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临沧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

更新时间:2023-03-08 17:39:18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临沧市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三第1次月考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24.辽宁喀左、北京房山发现了一批西周初期的燕国铜器,江苏丹徒也发现了西周初期宜国铜器。 此材料有利于说明

A.分封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 B.分封制扩大了中原文化的影响 C.西周燕国宜国冶铜业比较发达 D.西周形成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 25. 春秋后期各国都先后进行了“均田分力”、“与民分货”的赋税改革。这些改革 A. 实践了儒家“仁政”思想 B. 促进了小农生产组织形成 C. 推动了重农抑商政策确立 D. 推动了铁犁牛耕技术产生

26. 《宋史?职官志》提到:“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

事”。宋代的设官分职方式有利于

A. 平稳实现人事权力的转移 B. 奠定重文轻武的政治局面 C. 提高官僚队伍的整体素质 D. 建立精干有效的行政体系

27. 明清两代都强调以礼入法,制定有“留养”之条,即对犯有死罪的人,所犯死罪不在 “十 恶”范围的,如有祖父母、父母老而无养的,可奏请免将罪犯处决,以留下来养亲。 这表 明

A. 封建统治者对人性的尊重 B. 纲常伦理对封建统治的重要性

C. 封建法律程序呈现随意性 D. “存天理,灭人欲”的深刻影响

28. 《新青年》创刊之初,陈独秀明确标榜不谈政治。1918年底,陈独秀和李大钊一起创办《每

周评论》作为新的阵地,关注时事,讨论政治问题,以补《新青年》之不足。这表明陈独秀

A. 投身民国初年日益活跃的政党竞争中

B. 试图将俄国革命道路与中国实际结合

C. 由温和的思想启蒙转变为激进的革命 D. 意识到政治变革是改造国民性的前提

29. 某时期的漫画,在一张“国民政府”的餐桌上,摆放着几个佐料瓶,瓶上分别贴有“苏俄”、

“工人”、“学生”、“军人”和“妇女”等标签。从中可知 A.五四运动取得初步的胜利 B.国民革命具有广泛的基础

C.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30.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实现人民民主政治的形式进行了不懈探索。对下表说法正确的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都缺乏广泛代表性 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探索都具有独创性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建国以前就已经开始萌芽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性质

31. 美国作家傅高义在《邓小平时代》中说,当年周恩来和毛泽东为改善中美关系而会见基辛格

和尼克松时,双方的动机都来自苏联的威胁。1977年邓小平会见美国国务卿万斯时,有两

个动机,其中之一是来自苏联的威胁。那么另一个最有可能是 A. 推动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B. 思考如何实现中国现代化

C. 取得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D. 参加联合国下的多边外交

32. 在古代雅典实行国葬制度,国家为阵亡者举行葬礼,并出资抚养阵亡者遗孤。在葬礼上,不

仅要举行葬礼游行,还有演说家发表演说。演讲者在发表演说时要赞扬城邦,赞扬在战争中

牺牲的人,还要赞扬雅典人的祖先和先辈,以及那些仍旧在世的人。据此可知在古代雅典

A.演讲是政治家的必备素质 B.军事斗争对城邦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C.推崇“人是万物的尺度” D.个人存在的意义以城邦存在为前提

33. 以下两种方式决定现代英国政府可否继续执政,第一种,首相明确地要求平民院就它是否信

任政府举行表决;第二种,领衔反对党的领袖明确地向平民院提出对政府的谴责案即不信任

案。两种方式均需要平民院举行表决,以简单多数形成其态度。英国的这种政治体制 A.保留了一定的封建残余 B.避免了国王的权力扩大

C.确保了议会的集体统治 D.保证了议案的有效通过

34. 苏联“只注意使工人、农民、妇女在苏共中占有相应的比重,而忽视了国内工人力量结构已

经发生变化??知识分子被迫戴上‘紧箍咒’”。材料引发 A. “斯大林模式”成为社会发展桎梏 B. 知识经济引发苏联社会结构大变动 C. 工人阶级在新技术革命中不断更新 D. 苏联知识分子与苏联体制渐行渐远

