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测量实习指导书

更新时间:2023-03-08 08:06:1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控制测量实习指导书

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测绘工程教研室

二○一二年十二月

目 录

第一部分 控制测量实习须知 ................................................................................................................... 2

一、实习规定 ..................................................................................................................................... 2 二、测量仪器工具的借领与使用规则 ............................................................................................. 2 三、测量记录与计算规则 ................................................................................................................. 4 第二部分 控制测量实习指导书 ............................................................................................................... 5

一、概述 ............................................................................................................................................. 5 二、实习安排 ..................................................................................................................................... 5

(一)实习动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实习组织 ......................................................................................................................... 5 (三)每组配备的仪器和工具 ................................................................................................. 5 (四)实习计划及要求 ............................................................................................................. 5 (五)实习注意事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实习技术要求 ............................................................................................................................. 6 四、实习成果整理、总结和考核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实习成果整理(统一使用B5纸)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实习报告编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实习成绩考核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实习表格汇总 ............................................................................................................................. 8

1

第一部分 控制测量实习须知

《控制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其实习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通过实习,才能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掌握精密仪器的使用、检校、测量方案实施;培养建立控制网和观测各元素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未来从事测绘科技工作、适应各类工程建设、城镇土地规划等工作的需要打下良好基础。 一、实习规定

(一)在实习之前,必须复习教材中的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预习本指导书,以明确目的、了解任务、熟悉实习步骤或实习过程、注意有关事项,并准备好所需文具用品。

(二)实习分小组进行,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工作,办理所用仪器工具的借领和归还手续。

(三)实习应在规定的时间进行,不得无故缺席或迟到早退;应在指定的场地进行,不得擅自改变地点或离开现场。

(四)必须遵守本指导书列出的“测量仪器工具的借领与使用规则”和“测量记录与计算规则”。

(五)应该服从教师的指导,严格按照本书的要求认真、按时、独立地完成任务。每项实习,都应取得合格的成果,提交书写工整规范的实习报告,经指导教师审阅后,才可交还仪器工具,结束工作。

二、测量仪器工具的借领与使用规则

对测量仪器工具的正确使用、精心爱护和科学保养,是测量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和应该掌握的技能,也是保证测量成果质量、提高测量工作效率和延长仪器工具使用寿命的必要条件。在仪器工具的借领与使用中,必须严格遵守下列规定。

2

(一)仪器工具的借领

1、以小组为单位领取仪器工具。

2、借领时应该当场清点、检查:仪器工具及其附件是否齐全,背带及提手是否牢固,脚架是否完好等。如有缺损,及时补领或更换。

3、离开借领地点之前,必须锁好仪器箱并捆扎好各种工具;搬运仪器工具时,必须轻取轻放,避免剧烈震动。

4、借出仪器工具之后,不得与其他小组擅自调换或转借。

5、实习结束,应及时收装仪器工具,送还借领处检查验收,消除借领手续。如有遗失或损坏,按有关规定给予赔偿。 (二)仪器的使用

1、仪器安置后,不论是否操作,必须有人看护,防止无关人员搬弄或行人车辆碰撞。 2、在打开物镜盖时或在观测过程中,如发现灰尘,可用镜头纸或软毛刷轻轻拂去,严禁用手指或手帕等物擦拭,以免损坏镜头上的镀膜。

3、转动仪器时,应先松开制动螺旋,再平稳转动。使用微动螺旋时,应先旋紧制动螺旋。 4、制动螺旋应松紧适度,微动螺旋和脚螺旋不要旋到顶端,使用各种螺旋都应均匀用力,以免损伤螺纹。

5、在仪器发生故障时,应及时向指导教师报告,不得擅自处理。 (三)仪器的搬运

1、在行走不便的地区迁站或远距离迁站时,必须将仪器装箱后再搬迁。

2、短距离迁站时,可将仪器连同脚架一起搬迁,其方法是:检查并旋紧仪器连接螺旋,松开各制动螺旋使仪器保持初始位置(经纬仪或全站仪望远镜物镜对向度盘中心,水准仪物镜向后);再收拢三脚架,左手握住仪器基座或支架放在胸前,右手抱住脚架放在肋下,稳步行走。严禁斜扛仪器,以防碰摔。

