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通讯稿

更新时间:2024-03-16 22:5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综合实践活动通讯稿

【篇一:社会实践通讯稿写作指导】

社会实践通讯稿写作指导 普通通讯稿三步走:时间,地点,事件,参与人物;具体刻画事情的经过,突出重点,必要时要分点;结束语,可写活动的发展趋势,或揭示活动的意义。 一、通讯稿的语言特点

有较强的时效性,要求一天至少一篇;3、叙述清晰有条理,描写具体生动形象;4、议论深刻有力度,不要浮于表面。 二、通讯稿的写作 1、通讯稿的开头:

(1)确立明确的主题;

(2)拟一个令人眼前一亮的题目。

2、通讯稿的正文交代事情发生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1)筛选两到三件最能反映事物本质、最具典型意义和最有吸引力的材料,注意详略,切忌记流水账;

(2)运用场面及细节描写突出表现人物或事情的闪光点; (3)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4)综合运用比拟、反复、排比等多种表现手法。 3、通讯稿的结尾:

(1)深入发掘人物的精神风貌,阐明对个人或团体的影响或由此引起的反思;

(2)挖掘事情的内涵,阐明事件对于个人及活动小组的指导及教育意义;

(3)客观阐明事件或人物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及产生的影响;

(4)总结由此得到的经验及教训,对未来的工作提出进一步的要求; (5)以某位采访人物精辟或有意义的话作为结尾,引起读者的反思。 三、通讯稿的写作技巧 1、选好典型,确立主题; 2、写好人物; 3、安排好结构:

(1)按时间顺序、事物发展的顺序或作者对报道事物认识发展的顺序来安排结构。采用这种结构,要详略得当,布局巧妙,富有变化,避免平铺直叙,可运用倒叙、插叙、补叙、夹叙夹议的方式;

(2)按空间变换或按照事物性质来安排材料。采用空间变换方法组织结构时,要用地点的变化组织段落;按事物性质安排结构时,要围绕主题,并列地写出不同的几个侧面;

(3)以时间顺序为经,以空间变化为纬,把两者结合起来运用。采用这种形式,要以时空的变化组织结构。 范文:

让心灵沐浴朝露

【篇二:暑期社会实践交流会通讯稿】

辛勤暑期,梦的践行

——12中医暑期社会行业调查交流会

【一院讯】今年7月同学们迎来了大学的第一次的暑假,借着我院分团委举办了“风信子”暑期社会实践的契机,很多同学都纷纷加入到各个社会实践团队中,给当地注入了一股活力的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我院还开展了中医行业调查工作,同学们在调查的过程中也经历了很多。为此,10月16日晚7点在综合楼202举行了暑期社会实践交流会。本次交流会为纯学术性交流活动,旨在加深同学们对暑期社会实践与行业调查的认识。参与本次交流会的有12级中医班全体成员以及辅导员池老师。

交流会由暑期社会实践与行业调查经验交流两部分组成。在暑期社会实践方面,首先由获得我院暑期社会实践一等奖团队队长进行团队组建和团队管理方面的交流,介绍了那8天,他们如何为了同一个信念而奋斗;然后是由卢茵茵同学在义诊方面的交流,她讲述了如何主动出击从网上寻找到当地医生的联系方式,如何在艰难中开展义诊工作。讲述义教过程中是如何软硬兼施,耐心但不放纵的王明莉同学。接下来还有李温颖同学讲述如何使用妙计开展调研、卢紫明同学访谈杰出校友方面的交流。

在交流会中场,播放了由中医(1)班同学制作的一个以行业调查为主题的小情景剧视频,带来了不少欢乐的笑声,然后就从从暑期社会实践环节过渡到行业调查环节。由何幸子同学分享行业调查前期任务分配协调及后期数据处理、论文撰写的经验及罗智鸿同学分享完成问卷的经验。

此外,在每一个同学的演讲结束后,还设置了现场提问环节,同学们踊跃地举手,分享经验的同学也是滔滔不绝。但是时间是短暂的,有限的,主持人也鼓励还有问题的同学,在交流会之后继续交流。

