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运河山东段建设经济带、文化带、旅游带、风景带的研究

更新时间:2023-05-08 21:0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京杭运河山东段建设经济带、文化带、旅游带、风景带的研究

许云飞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所

摘要:本文就京杭运河山东段“四带”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具体内容、关联关系、基本思路以及黄河以南段的济宁、枣庄、菏泽、泰安和黄河以北段的聊城、德州等市地的有关问题,展开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京杭运河战略研究经济带文化带旅游带风景带京杭大运河,是与万里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是我国历史文明的象征。两千多年来,它作为一条经济的河,曾使运河沿线成为中国最繁华的经济带;作为一条文化的河,促进了荆楚、江淮、秦晋和齐鲁文化的交汇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稳定的内核;作为一条科技的河,产生了一个个世界知名的科学家,一项项惊世的科技成果,丰富了世界科学宝库;作为一条生态的河,默默地以自己的血和肉,调节着华东、华北的生态环境,纵然后来被拦腰截断,仍以自己被分割的细长身躯,发光发热,鞠躬尽瘁。对于这样一条河流,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怎能不为之振兴而尽力呢?如何振兴?山东交通行业的干部职工提出了“把京杭运河山东段建成经济带、文化带、旅游带、风景带”(以下简称“四带”)的响亮口号,这就是对此作出的最新、最完整、最富想象力的回答。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十六届五中全

会又突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京杭运河山东段“四带”建设战略构想正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率先全面实现小康、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举措。

1.“四带”理论探析

1.1 “四带”的定义

所谓经济带,就是单位面积GDP呈高强度的带状区域。由于经济带上的单位面积GDP数值比其两侧明显增大,呈隆起状态,因此也称经济隆起带。文化带,则是人类通过跨区域的社会经济活动,促进某个区域不同文化在思想意识、价值形态、社会理念、生产方式、文化艺术、风俗民情等领域,广角度、深层次地交流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跨领域的带状区域文化集合体。旅游带,是对明显呈带状分布并且具有共同内涵、文化底蕴、特点的旅游产品、景点、线路集合的总称。风景带,是由长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形成的、目不暇接的名胜古迹、风光风情、景观景色和连绵不断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人造景观通过通畅的交通形成线状分布、带状延伸的风景集合。

1.2“四带”的关联关系。

由图0可知:虽然“经济带”和“自然风景带”都属于物质范畴,但“自然风景带”(比如运河里的水)物质属性比“经济带”更为本源,所以,⑴是“自然风景带”会滋生“经济带”;⑵是因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所以,经济活动和自然风景的融合会产生第二性的地域文化,形成“文化带”;同时,经济发展导致的财力充足和自然风景发展的需要,会建设“人造风景带”;⑶是文化的积淀和发展,反过来会促进“经济带”的发展;“文化带”、“经济带”的发展会催生旅游需求,再加上“风景带”的支撑,无疑会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形成“旅游带”;⑷是“旅游带”发展起来了,不仅会进一步建设“风景带”,还会增加收入,促进“经济带”的发展,丰富和进一步提升“文化带”的发展。这就是经济带、文化带、旅游带、风景带“四带”的发展逻辑和关联关系。另外,风景可分为先天的自然风景和后天的人造风景两类,前者是纯物质属性,后者则包含有意识属性。由于京杭运河是人工开凿的,其沿岸的许多建筑,如亭堂楼阁、桥塔文碑也是人工的,均包含人文因素。所以,运河风景是运河文化的一个部分,运河文化带建设包含了运河风景带的部分内容,运河风景带的建设也和运河文化带的建设大有渊源。

“四带”的区别:经济带和文化带、旅游带、风景带之间的区别大家一目了然,无须赘说。理论上讲文化带属上层建筑领域,风景带属经济基础领域,旅游带的基础设施部分属经济基础领域,其管理部分又属上层建筑领域,所以,旅游带的发展既需要风景带的支撑,又必须有文化带的建设作为其丰富的内涵。

