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中学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

更新时间:2023-12-01 22:5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扬州中学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 三 生 物 试 题 2009.11

注 意 事 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次考试时间为100分钟,满分120分。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2.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学号、考生号、座位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请用2B铅笔在答题纸指定区域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在答题纸指定区域作答。在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一律无效。 4.如有作图需要,可用2B铅笔作答,并请加黑加粗,描写清楚。

第Ⅰ卷(选择题 共55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农科院研究员在指导农民生产的过程中,发现一位农民种植的某块农田小麦产量总是比邻近地块的低。他怀疑该农田可能是缺少某种元素,为此将该块肥力均匀的农田分成面积相等的五小块,进行田间实验。除施肥不同外,其他田间处理措施相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从表中可判断,该农田最可能缺少的元素是

A.N B.K C.P D.S

2.某研究小组发现植物种子细胞以小油滴的方式贮存油,每个小油滴都由磷脂膜包被着,该膜最可能的结构是

A.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结构与细胞膜基本相同 B.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头部向着油滴内 C.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尾部向着油滴内 D.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两层磷脂的头部相对

3.将一个土豆(含有过氧化氢酶)切成大小和厚薄相同的若干片,放入盛有一定体积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的针筒中(如图所示),若土豆片为4片时,在温度为35℃的条件下,每隔5分钟收集一次数据,根据数据绘制出如图曲线1。利用同样的实验装置,改变某条件后,收集数据可绘制出曲线2。则改变的这种条件是

A.降低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 B.增加土豆片的数量 C.将温度提高到80℃ D.将针筒换成更大容积的

4.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植物细胞,都能看到的结构是 A.赤道板、染色体、细胞膜 B.纺锤丝、赤道板、染色体 C.细胞壁、核膜、染色体、着丝点 D.细胞壁、染色体、纺锤体 5.豌豆是遗传学上常用的一种实验材料,下列关于豌豆杂交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 B.对母本去雄,授以父本花粉 C.豌豆在自然条件下通常产生杂种后代 D.去雄的母本需要进行套袋处理 6.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父亲的色盲基因一定传给女儿 B.母亲的色盲基因一定传给儿子

C.男性是否患色盲,与其父亲无关 D.母亲色盲,儿子一定色盲

7.如果绵羊的白色基因(B)对黑色基因(b)是显性,一只白色公羊与一只白色母羊交配,生下一只黑色小绵羊,请问:白色公羊、白色母羊和黑色小绵羊的基因型分别 A.Bb、BB、bb B.BB、Bb、bb C.BB、BB、Bb D.Bb、Bb、bb

33

8.用噬菌体去侵染内含有大量H的细菌,待细菌解体后,H应

A.发现于噬菌体的外壳及DNA中 B.随细菌的解体而消失 C.仅发现于噬菌体的DNA中 D.仅发现于噬菌体的外壳中

9.用纯合的二倍体水稻品种高秆抗锈病(DDTT)和矮秆不抗锈病(ddtt)进行育种时,选育矮杆抗锈病的品种,一种方法是杂交得到F1,F1再自交得到F2;另一种方法是用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得到相应植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前一种方法所得的F2中重组类型、纯合子各占5/8、l/4 B.后一种方法所得到的植株中可用于生产的类型比例为2/3 C.后一种方法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是由于染色体结构发生改变

D.前一种方法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原因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0.下列不是单基因遗传病的是 ..A.先天性愚型 B.抗维生素D佝偻病 C.白化病 D.软骨发育不全 11. 有关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说法正确的是

A.核糖体是噬菌体、细菌、酵母菌唯一共有的细胞器 B.细胞核位于细胞的正中央,因此它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C.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D.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都含有叶绿体,没有线粒体的细胞无法进行有氧呼吸 12.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但能产生ATP

B.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和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C.在有氧与无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都能形成ATP

D.ATP中的“A”与构成DNA或RNA中的“A”表示同一物质

13.下图为探究酵母菌进行的呼吸作用类型的装置图,下列现象中能说明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同时又进行无氧呼吸的是

A.装置1中液滴左移,装置2中液滴不移动

NaOH B.装置1中液滴左移,装置2中液滴右移

溶液 C.装置1中液滴不动,装置2中液滴右移

D.装置1中液滴右移,装置2中液滴左移

酵母菌培养

装置1 装置2

14.下面为动物机体的细胞凋亡及清除示意图。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凋亡 诱导因子 ① 结合 膜受体 凋亡 激信号 凋亡 相关基因 执行 细胞 ② 清除 凋亡 吞噬细胞 凋亡细胞 A. ①过程表明细胞凋亡是特异性的,且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传递功能 B. 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蛋白质合成,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 ②过程中凋亡细胞被吞噬,表明细胞凋亡是细胞被动死亡过程

D. 凋亡相关基因是机体固有的,在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不同时期表达 1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多样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绝灭,不会影响到其他物种的进化 B. 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C.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物种的不断形成过程

D. 有性生殖出现推动了生物进化是增强了生物的变异

16.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检验推理、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 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B. 孟德尔依据减数分裂的相关原理进行“演绎推理”的过程 C. 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

D. 测交后代性状比为1:1可以从细胞水平上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17. 从配子形成和受精作用的角度分析,下列关于遗传具有多样性和稳定性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是形成配子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B. 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也是形成配子多样性的原因之一

C. 受精时,雌雄配子间的随机结合导致的基因重组是形成合子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D.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维持了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从而维持了遗传的稳定性。