最后,由辅导员池老师做了总结,她希望通过这个交流会,能够加深同学们对暑期社会实践和行业调查的认识,也希望接下来有更多的同学加入到暑期社会实践中来,鼓励更多的队伍组建起来。就这样,交流会在掌声中宣告结束。

交流会虽然结束了,但是我们的暑期社会实践才刚刚拉开帷幕,12中医班的全体同学们会吸收这次交流会的经验,从而更好的在假期进行实践。一院,一直在前进,中医班,也一直在前进。

【篇三: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确定课的教学设计与策略(稿

件)】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确定课的教学设计与策略 吴筱泉

【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 浙江宁波 315000】

[摘要]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确定课对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它的主要教学目的和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帮助学生确定活动的主题。它的教学可分为两个阶段:提出问题阶段、确定主题阶段和六个主要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归纳整理”、“讨论形成”、“主题表述”、“选择主题”。在教学中可采用规划与生成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引导与指导相结合等策略。

[关键词] 主题确定 教学目的 环节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基本形式是主题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一般包括确立活动主题、制定活动方案、活动具体实施、总结交流评价等基本环节。主题,是指学生开展活动的题目,它直接决定了活动的主要内容,影响着活动目标等关键性因素。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确定课是指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生活情境、生活经历和生活经验,联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我三条线索,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然后通过讨论、交流确定活动主题。主题确定课对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意义。那么应该如何来设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确定课的教学呢? 一、教学分析: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

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而我们的教育只能培养出会“解题”的人,而培养不出会“质疑即提出问题”的人。这是因为问题都在教师那里,长此以往,学生就没问题了。学习就成了教师提供问题、学生只要解题的过程。[1]

主题的选择和确定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主题确定课是一个主题活动的起始阶段,主题是否有意义、是否真正为学生所喜爱,决定了学生的投入程度,决定了活动是否能顺利实施。主题选得好,学生的参与热情就会空前的高涨,后续活动开展起来就顺利,活动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主题选得不好,活动的效果就会受到影响,而且还有可能使学生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主题确定课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因此,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确定课的主要教学目的和任务是;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指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活动主体对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或理论问题所产生的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等心理状态,并在其驱动下,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具有问题意识是一个创新人才的基础和前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价值之一。主题确定课就是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起学生的探索欲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也正如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所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 (二)帮助学生确定活动主题

在主题确定课的教学中,学生将经历从发现、提出问题到讨论、确定活动主题的过程。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内在动机;引导、鼓励学生发现、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筛选、归类、提升,确定小组活动主题;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条件等选择各自的小组活动主题。

二、教学环节: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确定课的教学可分为两个阶段和六个主要环节。 (一)提出问题阶段

综合实践活动是面向学生生活领域的课程,其课程内容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来源于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的问题,学生从生活中自主地提出问题,并由问题上升

[2]到活动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部过程都是围绕问题和活动主题展开的。因而,

综合实践活动首先要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这一阶段的主要教学环节有: 1.创设情境

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需要教师精心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营造一种问题环境和土壤,才能激起学生的问题欲和探究欲。这种问题情境,可以是真实的生活情境,如带领学生到实地去参观、感受和体验,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可以是创设的虚拟情境,如给学生放映一段音像资料、提供一个新闻报道、表演一个现实事例等。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创造出学生活动所需要的氛围,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调动学生探索真知的欲望。如,在“走进民工”主题活动的主题确定课的情境创设中,有位教师给学生播放了08年春晚《农民工之歌》的mtv,那别样的旋律,朴实无华又气韵饱满的歌词,全方位扫描了农民工的生活、工作,蕴载着农民工创业的历程和心路的历程,唱出了农民工的心声和理想,浸透了农民工的精神,很有感染力。那发自内心的声音,那一往无前的气势,听得学生心旷神移。成功地利用《农民工之歌》这样快慰人心的作品激起

了学生对农民工内心情感,也打开了同学们发现、提出问题的思路。 2.提出问题

让学生置身于创设的问题情境里,从中发现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要学会倾听,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积极性,要不断地肯定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给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教师要注意进行必要的引导,可以采用发散思维、头脑风暴等方法,尽量让学生提出一些有价值、有一定深度的问题。 (二)确定主题阶段