3、搬迁时,小组其他人员应协助观测员带走仪器箱和有关工具。 (四)仪器的装箱

1、每次使用仪器后,应及时清除仪器上的灰尘及脚架上的泥土。

2、仪器拆卸时,应先将仪器脚螺旋调至大致同高的位置,再一手扶住仪器,一手松开连接螺旋,双手取下仪器。

3、仪器装箱时,应先松开各制动螺旋,使仪器就位正确,试关箱盖确认妥后,关箱上锁。若合不上箱口,切不可强压箱盖,以防压坏仪器。 4、清点所有部件和工具,防止遗失。

3

三、测量记录与计算规则

测量手簿是外业观测成果的记录和内业数据处理的依据。在测量手簿上记录或计算时,必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严格遵守下列规则:

(一)在测量手簿上书写之前,应准备好硬性(2H或3H)铅笔,同时熟悉表上各项内容及填写、计算方法。

(二)记录观测数据之前,应将表头的仪器型号编号、日期、天气、测站、观测者及记录者姓名等无一遗漏地填写齐全。

(三)观测者读数后,记录者应随即在测量手簿上的相应栏内填写,并复诵回报以资检核。不得另纸记录事后转抄。

(四)记录时要求字体端正清晰、数位对齐、数字齐全。字体的大小一般占格宽的1/2~1/3,字脚靠近底线;表示精度或占位的“0”(例如水准尺读数1500或0234,度盘读数93°04'00\中的“0”)均不能省略。

(五)观测数据的尾数不得更改,读错或记错后必须重测重记。例如,角度测量时,秒级数字出错,应重测该测回;水准测量时,毫米级数字出错,应重测该测站;钢尺量距时,毫米级数字出错,应重测该尺段。

(六)观测数据的前几位若出错时,应用细横线划去错误的数字,并在原数字上方写出正确的数字。注意不得涂擦已记录的数据。禁止连续更改数字,例如:水准测量中的黑、红面读数,角度测量中的盘左、盘右,距离丈量中的往、返测等,均不能同时更改,否则重测。

(七)记录数据修改后或观测成果废去后,都应在备注栏内写明原因(如测错、记错或超限等)。 (八)每站观测结束后,必须在现场完成规定的计算和检核,确认无误后,方可迁站。 (九)数据运算应根据所取位数,按“4舍6入,5前单进双舍”的规则进行凑整。例如对1.4244m,1.4236m,1.4235m,1.4245m这几个数据,若取至毫米位,则均应记为1.424m。

(十)应该保持测量手簿的整洁,严禁在手簿上书写无关的内容,更不得丢失手簿。

4

第二部分 控制测量实习指导书

一、概述

控制测量实习是在学完控制测量学基础之后集中进行的测绘实践性教学,是各项课间实验的综合应用,也是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的必要环节。通过实习,不仅了解基本控制测量的全过程,系统地掌握测量仪器操作、控制网的布设与测量等基本技能,而且可为今后解决实际工程中的有关测量问题打下基础,还能在业务组织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方面得到锻炼。在实习中应具有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踏实求是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献身精神和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 二、实习安排 (一)实习组织

以班分若干小组,每组6~7人,设小组长1人,组长负责全组的实习安排及仪器管理工作。 (二)每组配备的仪器和工具

全站仪一台,水准仪一台,水准尺2根,尺垫2个,棱镜杆2根,有关记录手薄、计算纸、铅笔、橡皮等。 (三)实习计划及要求

序号 实习内容名称 学时安排 布置实训任务: 测前准备工作;仪器检验; 1 准备工作 (动员、领仪器、仪器操作检核)2 踏勘测区 实地踏勘,布设控制网;校内编写技术设计书 野外观测数据 3 首级平面控制测量 坐标平差,精度评定 观测高程 4 首级高程控制测量 进行网平差、精度评定 5