18.从病毒到真核生物都有基因,对基因概念理解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一个基因都有特定的遗传效应 B.基因就是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C.有多少基因就控制着多少遗传性状 D.基因控制的性状都能在后代表现出来 19.已知四倍体西瓜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11条染色体;又知普通小麦是含有6个染色体组的生物,它的每个染色体组均含有7条染色体。但四倍体西瓜是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形成的,普通小麦是由三个物种先后杂交并经染色体加倍形成。我们若将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按其形态、大小、结构进行归类,则 A.四倍体西瓜和普通小麦的染色体均分为2种类型,因为同源染色体成对存在

B.四倍体西瓜的染色体可分4种类型,普通小麦的染色体可分6种类型 C.四倍体西瓜的染色体可分22种类型,普通小麦的染色体可分21种类型 D.四倍体西瓜的染色体可分11种类型,普通小麦的染色体可分21种类型

20.有这样一个群体,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为2000个,Aa为2000个,aa为6000个。它们迁移到一个孤岛上生存繁衍。A基因在初始时的频率和繁衍两代(假设子代都存活)后的频率分别是

A.0.2和0.3 B.0.3和0.3 C.0.2和0.5 D.0.3和0.5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其他情况不给分。

21.右图表示植物体内的某些代谢过程及物质变化。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代表光合作用中产生的三碳化合物,Y物质可代表丙酮酸 ② X物质 ③ B.①、④过程可以产生还原性氢,②过程需要消耗还原性氢

糖 CO2 C.①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②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① Y物质 ④ D.在进行①②③④四个过程的场所均可发生遗传物质的变异 22.下列有关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裂期的细胞不进行核DNA复制但进行蛋白质合成

B.免疫系统中的记忆细胞既有分化潜能又有自我更新能力 C.衰老细胞内的基因表达都下降,酶活性减弱

D.原癌基因突变促使细胞癌变,抑癌基因突变抑制细胞癌变 23.同源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之间可能不同的是

A.碱基序列 B.碱基数目 C.碱基种类 D.(A+T)/(G+C)的比值 24. 灰兔和白兔杂交,F1全是灰兔,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中有灰兔、黑兔和白兔,比例为9∶3∶4,则

A. 家兔的毛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B. F2灰兔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9

C. F2灰兔基因型有4种,能产生4种配子,其比例为AB:Ab:aB:ab=4:2:2:1 D.F2中黑兔与白兔交配,后代出现白兔的几率是1/3

25.下图表示在不同处理时间内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对黑麦根尖细胞畸变率的影响。细胞畸变率(%)=细胞总数×100%。

畸变细胞数畸 变9 率8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7 A.秋水仙素的浓度越高,黑麦) 6 根尖细胞畸变率越高 5 B.黑麦根尖细胞畸变率与秋水4 3 % 24h 36h 12h 48h 仙素的作用时间呈正相关 C.浓度为0.05%和0.25%的秋水仙素均有致畸作用 分裂的间期

2 1 0 0.05 D.秋水仙素引起细胞畸变的时间为细胞 0.1 0.15 0.2 0.25 秋水仙素浓度( %)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5分)

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9题,共计65分。

26.(9分)下表是某同学在做五个实验时所列举的实验材料和实验试剂等相关内容,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材料 实验试剂 观察内容 A 稀蛋清 试剂甲 颜色反应 B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健那绿染液 细胞结构乙 C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0.3g/mL蔗糖溶液 质壁分离 D 蔗糖溶液 斐林试剂 实验因变量丙 E 洋葱根尖 解离液、龙胆紫染液等 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及形态 (1)A~E组实验中需要使用显微镜的是______________。 (2)A组实验所用的试剂甲是______________,观察到颜色是_____________。B组实验观察的细胞结构乙是_______。在D组实验中,实验因变量丙是否为“出现砖红色沉淀”?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

(3)在C组实验中若使用0.3g/mL KNO3溶液,则实验现象是________。

(4)E组为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实验中装片制作的流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在高倍镜下观察到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正确的的过程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移走,换上高倍物镜;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7分)以下是生物体内四种有机物的组成与功能关系图,请据图回答:

(1)小麦种子细胞中,物质A是___________,物质E是指 。

(2)相同质量的E和F彻底氧化分解,耗氧量较多的是 。

(3)组成物质C的共同化学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a个C物质组成b条链,组成某种物质G,该物质G至少有氧原子的个数是_______________。

(4)细胞中的染色体主要是由图中的 构成(填字母代号)。SARS病毒体内物质H彻底水解后,产生的物质是 。 28.(6分)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多种环境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的探究活动。下表为实验测得的数据,其中 A 组为黑暗条件下马铃薯呼吸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数据, B 、 C 、 D 、 E 为不同光照强度和不同 CO2 浓度下,马铃薯吸收( + )或释放(一)速率( mg/h)随温度变化的数据。请分析回答: 温度℃ 数据(mg/h) 组别、条件 A B C D E 黑暗 弱光,CO2浓度为0.03% 适当遮荫,CO2浓度为0.03% 全光照,CO2浓度为0.03% 全光照,CO2浓度为1.22% 10℃ -5 2 3 5 10 20℃ -10 0 5 8 20 30℃ -18 -8 0 4 40 35℃ -34 -24 -16 2 28 40℃ -40 -33 -24 0 12 45℃ -34 -29 -24 -14 0 (1)由表可知影响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有 。 (2)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实验中欲使马铃薯光合速率达到最强,所需的一组条件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zv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