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应用研究

更新时间:2024-03-16 22:5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应用研究》

结 题 报 告

湖南省桃源县实验幼儿园课题组

一、 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管理条例》规定:“幼儿园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并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和指导游戏。应因地制宜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游戏材料应强调多功能和可变性。应充分尊重幼儿选择游戏的意愿,鼓励幼儿制作玩具,根据幼儿的实际经验和兴趣,在游戏过程中给予适当指导,保持愉快的情绪,促进幼儿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再一次重申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2009年至2012年我园开展的市级课题“民间游戏在幼儿园的应用研究”取得了好的效果,经过我们的调查,在全园423名幼儿中,所有的的幼儿都能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游戏,对民间游戏有浓厚的兴趣。92%的幼儿会自发玩游戏,并且知道3种以上的民间游戏。为了更加有效地推广民间游戏,把课题进行深化,我们开展了省级课题“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应用研究”。希望在课题的引领下继续认真了解、解读民间游戏,让他在幼儿园教育中,发挥他的实效性,让孩子们体会民间游戏的乐趣,更好的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同时也希望,在课题的引领下,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国内一些专家对一些幼儿园中的教师和家长进行调查研究,了解了民间游戏在幼儿园的应用现状。秦莉(2007)在四川西北部城市江油

1

市选取了有代表性的公立幼儿园和私立幼儿园中的教师和幼儿家长为调查对象,了解川西北民间游戏在幼儿生活中的应用现状,宋亚玲(2012)以个案的形式对鄂西土家族一所幼儿园运用土家族儿童民间游戏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且从开展土家族民间游戏的环境创设、教师对土家族民间游戏理解和态度、土家族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应用等现状的分析,提出自己对于土家族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应用的思考与建议。李素梅对内蒙古某区的十所幼儿园的幼儿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等,这些文献对此问题的调查结果分析具有一致性,即教师对儿童民间游戏的肯定态度和缺乏实际操作的行为之间存在矛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和家长对儿童民间游戏的价值持肯定态度;二是儿童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中开展的频率不高;三是教师对儿童民间游戏的了解较差;四是儿童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中并没有得到有效地利用。对儿童民间游戏如何在幼儿园中运用探讨,都仅限于一些幼儿园在短时间的运用,对这些问题并没有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来系统地探讨。

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民间游戏的现实情况是缺失日益加剧:无论在乡村还是城市,孩子们很少玩民间游戏。孩子们玩电子产品的居多,很少知道还有这么多好玩又有利其身心发展的民间游戏。幼儿园教材中也少有民间游戏,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不多,年轻的幼儿教师不了解民间游戏,对其知之甚少。

因此我们认为将民间游戏纳入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是必要的、也是很迫切的。

2

二、 课题界定

民间游戏是指产生流传于人民群众、主要是少年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具有一定形式、规则、内容又可因时因地发展变化的,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的,以玩耍为目的的小型嬉戏娱乐活动。它产生、流传于某一地区的人民群众之中,受这个地区群众生活、生产的影响,也反映体现着这个地区的世态人情、风俗习惯和文化意识。同时,在产生和流传过程中,会或多或少地留下时代的烙印。它具有传承性、变异性和地域性等明显特点。

本课题中的“教育活动”包括了各方面、大大小小促进幼儿各方面发展的具有教育因素的各种活动,即幼儿园所有的教育工作都可以认为是教育活动,包括生活活动,游戏活动,教学活动。

本研究中的应用是指将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加以广泛运用。

《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应用研究》是指在理论上探讨民间游戏的教育魅力,在实践中设计与实施民间游戏活动方案,为幼儿园组织开展相关的活动提供借鉴;分析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幼儿的表现及教师的专业成长,将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

三、理论依据

(一)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

陈鹤琴在“活”教育理论原则中提出了“教学游戏化。”他说:教学游戏化是以“做”为中心的,也就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

3

进步。”幼儿以游戏为生活,多运动,就多强健,多游戏,就多快乐。多教育,就多学识,多思想。游戏能发展身体,培养高尚道德,能使脑筋敏锐。

(二)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

卢梭在自然教育理论说,儿童期是人生最幸福愉快、天真浪漫的时期,应该“让他尽情地去享受他的游戏、他的嬉笑和愉快地本能,应当顺应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特点来进行教育”。

