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先进制造关键技术问题分析

更新时间:2023-07-24 14:2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注塑模具先进制造关键技术问题分析

前言

模具行业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全世界的模具年产值在650亿美元左右,我国的模具年产值为40亿美元左右,据估计到2005年我国模具产值将达到460亿人民币。目前我国一般模具的30%,中高档模具的一半以上还依赖进口(其中注塑模占有很大的比例)。由此可见,模具(特别是注塑模具)制造业的落后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阻滞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瓶颈所在。开发和引进先进制造技术是改变我国注塑模具制造业相对落后和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的重要途径。

先进制造技术是制造业不断吸收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的成果,并将其应用于产品的设计、加工、检测、管理、销售、使用、服务乃至回收的制造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提高对动态多变的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的制造技术的总称。先进制造业正在急剧地改变着传统制造业的产品结构和生产模式,注塑模具制造业也不例外。 1 注塑模具制造的特点

⑴型腔及型芯呈立体型面。塑件的外部和内部形状是由型腔和型芯直接成型的,这些复杂的立体型面加工难度比较大,特别是型腔的盲孔型内成型表面加工,如果采用传统的加工方法,不仅要求工人技术水平高、辅助工夹具多、刀具多,而且加工的周期长。

⑵精度和表面质量要求高,使用寿命要求长。目前一般塑件的尺寸精度要求为IT6~7,表面粗糙度Ra0.2~0.1μm,相应的注塑模具零件的尺寸精度要求达到IT5~6,表面粗糙度

Ra0.1μm以下。激光盘记录面的粗糙度要达到镜面加工的水平的0.02~0.01μm这就要求模具的表面粗糙度达到0.01μm以下。长寿命注塑模具对于提高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是很必要的,目前注塑模具的使用寿命一般要求100万次以上。精密注塑模要用刚度大的模架,增加模板的厚度,增加支承柱或锥形定位元件以防止模具受压力后产生变形,有时内压可以达到100MPa。顶出装置是影响制品变形和尺寸精度的重要因素,因此应该选择最佳的顶出点,以使各处脱模均匀。高精度注塑模具在结构上多数采用镶拼或全拼结构,这要求模具零部件的加工精度、互换性均大为提高。

⑶工艺流程长,制造时间紧。对于注塑件而言,大多是与其它零部件配套组成完整的产品,而且在很多的情况下都是在其它部件已经完成,急切等待注塑件的配套上市。因为对制品的形状或尺寸精度要求很高,加之由于树脂材料的特性各异,模具制造完成后,还需要反复地试模与修正,使开发和交货的时间非常紧张。

⑷异地设计、异地制造。模具制造不是最终目的,而是由用户提出最终制品设计,模具制造厂家根据用户的要求,设计制造模具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制品的注射生产也在别的厂家。这样就造成了产品的设计、模具设计制造和制品的生产异地进行的情况。

⑸专业分工,动态组合。模具生产批量小,一般属于单件的生产,但是模具需要很多的标准件,大到模架,小到顶针,这些不能也不可能只由一个厂家单独完成,且制造工艺复杂,普通设备和数控设备使用极不均衡。

2 模具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

基于以上模具制造的五个特点,对现代模具制造业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当前模具制造的发展方向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2.1从一般的机加工方法,发展至采用光机电相结合的数控电火花成形、数控电火花线切割以及各种特殊加工相结合,例如电铸成形、粉末冶金成形、精密铸造成形、激光加工等。从而可以加工出复杂的型腔和型芯,以及保证较高的加工精度要求。目前慢走丝线切割和电火花

放电加工精度要求。目前慢走丝线切割和电火花放电加工精度可达到±1.5μm,加工表面粗糙度可达到Ra0.004μm,基本上达到了精面要求。

2.2先进的技术支持条件。模具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电器、汽车厂家,产品的更新换代快,而且模具的设计已经从二维发展为三维,实现了可视化设计,不但可以立体、直观地再现尚未加工出的模具体,真正实现了CAD/CAM一体化,而且三维设计解决了二维设计难于解决的一些问题,诸如:干涉检查、模拟装配等。

2.3模具快速制造技术。当前快速制造有三个发展方向:分别是基于并行工程的注塑模具快速制造、基于快速原型技术的注塑模具快速制造和高速切削技术。

2.3.1 基于并行工程的注塑模具快速制造这种生产方式。是以注塑模具的标准化设计为基础的,它主要体现为经营管理、模具设计为基础的,它主要体现为经营管理、模具设计和模具制造的三个体系的标准化。为了实现标准化,需要解决三项关键技术:一是统一数据库和文件传输格式;二是充分利用和开发Internet和Intranet,实现信息的集成和数据资源的共享;三是解决生产的组织、协调和专业分工,确定各个部门和层次的项目分解和利益分配的基准和算法。

