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贵州省安顺市八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卷(带解析

更新时间:2023-03-08 05:07:34 阅读量: 教学研究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4-2015学年贵州省安顺市八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卷(带解

析)

一、选择题

1.从世界看中国,我国位于( ) A.东半球、南半球 B.东半球、北半球 C.西半球、南半球 D.西半球、北半球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我们通常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将地球划分为东西半球。20°W→0°→160°E为东半球,160°E←180°←20°W为西半球;以赤道(0°纬线)为界将地球划分为南北半球和南北纬度,赤道以北的是北半球,属北纬,用符号“N”表示,赤道以南的是南半球,属南纬,用符号“S”表示。我国领土的最北端是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53°N附近;最南端位于海南南部的曾母暗沙,4°N附近;最西端是帕米尔高原,73°E附近;最东端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135°E附近,所以我国属于东半球和北半球,故本题选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辽阔的疆域。

2.某旅游团的游客从我国云南省边境出发,就近进行了“出境游”。他们可能游览了我国下列邻国中的( ) A.缅甸 B.泰国 C.印度 D.不丹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我国面积辽阔。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陆上与朝鲜、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14个国家接壤的,隔海与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相望。某旅游团的游客从我国云南省边境出发,就近进行了“出境游”。他们可能游览了我国的邻国缅甸,故本题选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辽阔的疆域。

3.我国三级行政区划指的是( ) A.省,县,乡 B.省,自治区,直辖市 C.省,地,市 D.国家,首都,省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行政区划就是国家根据政治和行政管理的需要,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充分考虑经济联系、地理条件、民族分布、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地区差异、人口密度等客观因素,将全国的地域划分为若干层次大小不同的行政区域, 我国实行的三级行政区划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乡(镇),故本题选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辽阔的疆域。

4.我国东部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是 ( ) A.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B.黄海、南海、东海、渤海 C.南海、渤海、东海、黄海 D.渤海、黄海、南海、东海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拥有漫长的海岸线,自北向南我国依次濒临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故本题选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辽阔的疆域。

5.下列一副对联所描述的两个省级行政区域是 ( )

上联:苗寨黔山黄果树,茅台赤水 下联:川肴蜀绣锦官城,花径草堂 A.青海、江苏 B.西藏、湖南 C.贵州、四川 D.云南、浙江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每个省级行政区都有自己的简称,贵州省简称贵或黔;四川简称为川或蜀,所以这幅对联所描述的两个省级行政区域是贵州和四川,故本题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辽阔的疆域。

6.小明的姑妈说,她住的地方每年都有两天,所有人都看不到自己的影子,根据所学知识你能判断小明姑妈所在的省区吗?( ) A.西藏 B.内蒙古 C.海南 D.山东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地球在公转时,由于黄赤交角和地轴空间指向不变,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一般来说: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区域一年太阳直射两次,南北回归线上太阳一年直射一次。小明的姑妈住的地方每年都有两天看不到自己的影子,说明这里一年太阳直射两天,所以该地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据选项可知,海南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小明姑妈所在的省区是海南省,故本题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辽阔的疆域。 7.关于我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占世界的30% B.西北多,东南少

C.人口地理界线是黑河——腾冲一线 D.人口基数小,增长慢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人口基数大,增长快,人口分布极不均衡,大体上以云南的腾冲到黑龙江的黑河一线为界,该线以东的地区,自然条件相对优越,人口多,该线以西的地区,自然条件相对较差,人口较少,故本题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众多的人口。

8.我国的下列地区中,不是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区的是 ( ) A.东南沿海地区 B.西南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北地区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56个民族,55个少数民族,各民族分布很不均衡,具有“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少数民族大部分分布于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汉族主要分布于中部和东部地区,因此东南沿海地区不是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区,故本题选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多民族的大家庭。