(三)杜威的儿童中心论

杜威认为教育不仅仅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一种生活,一种发展,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是个有机整体,不能脱节而孤立地发展。他认为,儿童具有爱好活动的本性,并有依凭活动和控制活动的欲望与能力,以适应环境的需要。教育要充分尊重、利用和发掘这种儿童天生具备的能力,从激发儿童自动求知的本性入手,对学校教材、课程及教学方法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四)发展心理学

幼儿期孩子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幼儿认识活动的是无意性占优势,对于新颖的、鲜艳的、强烈的、活动的、多变的、具体形象的以及能够引起他们兴趣和注意力,幼儿的思维活动是直觉行动思维。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可以尽情活动,开展各种各样的竞赛,如钻、爬、跑、跳等动作,通过躲、改、抓等欢快的形式来满足他们活泼好动的性格要求。总之,游戏的其丰富性、社会性、虚构性、兴趣性正好适合孩子性格的好奇性、模仿性、情绪性,认识的具体性和想象的丰富

4

性等特点。因此,玩游戏自然就成为孩子的生活需要,成为孩子最喜爱,并主动积极参加的一种轻松愉快的活动。在与小朋友们的共同活动与游戏中,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体会到友爱、守纪、勇敢、助人的快乐,促进幼儿良好个性的正常发展。

四、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民间游戏的特点与教育价值,及其与儿童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在联系,探索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必要性及可能性;然后从理论上升到实践探索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实施方案的策略。

五、研究内容

(一)研究民间游戏文化功能与教育功能的策略:探讨民间游戏对幼儿的影响。

(二)研究民间游戏的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应用策略:充分运用民间游戏,挖掘整理创新的民间游戏,汇编成册。丰富幼儿园环境、课程。

六、研究方法

根据实施方案确定的研究方法有:

行动研究法。在全园12个班开展行动研究,由带班的教师与其他课题组成员一起组成研究小组。研究遵循计划——行动——考察——反思的基本环节, 课题组教师一起制定、修改活动方案;由教师组织活动,借助录音、录像、拍照等方式做记录;活动结束后通过访谈、幼儿活动分析、教师教学反思、集中会议等多种方式对活动进行反思、

5

在此基础上分析、反思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特点及表现,为实施方案的设计提供实践参考。

文献研究法。运用此方法界定关键概念,收集整理有关文献资料,了解同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在课题的动态发展中,为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

案例研究法。在实践一段时间,有一定经验基础后,为了交流经验,我们就开展一些民间游戏课例的观摩活动,使个别教师的优秀经验让大家来学习,出现的问题也能让大家来发现,来讨论研究解决方法等。如,我们开展了年级组民间游戏精品课例观摩研讨活动。在此基础上,推选大、中、小班各一个活动,进行全园的民间游戏精品课例观摩活动。

观察法。在活动实施中,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幼儿进行考察分析,研究出更适合的方案。

经验总结法。有计划地对课题实施过程进行分析、研究,收集阶段研究的经验论文及活动方案设计,积累材料,推广经验,提高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

七、研究步骤与措施 准备验证阶段

(一)准备阶段:从2012年6月 —2012年12月止,这一阶段主要完成以下4项任务:

1、在全园教师中采取自愿报名参加研讨的形式成立了民间游戏课题组,制定了课题研究计划。

6

2、组织、指导教师对民间游戏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论学习。 3、在原有60例民间游戏的基础上,继续收集适用于幼儿的民间游戏44例。

4、完成课题申报工作,由课题组提交课题。

(二)整理验证阶段:从2013年1月—2013年6月止,这一阶段主要完成以下3项任务:

1、开题报告的撰写完成,课题开题成功。

2、我们在学期初制定明确的民间游戏计划,每周每个班级开展2~3次民间游戏活动,运用行动研究法、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幼儿进行考察分析。课题组在月底把各班民间游戏开展的情况收集起来,对原有的60例和新收集的44例游戏进行加工改编、挖掘创新,筛选掉24例,反复验证出适用于幼儿园的民间游戏共84例。