图0:“四带”关联关系图

“四带”建设生长链。由上述可知,“四带”的生长链大体上是:经济带、风景带→文化带→旅游带→

风景带、经济带。是一个带有周期性的螺旋形前进的过程。主要载体和保证因素:运河及其在河中流淌的水。启动产业:航运业。带动产业:造船和制造业、矿产业、建筑业、农牧渔林业、服务业、旅游业、文化业。“四带”基础:经济带。“四带”灵魂:文化带。

1.3京杭运河山东段经济带形成规律预测

首先是航运产业的发展,使运河成为“船畅其运、货畅其流”的黄金通道和拉动沿线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大动脉。然后是制造行业、矿产业、建筑产业、建材产业和农牧林渔业的发展。一产、二产的发展,必将促进服务产业的兴起和繁荣。餐饮业、宾馆服务业,金融业、商贸业,保险业、中介业都将得到极大的发展,并迅速超过一产、二产发展速度。三个产业的协调发展会使京杭运河山东段沿线的经济实力迅速增强,人均收入大幅度提高,经济密度开始逐步超出沿线市地的平均水平,并越来越明显,于是,一条沿京杭运河布局的经济隆起带将在齐鲁大地的中部形成。

1.4 京杭运河山东段文化带形成规律预测

首先,在京杭运河开发的社会、生产和科学实践中,会有大量基于研究、规划、决策和管理的思维活动、文化活动、精神活动,这些活动形成和不断丰富着京

杭运河文化。其次,通过整理和挖掘大量的运河传统文化,包括极为丰富的商贸文化、酒文化、饮食文化、考古文化、茶文化、园林文化、民俗文化、企业文化等等,使他们在新时代推陈出新,发扬光大。最后,通过政府组织、民众参与,使各地域的、各时期的、各类别的、各层次的文化,广角度、深层次交流融合,推动这一区域的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全面发展,在这个进程中,逐步形成了一种跨领域的、带状的区域文化集合体——文化带。

1.5 京杭运河山东段旅游带形成规律预测

一般总是对京杭运河沿线的一些名胜古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进行发掘和包装,推出旅游产品,运作旅游资源,获得利润;同时,借助沿运经济带、文化带的产生、发展和繁荣,开发建设新景新观,设计新线路、推出新的旅游产品,使历史沿袭过来的京杭运河旅游带,更加美丽、更加迷人。由于这些旅游产品基本上、主体上都内含京杭运河的内核,具有共同内涵、文化底蕴和特点,且呈带状分布在京杭运河山东段沿线,所以,称其为京杭运河山东段旅游带。

1.6 京杭运河山东段风景带形成规律预测

京杭运河山东段风景带的形成大致会按以下的程

式进行:水污染的治理;统一规划设计;公园式的船

闸建设,形成重要的风景点;河堤建设,立体绿化,设置景观、景点;道路交通建设;花园式港口建设;沿河桥梁的建设,使之成为景观;航标和其他导航设施的建设,使之成为风景带美的点缀物;船的设计建造和维护,使之和风景带匹配,和景色、景观协调。经过上述各个环节的规划、设计、建设,将会使京杭运河山东段形成船在水中移、车在林中行、人在画中走的美妙意境,建成天蓝、水清、树绿、花香的风景带。

2.京杭运河山东段“四带”建设的必要性

2.1形势发展的迫切要求

从国际上看,相对小布什的第一任期,美现政府对华政策转趋强硬,对华遏制的一面更加突出,明显加大了从意识形态领域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力度美。日本对我国的潜在威胁迅速发展。日本在明知中国不会放弃钓鱼岛主权的情况下于2005年2月悍然宣布把钓鱼岛上右翼分子1996年设置的灯塔收归国有,还在最新的海图上标注了这个灯塔的位置,露骨地挑起东海钓鱼岛和春晓天然气田之争,并直接插手我解决台湾问题。从国内看,台湾台独活动猖獗,******和某些被西方视为“民主精英”的组织,也

