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考实验探究复习专题

更新时间:2023-05-16 13:0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考研讨

中考实验与探究题

——专题复习策略临汾八中 岳志英

中考研讨

张卓玉厅长对物理命题的七点具体指导1.加大探究性试题的力度 2.增加开放性试题的份量 3.试题体现安全意识,生命教育 4.树立课标意识,增加小制作等实践性试题 5.体现课改成果,增加自主学习试题 6.挖掘物理文化的教育因素,试题渗透物理 学史的考查 7.物理思想和方法源远流长,应加大其考查

力度

中考研讨

一、实验探究题在中考试题中的分 值及特点1、中考题中此题设为24分,占试题 总分的30%, 2、以5个题出现,大概是第36、37、 38、39、40题,其中36题为轮换考的 题,37题为密度测量,38题电学实验, 39题为新情景下的实验题,40题为自 主学习的实验设计题

中考研讨

2014年中考实验与探究题难度统计题号平均分 (含零/ 除零)

36

37

38

39

40

2.51/ 3.86/ 2.95/ 1.91/ 1.30/ 2.78 4.08 3.4 2.06 1.79

难度 区分度

0.64 0.66 0.43 0.65 0.33 0.79 0.67 0.72 0.55 0.62

中考研讨

二、实验探究题的特点和常见类型特点: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实验 考查是中考的主要内容之一。近几 年中考物理试题中实验题的数量呈 上升趋势,新题型不断出现,灵活 性更强,动手操作的体验性更强, 与生活联系的STS实验试题增多。

中考研讨

常见类型:①测量型实验题:

这种实验题是比较简单的,主要包括直接测 量型实验题和间接测量型题,只要同学们不 马虎,得满分是没有问题的比如:某同学为检验所买的方便面是否足量,他 先调整 使天平横梁平衡。测量时,砝码的质 量和游码示数如图所示,则他所测方便面的质量 为 g。

中考研讨

②探究型实验题:新课标的特点就是探究,探究型实验题也是中考 物理实验题的主角。探究过程的七要素:提出问 题这一环节,能考但效果不好,猜想与假设环节 比较简单,只要提出猜想,都是正确的,但猜想 不是瞎想,应该围绕实验目的和实验现象展开; 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 析论证、评估、这四个环节是考试中最重要的部 分,复习时紧抓住这四个环节;交流与合作几乎 不考 复习时要让学生深入了解课本上实验的原理和方 法,掌握探究的方法,熟练运用“控制变量 法”“等效替代法”“类比法”“转换法”“模 型法”“归纳法”等方法

中考研讨

小洪买了一种叫“吹泡泡”的玩具,发现有时能吹出泡泡, 有时又吹不出泡泡。爱动脑筋的他产生了一个疑问:这泡 泡的产生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他猜想:泡泡的产生可 能与吹泡泡用的管子粗细有关,于是他设计并进行了实验, 记录了如下实验结果: 请你根据小洪的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以上实验结果,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2)请你另外提出

两种猜想,说明影响泡泡产生的因素。 (3)设计一个方案,验证你提出的其中一种猜想。

液 体管子直径 /mm

3

5

肥 皂 液 10 20

50不产生

泡泡产生 的情况

容易

较易

较难

中考研讨

(1)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管子直径越大,越

难产生泡泡。 (2)液体的种类、液体的浓度(或者液体的温 度、蘸有液体的多少、吹泡泡用力的大小等) (3)以液体浓度为猜想的设计方案: ①往盛有相同水量的两个水杯中分别加入不同量 的洗衣粉搅拌均匀; ②用一根管子在其中一只杯中蘸一下,用力吹气, 观察泡泡的产生情况; ③用相同的管子,在另一杯中蘸同样多的液体, 用同样导致的力吹气,观察泡泡的产生情况。

中考研讨

③开放型实验题: 有许多物理实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做,用 不同的实验方法不同的实验仪器能得到相同 的实验结果,也就是说物理实验具有开放性, 试题特点是:题设条件不确定,解题方法多 样花,答案不唯一,在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 的同时还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散思维能 力,但考题难度不大