实践阶段

从2013年6月—2015年6月止,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将验证出的84例民间游戏,在幼儿园小、中、大班实施。对筛选出来的众多民间游戏,进行了详细的规范记录,如名字的不同叫法、游戏准备、游戏目的、游戏适合年龄、游戏玩法与规则、游戏的改编等等,整理成册打印出来,并建立电子文档。方便教师交流学习,迅速掌握更多的民间游戏。

2、评选经过实践开发创造出的优秀游戏活动方案,进行全园观摩研讨,邀请顾问组专家对课题研究情况加以指导。

总结推广阶段

7

2015年7月—2015年10月,对课题进行全面总结及推广。 (1)编辑《民间游戏合集》并在全县推广发行。在8年的民间游戏开展中,教师积累了大量游戏方案,拍摄了很多与之相关的游戏照片。课题组成员将反复修整后的游戏方案进行整理,找出与游戏相符的最佳照片,编辑成册。在全县5所县直属幼儿园和39个乡镇中心幼儿园进行推广。民间游戏《顶锅盖》在2015“国培计划”——送教下乡活动中进行了展示,很好地将民间游戏进行了推广。 (2)撰写结题研究报告,做好课题结题准备。 八、研究的结果与结论

通过《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应用研究》的研究实践,我们真实的体会到民间游戏在幼儿园的开展,充分体现了其特有的教育价值与社会影响。

(一)民间游戏对幼儿有深刻的教育价值

1、有利于幼儿身体的发展。如《跳皮筋》《荷花荷花几月开》《滚轮胎》《跳绳》等游戏能促进幼儿走、跑、跳、钻等大肌肉动作的发展;《捡小棒》《跳房子》《翻叉》《打弹珠》等游戏,能发展幼儿小肌肉群和手、眼的配合协调;《单脚推人》《踩高跷》《握手平衡》等游戏能训练幼儿的平衡能力,使幼儿身体匀称和谐的发育。由于幼儿民间游戏有简单的角色、情节和简易的玩具材料,这能使幼儿在游戏中情绪积极高涨,乐而不厌。经常开展这些游戏,既完成了反复练习的“量”,又使幼儿在游戏中完成了体育锻炼的要求,达到增强幼儿体质、发展幼儿基本动作的目的。

8

2、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社会认知的发展

民间游戏提供了幼儿语言表达的环境和同伴间情感交流的机会与条件。在游戏中,幼儿之间的言语交往随时进行,它促进了幼儿社会性语言的运用。如玩《顶锅盖》游戏时,要求至少两名幼儿玩,一名幼儿手心朝下,其他幼儿将食指顶在其手心,一起说“顶子顶个小猫小狗,一把抓住哪一个,抓住小老头,上街去买油,抓住小老太,上街去买菜。嗨,嗨,嗨?”说完食指要立刻离开手心,否则被抓住的幼儿就要回答“买的什么菜?”“买青菜”“买冬瓜”等等,通过这个游戏幼儿不仅可以知道许多蔬菜的名称,而且通过扩展可以了解到做菜的基本过程,更体验到了共同游戏的快乐。

大多数民间游戏配有朗朗上口的童谣和优美动听的儿歌,这些童谣和儿歌中包含许多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知识,还囊括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开阔幼儿眼界,扩大幼儿的知识面。这样,幼儿在社会、健康、语言、科学、艺术领域都有了更好的发展。

3、 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

我们在民间游戏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尽量做到让游戏的形式多样化,并且让幼儿自己在游戏中自己想玩法,自发游戏,真正在游戏中做主导,体验到快乐。如采一片树叶,可做《藏猫》的游戏;一块平整的地面,一把小小的石子,可进行民间棋类活动:画一块几何图形,进行《跳房子》游戏等。教师可随时随地引导幼儿充分利用周边环境和自然资源,自主进行游戏,使幼儿思维 得到发展,能力得到锻炼,身体各方面获得协调发展。在民间游戏《跳绳》时,开始幼儿只局限