控制测量技术总结 整理、上交资料;考核 5

三、实习任务及要求 (一)实习任务

1:500图根控制测量 (二)技术要求

1 图根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测量,可同时进行,也可分别施测。图根点精度,相对于邻近的等级控制点,其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图上0.1mm,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基本等高距的1/10。 2 对于较小测区,图根控制可作为首级控制。

3 图根点点位标志宜采用木(铁)桩,当图根点作为首级控制或等级点稀少时,应埋设适当数量的标石。

4 测区内解析图根点的个数,一般地区不宜少于表一的规定。 表一 一般地区解析图根点的个数 解析图根点(个数) 图幅尺寸 测图比例尺 GPS(RTK)测(cm) 全站仪测图 平板测图 图 1:500 2 1 8 50×50 1:1000 3 12 50×50 1~2 1:2000 4 2 15 50×50 1:5000 6 3 30 40×40 注:表中所列点数指施测该幅图时,可利用的全部解析控制点。

5 图根控制内业计算及成果的取值精度,应符合表二的规定。 表二 内业计算和成果的取值精度要求 各项计算修正值 (\或mm) 1 方位角计边长及坐标计算算值(\) 值(m) 1 0.001 高程计算值(m) 0.001 坐标成果(m) 0.01 高程成果(m) 0.01 (Ⅰ) 图根平面控制

6 图根平面控制,可采用图根导线、极坐标、边角交会和GPS定位等测量方法。 7 图根导线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图根导线测量,宜采用6″级仪器1测回测定水平角。其主要技术要求,不应超过表三的规定;

表三 图根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测角中误差(″) 方位角闭合差(″) 导线长度(m) 相对闭合差 一般 首级控制 一般 首级控制 ≤ α×M ≤ 1/(2000×α) 30 20 60n 40n 注: (1) α为比例系数,取值宜为1,当采用1:500、1:1000比例尺测图时,其值可在1~2

之间选用;

(2) M为测图比例尺的分母; 但对于工矿区现状图测量,不论测图比例尺大小,M均应取值为500;

6

(3)隐蔽或施测困难地区导线相对闭合差可放宽,但不应大于 1/(1000×α) 。 2 图根量距导线,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于首级控制,边长应进行往返丈量,其较差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4000; 2) 量距时,当坡度大于2%、温度超过钢尺检定温度范围±10℃或尺长修正大于1/10000时,应分别进行坡度、温度、尺长的修正;

3) 对于采用钢尺量距的附合导线,当长度小于规定导线长度的1/3时,其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图上0.3mm;对于测定细部坐标点的图根导线,当长度小于200m时,其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cm。

8 对于难以布设附合导线的困难地区,可布设成支导线。支导线的水平角观测可用6″级经纬仪施测左、右角各一测回,其圆周角闭合差不应超过40″。边长应往返测定,其较差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3000。导线平均边长及边数,不应超过表5.2.8的规定。 表5.2.8 图根支导线平均边长及边数 测图比例尺 平均边长 (m) 导线边数 1:500 100 2 1:1000 150 2 1:2000 250 3 1:5000 350 4 9 极坐标法图根点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宜采用6″级全站仪或6″级经纬仪加电磁波测距仪,角度、距离一测回测定; 2 观测限差,不应超过表5.2.9-1的规定;

表5.2.9-1 极坐标法图根点测量限差

两半测回角度较差测距读数较差正倒镜高程较差半测回归零差(″) (″) (mm) (m) ≤ 20 ≤ 30 ≤ 20 ≤ Hd / 10 注:Hd 为基本等高距。 3 测设时,可与图根导线或二级导线一并测设,也可在等级控制点上独立测设。独立测设的后视点,应为等级控制点;

4 在等级控制点上独立测设时,也可直接测定图根点的坐标和高程,并将上、下两半测回的观测值取平均值作为最终观测成果,其点位误差应满足5.2.1的要求;

