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大学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更新时间:2024-06-10 16:3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四川农业大学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202)应用经济学

一、学科简介

应用经济学科是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兴起的,它依赖于产业经济学、统计学、国际贸易学、金融学、数量经济学、财政学、农业经济学、生态学等相关学科,是上述专业学科的融合。依托四川农业大学的学科优势、研究条件和实力,在农业经济管理硕士点招生培养21年后,产业经济学专业于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这是我校的一个突破——四川农业大学首次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授予权。产业经济学属经济学学科门类,是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所属的二级学科之一。经济管理学院的产业经济学硕士学位点2007年开始招生。现有导师6人,其中教授3人,具有博士学位4人,已初步形成结构合理、研究能力较强的学术队伍。本硕士点有各类专业图书1万余册,订有中文和英文方面的主要专业期刊,并建立现代管理实验室,购有中宏数据库和管理统计软件,强大的软件和数据库为学生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产业经济学硕士点结合四川省经济发展和我校办学特色,设置了5个研究方向:产业经济理论与政策、产业投融资、产业组织及企业发展、区域经济与发展、国际贸易。

二、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经济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宽、独立工作和创新能力强、有国际眼光、综合素质高的,既能从事较高层次实际工作也能进一步深造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培养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研作风,具有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自己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新进展,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诚挚的合作精神和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动向,掌握相应的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能力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具备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综合应用能力,服务于一线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4、中文表达能力较强,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

三、二级学科及研究方向设置

二级学科 产业经济学 (020205) 研究方向 1、产业经济理论与政策2、产业投融资3、产业组织及企业发展 4、区域经济与发展5、国际贸易 四、课程设置

(一)课程体系

类别 公共 学位课 学位课 专业 学位课 课程名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英语读写 中级微观经济学 计量经济专题 中级宏观经济学 专业 基础课 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论 产业经济学专题 科研诚信与道德 中期考核 必修环节 开题报告 研究生班讨论 学术活动 公共 选修课 哲学智慧的人文关怀 英语听说 博弈论 非学位课 产业投融资专题 专业 选修课 产业组织专题 财税理论与政策专题 区域经济学 国际贸易专题 跨专业 选修课 学分 2 3 2 2 2 2 3 0 0 0 2 2 2 2 2 2 2 1.5 2 2 学期 1 1 1 1 2 3 1 1 3 3 2 1-6 1 2 1 2 2 2 2 2 任课教师 政治教师组 英语教师组 曹正勇,屈改柳 郑循刚,陈冬冬,明辉 陈蓉,郑勇 杨锦秀,王玉峰 韦锋,陈蓉 导师组 导师组 导师组 导师组 导师组 潘坤 英语教师组 陈冬冬,屈改柳 肖诗顺,臧敦刚 漆雁斌,付勇 吴平,刘艳 王芳,杨波 沈倩岭,何应期 备注 双语 双语 双语 双语 双语 双语 双语 双语 双语 双语 双语 可根据需要,跨专业选择其他专业硕士生课程。 (二)课程学时

每学分对应于理论授课、实验或实践均为16学时。 (三)主干课程说明

1、《中级微观经济学》

该课程力图在经济学直观原理和经验案例的基础上,运用代数、微积分等数学工具,进一步全面深入地讲授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它是产业经济学、农林经济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土地资源管理等学科主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重点讲述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理论、一般均衡理论、福利经济学和微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2、《中级宏观经济学》

该课程以宏观经济变量及宏观经济运行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就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是使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和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经济学学科。宏观经济学为产业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财政与税收等专业课程提供基础理论与应用分析方法。该课程的授课内容主要包括国民收入决定、货币与通货膨胀、失业理论、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宏观经济政策等。

3、《计量经济学专题》

该课程以一定的经济理论和统计资料为基础,运用数学、统计学方法与电脑技术,以建立经济计量模型为主要手段,定量分析研究具有随机性特性的经济变量关系的一门经济学学科。该课程为检验经济理论,研究经济变量相关关系提供研究工具,是经济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课程。主要学习的计量经济方法包括最小二乘法、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工具变量法、联立方程模型、面板数据等。

4、《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论》

该课程是所有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程。它通过对研究过程的专业研究,以增进研究过程的效力和效率,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研究方法学科,主要阐述研究方法、研究问题和目标、研究计划、文献评论及研究报告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它的研究方法可应用于众多研究领域,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深刻地理解掌握规范的研究方法,从而对经济学研究方法在程序化方面有更深入的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研究分析能力。

5、《产业经济学专题》

该课程是应用经济学领域的重要研究领域,它从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产业”出发,探讨在经济发展中产业间的关系结构、产业内企业组织结构变化的规律以及研究这些规律的方法。研究对象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研究内容包括产业结构、产业管理、产业发展、产业政策等。

(四)、重要环节要求 1、研究生班讨论

硕士研究生班讨论课按学位点开设,每个研究生必须参加本专业的研究生班讨论课并踊跃发言、提问、质疑和讨论。研究生班讨论课由学位点领衔人主持、研究生主讲并参与讨论,导师必须指导自己的学生准备和完成两次报告并尽量参与讨论和点评。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选题,广泛查阅国内外文献(要求外文文献不少于50篇),撰写综述报告并制作多媒体汇报材料,在1-3学期内完成两次以上读书报告并参与讨论学时硕士生不少于20学时才能取得学分。研究生班讨论课每次时间一般为2小时,每生专题报告及讨论时间不少于50分钟,学位点领衔人负责课程的组织实施以及考核评分工作。评分按100分制,研究报告占50%,多媒体汇报和讨论占30%,出勤占20%,按100分制计分,由导师和学位点其他导师共同商量评定,成绩分为优秀(80分及以上)、良好(70-79分)、合格(60-69分)、不合格(59分及以下)四个等级。考核成绩为优秀、良好、合格等级的记2学分,考核成绩为不合格者不记学分且须重修该课程,重修考核后仍不合格者不能取得学历学位证书。

2、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安排在第三学期前期完成,学院成立考核小组通过对硕士研究生综合知识考核,结合审阅材料等了解研究生全面情况,做出中期考核合格或不合格的决定。中期考核合格者方能进入开题报告环节,不合格者应在半年后重新进行考核,再次考核不合格者,由学院报研究生院,终止培养,取消学籍。

3、论文选题与开题

学位论文的选题一般应结合本学科的研究方向和科研项目,鼓励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选择应用型课题。确定学位论文工作的内容和工作量时应全面考虑硕士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工作能力和培养年限等方面的特点。

硕士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和指导小组指导下,明确研究方向,收集资料、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在阅读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一般在三学期内,公开举行开题报告会。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为: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和发展情况及分析;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及创新性;为完成课题已具备和所需的条件和经费;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主要参考文献。开题报告评审小组由本学科专业3人以上专家(一般要求副教授以上)组成,跨学科的论文选题应聘请相关学科的专家参加,负责对研究生的开题报告提出具体的评价和修改意见。开题报告不通过者可限期重做,重做仍不通过者终止培养。对于进行开题报告后更换题目者,须按照上述程序重新进行开题。

4、论文实施与写作

应符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编制的《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相关要求。

五、毕业要求

(一)学分和成绩要求

学习 年限 2-4年 学分 上限 38 毕业 学分 32 学位课 学分 16 跨专业 学分限 8 课程 及格成绩 60 (二)学位论文及答辩 学位论文应达到本学科学位论文要求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三)其他要求

取得学籍满二年不足三年者,还需达到本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的学术论文发表要求,方可申请毕业。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la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