9

在跳的用途上使用跳绳,虽然跳的花样有所变化,但没有突破跳绳常规,想不出其他用途,但当教师说:“跳绳拿在手中能跳,放在地上还可以怎样玩呢?”幼儿立刻想到用绳子摆成小路、房子、小河等,还有的把跳绳团成球,练习投掷。这样幼儿的思路越来越开阔,玩的花样越来越多,兴趣越来越浓厚,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4、幼儿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形成

首先,民间游戏一般都需要若干幼儿共同合作才能进行,这样无形中就培养了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如《抢椅子》《堆馒头》《抬轿子》等这些幼儿特别爱玩的民间游戏都是需要至少两名以上幼儿参加,幼儿可以从中满足合群的需要,形成自然的游戏伙伴关系,这为现今的独生高楼儿童提供了发展社会性的良好时机。

其次,民间游戏所独具的特点,促使幼儿形成分享、合作、助人、谦让、遵从等亲社会行为。民间游戏有约定俗成的游戏规则,才能使游戏进行下去。富有情趣的民间游戏对幼儿具有很大的诱惑力,为了参加游戏,游戏时幼儿必须相互协调、合作,学会自己解决人际矛盾,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学会理解和照顾他人、平等待人等。如游戏《跑框》《抢四角》《搭桌子》等,作为参与游戏活动的幼儿,在游戏中就要相互配合、相互适应,随时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游戏规则,并进行适时的纠正,形成有益的责任感和集体意识。

5、幼儿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积极情感和良好个性的发展 首先,民间游戏带有竞争性,这使幼儿在游戏中同时面临着成 功与失败。如玩《迈十步》《握手平衡》等游戏时,当幼儿在游戏中

10

获胜,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感,增加了自信心和成就感;当他们面临失败,会产生挫折感,但幼儿好胜心强,丰富有趣的民间游戏又深深吸引着幼儿,使他们能承受失败和挫折给他们带来的不安,分析自己的不足,克服自身的弱点,继续参加游戏。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学会自我控制,锻炼了抗挫能力,增强了明辨是非、正确评价的能力,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6、幼儿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多向交流 民间游戏给各个年代的幼儿带来了欢乐,许多家长小时侯都玩 过。在民间游戏的收集与开展过程中,家长积极参与收集记录整理,并和自己的孩子一起玩民间游戏,既唤起了家长对自己童年的回忆,也促进了亲子关系的改善,更帮助家长了解了幼儿园的课程,民间游戏成为了幼儿园与家庭沟通的桥梁。社区中,好玩的民间游戏自然能把大人和小孩凑在一起,互教互动,尽情游戏。这对于现代生活在“鸽子笼”里的独生子女,获得的是宝贵的社会交往机会,民间游戏发挥了其他教育难以替代的社会教育作用。

(二)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有效运用 1、民间游戏有机融入、优化幼儿一日生活 (1)民间游戏在教学活动中开展

民间游戏中有一部分只需儿歌配以简单的手脚和身体动作就可完成。有的我们根据结合活动的目标来应用。如《五门开开》游戏,老师常常在组织教学活动前和幼儿一起玩,既锻炼幼儿手指灵活性,又使幼儿很快集中注意力,投入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来。又如在教幼

11

儿点数、认数时,老师和幼儿一起玩《要巴狗》的游戏,以发展幼儿对数的认知能力和记忆能力。

(2)民间游戏安排在户外小型分散游戏中。如《跳皮筋》《踢毽子》《滚轮胎》《踩高跷》等,幼儿根据意愿自找伙伴自选玩具。民间游戏安排在室内活动区自选游戏中。如《撒贝壳》《捡小棒》《猜猜这是什么》等可以丰富幼儿游戏内容

(3)民间游戏在间隙活动中开展

晨间、餐前餐后、课间时间、离园前后以及简短的幼儿自由活动时间。我们就选择些不受时间、场地限制、玩具携带方便,又便于收拢的游戏。如《翻叉》《抽陀螺》《东南西北风》《石头、剪子、布》等,这些游戏幼儿玩时自由选择,三三两两,它使幼儿一日生活中减少了排队、等待的时间,使环节过渡自然、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同时也还儿童以轻松、自由和自主。

