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学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doc

更新时间:2023-12-24 13:0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电气工程(学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5207 授硕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化修养、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富有现代科学创新意识,能够较系统地掌握电机控制、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电力系统自动化的设计及应用等学科知识,使学生具备良好职业素养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应用型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基本要求为:

1. 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政策水平,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 较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专业外语资料;

3.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综合能力; 4. 掌握电气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 5. 了解本领域的发展动向,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6. 在本专业领域具备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

二、招生对象

- 1 -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符合本学科报考资格条件规定的人员。

三、学习方式与学制

全日制方式学习,学制3年,提前毕业和延长学习时间的硕士研究生按照《湖北民族学院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相关要求执行。

四、培养学科领域 (一)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本方向主要在电力系统规划、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信息化及电力系统信息安全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

(二)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本方向主要在电力电子装置及应用、电力传动及自动控制系统、新型电力电子电路及控制技术、电力电子器件及其应用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

(三)电机与控制

本方向主要在电机运行控制、高品质电气驱动与数字化伺服控制系统、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电能质量控制与新能源开发利用新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

五、培养方式

(一)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与技能培养相结合、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相结合以及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方法。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

- 2 -

的撰写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设置体现厚基础理论、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的原则,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

(二)课程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重在考察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成绩的考核和评定根据《湖北民族学院硕士研究生课程与成绩考核管理规定》执行。

六、课程设置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应修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18学分,专业实践6学分,学术活动2学分,其余为选修课程学分。学位课程的考核必须以考试方式进行。

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 七、学位论文

1. 学位论文选题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论文内容应面向本学科领域的实际问题,体现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及相关专业知识,综合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论文工作应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饱满的工作量,论文字数不少于2万字;

2.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撰写开始前要进行中文及外文文献资料阅读(不少于20篇)和撰写综述、生产实际问题的调查研究报告,于第四学期初进行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在广泛听取意见,经导师同意、导师组审定后,方可制定论文工作实施计划,开始撰写论文;

3. 硕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

4. 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获得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 3 -

八、学位授予

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成绩合格,并通过论文答辩,符合学校学籍管理相关规定的,准予毕业并颁发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经信息工程学院专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并通过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授予学位并颁发硕士专业学位证书。

九、其它需要规定的内容,如专业必读书目等。 需阅读的主要著作和专业学术期刊目录

(一)外文期刊 1. IEEE Transaction on Power Delivery 2. IEEE Transaction on Power Systems 3. IEEE Transaction on Energy Conversion 4. IEEE Power Engineering Review 5. IEEE Computer Application in Power 6. IEE Proceedings: Part B Electric Power Applications 7. IEE Proceedings:Part C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8. Electric Power Systems Research 9.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ical Power and Energy Systems 10. Electric Machine and Power Systems 11. IEEE Transactions on Magnetics 12. IEE Proceeding Electric Power Application 13. Journal of Magnetism and Magnetic Material 14.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y Application 15.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 16. IEEE Transactions on Applied Superconducting Technology 17. 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nic Devices 18. Institute of Physics Publishing (IOP):Measure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 4 -

(二)中文期刊 1.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 电工技术学报 3. 电力系统自动化 4. 电网技术 5. 中国电力 6.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7. 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学报。 8. 高压电器 9. 电机及其控制学报 10. 电工电能新技术 11. 高电压技术 12. 电力电子技术 13.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14. 电测与仪表 15. 仪器仪表学报 16. 电力自动化设备 17.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18. 变压器 (三)参考书目 1.高等工程数学(于寅,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2.现代电路理论(邱关源编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电力系统分析(上、下)(诸俊伟、夏道止编著,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4.现代控制理论(于长官,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5.现代电力电子技术(林渭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6.大电网系统技术(王梅义编著,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7.能量管理系统EMS(于尔铿等编著,北京:科学出版社) 8.电力系统稳定(韩祯祥编著,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 5 -

