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有案可查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4-19 20:2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走进科学-有案可查经典开场白!(申精)

善恶生死,翻开尘封古老卷宗.扑朔迷离,再现当年的凶案现场.现代刑侦专家,再看百年离奇古案.走进科学大型古代探案系列节目-有案可查,带您探询迷案背后的故事!

NO.1: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神秘女子命断枯树下,命案的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玄机?错综复杂、真价难辩、蛛丝马迹、迷境追凶.敬请收看走进科学系列节目有案可查之索绳记(上、下)

NO.2:背后的致命刀伤让他命丧黄泉,真凶到底是谁?是什么让案情如此扑朔迷离?有是什么令案件迟迟悬而未绝?迷案真相究竟能否水落石出?敬请收看走进科学系列节目有案可查之建水县迷案(上、下)

NO.3:花好月圆之夜,新郎居然投河自尽.遮云蔽雾之间,死者原来另有其人.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一庄扑朔迷离的悬案!敬请收看走进科学系列节目有案可查之风吹红群(上、下)

NO.4:月黑风高之夜,无辜男女相继被害,举棋不定之间,嫌疑之犯引火烧身,一个真假难辩的谎言,一宗曲折离奇的迷案!敬请收看走进科学系列节目有案可查之夜半惊魂(上、下)

谢谢大家对我支持,如有喜欢古代探案,法医验尸,以及走进科学和腾岳大哥又想和我交个朋友的人加我QQ:5880378

《有案可查》:《走近科学》“夺目”有方

2006-02-09 10:46:54 来源:长江日报

央视科教频道的《走近科学》栏目,最近突然一改专播科普纪录片的风格,讲起了系列故事,目前正在播出系列历史奇案,名为《有案可查》。故事中除了古

人办案外,现代刑侦专家也“跨越时空”参与了古代奇案的“会诊”。《有案可查》一经推出,便让大批观众看得欲罢不能。

近年来,各种关于我国古人如何破案追凶的影视剧层出不穷,如《少年包青天》、《大宋提刑官》、《狄仁杰断案传奇》等剧一经播出,就被观众竞相追捧。剧中涉及到的古代刑侦手法和法医学手段成为关注热点。古代法医、历史上的神探真的那么神乎其神吗?他们究竟是怎么让“死人开口说话”的?他们开棺验尸、查验死因、勘查现场的方法和手段又是否有据可查呢?《有案可查》立足还原历史的真实,选取了我国古代真实发生过但又鲜为人知的疑难案例,通过电视手段重新再现,同时还请来现代刑侦专家,逐一破解自缢现场、毒物鉴定、焚尸灭迹等等这些谜团背后的“门道”。

从已经播出的“案例”看,《有案可查》中的《索绳记》取材于古书《谈屑》中《折狱龟鉴补》一段,而《建水县谜案》取材于《清朝命案选》中的《三审案反正再平反》,另外《夜半惊魂》则取材于《清朝命案选》中的《取证雪奇冤》。这些案件破案过程曲折离奇,案中有案,迷雾重重。

《有案可查》晚间8时30分播出,这个时间正好是收看精彩电视剧的“黄金时段”,但为了看《有案可查》,不少观众义无反顾地抛弃了黄金档电视剧。有的观众因为有事,头天晚上没看的,还在第二天挤出时间来看重播,决不漏掉一集。

爱看这个故事的观众称,《有案可查》推出前就播了预告片:“‘苍蝇断案’是否确有其事?‘仙人’如何让罪犯露出马脚?‘银针验毒’是否有据可查?古人如何断定自杀与他杀?”精彩片花加上诱人旁白,想不看都不行。观众张伍则表示:“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刑侦专家与古代县太爷一起办案,分别用古代和现代的侦查手法分析案情,并在故事最后公布答案,其间让人知道不少的破案专业知识,在轻松休闲的同时还长了不少见识。”(记者朱波)

编导徐立伟:《大宋提刑官》赋予灵感

记者朱波

《有案可查》热播之际,这个“科普故事”的编导徐立伟通过央视网站,向媒体透露了拍摄《有案可查》的幕后故事。

灵感来自《提刑官》“动画”

