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加油站的安全评价报告

更新时间:2023-06-06 21:2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加油站安全评价报告

编号:XXXXXX

XX XX XX XX有限公司 XX XX XX加油站 安全评价报告

XX XX XX XX 安全评价中心(盖章)

证书编号:XXX-NNNN-XX-2011

加油站安全评价报告

委 托 书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提高加油站经营安全管理水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特委托XX XX XX XX公司对我单位从事危险化学品经营情况进行安全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并做出安全评价报告。

委托方:

2011年11月01 日

加油站安全评价报告

3

加油站安全评价报告

第一章 概 述......................................................................................................................................... 5 1.1评价依据 ............................................................................................................................................... 5 1.1.l法律、法规 ..................................................................................................................................... 5 1.1.2部门规章、标准、规范 ................................................................................................................ 6 1.1.3委托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 ............................................................................................................ 7 1.1.4 评价范围 ....................................................................................................................................... 7 1.2评价目的 ............................................................................................................................................... 8 1.3评价内容和范围 ................................................................................................................................... 8 1.4评价程序 ............................................................................................................................................... 8 第二章 加油站简介 ............................................................................................................................... 10 2.1概况 ..................................................................................................................................................... 10 2.2油品购入 ............................................................................................................................................. 12 第三章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 12 3.1 汽、柴油理化性质与危险有害特性识别表 ................................................................................... 12 3.2 加油站危险爆炸区域的划分............................................................................................................. 15 3.3 几点说明 ............................................................................................................................................ 16 3.4 经营过程中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 17 3.4.1作业中的安全隐患 ...................................................................................................................... 17 3.4.2 ....................................................................................................................................................... 18 3.5人的不安全行为 ................................................................................................................................. 18 3.6管理因素 ............................................................................................................................................. 19 3.7 重大危险源识别 ................................................................................................................................ 19 第四章 评价方法的选择和评价单元的划分 ....................................................................................... 19 4.1 评价方法的选择 ................................................................................................................................ 19 4.1.1 评价方法简介 ............................................................................................................................. 19 4.2 评价单元的划分 ................................................................................................................................ 20 第五章 分析评价 ................................................................................................................................. 21 5.1 评价过程 ............................................................................................................................................ 21 5.2 评价小结 ............................................................................................................................................ 26 第六章 需要补充的安全措施和建议 .................................................................................................... 26 6.1 需要补充的安全措施 ........................................................................................................................ 26 6.2 建议 .................................................................................................................................................... 27 第七章 整改情况 ................................................................................................................................... 27 第八章 评价结论 ................................................................................................................................... 27 第九章 另一种评价方法 ....................................................................................................................... 30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 30 9.1 概述 .................................................................................................................................................... 30 9.2评价内容 ............................................................................................................................................. 31 9.3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结果分析 ......................................................................................................... 32 9.4 两评价方法对比论述 ........................................................................................................................ 32 第十章 另一套整改方案 ..................................................................................................................... 33 10.1 安全管理方面的对策措施............................................................................................................... 33 10.2 防火防爆方面的对策措施............................................................................................................... 34 10.3 其他方面的对策措施 ...................................................................................................................... 35

加油站安全评价报告

第一章 概 述

1.1评价依据

1.1.l法律、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令第70号);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主席令第22号);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4.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国家主席令第60号);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5年5月1日施行);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1日起实施); 7. 《作业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公约》(170国际公约); 8.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3月15日施行); 9. 《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7年1月1日施行); 10. 《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原国家经贸委会令36号2002年

11月15日施行);

11. 《关于<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国家安全生产

监督管理局安监管管二字[2002]103号);

12. 《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原劳动部发[1995]56号); 13. 《重大事故隐患管理规定》(原劳动部发[1995]322号); 14. 《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教育管理规范》(劳部发[1995]405号); 15. 《关于开展(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国家安

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监管管二字[2002]103号); 16. 《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

17. 《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号); 18. 《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国经贸安全(2000)189号); 19. 《加油站安全评价导则》(试行);

加油站安全评价报告

20. 《**安全生产条例(修改)》(2009年6月1日起施行);

21. 《**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实施办法》(苏安监[2003]36号文); 22. 《**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实施细则》(苏安监[2004]140号); 23. 《关于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有关工作的通知》(苏安监[2006]48号)。

1.1.2部门规章、标准、规范

1. 《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开业条件和技术要求》(GB18265-2000); 2. 《常用危险化学品贮存通则》(GB15603-1995); 3. 《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 通则》(GB13690-2009); 4.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190-2009);