9.2012年暑假,小明一家去外地旅游。在那里他们喝到了新鲜的牛奶和奶茶,还参加了一种叫做“那达慕”的盛会,小明一家最有可能去的地方是 ( ) A.广西 B.内蒙古 C.新疆 D.西藏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56个民族,55个少数民族,各民族基本上都有自己的民族特色。“那达慕”是内蒙古的传统节日,故本题选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多民族的大家庭。 10.用本省的历史名称作简称的是( ) A.黑龙江省 B.湖南省 C.山东省 D.吉林省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每个省级行政区都有自己的简称。山东简称鲁,又被称为齐鲁大地。因为春秋时期这里的鲁国对山东影响最大,故本题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辽阔的疆域。

11.下列山脉中,既是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又是省级行政区界线的是( ) A.昆仑山 B.大兴安岭 C.太行山 D.南岭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是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是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山脉,其中太行山位于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分界处,又是山西省和河北省界线,故本题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势和地形。

12.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在开发利用山区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的是( ) A.做好生态环境建设 B.加大矿产资源开发力度 C.大力发展旅游业 D.开垦荒地,增加耕地面积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在开发利用山区的过程中如果开发不当,容易引起水土流失,所以应做好生态环境建设;加大矿产资源开发和开垦荒地都会引起水土流失,旅游开发不合理也会破坏生态环境,故本题选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环境保护。 13.我们学校所处的温度带是( ) A.热带 B.亚热带

C.暖温带 D.中温带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我们学校位于贵州省安顺市,属于亚热带地区,故本题选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14.哈尔滨的学生寒假时间长,而武汉的学生暑假时间长的原因是( ) A.尊重当地的气候特点 B.两地的风俗习惯不同 C.教育主管部门的行政命令 D.使用的教材授课时间长短不同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跨纬度范围广,冬季时我国北方地区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白昼短,因此热量少,而南方地区由于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白昼长,热量较多,造成了我国南北方地区温差大的特点,因此哈尔滨的学生寒假时间长,而武汉的学生暑假时间长,故本题选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辽阔的疆域。

15.夏季,我国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是( ) A.吐鲁番盆地 B.东北平原 C.青藏高原 D.四川盆地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以及人类活动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其中气温随着地势的增高而不断下降,青藏高原是世界第三极,地势高峻,因此导致气温很低,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故本题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16.春天,一位坐火车的旅行者,当到达目的地时,旅行袋内装满了他一路脱下来且暂时不穿的衣服。此人的旅行线路可能是 ( ) A.北京到哈尔滨 B.广州到昆明 C.哈尔滨到南宁 D.北京到乌鲁木齐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因为我国纬度跨度大,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北方寒冷,而越往南气温就越高,该旅行者“旅行袋内装满了他一路脱下来且暂时不穿的衣服”说明气温越来越热,所以,该旅行者应该是由北向南旅行。根据选项可知,只有从黑龙江的哈尔滨到广西的南宁是从北向南的,故本题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辽阔的疆域。

17.我国年降水量各地差别很大,总体上看,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 ) A.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B.从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递减 C.从北向南递减 D.从西南向东北递减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我国的降水受夏季风的影响,由于夏季风在推进的过程中,势力越来越弱,造成我国降水地区差异大,一般来说,东南沿海地区降水量较大,较为湿润,而越往西北内陆,降水量就越小,干旱也就逐渐加重,故本题选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18.秦岭——淮河一线大致同哪些界线相一致 ( )

①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②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③1月0℃等温线

④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⑤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⑥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⑤⑥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地区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明显的差异。是我国南北方地区的分界线;800mm等降水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该线以北的地区降水量少,植被覆盖率低,冬季气温在0℃以下,因此水量较少,汛期较短,含沙量大,但河流有结冰期;该线以南的地区降水量多,植被覆盖率高,冬季气温在0℃以上,因此水量较丰富,汛期较长,含沙量小,河流无结冰期,故本题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19.下列干湿地区与所对应植被景观正确的是( ) A.湿润地区——草原 B.半湿润地区——森林和草原 C.半干旱地区——沙漠和隔壁 D.干旱地区——森林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水分条件是影响植被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说:森林是分布在我国湿润地区的主要植被;森林、草原是分布在我国半湿润地区的主要植被;草原是分布在我国半干旱地区的主要植被;荒漠是我国干旱地区的主要植被,故本题选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20.我国各地出产不同的水果,如辽宁、山东的苹果和梨,湖南、江西的柑橘,广东、海南的芒果、香蕉。这说明我国 ( ) A.受夏季风影响,雨热同期 B.夏季普遍高温,热量丰富 C.东部地区降水丰沛