徐立伟说:“很久了,记得那几天一直在为找选题发愁,烦的够呛。电视里正在播一部古代探案电视剧《大宋提刑官》。本来对电视剧没什么兴趣,但还是凑上去看了一眼。主人公把一碗醋倒在地上,镜头一转,画面忽然变成了三维动画,一滴滴的血从地里慢慢地冒了出来,紧接着主人公开始道明其中原委。这不是《走近科学》么!这就是我当时的第一个念头。为了能让观众对科学原理有一个直观认识,在我们的节目中经常会使用一些动画进行解释。可在一个古装电视剧里见到这种动画,我还是头一次,而且与电视专栏里起的作用是一样的,难怪这个电视剧会让大家跟着看。没过几天得知电视剧的收视率竟然创了新高。当时我就有了一个大胆想法,《走近科学》能不能就这部电视剧中的案例做几期关于古代法医的节目呢?我把想法一说,制片人很兴奋,说这个思路很好,可以做。但同时提出了一个要求,不要拘泥于电视剧,既然要做,就做《走近科学》自己的节目。”

“海底捞针”寻案例

自己的节目制作思路得到了领导支持,徐立伟是既高兴又犯愁。对于《有案可查》这个系列节目,制片人只提出了一条要求,就是真实,必须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案例。中国古代有过那么多有名的案子,挑出几个来应该不成问题。可不找不知道,几个经典案例像“十五贯”、“杨乃武与小白菜”、“杨三姐告状”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这些案子大都偏重于描写人物和曲折的故事,而其中能够深入分析的科学点实在是少之又少。怎么办?只有重新找。徐立伟开始和同事一起奔跑于各大书店,搜罗关于中国古代

案件的资料。可是像刑侦和法医这种冷门的学科,市面上的资料本就不多,况且还是关于古代的案例,找起来更是海底捞针。就这样,来回往复奔波了大概1个月后,终于从专家那里找来了《清朝命案选》、《中国办案百例》、《折狱龟鉴》十几本相关图书。

看书看出后遗症

节目组一人分几本拿回家看,看到有合适的就记下来,再一起整理。结果往往是很快就看完一本,然后才发现看的时候光看故事了,跟看小说一样,结果关键点和案例一个都没记住。

徐立伟说:“记得看书的那几天,天天晚上都睡不好,不是梦见杀人的,就是梦见放火的。白天看见什么都想分析一下,着魔了。终于筛选出一些故事曲折离奇、又言之有物的案例。这也就是此后在节目中出现的《索绳记》、《建水县迷案》、《风吹红裙》和《夜半惊魂》等故事的原形。”

当导演不好玩

徐立伟介绍,好不容易开拍了,困难也更多了。场景不够,就换装饰,贴上窗户纸,挂上葫芦是一间屋子,拿下来又是另一间屋子。道具不够,就调位置,一张桌子在这集里放左边,下一集就放右边。演员不够就自己凑。除了摄像以外,所有工作人员都上了,演完衙役马上换衣服演罪犯,所有人都“过足了戏瘾”。

最后,徐立伟感叹:“《可可西里》的导演陆川说,电影对他来说就像是一个大玩具,有人肯出几百万元让他玩儿,他觉得很幸运。但我觉得当导演,一点儿不好玩。”

走近科学《有案可查》系列:风吹红裙(上)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4日 17:18 CCTV-10《走近科学》栏目供稿

走近科学《有案可查》系列:风吹红裙

本案取材自《续客窗闲话》――《粤东狱》

主持人:朋友们,欢迎大家准时收看我们《走近科学》为您制作的 系列节目《有案可查》,老规矩,先介绍一下连线的嘉宾,中国人民公

安大学王大伟教授,欢迎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陈刚教授,欢迎您;好,那么今天的题目是什么呢?今天的题目是《风吹红裙》。 情景再现: 案发新婚夜

这日清晨,县衙门前的大鼓被敲得咚咚巨响,值班衙役闻声而出,看

见一对儿母女正跪在地上喊冤,衙役接过状纸看了看,便回身进入衙门把状纸递给县令,母女俩随即被宣进大堂。大堂之上,县令询问母女俩要状告什么人,谁知老妇竟然说要状告她家的一群亲友!