5. 《易燃易爆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GB17914-1999); 6.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辩识》(GB18218-2009); 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8. 《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2002); 9. 《石油库静电安全规程》(Q/SH039-016-90); 10. 《石油库电气安全工程》(Q/SH039-023-92);

11. 《汽车加油加气设站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6); 12.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2);

13.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 14.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85); 15. 《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12158-2006); 16.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17. 《汽车危险货物运输规则》(JT3130-1998); 18.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2008); 19. 《安全色》(GB2893-2008);

20. 《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GB15630-95); 21.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

2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 23. 《成品油零售企业管理技术规范》(SB/T10390-2004);

加油站安全评价报告

24. 《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 《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05)。

1.1.3委托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

安全评价委托书

加油站营业执照 房地产权证明

成品油零售经营批准证书 建筑工程消防验收意见书

加油站防雷、防静电设施检测报告 安全管理制度

加油站设计施工验收文件资料 安全管理组织

安全资格证书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从业人员资格证明

1.1.4 评价范围

本安全评价是对**市**有限公司经营油品专项评价。

1. 检查《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等有关文件规定的经营单位具备的条件;《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第六条规定的经营单位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关于〈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规定的经营单位应具备的条件;《**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实施细则》和《关于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有关工作的通知》规定的经营单位应具备的条件。

2. 检查加油站的储罐以及汽、柴油卸油、加油过程等方面的安全问题是否符合要求;

3. 日常维修和其他维修。

本项目涉及到的环境保护和消防等方面的内容,以政府有关部门批准认可的环境影响评价和消防设计等技术文件为准。

加油站安全评价报告

1.2评价目的

本评价是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国家经贸委令第36号)及关于印发《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安全评价导则(试行)》的通知(安监管管二字[2003]38号)、《**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实施细则》(苏安监[2004]140号)、《**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实施办法》(苏安监[2003]36号)和《关于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有关工作的通知》(苏安监[2006]48号)等规定要求,按照《加油站安全评价导则(试行)》对**市**有限公司进行安全评价。

本评价的目的是对**市**有限公司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评价,评价该经营单位是否符合危险化学品经营条件,并对该单位所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为经营单位提高本质安全度和劳动安全管理方面提供决策参考和职业安全依据;为安全生产行政管理部门对经营单位的安全监督管理和审核是否发放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提供依据。

1.3评价内容和范围

1)加油站的经营、储运及配套设施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2)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以及其他从业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是否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上岗资格;

3)是否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组织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4评价程序

本次评价程序如图1-1所示

加油站安全评价报告

图 1-1

加油站安全评价报告

第二章 加油站简介

2.1概况

XX XX XX加油站属于个体加油站,没有加盟任何公司。是一个具有独立法人的加油站。其管理完全按照中石化的管理模式工作。

该站地处XX XX XX市新桥东大街20号,东临楼房,南临中学,西临铁通营业楼,北临公路。 占地2400m2,营业面积200m2,站内有油罐区一处,汽油贮量30m3,柴油储量50m3,为三级加油站。站长:XX XX,从业人员8人。

电源由城网提供,380/220V进户,有自备发电机作为第二电源。有自备深井一口,排水为自然散排。热电供暖。营业室位于加油站东侧,生活区位于加油站东侧,加油棚居中,加油棚北侧面向公路。

加油站的组织机构及岗位编制、主要设备、消防器材,已建立的管理制度见表2-1、2-2、2-3、2-4。

组织机构及岗位编制

主要设备

加油站安全评价报告

消 防 器 材

已建立的管理制度

加油站安全评价报告

2.2油品购入

该加油站购进油品(汽油、柴油)由XX XX石油公司槽车运输,该公司具有国家认可的危险化学品运输资质。

第三章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3.1 汽、柴油理化性质与危险有害特性识别表(表3-1.3-2)