寻找一切机会制造混乱,意图在中国也通过“颜色革命”夺取政权。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方针,积极展开多方位外交: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稳定发展,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势头良好,中俄两国解决了长达4300公里的边境走向,扩大了我国的战略回旋空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争取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现在,党中央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把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一个新的、更大更广的经济建设浪潮正席卷神州大地。

山东省在省委、省府的正确领导和广大干群的努力下,成绩斐然。“阳光政府”、“服务政府”已呈雏型,政府提速已见成效。省委扩大会议的电视直播拉近了千百万人民和省委领导的距离,省人大常委会的老百姓旁听举措,建立了山东民主进程新的里程碑,务实、创新的领导形象已经在广大的人民群众中树立,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都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投资效益不高,创新理念不强,发展后劲不足,表面文章还有,形式主义普遍,资源危机已现而资源

浪费严重,辍学孩子不少而超级消费常有出现。德龙烟产业带尚未形成,京九产业带也未出现“汽笛一响,黄金万两”、“火车一通、经济上冲”的预期效应。这一切都要求山东的党政军民、各行各业能够有重大的战略举措,促进山东省社会经济迅速、健康发展。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山东省交通厅立足交通,依托京杭运河沿线各市地,面向山东,放眼全国,瞻望世界,顺延全国建设文明样板航道的脉络,经过分析和升华,提出了京杭运河山东段建设经济带、文化带、旅游带、风景带的战略构想。

2.2 物质文明建设的需要

物质文明表现为物质生产方式的进步、社会财富量的增加和物质生活的改善。京杭运河山东段”四带”建设可以加速山东省的物质文明建设,因为它可以:

2.2.1 厚实鲁中社会经济密度,盘活山东发展全局

山东原规划的德龙烟、胶济、日菏、京九、京沪“三横两纵”产业带不能如期就位的原因:一是不具备资源支撑的条件;二是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京杭运河山东段”四带”建设立足于沿线自身蕴藏的丰富煤炭资源及天然便利的交通条件,依托深厚敦实的运河文化底蕴和两岸勤劳、朴实,聪明、能干的人民群众,它的建成和发展是可以预期的。而京杭运河山东段沿线

的21个县市区,大部分属山东的欠发达区域,所以这一地区一旦形成了经济带、文化带、风景带、旅游带,无疑会厚实了山东中部的社会经济密度,依托它联东拉西,北拓南延,就可充分发挥胶济产业带、日菏产业带、京九产业带的发展潜力和带动效能,从而盘活山东社会经济发展的全局,产生牵一线激全盘之奇效。

2.2.2 符合省委“三突破”战略,有利两个“率先”实现

山东和全国一样,也有东、中、西发展不平衡问题。省委、省府为此提出了“突破烟台、突破济南、突破菏泽”,“三突破”的全省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京杭运河山东段的“四带”建设就是突破菏泽的突破口。因为:①可以解决突破菏泽的资金问题。依靠菏泽地下丰富的煤炭资源来带动自身社会经济发展敛财是正确的途径。②可以解决菏泽的“三农”问题。京杭运河山东段的“四带”建设会大大加速菏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增加菏泽劳动人民的收入,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一直来困扰菏泽的“三农”问题。③解决水患、促进菏泽农业的综合发展。这些年来,虽然黄河洪水不多,但处处几千流量就能使菏泽“水满三军”,百姓遭殃,重要原因就是菏泽的河道排洪不畅。而京杭运河山东段“四带”建设将会综合治理河流,解决

水患,对水利建设和农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④促进生态菏泽的建设。京杭运河山东段“四带”建设会增进文化交流,促进旅游事业,而且使河堤两岸绿树成阴,河内游艇往返,船闸管理区和港口管理区分别建成花园式绿化单位,成为新的人文景观。沿运经济带、文化带、旅游带、风景带穿插在菏泽的城市乡村,菏泽将变成生态菏泽、和谐菏泽。