县令:当时我吃了一惊,心想她家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她们非得把自己的亲友告到衙门呢?这里面一定有缘故,我就让老妇慢慢讲来。 据这个老妇说,她姓李,女儿半年前跟同乡的张生订了婚约,眼看着婚期将至,老妇心里就很烦躁;因为丈夫早亡,她又无子,心想着以后有个病,有个灾的恐怕都没有人照料。于是,老妇便拖了一个媒婆,让媒婆捎话给张生,希望张生能来她家做个上门女婿,如果同意的话就尽快完婚,若是他不同意,只能等老妇死后,女儿才能与他成亲。

李母:张生想自己是无依无靠的孤儿,入赘对他来讲不是坏事情,便欣然同意了。

说话就到了结婚当日,亲友们纷纷前来祝贺。张生与李女拜堂后,给入席的客人们一一敬了酒,便回到洞房与新婚妻子对饮。谁知没有过多久,正在酒席上热闹的客人们突然听到洞房内传出了一声尖叫,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就看见张生披头散发的冲出了洞房,大步流星往门外奔去。亲友们不知何故楞了一下神,急忙起身在后面追赶他,哪知道张生却越跑越快,竟然纵身跳进了村外的大河中,瞬间即被河水淹没了。

县令:听完李母的叙述,我觉得事情非常蹊跷;一个新郎在大喜之日多喝两杯酒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情,可是,他怎么会突然疯跑出去,投河自尽

当时已经有些腐烂,面容模糊,但她还是一眼便认出了死者,因为张生投河时穿的就是这身新郎衣服。

县令见李女几乎痛哭的要昏死过去,便让李母把她搀扶走,告诉母女俩必须等勘验尸体以后,才能到县衙领取尸体并下葬。这时候,仵作已经搭起了尸棚,根据他的勘验,此男尸确实有溺水而死的迹象。

仵作:当我看到那具尸体时,他眼睛紧闭着,脚底板发白,腹部还有些膨胀,头发丛里还有鞋里有些泥沙,所以我断定他是落水淹死的,我想,他一定是前几天跳河自尽那个张生。

由于近些时日只有张生这一起投河案,尸体勘验的结果和人证又都认定了死者的身份;至此张生酒后溺水案,算是有了一个结果。然而,谁能够想到,随后发生的一件事情,却让整个案件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那日,李氏母女去野外为死去的张生送葬,就在母女二人准备离去之时,一阵微风吹过,李女的孝服被吹起了一角,里面露出了一条鲜红色的裙子。这个细节恰巧被路过此地的县令撞上。

县令回到衙门后思考良久,日夜推敲卷宗,他觉得这里面可能还隐藏着什么秘密。县令决定重新过问此案,并要亲自复验尸体。

但是,由于张生刚刚下葬,县令担心李氏母女不同意开棺验尸,便找了一个晚上带领衙悄悄的来到张生坟前。县令让仵作把尸体挖出来,进行勘验;通过开棺验尸,县令觉得仵作之前认定张生死于溺水的证据并不是

很充分。

县令:如果张生是生前溺水而死的,那么死者的头发,指甲缝和鞋里都会留有大量的泥沙,并且嘴和鼻孔里都会有许多的泡沫流出,而经过我仔细的勘查,这具尸体却没有这样的特征。

随着县令重新验尸工作的深入,他果断的推翻了仵作之前所作出的结论,死者真正的死因也逐渐清晰起来。

县令:这具尸体虽然已经有些腐烂了,但从它的腐烂程度上分析,却与张生的死亡时间并不符合。因为从张生跳河失踪那一天算起,他的死亡时间将近了一个月了,现在正直夏天,气候比较炎热,尸体浸泡在水里肯定会严重腐烂,而这具尸体腐烂程度却不是那么严重,所以根据尸体的表面特征来判断,我估计他死亡时间还不到十天。况且,由于盛夏里的尸体一般腐烂的很快,落水淹死后一两天应该就浮出水面,如果说死者真的是张生,那么,尸体怎么会可能这么长的时间才浮出水面呢?