9.输电系统最优控制(卢强编著,北京:科学出版社) 10.高压电网继电保护原理与技术(朱声石著,第二版,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11.电气主设备继电保护原理与应用(王维俭著,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12.超高压电力系统故障分析与继电保护(贺家李、葛耀中编著,北京:科学出版社) 13.新型继电保护原理与故障测距技术(葛耀中编著,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14.电力市场(于尔铿等编著,中国电力出版社) 15.电力系统稳定与控制(影印英文版),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16.电力系统电压稳定(影印英文版),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17.Power Electronics, Third Edition,Mcgraw hill book 18. Power Generation Operation and Control, A. J. Wood and B. F. Wollenberg, John Wiley & Sons 19.电机过渡过程的基本理论及分析方法(高景德,张麟征 著),北京:科学出版社, 20.电机及其电子控制(纳萨尔 S.A. 著),北京:科学出版社 21.交流电机的计算机仿真(贺益康编著),北京:科学出版社 22.电机内的电磁场(章明涛,肖如鸿著),北京:科学出版社 23.交流电机及其系统分析(高景德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4.《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王维俭 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5.《电力电子学-电力电子变换和控制技术》(陈坚 编著,北京:高教出版社) 26.《谐波抑制和无功功率补偿》(王兆安等著,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7.《电力电子系统建模与控制》(徐徳鸿 编著,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8.《电力电子系统的电磁兼容》(马伟明 编,武汉: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出版社) 29.《电磁兼容设计基础及干扰抑制技术》(钱照明 等著,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 - 6 -

电气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 类别 学位课程 公共学位课程 专业学位课程 非学位课 专业 选修085207C06 085207C07 085207C08 085207B01 085207B02 085207B03 085207B04 085207B05 085207C01 085207C02 085207C03 085207C04 085207C05 高等工程数学 现代电路理论 现代电力系统分析 现代控制理论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 配电网自动化技术 电力电子系统建模与控制 交流电机调速理论 DSP控制器原理与应用 电力系统广域测量系统及其应用 电力系统规划与可靠性 电力电子电路设计与应用 电力电子与电机系统集成分析 085207C09 085207C10 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 新型风力发电系统及现代控制策略 085207C11 085207C12 专业 实践 学 术 活 动 1 1 18 18 3 3 讲授、讨论 考查 讲授、讨论 考查 1 1 1 18 18 18 3 3 3 讲授、讨论 考查 讲授、讨论 考查 讲授、讨论 考查 3 3 3 2 2 1.5 1.5 1.5 1.5 1 54 54 54 36 36 27 27 27 27 18 1 1 2 2 2 2 2 2 2 3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笔试 笔试 笔试 笔试 笔试 000000A03 000000A04 课程编号 000000A01 课程名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自然辩证法 公共英语 1 3 18 54 1 1 讲授、讨论 笔试 理科 学分 1 学时 18 开课 学期 1 教学方式 考核 方式 备注 讲授、讨论 笔试 讲授、讨论 考查 讲授、讨论 考查 讲授、讨论 考查 讲授、讨论 考查 讲授、讨论 考查 程 课 电力新技术系列专题 科技文献检索 行业发展报告 工程应用实践 学术会议 专题报告 学术讲座 专业实践竞赛 1 0.5 2 4 0.5 0.5 0.5 0.5 18 9 2 1 3 4 1-3 1-3 1-3 1-3 1-3 讲授、讨论 考查 讲授、讨论 考查 0.5分/次 0.5分/次 0.1分/次 0.5分/次 1分/次 专业竞赛获奖(校级以上) 1 说明:1.课程编号为9位,编号方式为:学科代码(6位)+课程类别(B/C)+课程序号(2位)。B为专业学位课程,C为专业选修课程。

2.教学方式主要为“讲授”、“讨论”、“自学”和“实验”4种方式。

3.考核方式为“笔试”(含闭卷、开卷)、 “课程论文”、“考查”(含检查读书笔记、实验或上机等情况)等方式。

- 7 -

- 8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83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