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生物学野外实习总结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09-15 19:11:01 阅读量: 高中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韶关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2011级生物技术专业

普通生物学野外实习总结

姓名____孙海情__________

班级____11生物技术2班__

学号____11118012016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

1

前言(本次实习的意义等情况)

书上得来终觉浅,学习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而是要理论与实践结合才能更

好的让我们吸收,野外实习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时间的平台,让我们能切身的接触到我们所学的知识,通过自己对实实在在的植物和动物的观察来区分与辨别来加深对书上知识的巩固。对这几次的野外实习的体会与意义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点:

1、通过在野外直接观察动物,了解动植物生存和生活的基本习性,了解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及动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2、通过到野外田野、林间、各种不同分类动植物的外部形态和特征,以熟悉各种不同分类动植物的分类特征,基本外形,了解动物千姿百态的各种变化,加强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巩固。

3、通过野外直接捕捉野生动物,学习采集动物标本的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类鉴定,动物分类检索表、主要特征鉴别等方法进行动物分类鉴定 4、通过直接采集植物枝条,学习植物标本制作的基本技术和方法。以及对植物进行分类和各科特征的总结。

5、让我们了解到我们韶关甚至是中国土地上动植物的多样性及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注:我们的指导老师有马丽霞、黄晓萍

一、 实习过程简要描述

我们的实习时间历程为9月21号—12月8号。实习期间的具体行程为:

1、9月21、22、23号到韶关乐昌龙山林场认识鉴定并采集动物标本和植物。并进行植物标本压制,动物标本的制作。

2、10月28号在韶关学院校园内对校内植物进行进一步的分析鉴定。 3、12月8号到韶关马坝人遗址参观马坝人居住的环境,学习进化历程中的

2

人文知识,并对景区内的植物进行认识鉴定。

二、 实习结果

(一) 实习地生态描述(地形、植被、保护类别、主要动物、作物、气候等) 1、韶关乐昌龙山林场

乐昌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雨资源丰富,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499.7小时,

年平均气温19.6℃,年均降雨量1522毫米,无霜期300天。受所处地理环境和山多、地形复杂的影响,自然气候有3个特点:一是夏季长达5个月,春秋过渡快,使农作物获得较好的光、温条件。二是南北垂直气候差异大,北部和南部的温差明显。北部、中部高寒山区7、8月份极端高温29.3℃,极端低温20.2℃,日平均温度24.2℃,夏秋昼夜温差大,春暖迟,冬寒早,夏如秋,具有生产反季节蔬菜的优越气候条件。三是市内气候时空分布相差也较大,光温比较集中于6月至9月份,降雨量比较集中于4至8月份,雨热同季更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龙山林场现有林地 面积4.8万亩,林地范围与周边的二县四乡镇交界,其中:国有林2.2万亩,与乡镇管理区、村租山合作造林2.6万亩。为实现林业的快速发展,1979年成立了龙山林场林业科研小组,26年来坚持走科技兴林,科技强林的道路,至今已拥有集研究、试验、攻关、示范、推广应用于一体的科技队伍。龙山林场目前拥有杉木二代改良代种子园和乐昌含笑采种基地两个国债项目。为了发展优良林木遗传改良事业,龙山林场与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台山红岭种子园、信宜林科所紧密联系,营造了杉木、乐昌含笑、台山湿加松、改良代湿地松、信宜高脂马尾松、秃杉、桉树、迷迭香、板栗、红锥、生态公益林等试验林、测定林、粤北森林建群五大科林木基因资源库和示范林达3500多亩,2006年,龙山林场与韶关市林科所合作承包经营粤北中心苗圃,并多次荣获省、市(县)科技进步奖。2009年1月龙山林场杉木良种基地列入国家级林木良种基地。

2、校园及周边

韶关学院位于韶关浈江区,是一所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环境优美,集校园、林园、公园“三园”为一体的普通高等院校。占地面积2694亩(校本部2511亩),建成校园绿地面积49.3万平方米,绿地率达到47.5%,绿化覆盖率达到49.5%;连续七年被评为“韶关市造林绿化先进单位”;学校优美景观入选韶关市“韶城新十景”。 校园共有296种乔灌木

3

植物, 多数兼有多种经济用途,其中不乏药用植物、用材树种、纤维植物、油脂植物、淀粉植物、果类植物、鞣料染料植物、饲料植物、园林绿化观赏植物、树脂树胶植物和芳香植物等,还有蜜源植物、紫胶虫寄生植物、绿肥植物等。