通过仔细勘验,县令发现死者肘部,脚跟等处有挣扎摩擦的痕迹,口,鼻周围有指甲划伤,满面都是红黑色的血荫,而这些都是窒息而死的明显特征。

县令:所以我判断,死者并不是溺水死亡,而是被衣服,枕头等物闷死后才抛入河里的;死者也并一定是张生,而是另有其人。仵作第一次勘验尸体后所作出的结论肯定是错误的,也许他疏忽了,以至于一些疑点当时并没有被发现。

仵作后来承认说,由于从河里拉出来的那具尸体已经开始腐烂,的确具有一些溺水死的特征;再加上李女也认尸了,所以当时是草草了事,现在经过县令重新勘验后得出的结论才是正确的,死者应该不是张生。 主持人:片子当中提到,县令经过验尸之后认为死者是被闷死之后再扔入水中的,以就这个问题想请教一下王大伟教授,县令的依据有没有科学道理。

专家解析: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王大伟:判定一个人是不是溺水死亡,或者说是被别人打死了再扔到水里去佯装溺水死亡,在古人是有非常丰富的论述的,那么这种论述呢是有实证在里面,所以说他有一定的科学性。如果人是先死了再扔进水里的话,他是不会挣扎的,所以他的指甲里是不会有什么大量的泥土或者沙子的,而我们正常的人如果要是掉到水里还没有死的话,他会拼命的挣扎,也就是说他的指甲里面会有沙子,嘴里面会有水草,甚至说这个上臂会有一些个抓痕,因为他是在拼命的挣扎的过程中会有一些摩擦。古人注意到了这一点,也成为他们判定是落水死忘还是先被别人杀害再假装是落水死亡的一个证据,这个证据我们说是有科学性的。

主持人:死者究竟是不是跳河自尽张生呢?案情还要继续下去,咱们接着看。

情景再现: 死者另有其人

为了确保勘验结果的准确性,县令随后又找来张生的伯父对尸体进行

辨认,在仵作的帮助下,张生伯父翻动尸体,仔细观察;突然在死者右臂上发现了一块儿赤红色胎记。

张生伯父:我敢肯定死的这个人根本就不是我的侄子张生,因为张生是我手把手把他拉扯大的,他手臂上根本就没有这样一块胎记。 主持人:这个被闷死后又抛入水中的尸身他既然不是张生,又会是谁呢?谁害死了这个人呢?这个案件和张生投水失踪案有没有什么联系呢?

本案取材自《中国古代办案百例》――《粤东狱》

主持人:新郎张生在新婚大喜之夜突然跳河自尽,但却尸首不见。不久之后,在河中人们又发现了一具无名男尸,此男尸是被人闷死之后又抛入水中的,但他又不是张生。那么这个人到底是谁?张生现在是生是死?一切都在为解之中;唯一的线索就是在这具死尸的右臂上有一块赤红色的胎记。 情景再现: 胎记定身份

于是,县令便命衙役张贴告示,在全县范围内查找死者的家人。然而,查找了一段时间后,尸体依然无人认领。正在县令一筹莫展之际,突然有一个老汉撕下了告示,来到县衙。据这个老汉讲,他在邻村务农为生,儿子赵五在县城里一户富贵人家当奴仆,本来商量好近期回来帮忙干农活的,可左等右等都不见踪影,赵老汉心里很着急,就到县城准备找儿子回去。

赵老汉到了县城看见四处贴满寻人告示,便赶忙上前去看,谁知告示里描述的赤红色胎记,他儿子赵五右臂上刚巧也长着一块儿。 县令命仵作带领赵老汉去尸棚里辨认,赵老汉卷起尸体的袖子一看,便号啕大哭,说果然是他失踪了多日的儿子赵五;于是,在赵老汉的带领下,县令和衙役找到了赵五当差的那户人家。

