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沙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双周考试题

更新时间:2024-01-02 08:4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双周考试题

考试时间:2019年3月14日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

1. 商周时期使用的青铜臿(起土器)和青铜铲(如图),在湖北盘

龙城早商遗址、河南殷墟晚商遗址、山西曲村西周遗址和河南洛阳西周墓葬、陕县上村岭两周之际的墓葬中都有发现。这说明当时青铜器 ( ) ①已经应用于农业生产 ②分布范围较广 ③完全取代了石制工具 ④沿用时间较长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 《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秦始皇“为‘黔首改化,远迩

(近)同度(法度)’,颁布统一的各种制度、订定文字、大规模移民、经济上各种措施结合起来,促进了全国范围内‘行同伦’任务的完成。”这表明“行同伦” A. 旨在推动儒法融合 C. 形成共同行为规范

B. 宣传了儒家思想学说 D. 彰显皇帝的绝对权威

3. 从汉至元国家中枢机构的职权不断变化,下列说法符合元代中书省的是

A. 军国政令,草拟待诏 C. 总领百官,掌管政务

B. 统领六部,密折奏事 D. 出纳常命,封驳诏类

4. 明代冯梦龙和凌蒙初在“三言”、“二拍”中描述的商人不再是追名逐利的投机分子,

也不再是为富不仁的不义之徒,而是表现出了善良、正直、慷慨、讲义气,是一群有道德、重情重义的商人形象。这反映出( ) A. 文学叙事方式出现创新 C. 重农抑商政策发生改变

B. 文学创作摆脱了理学的束缚 D. 商品经济繁荣引起观念变化

5. 《清实录》中关于“国体”有不同的记载。1840年以前,“国体”的涵义多为“国家

体制”;而1840年以后,其涵义多为“国家体面”。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国体”内涵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B. 历史学家对“国体”的解读前后矛盾 C. “国体”的内涵因政权更替而发生变化 D. 《清实录》中“国体”内涵与国际接

6. “时代词汇”是记录社会前行的路标。“自强、自立、自存、自治、竞存、适存、进化、

进步等,有些人的姓名或字号中大量出现适之、竞存、演存、演生”等词汇。这批新词汇开始广为流行的时代最有可能是( ) A. 太平天国时期

B. 洋务运动时期 C. 维新变法时期

D. 国民革命时期

7. 有同学以“中国共产党由国内革命战争转向抗日战争”为主题制作了“史事示意图”,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②九一八事变 ③遵义会议 ④卢沟桥事变 ⑤《八一宣言》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①③⑤④

C. ②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⑤④

8.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9. 传统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侧重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等,但现行的历史教育,把百姓的

衣食住行等内容纳入了研究的范畴.这一视角的转换体现了( ) A. 文明史观

B. 社会史观

C. 全球史观

D. 革命史观

10. 秦国自从孝公采纳商鞅的建议,专以富国强兵为目标后,进入仕途的途径主要是( )

A. 开辟田畴、戮力农业 C. 经商赚钱,积累财富

B. 临阵奋勇,争先杀敌 D. 分科取士,加强皇权

11.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论及唐代制度时说,在地方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的制度,在朝

廷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的制度.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这两种制度”分别是指( ) A. 分封制和郡县制 C. 科举制和郡县制

B. 郡县制和三省六部制 D. 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

12.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

展.它一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一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其中“全新的创造”是指( )

A.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 B. 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 C. 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哲理化、思辨化 D. 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13. 归纳历史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宋朝具备的历史特征有( )

①机构重叠,权力分散,繁复而低效的政府 ②城市繁荣,商品经济发达,市民阶层兴起 ③以文治国,文官制度完善,书院教育发达 ④科技文明居历代之首,古代科技发展的黄金时期.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4.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从晚明时期到清朝中期,共有约500名耶稣会士来

华,…中国人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大炮铸造法、历法、绘图、算术、天文、代数、几何、地理、艺术、建筑和音乐.…这是近代时期中国与西方的第一次接触.”但最终中国丧失了现代化的机会.究其原因,不包括( )