(4)民间游戏在游戏活动中的组织运用

我们将民间游戏与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相结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动作发展的水平,组织分组的或集体的游戏。如《摸瞎子》《老鹰抓小鸡》《揪尾巴》《丢手绢》的游戏主要是发展幼儿跑的动作和敏捷的躲闪能力。例如《老鹰捉小鸡》游戏:一人扮老鹰,一人扮母鸡,其余儿童扮小鸡。母鸡为了保护小鸡的安全,不让小鸡被老鹰抓去,必须应付并预见老鹰做出的各种“攻击”动作,而老鹰也要千方百计地达到抓小鸡的目的。这不仅需要调动观察力、注意力,而且要求动作敏捷,反应灵活。各年龄段的幼儿都喜欢玩此游戏。

12

实践证明,民间游戏不但是幼儿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有效活动形态,也是教师在进行各种学习活动的教学中能切实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辅助手段,因而我们要利用民间游戏的全面渗透来提高学前教育的效果。

2、加工改编、挖掘创新民间游戏,构建富有特色的园本课程 (1)变化材料玩民间游戏

如:《砸砖头、“做皇帝”》中的游戏材料砖头,现实生活中很少见,又因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我们把砖头换成了轻便安全的沙包或小布球。《斗橡皮》中的橡皮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有的孩子会将香气重、色彩艳的橡皮放在嘴里,所以我们改用幼儿园常见安全的积木或积塑代替。《踢踢绊绊》中的竹条我们替换成了由老师自制的报纸棒。《舞龙灯》中传统的龙灯不适合幼儿玩耍,我们就用竹筒、塑料盒子穿好绳子,做成幼儿也能玩的龙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伸缩场地玩民间游戏

如《老鹰捉小鸡》活动性强,在硬地上玩会有危险,但在草地上、塑胶地上玩,就安全多了。再如《捡小棒》《撒贝壳》《抛石子》可以在室内桌面上玩,在室外地面上也可以玩。这些游戏都是孩子们喜欢玩的游戏,我们根据游戏的特点和现有条件将游戏场地进行调整,既让游戏多了场地的选择,又能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来定出游戏难度,让游戏的随意性更强了。 (3)调整人数玩民间游戏

如《单脚推人》《迈十步》《捉迷藏》等游戏,不需要任何的道具,

13

而且游戏玩法经典、单一,幼儿很喜欢,但是游戏的掌握力度必须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调整,所以我们通过调整人数的方法找到适合幼儿的玩法。

(4)变换玩法玩民间游戏

如《斗鸡》游戏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玩的,不需要什么材料,玩此游戏孩子们都斗志高涨,乐此不彼。在游戏中,孩子们异常兴奋,用的力气很大,常常是被撞倒的一方马上开始进行“攻击”另一方。这时,可设计成类似于拳击的比赛,三局两胜制,请一幼儿当裁判,违反规则的人要停玩游戏。这样,孩子们一般都很自觉的遵守游戏规则,争吵的事也会减少。《翻叉》《踢毽子》《跑框》这些游戏的玩法对于幼儿园的幼儿来说比较难,所以我们变换玩法,将玩法单一化、简单化,以适合在幼儿园开展。 (5)替换儿歌、童谣玩民间游戏

如《砍白菜》,原来的童谣内容是“砍、砍、砍白菜,白菜长个圆脑袋。娃娃过来砍一刀,明天拿到集市卖”。原游戏中的动作是用手掌“砍”在幼儿的头颈处。童谣中的“砍”和游戏动作不利于对幼儿的正面教育和身体健康,我们将童谣中的“砍”改为“采”,动作改为“采”在幼儿的脚跟处。《种莲子》《顶锅儿》《包饺子》《卖小猪》等这些用方言朗读的民谣,我们选择更贴近幼儿生活实际,对童谣进行部分更改,既让幼儿感受、体验原童谣的韵味,又让游戏具有时代气息,增进了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民间游戏合集》是本课题生成的园本课程而编辑成的书,涵盖