考题中问题开放为重点,过程开放不多,试 题分值比例不超过10%,为6—8分。

中考研讨

1821年,德国物理学家塞贝克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把两根铜丝和 一根铁丝与灵敏电流计串联成闭合电路,然后把铜丝和铁丝的一个连 接点放在盛有冰水混合物的容器里保持低温,另一个连接点放在火焰 上加热,发现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发生了偏转,表明这时闭合电路中产 生了电流。塞贝克把这种电流叫做“热电流”,把这种电路叫“热电 偶电路”。 某研究小组的同学们按上图所示的电路,模拟塞贝克实验,探究了决 定“热电流”大小的因素,通过实验测得了电流的大小与温差关系的 一组数据:两接点间的温差/℃ 电路中的电流/10-1A 0 0.00 1 0.01 100 0.64 200 1.42 300 2.92 500 4.17

请根据以上资料和数据说明: (1)产生热电流的条件 是 ; 。 (2)根据热电流的特点,猜想并写出热 电偶电路的一种应用: 。

中考研讨

(1)用不同金属丝组成闭合回 路;两连接点之间有温度差。 (2)制成温度计(或“测量温 度”、“测量温度差”)

中考研讨

4、设计型实验题:

设计型实验题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考查学生的 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常见设计型实验题有以下特点:基础性,大部分题目 以教材知识为依托,不脱离教材,考查学生对知识的 灵活运用能力。 开放性,大部分题目没有唯一答案,只要求写出其中 的一种或几种,贴近生产、生活,常把日常用品作为 实验仪器来验证物理规律,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与应 用能力。

中考研讨

太阳发出的可见光

、红外线等光线具有能量,照射 到物体上,部分被吸收而转化为内能(其中红外线 尤其显著).许多车主为了隔热给汽车玻璃贴上太 阳膜,某兴趣小组对市场5中品牌太阳膜的隔热性能 进行如下探究. ①如图甲,在暗室中将一侧贴有某品牌太阳膜的玻 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在距离玻璃板左侧20厘 米处放置一个红外线灯,在玻璃板右侧放置一个光 能风车(光能风车的风叶在红外线照射下转动快慢 能反应接受到红外线的强弱).

中考研讨

②打开红外线灯,观察并记录30秒内光能风 车风叶转动圈数. ③改变红外线的位置,使之距离玻璃板分别 为40厘米、60厘米和80厘米,重复步骤②. ④在玻璃板上一次更换其他4种品牌的太阳 膜,重复上述实验.

(1)本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写出2种)

中考研讨

(2)透过太阳膜红外线的强弱无法用肉眼直 接观察,本实验用光能风车的风叶转动快慢来 反映红外线的强弱,图乙中实验或活动所用的 方法与本实验相同的有 (可多选) (3)为了使本实验的结果更可靠,还需要改 变哪些变量进行多次实验? (写出2点)

中考研讨

(1)打开红外线灯,观察并记录时间要有到停 表,改变红外线的位置,使之距离玻璃板距离不 同要用到刻度尺; (2)透过太阳膜红外线的强弱无法用肉眼直接 观察,本实验用光能风车的风叶转动快慢来反映 红外线的强弱,即实验中运用到了转换法,图乙 中实验或活动所用的方法与本实验相同的有A、B; (3)为了使本实验的结果更可靠,可换用不同 的红外线灯或改变红外线灯照射的角度; 故答案为:(1)刻度尺、停表;(2)AB;(3) 换用不同的红外线灯或改变红外线灯照射的角度

中考研讨

三、对自主学习的认识:(什么是自 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 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 自身的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

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的学习目标的学

习模式。

中考研讨

课标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 “课程应该改变过于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

经历科学探究过程。”教师要“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建构”,“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和发展”, “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轨道”。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 “教材的编写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留出空间,不能

只是一味地叙述知识,而应在设置疑问、实验探究、方法点拨、科学归纳及讨论交流等不同方面做出创

造性设计。”

中考研讨

自主学习评价

分为自主学习过程评价,即自主学习能力的 评价。可给一段情景,要求学生写出

学习目 标,主要解决的问题,学习方法或策略, (若是实验的方法,可写出实验器材、步骤、 现象、结论等。若是调查的方法,写出调查 计划,要收集的数据等。还可以是查阅资料, 与同学讨论等) 自主学习结果的评价。(和目前的评价形式 相同,各种同步辅导资料中基本上是结果的 评价

中考研讨

自主学习方面的考查是以小制作或设 计性的试题出现 此题的出现,即体现了上级领导对课 改的重视,特别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 力的培养,也是对我们广大物理教师 在教学方面提醒,一定要重视教材上 的“想想做做”“课后的动手动脑” 这两部分的高度重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3c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