35. 阅读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据此说法正确的是

年份 高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1960年 40% 1970年 38% 1980年 36% 1990年 34% 2000年 31% 中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低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该表主要反映了

28% 22% 34% 27% 43% 37% 37% 36% 36% 43% A. 世界经济工业总量的不断提高 B. 发达国家社会经济的逐渐转型

C. 低收入国家工业总量领先世界 D. 中收入国家社会工业化的完成

二、非选择题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5分)

崛起,不断追求民族兴旺、国家强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任何民族的美好期望,是每个国家长期奋斗的宏远目标,是世界上任何民族和国家的最终战略选择。

材料一 中国古代传统战略文化思想是以民为本、文武并用。历史上盛世时期的治国理念都强调民本主义。君主执政的目的应是“以君保民利民”,其执政理念则应该表现为“民为邦本,本囿邦宁”。在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上,从不掠夺外邦的土地和财富,而是坚持“与民休息”“以农为本”的政策,力求保持小农经济稳定发展。在与邻国的关系上,从不主动侵扰、扩张和掳掠,而是以尧帝确立的“协和万邦”思想为主导原则,以孔子的“天下大同”为理想目标。

——摘编自唐尧《论中国古代盛世时期的战略文化》

材料二 美国推行霸权的力量源泉是美国民族的特质和美国传统的历史。美国的战略文化,缺乏悠久的历史哲学传统,没有沉重的历史文化包袱,也没有相应的严肃感,但有着在不长的历史时期内,通过战争等手段把自己的利益和影响扩展到全世界的经历,从而使之充满自信和自负,同时也富于进攻性和强制性。??在美国有一句格言:“没有一个伟大的敌人,便没有伟大的美国。”美国人的世界观继承于西方的理性主义哲学传統,在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关系上表现出强烈的二元对立倾向,看待事务上“非黑即白”。冷战结束后,冷战思维仍然在美国极度盛行。??同时,由于美国自身的“民族优越感”和“天赐使命感”,其片面的认为世界上的“民主国家”之间是不可能产生战争的,民主国家只会与非民主国家之间爆发战争。

美国简单的把世界上的国家划分为民主和非民主两类,并且认为自己有义务有能力将非民主国家改造成为民主国家,甚至不惜动用武力,推翻其政权。??美国人深受杜威学说影响,大多带有实力主义和现实主义倾向。但从当代美国军事战略本质来看,其战略文化的基本精神是实力主义。美国在其战略文化影响下的战略推进过程,也是其在实力主义影响下推动其霸权的过程。

——摘编自李啸《浅析中美战略文化之差异》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盛世时期战略文化的特征和影响。(14分)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美战略文化选择的差异。据此得出当今中国国家崛起战略选择的认识。(11分)

4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英国批评家斯图尔特?霍尔曾经在四个层面上对“现代性”的内涵进行了界定: 政治层面——世俗政体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 经济层面——市场经济以及私有制基础上的资本积累; 社会层面——劳动与性别分工体系的形成;

文化层面——宗教的衰落以及世俗物质文化的兴起,尤其是个人主义与工具理性的文化取向。

——摘编自(英)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现代性”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严密。)

4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传统社会,婚姻以“事宗庙、继后世”为目的。其仪式,通行六礼。宋以后虽有简化,基本上仍遵循凭媒定娶、尊长主婚、写立婚书或收受聘财之习俗。民间婚姻习俗乃百姓私事,只要不因纠纷告上衙门,多与官府无涉。清末新政时期,四川等省份出于改变婚姻陋习,增加新政经费诸考虑,下令废止民间自拟庚帖,改为购买官方统一印制的婚书。四川省拟定大量白话文告示,广为宣传的同时,赶印了5万份婚书,要求各地三个月内售清。这次改革是政府试图以法律形式规范民间婚姻的尝试,由于民间婚俗根深蒂固,官制婚书费用较高等原因,实际效果非常有限。

——摘编自吴佩林《清末新政时期官制婚书之推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时期官制婚书推行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新政时期官制婚书推行的影响。(9分)