D.气候复杂多样,使多种植物在我国都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我国地域辽阔,经纬度跨度广,再加上地形复杂,所以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农业生产与气候关系密切,因此我国各地出产不同的水果,如温带地区的辽宁、山东盛产苹果、梨;湖南、亚热带的江西盛产柑橘;热带地区的广东、海南盛产芒果、香蕉等,这说明我国气候复杂多样,适宜大多数植物生长,故本题选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21.下列河流是内流河的是 ( ) A.辽河 B.塔里木河 C.珠江 D.海河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内陆河指由内陆山区降雨或高山融雪产生的、最终没有流入海洋、只能流入内陆湖泊或在内陆消失的河流。辽河、珠江、海河最终都注入太平洋,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一条内流河,故本题选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河流和湖泊。

22.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这是因为它( ) A.地理位置重要

B.为农业灌溉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C.航运价值大

D.水能资源丰富,建设了许多大型水电站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长江自宜宾以下的河段江阔水深,全年通航,航运价值极高,为我国南方之交通大动脉,通航里程长,年货运量大,因此被称为“黄金水道”,故本题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河流和湖泊。

23.如果这样的冷空气来的非常突然,强度很大,就会对人们的农业生产和生活造成很大影响,这种灾害性天气是( ) A.寒潮

B.洪涝 C.台风 D.暴雪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寒潮指某一地区冷空气过境后,气温24小时内下降8℃以上,且最低气温下降到4℃以下;或48小时内气温下降10℃以上,且最低气温下降到4℃以下。所以冷空气来的非常突然,强度很大,对人们的农业生产和生活造成很大影响的灾害性天气是寒潮,故本题选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灾害。

24.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B.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C.土地、阳光属于可再生资源 D.应注意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但由于人口众多,因此人均不足,A正确;自然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两大类,化石燃料与矿产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B错;土地、阳光、空气、水等可以在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可以循环使用,属于可再生资源,C正确;自然资源存在数量或质量上的显著地域差异,并有其特殊分布规律,所以应注意节约和保护,D正确,故本题选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25.下面四位学生的说法中不可信的一个是 ( )

A.玲玲说:“我住在长白山区,这里森林繁茂,适宜发展林业。” B.贝贝说:“我的家乡在内蒙古草原,人们放牧牛羊,发展畜牧业。” C.亮亮说:“我住在塔里木盆地,这里到处是住宅、商店、工矿企业。” D.壮壮说:“我的家乡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这里土地肥沃,是著名的粮仓。”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地区都有发展上的优势和不足。一般来说:山区适宜发展林业、牧业和果业;草原适宜发展牧业;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气候适宜,是种植业的理想区位,所以ABD可信;塔里木盆地地处我国内陆地区,降水少,自然条件恶劣,因此这里人口稀少,不可能到处是住宅、商店、工矿企业,故本题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26.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办法是( ) A.节约用水 B.防治水污染 C.修建水库 D.跨流域调水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受降水的影响,季节分配夏秋多、冬春少,空间上分布南多北少、东多西少,为了解决空间上的分布不均匀,我们可以采用跨流域调水的方式,将水资源丰富地区的水调到水资源缺乏的地区,来均衡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以更合理的利用水资源,故本题选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水资源。 27.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特点是 ( ) A.夏秋少,冬春多 B.夏秋少,冬春也少 C.夏秋多,冬春也多 D.夏秋多,冬春少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我国的降水主要受夏季风的影响,由于夏季风主要发生在我国的夏秋季节,因此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呈夏秋多,冬春少的特点,故本题选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水资源。