管家:赵五一个多月以前已经回过一趟家了;可是,前些日子他说父亲病重,又要请假回家,我也没多想,就让他走了;可是,过了好些日子他还没回来,我就寻思着到家里去找人,可是,不知道他怎么就死了,而且死的不明不白的。具体的情况我也就知道这么多,至于他怎么死的,什么时候死的,我就不清楚了。

随后,衙役又随赵老汉匆匆赶往赵五的住处整理遗物,希望能够从那里找到一些线索。

主持人:我们在片子当中看到,县令为了确定这个尸首的身份,命人把他的的体貌特征描绘出来,张贴于闹市,希望有人能够提供线索。想问一下王教授,在古代人们如果想确认一具无名尸首的身份,是不是只有张贴告示这一种方法呢?

专家解析: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王大伟:古代人他在判断人的身份的时候有他自己的一套,比如我们中国人是最早在世界上知道指纹每个人是不一样的,而且它是终身的,这是一个;第二个就是书影画形,过去我们看水浒里要抓个人都是画个画像贴在城墙上,然后这个人可

能是面白无须,这些呢都是我们说古人的一些个智慧,那么这些智慧呢,在今天看来还是有科学依据的。

主持人:好,现在再问一下陈刚教授,我们现代法医学当中确定一个人的身份还能够利用哪些科技手段呢?

专家解析: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陈刚:我们现代新的一些技术手段应该说对于人身的识别,应该说是比较准确,比较科学的,因为这里面,不管是牙齿也好,不管是用颅像复原也好,不管是用DNA液也好,那么基本上来讲我们是遵循着一定的科学的数据模型,或者遵循一定的科学方法,做出来的一种研究的成果,所以说它具有普遍性。 主持人:衙役们赶到赵五的住处去搜寻遗物,他们能不能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情景再现: 轿中藏腐尸

衙役在赵五屋里仔细寻查着线索,突然在床单下面发现了一顶帽子,他拿起来看了看,觉得非常奇怪,因为这种帽子是新郎结婚时才戴的,赵五屋里怎么会有一顶这样的帽子呢?赵老汉听衙役一说,同样是大惑不解。

衙役匆匆赶回县衙,把在赵五住处发现的那顶帽子带过来交给县令;拿着帽子,县令端详了好久。

县令:更让我疑惑的是,当时衙役只找到了一顶新郎戴的帽子,却没有找到新郎衣服?如果赵五生前准备成亲,他怎么会只买一顶帽子呢?如果他不准备成亲的话,那么这顶帽子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县令觉得这里面肯定有什么特殊的原因;他决定再次传唤当日参加了张生婚礼的亲友们。然而亲友们的口供和上次基本上一致,都说张生酒后发疯,以至于后来投水自尽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县令便问亲友当中有谁曾经看到了新郎发疯时脸上的表情,众人都说张生跑出去的时候是披头散发,又是大步冲出洞房,他们当时没有任何防备,所以谁也没有看清楚他的脸。县令听完亲友们的供述后,沉思良久,他提出了一个更加离奇的假设。

县令:张生与李女结婚当晚,他在洞房里醉酒后疯跑出去,在场那么多的客人和亲友,怎么会没有一个人看清楚他的脸呢?既然没有一个人看清楚他的脸,那么谁能够证明结婚当天跑出去的人就是张生呢?况且,一个人在醉酒之后通常是摇摇晃晃,走路都走不稳当,张生怎么可能几步就冲出房门,拦都拦不住,而且好像事先就计划好了一样直奔河边而去?这些都很不符合常理,我甚至怀疑那天从洞房里跑出来的人并不是张生,而是另有其人。

如果真像县令猜测的那样,结婚当晚从洞房中疯跑出去的人不是张生,又会是谁呢?不管怎样,县令觉得疑点重重,他决定继续深入调查下去。

县令命令衙役们密切的监视李氏母女。结果一天下午,衙役们跑回来报告了一条重要线索,说是这天的大早晨起来就有一台轿子被抬进了李氏母女的家中,到现在也没有出来。县令命令他们继续严密监控,如果有异常情况,立刻来禀报。