除此之外,由于此举可厚实山东中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密度,进一步激活胶济、日菏、京沪、京九产业带的发展因素,并把这四个产业带有机地揉合成一个网络,网络效应将迅速改变菏泽及鲁西地区落后面貌,促进济南和烟台的发展,从而实现了“三突破”的目标。

2.2.3 密切和“长三角”联系,获取经济发展红利

“长三角”是我国目前最富活力的地区,但长三角地区缺乏煤炭。大轮船进口,费用昂贵且有诸多风险;西煤经大秦、神木线东调,窄铁海联运南下,运力有限,且运价几经倒手也已不菲。山东运河边上的煤不仅煤质好,而且大多直接用输送带就可装船,用输送带直接可以进厂。因此,长三角地区用山东运河边上的煤炭最经济。即便是用山西煤,也是在山东运河下水中转为最佳选择。京杭运河山东段“四带”建设首

先从航运业启动,航运业发展的主要货源是下行的煤。所以,京杭运河山东段“四带”建设既支持了“长三角”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又使山东从中获取区域发展红利。

所谓发展红利是指一个区域整合之后所带来的发

展潜力与整合之前的现状能力之差。区域发展红利的“自发”获取是非线性增长的。例如从地级向省级规模整合时,发展红利在原有基础上平均提高10倍;但从省级规模向跨省规模整合时,发展红利在原有基础上平均提高100倍。这就是区域发展带来的“红利”。浙江的嘉兴和江苏的昆山都和上海相邻,但这些年来的发展有天壤之别,原因就是浙江开始时害怕上海的发展会影响自己,既不肯积极支持上海的发展也不肯对上海完全开放,而江苏则主动为上海的发展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同时充分利用上海的资金、人才、技术资源发展自我。山东应该从这种对比中得到启迪。

2.3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精神文明,一般表现为教育、科学、文化、艺术、体育、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道德觉悟与理性水平的提高。京杭运河山东段的“四带”建设可以有力地促进山东运河沿线地区及全省精神文明的建设。因为它可以:

2.3.1 激励人民的民族自豪感

京杭运河作为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规模最大、流程最长的人工河流之一,是中华民族聪明才智的结晶。运河及其孕育的运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是团结沿运和全国人民乃至全球华人的旗帜,是激励各族人民建设伟大祖国、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柱,是民族亲和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京杭运河山东段的“四带”建设将在传承京杭运河古代文明的基础上,重新激活她、发展她,融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以经济繁荣、文化灿烂、风景秀丽的新面貌屹立于大江南北,令在她沿线生活和来此旅游的中外游人心驰神往,流连忘返。这会使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从而激励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开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新局面。

2.3.2 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宣传和实施京杭运河山东段的“四带”建设,注重传承传统文化,注意文物保护,创意和美化环境,强调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人和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满足广大群众文化、旅游、休闲的生活需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

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来构思、规划和建设“四带”。因此,就落实中央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的科学发展观而言,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言,京杭运河山东段的“四带”建设是“先遣军”、“宣传队”、“播种机”,其实验、示范、宣传和促进的作用不可低估。

2.3.3 引导大家发展科学,追求真理

在京杭运河的发展历史上涌现出了一大批发展科学,追求真理的志士贤人。如明朝水利专家白英疏竣运河,“身处岩穴而心在天下,行在一时而及万世"。他规划修建的整个“引汶济运”工程,神妙绝技、巧夺天工,在科学价值和工艺水平上,可以与李冰父子兴建的四川都江堰工程媲美。但是,白英老人本人却积劳成疾,于明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南旺枢纽工程竣工随宋礼京城复命至德州时,其劳苦憔瘦之躯,呕血而殁。