28.沈阳某公司的业务员小王,必须在第二天赶到广州参加广交会签一份订单,他应该选择的交通工具是 ( ) A.火车 B.飞机

C.汽车 D.轮船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公路运输机动灵活、可以从门口到门口,价格适中,适合短距离运输;航空运输速度快、但是运量小,价格高,适合急需情况的长途运输;铁路运输速度较快、运量较大,运价适中,适合运量较大的长途运输;水上运输运量大、运价低,但是速度慢、受地域的限制,适合两海港之间较大运量的长途运输;管道运输在地下,一般适合长距离输送石油、天然气、水。沈阳某公司的业务员小王,必须在第二天赶到广州参加广交会签一份订单,他应该选择的交通工具是航空运输,故本题选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29.下列地区农业生产的做法符合因地制宜的是( ) A.山东省的沿海滩涂发展海水养殖业

B.西北地区开垦草原,利用夏季丰富的光热资源发展种植业 C.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D.东北平原利用肥沃的黑土种植甘蔗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地区都有发展上的优势和不足。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A、山东省的沿海滩涂发展海水养殖业符合因地制宜的做法;西北地区开垦草原会造成土地荒漠化现象;长江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会造成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东北平原气候冷湿,不适宜种植甘蔗,可以种植甜菜,故本题选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30.导致我国南方、北方耕作制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土壤 C.地形 D.水源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农作物的熟制,与当地的气温高低和农作物的生长期密切相关。由于我国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的气温低,因此我国北方地区的作物熟制有一年两熟、两年三熟、一年一熟,南方地区的作物熟制是一年两熟到三熟,故本题选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二、判断题

1.我国北方平原广阔,多耕地,且以旱地为主。( )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

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为北方地区,该地区平原广阔,年降水量大致在400~800毫米之间,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故本说法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2.西藏自治区是我国唯一没有通上火车的省级行政区。( )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

2005年10月,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及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全线铺通,结束了我国省级单位没有铁路的历史,故本说法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3.可再生资源在较短时间内可以更新、再生或可以循环使用,因此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

由于人类的活动的加剧,地球上的物种急剧减少,如栖息地被破坏、偷猎、环境污染、生物入侵等,、严重威胁了生物的生存,使得某些生物面临灭绝的危险,所以可再生资源也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故本说法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4.我国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 )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

我国共有56个民族,民族分布特点为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居住,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汉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中部和东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故本说法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多民族的大家庭。

5.兴建水库可以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 。( )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

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受降水的影响,季节分配夏秋多、冬春少,空间上分布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兴修水利工程,能在相当程度上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故本说法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水资源。 三、填空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8分)

材料一:18世纪以后,世界人口的增长越来越快,1830年仅有10亿人,1930年增加到20亿人,1975年为40亿人,1987年50亿人,1999年达到60多亿。目前仍以每年7800万人的速度增加。

材料二:世界耕地总面积仅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1/10,但由于水蚀、风蚀、沙漠侵蚀、工业交通建设用地、住房面积不断扩大,耕地面积日益减少,仅中国每年就减少70万公顷左右。

(1)上述材料揭示了世界共同关心的两大问题,一是 问题;二是 问题。 (2)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多样但是分布不均匀,主要表现在 少,难利用土地多, 资源不足。

(3)针对这种现象,中国政府提出了两条基本国策: 一是针对人口的国策: ;二是针对土地资源的国策: 。

(4)我国不但耕地资源紧张,水资源分布也很不均匀,很大一部分地区都面临着缺水问题,特别是 、 缺水严重。 【答案】

(1)人口增长快 耕地面积减少 (2)耕地 后备土地

(3)计划生育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4)华北 西北 【解析】

试题分析:

