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控制试题一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4-05-17 17:2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 1 页 共 5 页

过程控制系统 课程试卷

一、填空题:

1、简单控制系统由控制装置、调节阀、被控对象和 测量元件或变送器四个环节组成。

2、动态前馈控制的设计思想是通过选择适当的 前馈 控制器,使干扰信号经过 前馈 控制器致被控量通道的动态特性完全复制对象干扰通道的动态特性,并使它们符号 反 (正、反),从而实现对干扰信号进行完全补偿的目标。

3、随着控制通道的增益K的增加,控制作用增强,克服干扰的能力减弱,系统的余差减小,最大偏差增

大。(增大、减小)

4、调节器参数工程整定法包括有临界比例法、衰减曲线法、经验凑试法。 5、热电偶回路的热电动势由温差电动势和 温差电动势和接触电动势两部分组成。 6、某调节器的TI=∞,TD及δ分别放在任一中间位置,则调节器具有 比例微分作用。 7、 4~20mADC模拟电流信号与1~5VDC模拟电压信号为电动单元组合仪表的国际标准。

8、某台测温仪表的测温范围为0~500℃,校验该表得到的最大绝对误差为±3℃,则该仪表的精度等级为

一级。

9、 当广义过程控制通道时间常数较大或容量滞后较大,应引入 微分环节调节。 10、调节系统中调节器正、反作用的确定依据是:保证控制系统为负反馈。

二、选择题

1、下面关于补偿导线说法不正确的有( B ) (A) 补偿导线与对应的热电偶在0~100℃ 的温度范围内有相同的热电特性 (B) 补偿导线无极性

(C) 不同的热电偶用的补偿导线也不同

(D) 热电偶测温时使用补偿导线是为了将冷端延伸到温度比较恒定的地方 2、在单回路控制系统中,增大比例系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衰减率增大 B.残差减小 C.超调量增大 D.振荡频率升高 3、下列( A )不是描述对象特性的参数。 A.过渡时间 C.放大系数

4、在合成纤维锦纶生产中,熟化罐的温度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其期望值是一已知的时间函数,则熟化罐的温度控制系统属于( D )。 A. 定值控制系统

B. 随动控制系统

C. 正反馈控制系统 D. 程序控制系统 5、如图所示的液位控制系统是一个( B )。 A.定值控制系统 B.随动(双位)控制系统 C.程序控制系统 D.随机控制系统

6、如图为一个加热器控制系统,通过将进料与蒸汽进行换热达到对物料进行加热的目的,希望出料温度恒定。其中已知进料

Q0LTQiLC

B.时间常数

D.滞后时间

第 2 页 共 5 页

蒸汽FTFC 出料凝液流量为最主要的干扰,有人据此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控制系统。这是一个( A )。

A.前馈控制系统 B.反馈控制系统 C.闭环控制系统 D.单回路控制系统 7、前馈控制系统的特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按干扰量大小进行控制 B.属于闭环控制 C.在偏差出现前进行控制 D.是与干扰相关的专用控制

8、串级控制系统中,为避免主、副回路间的共振,主、副时间常数比T01 (A) 4~20 (B) 1~4 (C) 3~10 (D) 4~10 9、

串级控制系统中,副调节器一般采用( D )调节规律 A.PI

B.PID

C.PD

D.P

进料/T02在( C )范围内。

10、温度控制系统如图所示,当物料温度过高时易结焦或分解的介质,调节介质为待加热的软化水时,调节阀和调节器的作用形式为( D )。 A.气关调节阀,正作用调节器 B.气开调节阀,反作用调节器 C.气开调节阀,正作用调节器 D.气关调节阀,反作用调节器

三、判断题

1、相同的温度下,所有种类的热电偶都产生相同的热电势。( × )

2、热电偶感受温度的工作状态端点称为“冷端”,而另一端称为“热端”。( × ) 3、比例调节是有差调节,PD调节是无差调节。(× )