5 极坐标法图根点测量的边长,不应大于表5.2.9-2的规定;

表5.2.9-2 极坐标法图根点测量的最大边长 1:500 1:1000 1:2000 1:5000 比 例 尺 300 500 700 1000 最大边长(m) 7 使用时,应对观测成果进行充分校核。 10 图根解析补点,可采用有校核条件的测边交会、测角交会、边角交会或内外分点等方法。当采用测边交会和测角交会时,其交会角应在30°~150°之间,观测限差应满足表5.2.9-1的要求。分组计算所得坐标较差,不应大于图上0.2mm。

11 GPS图根控制测量,宜采用GPS-RTK方法直接测定图根点的坐标和高程。GPS-RTK方法的作业半径不宜超过5km,对每个图根点均应进行同一参考站或不同参考站下的两次独立测量,其点位较差不应大于图上0.1mm,高程较差不应大于基本等高距的1/10。其他技术要求应按本章5.3.10~5.3.15条的有关规定执行。

7

(Ⅱ) 图根高程控制

12 图根高程控制,可采用图根水准、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等测量方法。 13 图根水准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起算点的精度,不应低于四等水准高程点;

2 图根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2.13的规定。 表5.2.13 图根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往返较差、附合或仪观测次数 每千米高附合路视线环线闭合差(mm) 器 差中误差线长度长度类附合或闭合支水准路(mm) (km) (m) 平 地 山 地 型 路线 线 ≤往返各一DS12n 20 ≤5 往一次 40L 100 次 10 注:1 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的长度(km);

2 当水准线路布设成支线时,其线路长度不应大于2.5km。 14 图根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起算点的精度,不应低于四等水准高程点;

2 图根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2.14的规定; 表5.2.14 图根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的主要技术要求 中丝指标差垂直角对向观测附合或环每千米高差附合路线仪器类型 法测较差较差高差较差形闭合差中误差(mm) 长度(km) 回数 (″) (″) (mm) (mm) 80D 40?D 20 5 6″级 2 25 25 注:D为电磁波测距边的长度,单位为km。

3 仪器高和觇标高的量取,应精确至1mm。

五、实习表格汇总

8

导 线 测 量 外 业 记 录 表

日期:_____年___月___日 天气:_____ 仪器编号:____________组号:________ 观测者:_______________ 记录者:_______________ 参加者:__________________ 水平角 示意图及边长 测盘目水平度盘读数 半测回值 一测回点 位 标 ° ′ ″ ° ′ ″ 值 ° ′ ″ 边长名:__________ 第一次=__________m。 第二次=__________m。 平 均=__________m。

边长名:__________ 第一次=__________m。 第二次=__________m。 平 均=__________m。 边长名:__________ 第一次=__________m。 第二次=__________m。 平 均=__________m。 边长名:__________ 第一次=__________m。 第二次=__________m。 平 均=__________m。 边长名:__________ 第一次=__________m。 第二次=__________m。 平 均=__________m。 边长名:__________ 第一次=__________m。 第二次=__________m。 平 均=__________m。 9

三角高程测量记录表

仪器: 测量日期: 天气:

观测员: 记录员: 成员: 半测回竖直一测回竖上丝 读下丝 读竖盘读数 十字丝中目标高 镜位 角 直角 数 数 /m 丝读数/m °′″ °′″ °′″ /m /m 左 右 左 右 左 右 左 右 上下丝高度差/m 测站 仪器高/m 水平距离 /m 目标 高程 /m 10

三角高程测量记录表

仪器: 测量日期: 天气:

观测员: 记录员: 成员: 半测回竖直一测回竖上丝 读下丝 读竖盘读数 十字丝中目标高 镜位 角 直角 数 数 /m 丝读数/m °′″ °′″ °′″ /m /m 左 右 左 右 左 右 左 右 上下丝高度差/m 测站 仪器高/m 水平距离 /m 目标 高程 /m 1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sb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