A. 耶稣会士所做努力的微弱 B. 儒家士人所持的种族中心式的自满姿态 C. 中国文化所具有的对外来刺激之不可渗透性 D. 西方宗教文化所具有的侵略性 15. 我国历史上有许多朝代曾发生过宦官弄权的祸害,但论其程度的深重,要以明代为最

甚.其主要原因在于明朝( ) A. 人主昏庸,广置后宫 C. 皇权加强,废置宰相

B. 依靠宦官与外戚斗争 D. 儒生见识鄙陋,奴颜婢膝

16. 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谈到:“梨洲不汲汲于致用,而其<待访录>所陈之政

治理想则为学术中最精彩之一部分,在亡明遗老中殆可首屈一指.”其中“最精彩之一部分”的政治理想是指( )

A. 挑战“重农抑商”传统思想,提出“工商皆本”学说 B. 反对“家天下”的观念,极力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C. 抨击了科举制度的流弊,提倡“经世致用”的思想 D. 提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认为法治是人治的基础 17. 中国在18世纪中叶以前取得成就不包括( )

A. 首屈一指的经济规模 C. 繁华的城市、众多的人口

B. 基于实验的科学革命 D. 领先世界的技术水平

18. 同治年间(1861-1875年),清朝统治出现相对稳定的局面,国力有所增长,士大夫阶

层将其称为“同治中兴”.然而西方学者对其评论道:“同治中兴只能算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较低层次的复兴,是一种浮于外表的现代化姿态.”这一评论的历史依据是( ) A. 清朝统治者仍固守天朝上国的心态 B. 洋务运动和“中体西用”思想 C. 太平天国运动被中外势力联合镇压 D. 维新变法运动遭到顽固势力的扼杀

19. 1924至1927年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重要阶段,在此期间出现了全国性的革命高潮.这

一阶段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不包括( ) A. 第一次国共合作 C. 八一南昌起义

B.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D. 北伐战争

20. 某一事变后,中国已不是过去的政治格局了.对抗多年的国共两党,终于公开和解,就

达成抗日统一战线开始了谈判.这一历史事件是( ) A. 九一八事变 C. 西安事变

B. 七七卢沟桥事变 D. 蒋介石“庐山谈话”

21. 中国与其他新兴国家工业经济的增长绩效对比

年份 美国 日本 韩国 中国台湾 中国大陆

1950 9573 1873 876 922 614 1978 18168 12186 4124 5044 1352

上表是中国与其他新兴工业经济的增长绩效对比图,根据所学,下面解读正确的是( )

①1950年中国大陆与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地区的人均收入水平差距不大

②1978年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显著缩小了与美国的差距,中国大陆与美国的差距却加大了

③“两个凡是”的极左路线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④1978年前中国还没有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发展环境不利.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2. 1969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就职演说中说:“我们的国家需要同西方保持合作和

协议的关系,需要同东方实现某种谅解,在这种背景下,我要着重强调……需要同苏联以及东欧各国人民和平共处。”勃兰特政府宣示这一政策意在 A. 缓和东西关系,谋求自主发展 C. 稳定欧洲局势,脱离美国阵营

B. 承认民主德国,实现两德统一 D. 主张和平共处,加入欧洲联盟

23. 《英国告别重商主义的启示》一文中写道:“1610-1640年,英国的外贸额增长了十倍…

国家财富增长很快,英国呈现一片欣欣向荣之景.”上述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C. 英国进行殖民贸易和殖民扩张

B. 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主地位 D. 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24. 《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 )

①肯定了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 ②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规律 ③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 ④吸取了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 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25. 列宁认识到:“在经济战线上…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这次失败比

高尔察克、邓尼金或皮尔苏茨基使我们遭到的任何一次失败都要严重得多,重大得多,危险得多.”导致了这次“严重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农业集体化运动

B. 新经济政策 D. 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

26. 梭伦废除了以城邦公民人身作抵押的所有债务,以财产多寡为标准重新划分城邦公民的

等级,设立四百人会议作为最高行政机关。这些措施

A. 调整了公民内部不同阶层的利益关系 B. 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建设走向顶峰

C. 体现了机会均等、公开、公平的原则 D. 实现了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的设想 27. 20世纪70年代初,各国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采取浮动汇率制.究其

原因是( )

①日本、西欧的崛起 ②美国实力相对削弱 ③关贸总协定瓦解 ④世界经济出现多极化趋势.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28. 如果说天文学是近代科学革命的切入点,那么物理学就是近代科学的核心领域,在这一