挖掘运河之史料,这样动人的故事还有很多,通过京杭运河山东段“四带”建设,这样可歌可泣的事迹都将被发扬光大,引导我们也像他们一样发展科学,追求真理,促进精神文明的建设。

2.3.4 树立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英雄主义人生观

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英雄主义是精神文明建设又一重要内容。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反复强调要在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中,大力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京杭运河山东段“四带”建设,将充分利用沿线的文化积淀,设计和建设红色旅游线路,为树立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英雄主义提供平台。如德州隋末农民起义首领窦建德,缅甸出使我国,最后病死在中国的苏禄国东王墓,1900年前后德州、平原、恩县等地的义和团,在聊城殉国的抗日名将范祝先,新一代党的领导干部楷模孔繁森,梁山108好汉,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微山岛的微子、目夷、张良三贤墓,台儿庄大战纪念馆,铁道游击队等等,都可建成“红色旅游”线路,进行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教育。

2.3.5 繁荣文学艺术,美化生活

山东运河文化既有重义、重伦理的正统特征,又具有开放性、都市性、商业性等特点,包容了建筑文化、商业文化、都市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漕运文化、水乡文化等多种文化,体现在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工艺美术、风情习俗等众多领域,反映出广博而深厚的文化内涵。运河地区现存古遗址2O

处,古建筑16处,古墓葬10处;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3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座,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1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省级森林公园2处,省级自然保护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4处;县市级文物星罗棋布,遍及运河两岸。运河文化和旅游资源开发的潜力很大。京杭运河山东段“四带”建设就是要在这深厚文化底蕴的基础上,遵循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因地制宜,有继承、有发展、有创意地繁荣文学艺术,创造出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和形式,美化人民的生活,使运河文化更加灿烂、辉煌,以满足齐鲁大地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2.4 政治文明建设的需要

政治文明主要是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活动文明。按照“十六大”的指示精神,中国要实现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京杭运河山东段的“四带”建设,将促进政治文明的建立。这是因为它能够:

2.4.1有助树立科学发展观

京杭运河是跨流域、跨省域、跨市、县的河流,对同一条运河,同一个河段有各种规划和管理,这些规划和管理的政策、法规常常出现矛盾和交叉,影响了京杭运河沿线的发展和开发。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克服山头主义、本位主义、地方主义,必须讲政治、讲大局、讲民主、讲协同。所以,从主观上讲,京杭运河山东段的“四带”建设会促进这些问题的解决,促进政治文明。从客观上讲,京杭运河山东段“四带”建设涉及到方方面面。如果因此能形成一个大家共同认可的建设方案,则各行业、各部门有了统一的目标,就会有效地减少互相间的矛盾和冲突,即使产生了矛盾和冲突,由于有共同的利益平台,也能协调好、解决好。于是,沿运市、县、乡镇和省直各部门各尽其能、各负其责、各享其利,协调发展,在轻松有序的工作流程中自然地打破了地方保护主义、山头主义、本位主义,形成了开放、民主、协同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另外,京杭运河山东段“四带”建设还有助于克服只顾眼前利益,不考虑子孙后代对资源和环境的永续利用;只想向大自然索取,不考虑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只讲经济效益,不考虑社会效益、人的生存条件和精神需求,只想着自己管理工作的方便,不考虑以

人为本、方便群众等等错误的倾向和理念,政治意识变得开明、通达、民主、善良和关爱,政治文明得到大大提升。

2.4.2 有助“阳光政府”和亲民政治文明制度建立

毋容置疑,在京杭运河山东段“四带”建设中,需要高效解决大量困难的问题,这就需要政府以创新的理念加强和建立政治设施,健全运行机制,完善法制环境。“四带”建设过程中,大量的建议会涌现和采纳,一批有关法规、标准将会制定和出台,一支支规范化的执法队伍将会被组织和使用,一系列的管理文件、行为规范将会产生。它对山东省公务员从“管理”到“服务”的理念转变,“阳光政府”、“诚信政府”的建立,“政府提速”工程的成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4.3 有助提高人民参政意识,促进政治活动文明