加油站安全评价报告

急救措施

吸入:当能够安全进入灾区时,将人员从暴露区移到新 鲜空气处。若需要,用一袋状阀门口罩或相同设置,实施人 工呼吸。保持身体温暖及静止。立刻送医治疗。 皮肤接触:立刻将受污染的衣着、首饰、手表等饰物及 鞋子脱掉。用肥皂或中性清洁剂清洗感染处,并且用大量水 冲洗直至无化学品残留(至少 15—20 分钟)。若需要,送医治 疗。 眼睛接触:将中毒者移开污染区,在水龙头或洗眼器下 冲洗眼睛十五分钟以上,并将上下眼皮翻开慢慢转动眼睛, 直至无化学品残留。如果疼痛持续则送至眼科医院进行进一 步治疗。 食入:同时致电给医疗机构建议。不要让意志不清人员进食 或喝饮料。当发生呕吐时,保持头部低于臀部。若人员意志 不清醒,使头部转向一边。若需要,将患者移至附近的医院 紧急救治。 爆炸极限:车用汽油 1.0~8.0(v/v;%) 。 蒸汽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强氧化剂 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氧化剂、热源、火种。 小面积着火可用雾状水扑灭,面积较大时用干粉、泡沫、二 氧化碳、砂土、水泥灭火。 装卸时应注意流速(不超过 3m/s), 且有接地装置, 防止 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与不 相容之物质分开。罐装或卸放中,严禁开启车辆电源、检查 电路、修护、洗刷车身或移动。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温不宜 超过 30℃。防止阳光直射。贮存于合格的安全容器中,保持 容器密封。必须接地防止静电产生。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 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桶装堆垛不可 过大,应留墙距、顶距、柱距及必要的防火检查通道。罐储 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储槽及作业场所要严禁烟火并避 免使用可能产生火花的器具。 首先切断电源、火源,在周围设置雾状水幕,用砂土吸收; 倒至空旷地带任其蒸发。对污染地面进行通风,蒸发残余液 体并排除蒸气。 呼吸系统防护:在容许浓度 1 至 10 倍时,氧气 18%以 上的区域,使用防有机蒸气用呼吸器。浓度更高的情况下, 使用正压式全面罩供气式呼吸器或适当紧急呼吸器。 眼睛防护:防止油品进入眼睛。戴化学护目镜。在紧邻工作 区域提供紧急洗眼装置。 手部防护:戴适当的防化学品手套。 身体防护:穿适当的防化学品的衣服。13

燃 烧 爆 炸 危 险 性

燃烧性:易燃 危险特性 禁 忌 物 灭火方法

储 运 条

泄 漏 处 理

防护措施

加油站安全评价报告

其它: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柴油理化性质与危险有害特性识别表 表 3-2 类别与性 质 危险有害特性与防护措施

危规分类及 易燃、可燃液体,危险性类别 GB3.3 类;火险类别乙 A、乙 B 类 编号 外观与 稍有粘性的浅黄至棕色液体。 性状 成 分 烷烃、芳烃、稀烃等,十六烷值不小于 45. 相对密度:0.87~0.9(水=1)

理 熔 点 沸程(℃) :280~370 化 (℃) 性 -35 ~ 质 20 自燃点 闪点(℃) :-35#、-50#不低于 45; (℃) -20#、-10#、0#、5#、10#不低于 55 350 ~ 380 接触限 中国 MAC 及美国 TLV—TWA 均未制定标准 值 侵入途 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 径 毒 性 具有刺激作用。

中毒危害: 毒 食入:会引起反胃、呕吐、腹部绞痛、腹泻且可能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的症状。在食入期间 甚至小量的吸入或呕吐会导致严重肺部刺激,而带有咳嗽、反胃、呼吸困难、肺部浮肿、 性 肺炎与死亡。 及 健康危 吸入:蒸气或油雾会引起呼吸道刺激。人类曝露会导致立即咳嗽、呼吸困难、发绀且一小 时的无知觉。持续闻柴油 37 天,则带有痰的大量咳嗽。高浓度,另外也会引起中枢神经 健 害 系统兴奋随后受抑制,其症状可能为:运动失调、迷惑、头痛、头昏眼花、厌食、反胃、 康 呕吐、虚弱、精神错乱、昏迷。 皮肤接触:会引起痛苦、红色与刺激。 危 眼睛接触:液体或蒸气会引起轻微刺激。 害 吸入:当能够安全进入灾区时,将人员从暴露区移到新鲜空气处。若需要,用一袋状阀门 口罩或相同设置,实施人工呼吸。保持身体温暖及静止。立刻送医治疗。 皮肤接触:立刻将受污染的衣着、首饰、手表等饰物及鞋子脱掉。用肥皂或中性清洁剂清 洗感染处,并且用大量水冲洗直至无化学品残留(至少 15—20 分钟)。若需要,送医治疗。 急救措 眼睛接触:将中毒者移开污染区,在水龙头或洗眼器下冲洗眼睛十五分钟以上,并将上下 眼皮翻开慢慢转动眼睛,直至无化学品残留。如果疼痛持续则送至眼科医院进行进一步治 施 疗。 食入:同时致电给医疗机构建议。不要让意志不清人员进食或喝饮料。当发生呕吐时,保 持头部低于臀部。若人员意志不清醒,使头部转向一边。若需要,将患者移至附近的医院

