是”,“那便是”改为“也不是”21、①地球处于高温融熔状态 ②自转很快222、赏23、人类总有一天把月亮起源的问题研究明白24、数字具有科学性、权威性、准确性 25、A、D 26、D 27、(1)他读了很多古人的文章,母亲又让他学习写诗。 (2)他读书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一心致力于读书。 28、欧阳修家境贫苦,却发奋苦学,最终成才。 《单元检测》 1、 D 2、 C 3 、B 4 、D 5、 B 6、 (1)抒情 赞颂 (2)科学小品 法国 昆虫学家 (3)蒲松龄 留仙 柳泉居士 聊斋先生 清代 文学家 7、 现代社会更看重人的综合素质(或“德才兼备”“全面发展”。意合即可,如果不能提炼概括,酌情扣分。)8、“招牌”是商店的标志,这里用“招牌”比喻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这个比喻准确,形象地说明了看云和识天气的密切关系。9.姿态万千 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10. 揭示该段中心 总结前四句11. 阴森 乌云密布变化无常 12. ①‖②③④‖⑤??13. 总―分―总 14. 但是15. 空气中的相对湿度 风力16. 如人体对空气不感温为24℃ 17. 作比较、列数据、举例子 当环境温度低于或高于不感温度时,人们就会有明显的冷感或热感。这时,相对湿度便会对人体冷热感起很大的作用??18.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所谓气温适中,是指人既不觉得热,又不感到冷,这个温度叫做“不感温”。19. 不可以。因为“一般”表示经常情况下,不含特殊情况。去掉后,表达就不准确了。20、(1)灌注(2)对岸(3)抬起(4)对着(5)曾经(6)不 21、(1)听说;见识(2)开始;才(3)像;比22、如果我不是到了您的家门口就太危险了,我将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嘲笑。23、描写了河水上涨,两岸不能辨别牛马和海水浩瀚、不见水端这两 种自然景色;衬托了河伯与海仿佛有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形象地渲染了本文的主旨。24、本义是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藐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25、能够认识自己的不足,值得肯定。 ??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所谓气温适中,是指人既不觉得热,又不感到冷,这个温度叫做“不感温”。19. 不可以。因为“一般”表示经常情况下,不含特殊情况。去掉后,表达就不准确了。20、(1)灌注(2)对岸(3)抬起(4)对着(5)曾经(6)不 21、(1)听说;见识(2)开始;才(3)像;比22、如果我不是到了您的家门口就太危险了,我将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嘲笑。23、描写了河水上涨,两岸不能辨别牛马和海水浩瀚、不见水端这两 种自然景色;衬托了河伯与海仿佛有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形象地渲染了本文的主旨。24、本义是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藐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25、能够认识自己的不足,值得肯定。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8i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