京杭运河山东段“四带”建设强调经济、文化、旅游、风景等多方位、多层次的协调发展和建设,其实质是强调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和建设,强调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协调发展和建设,强调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强调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当代人、后代人的公平权利。这种理念的宣传、实践和深入人心,会大大提高人们的思想内涵和行为素质,使得制定法规者会尽可能制定出合理、科学、可行、

充满民本色彩的法规;执法者会尽力公正、公平、合理、合法地执法;公民会努力、自觉、自愿地规范自己的行为,遵纪守法;领导开明,公务员守法,老百姓敬业,构成了社会和谐,政治活动文明的祥和气象,从而促进山东政治文明的实现。

人民群众的参与,是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在山东段京杭运河的“四带”建设过程中,有大量的问题需要解决,有大量的政治活动需要进行。如南水北调结合航运的问题,德州武城县人民饮水普遍高氟问题,恩县洼滞洪区的开发利用问题,引黄(河)水的淤积问题,京杭运河如何穿黄(河)的问题,东平湖的地位和使用问题,梁济运河是设闸梯级开发还是建成与上级湖底同一水平面的储水湖的问题,肥城和枣庄有关地区矿城衰竭的问题,南四湖水的污染问题,支线航道的开发问题,……等等,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必须紧紧依靠群众。政府以全透明的形式向群众说明要解决问题的一切背景情况,然后鼓励和调动最广大的群众参与进来,形成一个群议群策的氛围,建成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社会。

3. 京杭运河山东段“四带”建设的可行性

京杭运河山东段经济带、文化带、旅游带、风景带建设,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因为京杭运河山东段具备:

3.1 优越的交通区位

京杭运河山东段“四带”建设中经济带的建设是首位的、基础的,而形成经济带的第一个必要条件就是必须有优越的交通区位,京杭运河山东段就具备了这样的条件。

从全球的视野看,京杭运河山东段处于南北向最长的交通区位线:图门江三角洲──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华中──华南──东南亚──澳洲线的北段区域,而与东西向最长的交通区位线:东北亚──中国──中亚──东欧──西欧线在山东境内正交。从全国的视野看,京杭运河山东段既是南北纵向交通区位线:漠河──霍林郭勒──赤峰──北京──济南──南京──杭州──福州──台湾新竹──台湾恒春线上最重要的一段,又是以北京为中心的射线区位线:北京──天津──济南──南京──杭州──福州──台湾新竹──台湾恒春线上最重要的一段;同时又和国家西煤东运交通区位线中的神(木)黄(骅)线、石(家庄)德(州)线、邯(郸)济(南)线、侯(马)日(照)线、陇海线垂直交叉。

按照交通区位的理论,一个区域交通区位的优劣程度决定于:①经过这个区域交通区位线的级别高低(国际级>国家级>省市级);②通过这一区域交通区位线的数量多少(数量多的交通区位>数量少的交通区位);③在这一区域交通区位线交叉点、尤其是正交交叉点的多少(交叉点多的交通区位>交叉点少的交通区位、正交交叉点交通区位>非正交交叉点交通区位)。据此可知,京杭运河山东段具有优越的交通区位。

3.2 优越的工业区位

形成经济带的第二个必要条件是该区域具有优越的工业区位。

工业区位论的创始人、德国经济学家韦勃认为:工业区位是工业在地理位置上的高发场所。工业区位必将选择在生产成本费用最小的地点上。

影响生产成本费用的因素很多,不过起决定作用的是运费、劳动力、集聚三因素,其中又以运费为最基本因素。在工业区位优越的地方总是运输费用少、劳动力便宜、集聚效能高,因而发展工业的成本少,见效快,获利早。工业化能够很快实现。工业化必将带来城市化,必将带动商贸、金融、服务等第三产行业的飞速发展,形成百业兴旺、经济繁荣的局面。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rv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