核心领域完成伟大综合的代表人物的代表著作是( ) A. 《天体运行论》 C.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 《广义相对论的基础》 D. 《几何原本》

29. “由温和开始,继而是一个不断激化的过程,过了一个临界点之后便开始退潮并进入反

动时期,其间将发生激进与保守之间的反复较量,最后回到起点,并实现最初的成果。”英国革命呈现出这一规律性现象的根源在于( ) A. 专制王权同国会矛盾尖锐 C. 克伦威尔与专制王权妥协

B. 革命派动员发动群众不力 D. 工场手工业的生产力水平

30. 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

态度、能力与方法。对以下图文中白银流向和世界贸易地位解释正确的是( ) A. 白银由美洲流向欧洲,其原因是美洲从欧洲购买工业用品 B. 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占重要地位,传统商品具有强大吸引力 C. 英国占据了世界贸易支配地位,将欧洲贸易扩展到全世界 D. 中国和印度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成为白银主要的流入国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商代流通中普遍使用海贝作货币,到战国,形态各异的铜币开始流行,秦始皇兼并天下后,始终以圆形方孔铜钱作为充当本位货币。汉武帝时,收回了郡国铸币权,正式

确定了中央对钱币的铸造、发行和管理权。唐高祖时,废轻重不一的古钱,此后铜钱钱文不书重量,而以“通宝”相称。截至元末,与铜钱并行流通的先后还有黄金、布帛、纸钞和银两。明初,流通中铜钱与“宝钞”并行,禁金银交易,但江南商贾“不论货物贵贱,均以银定价”。嘉靖初(1522年),“钞久不行,钱大已壅”,朝廷遂“弛用银之禁”。到万历九年(1581年),“一条鞭法”把丁役、土贡等归于田亩,“计亩征银”,白银发展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等

材料二:1933到1934年,美国在世界市场上大量收购白银,引起中国白银不断外流。加上币制的紊乱,中国屡现金融恐慌。……1935年,国民政府公布“币制改革”方案,规定:1935年11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所有税收和公私款项均用法币支付,禁止白银在国内流通;白银收归国有,作为外汇准备金,以稳定法币对

外汇价。

——摘编自吴申元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至元货币发展演变的趋势,并分析明代白银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的原因。(14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国民政府时期货币流通领域的突出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这一变化。(11分)

32.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一 在巴黎和会上,法国以最明确的方式提出要求,要有两点:第一,阿尔萨斯必须归还我们,但归还是不应该象根据1815年条约那样分割得支离破碎,应按照1790年前的边界归还我们。这样,我们将在地理上以及矿藏上拥有萨尔盆地。第二,法国政府希望看到莱茵河以西的领土和德意志帝国分开,并成立一个类似缓冲国的国家。

——引自《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在巴黎和会上,美国主张吸收世界各国包括战败的德国加入国际联盟;联盟各会员国应保证“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如果发生领土争端,国联有权干预;国联应负责处理战败国的殖民地。

——摘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一战后法国和美国对德政策的区别,并分别指出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黎和会无法实现真正和平的原因。(7分)

高二年级第二次双周练历史答案

题号 答案 1 B 2 C 3 C 4 D 5 A 6 C 7 B 8 C 9 B 10 11 12 13 14 15 B D C D D C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B B B C A A C D A A D C D B 31.(1)趋势: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演变;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演变;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演变;由文书重量向通宝演变。(8分)

原因:民间交易多用白银;纸币与铜钱不便于流通;政府政策的推动;赋役征银的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新航路开辟后,白银大量流入。(6分,任答三点) (2)流通中的主要货币从白银变为纸币(法币)。(3分)

评价:积极:适应了世界货币发展的规律;对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和物价有一定作用;刺激了经济复苏 (或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有利于政府在战时调整经济,保障抗战胜利。(4分)

消极:官僚资本借此敛财聚富,迅速膨胀。(4分)

32.(1)法国:严厉制裁德国和肢解德国.原因:法德之间是宿敌;防止德国东山再起,法国企图称霸欧洲大陆.

美国:主张吸收德国加入国际联盟.原因:在联盟内利用德国制约英法两国,通过控制国联而称霸世界.(8分)

(2)国家之间矛盾重重;国联缺乏权威性;国家利益不同;存在制度缺陷;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导致战争的因素.(7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c5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