2.3.2 基于快速原型技术的注塑模具快速制造。直接从CAD模型生产工模具被认为是一种可以减少新产品成本和开发周期的重要的方法,近些年来,这种将CAD技术、快速成型(RP)和快速工模具制造(RT)等高新技术相结合,已经对传统的注塑模具的制造产生了重大的冲击。CAD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实物的评估和试验,减少了新产品研制过程中的迭代次数,从而加快了新产品的开发速度。

2.3.3 高速切削技术(High Speed Machining)的应用。高速切削技术制造模具,具有切削效率高,可明显缩短机动加工时间,加工精度高,表面质量好,因此可大大缩短机械后加工、人工后加工和取样检验辅助工时等许多优点。

在某注塑模的高速铣削中,材料硬度为56~58HRC,原来采用电火花加工(EDM),每个零件需时90min,采用直径为12mm球头铣刀,主轴转速1500r/ min、工作台进给1500r/ min进行高速加工,加工每个零件只需5min,工效提高了18倍。

今后,电火花成形加工应该主要针对一些尖角、窄槽、深小孔和过于复杂的型腔表面的精密加工。高速成切削加工在发达国家的模具制造业中已经处于主流地位,据统计,目前有85%左右的模具电火花形加工工序已被高速加工所取代。但是由于高速切削的一次性设备投资比较大,在国内,高速成切削与电火花加工还会在较长时间内并存。

模具的高速切削中对高速切削机床有下列技术要求:①主轴转速高,功率大;②机床的刚度好;③主轴转动和工作台直线运动都要有极高的加速度。由于高速切削时产生的切削热和刀具的磨损比普通速度切削高很多,因此,高速刀具的配置十分重要,主要表现为:①刀具材料应硬度高、强度高、耐磨性好,韧度高、抗冲击能力强,热稳定和化学稳定性好;②必须精心选择刀具结构和精度、切削刃的几何参数,刀具与机床的连接方式广泛采用锥部与主轴端面同时接触的HSK空心刀柄,锥度为1:10,以确保高速运转刀具的安全和轴向加工精度。③型腔的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一般采用球头铣刀,其直径应小于模具型腔曲面的最小曲率半径;而模具零件的平面的粗、精加工则可采用带转位刀片的端铣刀。

2.4 发展新的塑料模具材料及模具表面技术。主要是发展易加工、抛光性好的材料,预硬易切削钢(一般28~35HRC之间)、耐蚀钢、硬质合金钢以及时效硬化型钢、冷挤压成型钢。表面工程可以弥补模具材料的不足,降低模具材料的研发及加工的费用。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激光表面强化技术、物理气相沉淀技术(PVD)、化学气相沉淀技术(CVD)、热喷涂技术等新的表面技术,而传统的表面技术(如热扩散、电镀)也有很大的完善与发展,如电镀技术已经发展到复合电镀技术。

2.5 基于信息注塑模具的制造新模式。与注塑模具制造活动有关的信息包括产品的信息和制造信息。现代制造过程可以看作是原材料或毛坯所含的信息量的增值过程,信息流驱动将成为制造业的主流。它包括两个层面:一是通过企业内部的局域网,完成模具报价、人员的安排、制品原始数据、模具加工工艺、质量检测、试模具与交付等任务;二是通过企业外部的互

联网完成企业与用户、与外协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换,这种制造方式必须通过动态联盟(Virtual Organization)这种新的生产模式来实现的。动态联盟分三层:紧密层、合作关系层和松散层。

3 新兴特殊注射成型技术对模具制造的发展要求

注射成型技术作为塑料加工成型方法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已经得到相当广泛的应用。据统计,注塑制品约占整个塑料制品的20%~30%,而在工程塑料中有80%以上的制品是采用注塑成型加工的。但随着塑料制品应用的日益广泛,不同的领域对塑料制品的开头精度、功能成本等方面提出了很多更高的要求,因此在传统注塑成型技术的基础上,又发展了许多特殊的新兴注塑成型技术,如低压注射成型、熔芯射击成型、装配注射成型、磁场定向注射成型、单色多模注射成型、气体辅助注射成型、薄壳注射成型技术等。因些必须改变注塑模具的设计和制造体系,才能够满足成型要求。

另外,随着微机电系统的产业生命线的进展,微细型注塑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的研究近年来得到了人们的重视,随着MEMS产业化的进程,微注塑成型技术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微型注塑成型通常用于医疗、电信、计算机、电气等领域,医疗和电子器械越来越小型化,因此对人们希望制件可以做得越来越小。微型注塑成型有许多优点,如工模具的成本可以更低,而且原料的成本也大大的降低,研究适合微型注塑模具和微型注塑机的成型理论和制造方法,寻找和研制适合微型塑料制件生产的塑料原料,以及开发相应的检测仪器设备,已经成为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

4 结论

先进制造技术对注塑模具制造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反过来,注塑成型新技术的产生与发展也对制造技术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将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技术应用于制造全过程,未来注塑模制造将是以计算机辅助技术为主导技术,以信息流畅作为首要备件的有极强应变能力与竞争力的技术。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hn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