3、马坝人遗址

马坝人遗址公园位于韶关市曲江县城西南约2公里,是在原狮子岩旅游区的基础上扩大而成,总面积0.867平方公里。 狮子岩是12.9万年前的\马坝人\头盖骨化石出土点和\石峡文化\遗址,景区内有反映\马坝古人\和\马坝新人\生活情景的塑像、禅宗六祖慧能避隐处的招隐寺,狮子涌泉、洞中湖等石灰岩洞风光及登山栈道,烧烤场等娱乐场所。

狮子岩位于曲江县县城西南1.5公里处,距韶关市区18公里,是闻名中外的马坝古人、石峡文化遗址所在地。狮子岩,由南北并立一高一矮两座玲珑秀丽的石灰岩孤峰构成,由北遥望如卧狮酣睡,由南远眺则如雄狮起舞,因而得名狮子岩,岩内洞穴纵横,洞中套洞,穴中有穴,遍布形态各异的钟乳石、石笋、石柱等。

中国东南地区旧石器时代中期的人类化石。属早期智人。1958年发现于广东省曲江县马坝乡狮子山石灰岩溶洞中。伴生的脊椎动物化石有鬣狗、大熊猫、貘、剑齿象等19种,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之末或晚更新世之初。

马坝人化石为一头骨的颅顶部分,包括额骨和部分顶骨,还保存了右眼眶和鼻骨的大部分,属一中年男性个体。 马坝人眉嵴粗厚,眶后部位明显收缩,额骨比顶骨长,表现出和直立人类似的原始性质。但它的颅骨骨壁较薄,颅穹窿较为隆起,脑量可能较大(估计超过北京人),又具有智人的进步性质。因而分类上可归于早期智人,代表直立人转变为早期智人的重要环节。马坝人遗址未发现有文化遗物。公园内还有种类丰富的植物。

(二) 生物繁殖现象与生物的生态观察

1、动物生态现象的记录(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拟态、保护色等)

动物对环境的适应结构组成上外形上 许多动物在外形上都具有明显的适应环境的特点,有很多生动有趣的现象,如: 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 例:猛兽(或猛禽)具有锐利的牙齿(或喙)、鸟内翅膀有发达的肌肉;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

4

的体色。作用:不易被其他动物发现,对于躲避敌害或捕猎其他动物有利。例如我们在始兴南山自然保护区看到的灰蛾;稚鸡叶蝉避役警戒色,作用:某些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黄蜂腹部黑黄相间的条纹蛾类幼虫具有鲜艳的色彩和斑纹、毒毛毒蛇体表的斑纹。

不同环境的动物类群记述和分布原因分析(森林,农田,水边)

①农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其主要特点是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人们种植的各种农作物是这一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员。农田中的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的结构单一。系统中的生物群落结构较简单,优势群落往往只有一种或数种作物;伴生生物为杂草、昆虫、土壤微生物、鼠、鸟及蛙等两栖类。

②森林生态系统:繁生着众多的森林植物种类和动物种类。主要的生物种类有藻类、细菌、真菌、放线菌、原生动物、线形虫、环节动物、节足动物、哺乳动物等。 ③淡水生态系统:在淡水中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自然系统,动物种类主要有昆虫和各种鱼类,此外,虾、蟹、贝类等动物也较多。

2、植物繁殖现象的记录

种子植物的繁殖方式有有性生殖、无性生殖、营养繁殖。裸子植物一般靠有性生殖的孢子繁殖。

3、植物的生态观察

(1)不同实习地的典型植被类型、特征和主要种类(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毛竹林、马尾松林、杉木林等)

乐昌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内植被有真阔叶混交林、暖性针叶林、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灌草丛、竹林(毛竹林)等六个植被型。个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均较高。以华夏植物区系为主同时有热带和温带成份侵入。

马尾松林:马尾松是阳性树种,不耐庇荫,喜光、喜温。适生于年均温13-22℃,年降水量800一1800mm,绝对最低温度不到-10℃。根系发达,主根明显,有根菌。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喜微酸性土壤,但怕水涝,不耐盐碱,在石砾土、沙质土、粘土、山脊和阳坡的冲刷薄地上,以及陡峭的石山岩缝里都能生长。马尾松林里面有很多爬山虎、茶花等相伴。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jt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