14

体育民间游戏、智力民间游戏、音乐民间游戏、娱乐民间游戏、语言民间游戏五大类,非常富有地域与地方特色。书中84个民间游戏有详细的教案,每个游戏都配有与游戏过程相对应的2~5张照片,形象、生动、具体、直观。

3、创设了具有传统特色的幼儿园环境 (1)自制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游戏玩具材料

课题组成员在历经8年的一线工作中,和幼儿、家长一起共同制作了近千件民间游戏教玩具。如“龙灯”十个、“小推车”50辆、“陀螺”100个、“毽子”100个、“铁环”30个、“高跷”100副等,为民间游戏在幼儿园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2)创设具有传统特色的幼儿园人文环境

利用幼儿园的走廊壁画、空间墙面、班级活动区、户外宣传橱窗??从不同的角度展现民间游戏的玩法,让环境对幼儿进行传统民间游戏潜移默化的熏陶。

九、效果与反响 (一)研究效果

1、丰富了幼儿园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1)户外活动的多元化

我园户外场地宽阔,充分利用这一自然资源,我们在平整场地上,放置了多种活动器械。地面上画上富有情趣的“方格”、“迷宫”,在柔软的草地上方,设置能从上向下滑动的吊绳,孩子们入园、离园时不由自主地就玩上几次“走迷宫”、“跳格子”“过山车”等游戏。

15

1投掷区:提供掷远的活动材料。用于掷建立民间游戏活动区:○

2平衡远的飞镖、沙包、球类、纸团、套圈等材料,材料多种多样。○区:利用易拉罐、废轮胎、纸盒、纸箱等材料进行制作,易拉罐制作的梅花桩富有挑战性的训练平衡。提高了抗挫折的能力,为幼儿提供3跳跃区:为孩子投放了皮筋、跳绳、毽子、悬了更多的交往机会。○

4小舞台:为挂物塑料瓶、沙包、纸条等,(有高有低)高跳、远跳。○

5其他区域:孩子提供角色扮演的道具,并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替换。○投放了轮胎、铁环、陀螺、毽子等,幼儿取放方便,供随时练习使用。 (2)教育活动中有机渗透民间游戏

我们将民间游戏分别制定在学期及周计划中,最后落实于日计划中,各班又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相应的游戏。民间游戏灵活贯穿在一日活动中,让幼儿在学习中游戏,在游戏中学习。

2、幼儿对民间游戏有了浓厚的兴趣

经过三年的时间,大部分幼儿对民间游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表现出强烈的探索欲望。所有的幼儿都能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游戏,并且对民间游戏兴趣浓厚。知道4种以上民间游戏的玩法的幼儿增长到了80%。70%的幼儿会自发玩游戏,并且是3种以上的民间游戏。在户外活动、区域活动孩子们的自由活动中,他们最感兴趣的民间游戏有“石头剪刀布”“顶锅盖”“抬轿子”等,他们会根据自己的个性、爱好、能力水平,三五成群的自由选择活动器械,自由玩耍。民间游戏已融入幼儿的生活,幼儿在全园浓郁的游戏氛围中得到了更好的成长。

16

3、提高了教师对游戏的认识、编游戏的能力、用游戏的水平 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后,教师在一次次的活动观摩、研讨、交流中进行观念上的碰撞,提升了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形成科学的游戏指导艺术。在游戏中师生能有效互动,确保教育作用的体现,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发展,成为游戏的主人,促进幼儿多方面充分的发展。

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形成理论,我们教师更新了教育观念、提升了专业理论水平、设计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提高了反思科研能力。撰写了一批质量较高有适用价值的论文:《浅谈民间游戏在幼儿园的应用价值》在刊物《俪人.教师版》发表,被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获省级一等奖的三篇,省级二等奖的九篇,省级三等奖八篇,省级优秀奖一篇。教师自制的教玩具在市多次获奖。