到了深夜,只见两个轿夫匆匆忙忙的抬着轿子离开李家,他们一路上走走停停,一副很吃力的样子。衙役觉得非常可疑,就决定把轿子拦下,想进入轿中一探究竟,然而,轿夫却百般阻拦,不肯让他查看,衙役立即把这个消息通知给了县令。县令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来到截轿处;他刚要强行掀开轿帘,从轿子里突然走出来一个女子,县令抬眼一看,果然就是李女。

县令:当时衙役回报给我情况时,我就感觉很可疑,两个轿夫抬一个女子应该是很轻松的,怎么会走走停停,一副很吃力的样子呢?我心里想,除非这轿子里还有其它什么比较重的东西,不然李女也不会阻阻挡挡不想让我进入轿内;我就马上命李女退后,自己进入轿内仔细查看,原来这轿子中还有一个夹层。

县令不顾李女的阻拦,命衙役强行打开夹层。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夹层里竟然横放着一具快要腐烂的尸体。县令马上命衙役把尸体拉出来,将李女同轿夫一同带回衙门审讯。

县令:当时我看到从夹层中拉出的那具尸体身上还有一些新鲜泥土,证明他是刚从土里被挖掘出来不久;轿子既然是从李家抬出来的,藏尸的地点也应该就在那里。所以我又匆匆的赶到李家勘察情况。 当县令赶到李家时,天已经蒙蒙亮了;他进入后院仔细查看,果然不出所料,县令在那里发现了泥土松动的痕迹,轿子夹层中的死者估计就是从这里被掘土移尸的。

主持人:片子里说,县令命令衙役们看紧李氏母女,所以想问一下陈教授,那个时候我们是不是就已经采用了对嫌疑犯进行密切监控这种手段。

专家解析: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陈刚:有,这个在我们国家应该说历史还是比较悠久的,比如说像在明朝,我们有专门的特务机关,有锦衣卫,有东厂西厂,这个是专门负责进行一些跟踪,刺探情报,也是那么一种模式来进行工作的。

主持人:好,县令根据现场的泥土有被翻动过的痕迹,就判断出来这是一个掘土移尸的场所,那么我们在古代的时候确定这个移尸场所的方法,是否有科学道理,有依据呢?

专家解析: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王大伟:陈刚:这个移尸现场实际上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只要是我们在勘察过程当中,我们有这样的一种怀疑,通过分析推断,我们觉得有这样的可能性,肯定是要进行相关的一些寻找,或者说相关的方法的落实。一般来讲,我们说移尸

的这个现场我们如果觉得有可能的话往往他是有一些疑点的,你比如说这个泥土和周围的泥土的新旧程度不一样,他的干燥程度不一样,像这种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在所怀疑的区域内来进行寻找。 主持人:那么这具男尸他究竟是谁?怎么会被埋在李家的后院呢?接着往下看。

情景再现: 银针定死因

大堂之上,县令盘问李氏母女轿中的尸体为何人,母女俩不敢回答。县令又严厉的审讯轿夫,轿夫不敢撒谎,称转移尸体其实是受一个富家子弟的差使。

轿夫:我在王员外家当差,是王公子让我来抬的轿,如果我事先知道是他让我来抬死人,我肯定不干,所以这具尸体是谁,我真的不知道。

县令命衙役火速赶到王员外家,把富家公子王二捉拿归案;王二随即被押到了县衙。大堂之上,县令对李氏母女和富家子弟说,结婚当晚从洞房里跑出去的人并不是张生,张生也并非溺水而亡,凶手另有其人。

县令:我现在怀疑真凶就是李氏母女,当日李母到衙门前告状就是为了掩盖自己杀人而演出的一出好戏;她告状也并不是为了诬告亲友,而恰恰是想让亲友们帮助她证明张生确实是投河自尽而死的。我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82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