加油站安全评价报告

3.2 加油站危险爆炸区域的划分

加油站爆炸危险区域的分布范围与等级见表3-3

加油站爆炸危险区域的分布范围与等级

加油站安全评价报告

3.3 几点说明

1)易燃烧:汽油闪点为-58~1O℃,自燃温度为225~390℃,是甲B类火灾危

加油站安全评价报告

险物质;柴油闪点:-35#、-50#不低于45℃;-20#、-10#、0#、5#、10#不低于 55℃。自燃温度为350~380℃,是乙A、乙B类火灾危险物质,这两种物质遇明火、高热、氧化剂时,均可引起燃烧。

2)易挥发:汽油为轻质油品,具有易挥发的特性。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低位扩散到相当远处,遇明火会引着并回燃,十分危险。

3)易爆性:汽油蒸气与空气混合后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电火花、静电极易燃烧、爆炸。汽油、柴油罐体遇高温内压增大,如罐车呼吸阀不畅,会有开裂爆炸危险。

4)易产生静电:油品的电阻率处于1010~1015Ωcm之间,导电性差,在快速流动时会产生静电,如不采取措施排除,会形成安全隐患。

5)一定毒性:汽油为麻醉性毒物,侵入途径为吸入。食入和皮肤吸收。汽油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高浓度时引起呼吸中枢麻痹,直接吸入呼吸道导致吸入性肺炎。经口中毒出现消化道症状,严重者可出现类似急性中毒症状。皮肤接触可致急性接触性皮炎或过敏性皮炎。

柴油具有刺激性毒性。吸入可引起吸入性肺炎,皮肤接触可引起接触性皮炎、油性痤疮。柴油废气可引起眼鼻刺激症状、头痛及头晕。

3.4 经营过程中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加油站购入、储存、销售的主要有害物质是汽油和柴油,属于易燃烧、易爆炸的危险性物质,一旦泄漏就会在空气中扩散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如遇明火可酿成火灾爆炸事故,重者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轻者对职工安全健康造成影响。

3.4.1作业中的安全隐患

3.4.1.1卸油时发生火灾

加油站火灾事故大部分发生在卸油作业中主要有:

1)油罐漫溢。卸油时,不能及时监测液面,造成油品跑冒,使油蒸气浓度迅速上升,达到爆炸极限范围,遇到点火源,即可发生爆炸燃烧。

2)油品滴漏。由于卸油胶管破裂、密封垫破损,快速接头螺丝松动等原因,使油品漏在地面,遇火花燃烧。

3)静电起火。由于油管、罐车无静电接地,卸油时流速过快等原因造成静电积聚放电点燃油蒸气。

4)在非密封卸油过程中,大量油蒸气从卸油口溢出,当周围出现烟火,就会爆炸燃烧。

3.4.1.2量油时发生火灾

1)油罐车到站未静置稳油(小于10分钟)就开盖量油,会引起静电起火。 2)油罐未安装量油孔或量油孔铝质(铜质)镶槽脱落,在量油时,量油尺与钢质管口摩擦产生火花,就会点燃罐内油蒸气,引起爆炸燃烧。 3)在气压低、无风的环境下,穿化纤服装,磨擦产生静电火花也能点燃油蒸气。 3.4.l.3加油时发生火灾

加油站安全评价报告

加油时未采取密封加油技术,使大量蒸气外逸或由于操作不当、油品外溢等原因,在加油口附近形成一个爆炸危险区域,遇烟火、使用手机、铁钉鞋磨擦、金属碰撞、电器打火、发动机排气管喷火等,都可导致火灾。 3.4.1.4清罐时发生火灾

清洗油罐不彻底,残余油蒸气遇到静电、磨擦、电火花都会导致火灾。

3.4.2非作业情况下的安全隐患

1)油罐、管道渗漏。由于制造厂家的质量问题、腐蚀作用。法兰未紧固等原因造成油品渗漏,遇明火燃烧。

2)雷击。雷电直击或间接放电于油罐及有关设备处导致燃烧、爆炸。

3)电气火灾。电器设备老化、绝缘破损、过流、短路、接线不规范、电器使用不当等引起火灾。

4)油蒸气沉积。油蒸气密度比空气密度大,会沉淀于管沟、电缆沟、下水道等低凹处,一旦遇火就会发生爆炸燃烧。

5)明火管理不严。生产、生活用火失控,引起站房或站外火灾。

3.5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有两个方面:违章作业和安全管理不善。 1.作业人员违章作业 违章作业主要表现在:

(1)错误操作、错误指挥或操作失误; (2)不熟悉操作规程或不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

(3)各作业环节之间,在缺乏联络和衔接的情况下擅自操作; (4)思想麻痹、粗心大意等等; 2.生产企业安全管理不善 安全管理不善主要表现在:

(1)未制定严格、完善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或执行力度不够;

(2)对生产和输送中的物质性质(理化性质、危险特性)以及有关储运安全知识缺乏了解;

(3)对生产和输送中的设备、设施及工艺系统的安全可靠性缺乏认真的检验分析和评估;

(4)对生产设备设施,泵、管道及附件存在质量缺陷或事故隐患,没有及时检查和整改;

违章作业也是安全管理不善造成的。如果安全管理不善,就有可能发生液体介质泄漏、人员中毒、机械伤害等重大事故。

加油站安全评价报告

3.6管理因素

建立一整套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管理组织,完善安全措施,加强安全法制培训教育和监督管理,使安全管理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有机系统,使安全制度成为安全经营的有力保证,而不是应付安全检查的文本。

3.7 重大危险源识别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是针对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加油站储存的油品闪点小于28℃的易燃液体,灌区储存量一般为20t以上,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列》和《重大危险源辨识》,该加油站汽油、柴油的储存总量大于临界量20t,该站罐区属于重大危险源。

第四章 评价方法的选择和评价单元的划分

4.1 评价方法的选择 4.1.1 评价方法简介

安全评价方法是对整个系统的危险因素、有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进行分析、评价的方法。目前已开发出数十种不同特点、适用范围和应用条件的评价方法。它们按其特点可以分成定性安全评价和定量安全评价。

1.定性安全评价

是借助于对事物的经验、知识、观察及对发展变化规律的了解,科学地进行分析、判断的一类方法。运用这类方法以找出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一步根据这些因素从技术上、管理上、教育上提出对策措施,加以控制,达到系统安全的目的。

目前应用较多的方法有“重大危险源辨识法”,“安全检查表(SCL)”,“危险度评价法”、“预先危险性分析(PHA)”、“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危险性

加油站安全评价报告

可操作研究(HAZOP)”、“如果……怎么办(What……if)”、“人的失误(HE)分析”等分析评价方法。

2.定量安全评价

是根据统计数据、检测数据、同类和类似系统的数据资料,按有关标准,应用科学的方法构造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化评价的一类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

(1)以可靠性、安全性、卫生性为基础,先查明系统中的隐患并求出其损失率、有害因素的种类及其危害程度,然后再以国家规定的有关标准进行比较、量化。

常用的方法有:“事故树分析(FTA)”、“事件树分析(ETA)”、“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格雷厄姆-金尼法”、“机械工厂固有危险性评价方法”、“原因-结果(CC)分析法”等。

(2)以物质系数为基础,采取综合评价的危险度分级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美国道化学公司(Dow Chemical Co.)的“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英国帝国化学公司蒙德部的“ICI/Mond火灾、爆炸、毒性指标法”、日本劳动省的“六阶段法”、“单元危险指数快速排序法”等。

3.综合性安全评价。

综合性安全评价系指两种以上评价方法进行组合的评价。

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监管管二字[2003]38号《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安全评价导则(试行)》,结合加油站的实际经营状况,选择《加油站安全评价现场检查表》进行安全评价。

安全检查表包括检查项目、检查内容、类别、检查记录和结论,评价人员对表中所列的检查内容回答“合格”“不合格”等答案,按检查表规定的计算方法得出“符合安全要求”、“基本符合安全要求”、“不符合安全要求”的结论,对不合格项均应采取措施整改,但整改后必须由评价机构认定,能达到安全要求的,也视为基本符合安全要求。

4.2 评价单元的划分

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监管管二字[2003]38号《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安全评价导则(试行)》,结合加油站实际经营状况,将评价单元划分为: a)安全管理

b)经营储存场所 C)经营储存条件 d)消防设施

加油站安全评价报告

第五章 分析评价

5.1 评价过程

本评价按《加油站安全评价现场检查表》逐项检查填写检查记录,并给相应项目做出结论。具体内容见表5-1《加油站安全评价现场检查表》(附后)以及附表1、附表2的有关内容。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jj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