(二)研究反响 1、家长的有效参与

民间游戏来源于当地生活,许多家长小的时候都玩过,其中的乐趣在许多年以后仍然津津乐道。共同的快乐体验让家长愿意陪着孩子玩游戏,并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新的快乐体验。在与幼儿游戏的互动过程中,家长不仅能够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教养关系,还能真正体会和理解游戏对幼儿成长的促进作用,逐渐从注重幼儿的知识获取转向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从关注孩子“今天学会了什么”逐渐转向“今天玩了什么?”家长真正成为了幼儿园获得的支持者和合作者。

2、发挥了辐射引领作用

17

我园作为教研基地,充分发挥了辐射引领作用,引导幼儿教师改进教育教学行为,整个过程研中有培,培中有研,体现了引领者和实践者的互动,理论资源和实践资源的互补。

在全县优秀教玩具推广大赛中,我园老师介绍了我园由教师自制的民间游戏玩具,得到了领导和同行的认可和赞赏。在《科教新报》、常德红网、桃源县电视台“教育视窗”专栏、桃源县教育网对我园开展民间游戏进行了相关报导,扩大了幼儿园的知名度,也得到了幼教专家的指导和赞同。

我园由本课题的开展而衍生编辑的书《民间游戏合集》,推广到了5所县直属幼儿园和39个乡镇中心幼儿园,他们将民间游戏融入到了他们的园本课程中,使民间游戏得以有效推广。

每次我园开展有关课题教研活动都会邀请乡镇幼儿教师参加,为乡镇幼儿园的园本教研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乡镇教研成员们通过观摩,对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应用有了初步的了解、认识并在本园运用。如:我园开展了《舞龙灯》《滚轮胎》《采蘑菇》等以民间游戏为主题的教学观摩活动。教师们通过观摩我园主题教学的形式、环境的创设和幼儿活动的组织,以及课后大家的研讨活动,对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应用有了一个完整的、清晰了解,为自己下去开展教学活动奠定了基础。

同时我园派出中心指导小组教师,参加各乡镇园的教研活动,促进乡镇级骨干教师的成长,进一步提高全县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

十、体会与思考

18

通过研究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应用,我们明白了民间游戏不但是幼儿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有效活动形态,也是教师在进行各种学习活动的教学中能切实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辅助手段;懂得了幼儿在民间游戏玩耍的过程中不仅了解了和传承了本地和本民族文化,还感受到了本地和本民族传统文化,让儿童在玩的过程中亲近生活,了解生活,通过模仿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和人物的行为、习俗,会很容易建立起民族认同感,在心理上产生亲切感,培养民族情感。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在思考问题:我们的研究价值怎样还可以更高?还必须解决哪些问题?通过思考我们总结为以下三方面:

(一)如何进一步发挥民间游戏古为今用,进一步让改编和创新后的民间游戏返回民间。让其有更多的人喜欢运用,有更大的教育价值。

(二)如何让民间游戏课程形成更完整的园本课程运用教材,在全县推广使用。

(三)如何进一步加深家长对民间游戏的了解,充分发挥民间游戏的功能,达到家园共育。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9)

2、宋亚玲. 土家族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应用研究——以鄂西土家族A幼儿园为例[D]. 西南大学大学. 2012(4)

19

3、冯林林. 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的构建[J]. 学前教育研究, 2010(3)

4、刘青. 挖掘教育资源,传承民间文化——谈传统民间游戏对幼儿社会化教育的价值[J].中国校外教育,2011(7)

5、余丹,牟映雪. 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将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课程[J].文学教育(中) , 2011(5)

6、司江玲. 浅谈民间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J]. 才智,2010(4)

7、柴明佳,杨丽坤. 浅议民间游戏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7)

8、莫晓超, 李姗泽. 民间游戏资源在幼儿园活动中的运用及其策略[J]. 学前教育研究, 2006(9)

9、柴明佳. 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中的开发与利用个案研究[J].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2009(4):57

10、卞凤荣. 用心发现 善于运用——让民间游戏走进幼儿园[J]. 当代学前教育, 2009(12)

11、徐丽. 浅谈如何挖掘幼儿园民间游戏中的社会性价值[J]. 新校园,2011(11)

12、程晨.民间游戏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问题与策略研究[J].早期教育, 2014(5)

2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ai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