(1)据材料一可知:我国人口增长的速度快;根据材料二可知:我国的耕地面积减少速度也快。

(2)我国地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大,土地利用类型多样,但是分布不均匀,一般来说表现为耕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3),我国针对材料一提示的人口大量增加问题所倡导的基本国策是实行计划生育;针对材料二和漫画提示的耕地面积不断减少问题。倡导的基本国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4)我国的降水受夏季风的影响,由于夏季风在推进的过程中,势力越来越弱,造成我国降水地区差异大,一般来说,东南沿海地区降水量较大,而越往西越往北,随着夏季风势力的不断减弱,降水量就越小,因此我国的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降水少,水资源严重缺乏。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众多的人口、土地资源、水资源。 2.读“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四大牧区名称。

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

(2)图中黑粗线大致是年降水量______毫米; 此线以东的农业类型以____________为主,此线以西以____________为主。

(3)图中①地区的耕地类型为 ,粮食作物是 。 ②地区主要的油料作物为 。 【答案】

(1)a内蒙古牧区 b 西藏牧区 c新疆牧区 d青海牧区 (2)400 种植业 畜牧业 (3)旱地 小麦 油菜 【解析】 试题分析:

(1)我国面积辽阔,具有广阔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这里不适宜种植业的发展,但是适宜畜牧业的发展,牧区广阔。根据地理位置可知:A为内蒙古牧区,B为西藏牧区,C为新疆牧区,D为青海牧区。

(2)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较大。据图可知:图中黑线部分大致是我国4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也是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该线以东的农业类型以种植业为主,该线以西以畜牧业为主。

(3)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大致与我国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大体一致;与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是我国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是我国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是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耕地类型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据图可知:图中①地区位于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北,为我国的北方地区,其耕地类型为旱地,粮食作物是小麦。 ②地区位于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为我国的南方地区,主要的油料作物为油菜。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四、综合题

1.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9分)

(1)我国地势特点是 。

(2)第二级阶梯主要由 和 组成(地形类型)。 (3)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 山脉;B 山脉;C 高原;D 平原;E 盆地。 (4)简述地势对我国气候的有利影响? 【答案】

(1)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高原、盆地

(3)A昆仑山脉 B太行山脉 C青藏高原 D东北平原 E塔里木盆地 (4)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解析】 试题分析:

(1)据图可知: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是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是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山脉B。

(2)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位于第一阶梯;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位于第二阶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辽东丘陵、山东丘陵和东南丘陵位于第三阶梯,河套平原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

(3)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脉纵横交错,构成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丘陵镶嵌其中。据图可知:A为昆仑山脉;B为太行山脉;C为青藏高原D为东北平原;E为塔里木盆地。

(4)地势是指地形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我国地势的特点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这对气候、河流及交通均有重要影响。对气候的影响是有利于东南季风向陆地推进,并在东部季风区形成较多降水;对交通的影响是既沟通了我国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又成为东西交通障碍。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势和地形。

2.读 “黄河水系图”,完成下列问题。(8分)

(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_ __山,呈巨大的“几”字形, 受 因素影响曲折东流入 海。

(2)黄河中游流经土质疏松的A___ (填地形区)。一遇暴雨大量泥沙沿着支流汇入黄河,使黄河成为世界上 最大的河流。

(3)黄河进入下游B 平原地区后,形成“地上河”。 (4)治理黄河的关键是 ,根本措施在于 。 【答案】

(1)巴颜喀拉山 地势 渤海 (2)黄土高原 含沙量 (3)华北平原

(4)治沙 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解析】 试题分析:

(1)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约古宗列盆地的玛曲,呈巨大的“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市、自治区,最后曲折东流入渤海。

(2)黄土高原地区黄土广布,土质疏松,属于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对地表的冲刷力强。加上人类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造成植被破坏严重,因此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3)由于黄河中游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导致河流含沙量大,成为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河流在进入下游华北平原地区后,由于坡度陡降,流速减缓,河床变宽,导致泥沙在河流下游大量沉积,最终形成了“地上河”。

(4)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泥沙大增,下游流经华北平原,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抬高,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治理泥沙,因此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植树种草等,加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河流和湖泊。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1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