在提出问题阶段,学生提出的问题处于“原始状态”:学生提出的问题多、杂、乱、不成系统、有些问题过于简单、有些问题过于深奥或不具备研究的条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筛选、归纳、论证,转化为活动主题。这一阶段的主要教学环节有:

3.归纳整理

学生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有的难、有的易、有的大、有的小,涉及到各个方面、各个层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整理。对这些问题进行

分析的过程,也是引导学生再次思考提出问题的过程。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把内涵大体相同或互相包含的问题归类,进而在同一个主题下归纳整理成几个小组活动主题。如在“走进民工”主题活动的主题确定课中,可以把有关农民工日常生活开支、饮食、住、等问题归纳为民工生活状况;把有关农民工一天工作几小时、做些什么工作、拿不拿得到到加班补贴等问题归纳为民工的工作现状;把有关农民工子女留守与跟随、在城里入学、学习成绩、心理健康、经济条件等问题归纳为民工子女情况;把有关企业是否存在克扣、拖欠农民工报酬、是否对农民工进行培训、是否关心农民工、有没有给农民工买保险等问题归纳为企业是如何对待民工的。 4.讨论形成

引导学生对这几个小组活动主题逐个进行价值判断和可行性分析。我对活动主题中的问题感兴趣吗?我的知识和能力能胜任活动主题中的课题吗?这个课题有没有实用价值?这个课题别人做过没有,如果别人做过,那么我们再做时有没有创新?我们能否从校内或者校外找到能指导我们研究这个课题的老师?哪些同学能够成为我的研究伙伴,这些同学在哪些方面与我的兴趣爱好相同,他们有哪些长处能弥补我的不足???探讨哪些问题具有研究价值,哪些问题没有研究意义,哪些问题我们有能力有条件研究,哪些问题缺乏研究条件。通过讨论最终确定可供选择的切实可行的小组活动主题。 5.主题表述

确定了小组活动主题后,要给这个主题活动取个名字,即活动主题确定以后,主题该如何表述呢?主题表述的主要依据是学生归纳整理后的问题,看这些问题围绕着什么。它要求高度概括活动的内容,能传递这一主题活动的主要信息。主题表述可以采用直接以活动涉及的对象为主题的名称,如《我与民工子女比童年》《和零花钱做好朋友》等。也可以以主要活动、主要问题、在活动中的主要体验、主要空间为主题名称,如《农民工文化生活调查》、《农民工生病了怎么办》、《我是家乡小导游》、《走近农民工家庭》等。无论采用哪种主题表述的方式,一个好的主题名称的表述应该是简洁、

清晰、完整、准确、概括性强的。主题名称的表述应该有一些综合性,便于学生在这一主题下开展各种类型的活动。 6.选择主题

主题确定课的最后环节就是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自主选择活动主题,志趣相投的的同学组成活动小组。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把选择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活动主题,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挥其特长,最大程度的激发其积极性。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确定课同样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只要把握好这种课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环节、教学策略,根据不同的校情和学情灵活应用,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要求。 三、教学策略:

(一)规划与生成相结合

“零散的知识形不成智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只有像学科课程那样具有连续性,整体性,在教育上才是有意义的”[3]。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内容即活动主题,学校必须进行整体的规划。如果只是随意地选择一些主题,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达到的效果是有限的。要切实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质量,实现课程目标的要求,对学生的发展起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必须对活动主题进行整体、系统、逻辑的规划,使活动主题从“无序”走向“有序”,形成较完整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体系。

学校在安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时,应该按探索自然、亲近社会和发展自我这三个维度,相对均衡地选择符合学校特点的主题,并由教师和学生在某一个主题之下,确定并开展若干个相关活动。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框架由“维度——主题——活动”构成,而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要完成的任务,应该被综合地体现在每一个活动当中。[4]

由上述认识,我们把学校整体规划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中预设的主题称为“大主题”,即课程内容框架“维度——主题——活动” 中的“主题”。“大主题”的内涵实质是活动的范围。在学校整体规划预设的主题下,主题确定课中生成的、确定的各学生小组活动主题称

为“小主题”, 即课程内容框架“维度——主题——活动” 中的“活动”。 “小主题”才是学生围绕着它具体展开实践活动的主题。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ai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