46.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10月20日前后的一天晚上,列宁??顺利越过国境线??到达住所后??列宁集中全副精力开始起义的一切准备。10月23日晚,列宁参加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特别会议。列宁在会上先后作了三次发言??他强调:“从来没有人不经过战斗就会把政权交出来??政权总是靠暴力夺取的,它不会通过发表个什么宣言就从一个阶级转到另一个阶级手中,而任何宣言也维护不了这个政权。”最后,经过表决,通过了关于武装起义的决议。列宁决定亲自去斯莫尔尼宫去指挥起义??列宁的到来使同志们既感到大吃一惊,又十分高兴,因为这样列宁可以直接驾驭整个起义的航轮,成为起义的总指挥??11月7日下午6时,起义队伍已将冬宫完全包围。11月8日晚,苏维埃代表大会举行第二次会议。大会还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1917年11月9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革命万岁!”、“社会主义万岁!”和《国际歌》声中胜利闭幕。

——季正矩《列宁传》

(1)根据材料,概括列宁在十月革命中的主要活动。(6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列宁在十月革命中的作用。(9分)

历史:

24-35:BBABD BCBDC DB

41. (1)特征:以国内治理为主;民本、农本等思想影响深远;对外力主和平交往,以协和万邦的思想为主导原则;以“天下大同”为理想目标,以儒家思想为主导;战略文化具有连续性。(6分)

影响: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小农经济的发展和儒家思想的传播;有利于边疆稳定;推动和平友好的国际关系的构建;扩大中华文明的影响;导致天朝上国、闭关锁国等观念产生;引发战略文化的僵化;(4分)致使近代中国的落后和屈辱(2分);对现代中国的和平崛起战略提供经验和借鉴。(2分)

(2)差异:(指导思想方面)美国以实用主义、实力主义为指导思想;(对外政策方面)美国对外推行霸权主义,通过战争将自己的利益和影响扩展至全球,具有进攻性和强制性;(文化特点方面)美国战略文化缺乏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基本精神方面)美国战略文化强调民族优越感,推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6分)

战略选择: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坚持国家民族政治独立;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推进制度改革与技术创新;坚持和平崛起(5分) 42. 示例一

论题:民主政治的建立与发展推动了国家近代化。

英国在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并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国家。正是在民主政治的保障下,英国的资本主义不断发展,不仅在18世纪下半叶成为“日不落帝国”,且率先开展工业革命,成为工业强国,极大推动了国家的近代化进程;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的制定,确立了联邦制民主共和政体,保障了国家的政治民主,推动了国家经济不断发展,国际地位持续提高,从而促进近代化不断向前发展。 由此可见,民主政治的建立与发展推动了国家近代化。 示例二

论题: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社会的近代化。

自14世纪以来,西方出现了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文艺复兴宣扬人文主义,在此思想的影响之下,人们逐渐地重视自身的作用和价值,思考人存在的意

义,主张跳出宗教的范畴来思考问题,因此推动了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及方式;宗教改革确立了“信仰得救”的观念,否定了罗马教廷的权威,使人们具有了宗教信仰的自主性,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客观上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启蒙思想家们提出推翻封建专制,建立民主政治的理论,并且强调“人生而平等”,客观上推动了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推翻殖民统治的进程,在世界范围内推动了近代化的发展。 综上所述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社会的近代化。

45.(1)背景:民间传统婚俗根深蒂固;政府对民间婚姻缺乏有限管理;政府财政紧张;清末新政时期对西方管理制度的借鉴。(6分)

(2)影响:一定程度缓解清政府的财政困难;便于清政府加强对社会的控制;有利于民间婚俗观念的转变;有利于中国婚姻制度近代化转型;以敛财为目的改革进一步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9分)

46.(l)推动党做出了武装起义的决定;亲自指挥了革命;起草了巩固政权的法令。(6分) (2)列宁是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者;对革命形势能够科学判断,保证十月革命取得成功的关键人物;建立起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退出“一战”、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劳动者,巩固了新生政权;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9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n2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