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魂归何处

更新时间:2023-03-08 10:15:40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阅读教学魂归何处

——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课观察与思考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 施茂技

2011

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为语文定性:“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

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可见,“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的基本和核心任务,亦即语文教学的“灵魂”。这在识字写字、习作和口语交际中,理解不难,落实也易。但在占据课时最多的阅读教学中,如何理解和落实?不少教师尚处于片面理解或困惑迷茫之中。2012年11月,第九届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在厦门举行,会上展示了全国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推荐的32节课。赛课对“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理解和落实无疑是本届观摩大会倍受关注的焦点。本文拟对此进行一番观察和思考,与老师们交流和分享。 一、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之应然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常被简洁地解读为听说读写,这无疑是正确的说法,但“听说读写”四字高度概括,仅仅以此诠释,老师们依然不得其详,操作时仍然不得要领,故其内涵需要更为详尽的诠释。

(一)明晰三个概念

要正确且透彻理解“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应明白相关的三个概念:

语言:在语言学上有两种意义:一是指人们嘴里说出来的话中所包含的话音材料、词汇以及这些材料之间所形成的关系,它有从小到大的5个单位:语素、词、短语、句子、句群。二是指人们形成话语的全部过程和所说的话语。(韩宝育《语言学概论》)后者一般被称为言语。第一种意义的语言,是传统语言学研究的对象。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第二种意义的语言进入语言学研究的视野。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包括了文字的样式、数量与记录语言的方式等多方面的内容。(韩宝育《语言学概论》)这是语言文字学上的定义,是狭义的文字。日常生活中,一般也把书面语言,更确切地说,把书面言语称作文字。“这段文字太美了”,不是夸字写得美观,而是夸语言运用得精妙。“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中的“文字”包括汉字,但更多指“书面语言”或“书面言语”。 语言文字运用:此中“语言”和“文字”均应做广义解,“语言文字运用”也不是“语言+文字+运用”,正如1+1有时大于2。现代语言学中的言语,就是语言的运用,但《语文课程标准》中“语言文字运用”要大于言语,如,“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其中“表达顺序”“表达方法”及一般所谓的“表达方式”等,都是传统文章学的研究对象,即使是现代语言学中言语研究的部分,也置之于其外。但这些内容显然也在课程标准所谓“语言文字运用”之中,若剔除于其外,我们又将置之于何处? (二)明了五种类型

虽然本文仍无法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下确切的定义,但借助分类,可进一步明晰其内涵。在阅读教学中,它一般有以下类型:

第一,理解内容型。引导学生直面课文,钻研课文,通过语言文字获取其负载的信息,亦即生成文本意义,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即所谓理解内容。 第二,理解语言形式型。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语言形式,探究作者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而所谓语言形式,不仅包括语言学、修辞学里的字、词、句、修辞手法等,也包括文章学里的表达方式(包括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构段谋篇以及文学里的个别表现手法等。简而言之,就是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或写法。

第三,运用语言形式型。将课文的语言形式迁移运用于语言表达活动;或在课文的情境或思想情感的触发下,调动语言储备,进行创造性的表达。 第四,“前运用”型。何谓“前运用”?“语言文字运用”之前需要一些必要的知识储备,特别是掌握词汇的音、形、义,积累足够数量的词语。“前运用”不是运用本身,而是为运用做准备,但对于运用不可或缺,因此,将“前运用”置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之中来考察或讨论具有合理性。

第五,学用方法策略型。包括一般所谓学习狭义语言的方法和策略,但主要是阅读的方法和策略——因为阅读也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五种类型分属不同层面。第一到第四种类型,关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学什么,第五种类型则关乎怎么学——正像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属于语文素养一样,这种类型不能排除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之外。这些类型多数不难理解,让人费解或可能引发争议的主要是第一种类型。以下是任意从本届赛课中截取的一个片段:

生: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shi)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师(正音):似(si)乎。

生: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到,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师:好的,你找的是这句。这儿有两个生字,刚才你读得很准,全班同学一块读读这两个词。

生(齐读):稍微、额角。

师:同学们,这两句话主要写了什么呢? 生:这两句话主要写了作者的感觉。

师:他有什么样的感觉?你圈出了哪些重点的词语? 生:稍微、一点儿、准会。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师:能抬起头来吗? 生:不能。

师:一点儿都——

师(生):一点儿都不能抬起来。

师:你是从这些词语里边体会到的。谁来读读这句话,要读出作者的感觉。 生:我感觉要是把头—— 师:从“眼前”开始,读完整。

生: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师:这两句话写的都是作者的—— 生(齐):感觉。

师:作者正是用过孔隙的感觉写出了孔隙的—— 生(齐):窄小。

师:现在就让我们一块跟着作者乘小船,过孔隙。游客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江西省甘密老师执教《记金华的双龙洞》)

该片段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句感悟作者通过孔隙的感受并以此认识孔隙的窄小,即抓住关键词句领悟课文内容和作者情感。这是一个时期以来阅读教学最普遍的做法,属于理解内容型。“理解内容”也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的。首先因为,它是紧扣语言文字、凭借语言文字达成对内容的理解,而不是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73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