4、扰动量总是力图使被控过程按照某种期望的规律变化,而控制输入一般总是影响被控过程偏离期望运行状态。(×)

5、串级控制系统中,主回路所包含的过程是整个过程的全部。(× )

6、对理想微分作用而言,假如偏差固定,即使数值很大,微分作用也没有输出。(√) 7、串级控制系统的副调节器具有“粗调”的作用,主调节器具有“细调”的作用。 (× ) 8、在一个多变量的控制系统中,一个被控变量只受一个控制变量影响的过程称为无耦合过程。(√) 9、当一个单回路控制系统组成后,过程各通道的静态与动态特性已定,此时,系统控制过程的品质就取决于调节器各个参数值的设置。(× )

10、在调节系统的品质指标中,最大偏差与超调量在任何时候都完全相等。(× ) 四、简答

1、什么是检测仪表的灵敏度?某DDZ-Ⅲ温度变送器的测量范围是0~1000℃,若将零点迁移到500℃,迁移前后变送器的灵敏度会怎样变化?(输出电流为4~20mA DC)

TC调节介质物料灵敏度:传感器的输出增量与输入增量的比值。

Sn=16mA/1000℃=0.016mA/℃ 迁移后:Sn=16mA/500℃=0.032mA/℃ 2、被控参数的选择原则有哪些?

答:如可能,应尽量选择质量指标参数作为被控参数,当不能选择质量指标作为被控参数时,应选择一个与

第 3 页 共 5 页

产品质量指标有单位对应关系的间接参数作为被控

变量。

3、与单回路控制相比,串级控制系统具有哪些特点? 答:

4、什么是调节器的正反作用方式,分析右图调节器的作用方式 (燃料调节阀为汽关式)

1.减小了被控对象的时间常数,缩短了控制通道,使控制作用更加及时。

2.提高了系统的工作频率,使振荡周期减小,调节时间缩短,系统的快速性提高了。 3.对于二次干扰有很强的克服能力,对克服一次干扰也有一定的提高。 4.对负荷或操作条件的变化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温度(℃) 230 210 205 200 6 15 17 时间(min)

五、综合分析题

1、某加热炉的温度控制系统在单位阶跃干扰下的过渡过程曲线如图所示。工艺要求操作温度为200±10℃,考虑安全因素,调节过程中温度偏离给定值不得超过20℃。试求该过渡过程的最大偏差、余差、衰减比、过渡时间(按被控变量进入新稳态值的±2%为准)。

第 4 页 共 5 页

最大偏差:30℃ 余差:5衰减比:5:1过渡时

间:17min(209.1℃)

2、如图所示的反应釜进行的是放热反应,而釜内温度过高会发生事故,因此采用夹套通冷却水来进行冷却,以带走反应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由于工艺对该反应过程温度控制精度要求很高,单回路控制满足不了要求,需用串级控制。

(1)当冷却水压力波动是主要干扰时,应怎样组成串级?画出系统结构图。 (2)当冷却水入口温度波动是主要干扰时,应怎样组成串级?画出系统结构图。

(3)对上述两种不同控制方案选择控制阀的气开、闭形式及主、副控制器的正、反作用。

3)选择气闭,上述两种情况均为主控制器反作用,副控制器正作用。

3、有时前馈-反馈控制系统从其系统结构上看与串级控制系统十分相似. 请问如何区分它们? 试分析图3所示的两个系统各属于什么系统? 说明其理由.

答:串级控制系统的副控制回路在主控制回路中间串联,而前馈-反馈控制系统是虽然有负反馈,但不是串进主回路的。前馈-反馈控制系统的前馈是对输入通道的扰动进行直接克服,而不是产生影响之后才进行克服。 a是前馈-反馈,b是串级。

第 5 页 共 5 页

理由:因为a图中有直

接对原料油的控制回

路,可以提前消除原料油的扰动,所以是前馈。b图是串级控制系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3q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