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

更新时间:2023-03-09 03:0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区实验学校 地理 课堂教学导学案

七 年级 第 1 学期 授课时间: 9 月 1 日 学案编号: 课题 学生姓名 与同学们谈地理 课时安排 学案编写 1学时 班级 课 中 导 学 知识教学点: 1知道地理课的一、设问导读:阅读教材P1—P4,完成下列问题: 学习内容。 1阅读教材P1卡片上的内容,你能否回答上来? 2知道学习地理2地理课学些什么?3学习地理有什么用?4怎样学好地理? 的目的、意义。 二、自我检测: 3知道学习地理1、丝绸盛产于我国江浙一带,这是因为 课的学习方法。 A、该地气候炎热,宜穿丝绸 B、该地经济条件好 能力训练点: C、该地有养蚕产丝的有利条件 D、该地人们有制丝绸技术 1初步学会举例2、日本人的饮食有浓烈的“海的味道”,形成了独特的“鱼文化”说明学习地理这是因为 的意义; 2培养3、地理事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有 、 的过程。 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 课堂检测(100分) 1、山西省平遥古城、广西桂林山水属于 ( ) A、不同地形 B、旅游景点 C、不同产品 D、四季变化 2、日本人爱吃鱼,是因为 ( ) A、鱼类营养丰富 B、当地不宜吃其他肉类 C、日本是岛国,海水养殖条件好 D、当地的历史传统 3、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是说 ( ) A、地理与人们生活不相关 B、地理对人们生产影响不大 C、地理条件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D、各地人们的生活习惯不同 4、一座城市的形成不可能有关的因素是 ( ) A、地形 B、河流 C、气候 D、人种 5、城市宜建在 ( ) A、森林的山区 B、有河流的平原 C、人口比较少的地方 D、交通不发达的地方 拓展探究 1、请说说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和哪些因素有关。 2、你对“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既是从父辈那里继承来的,又是从子孙后代那里借来的”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当 堂 独 立 检 测 1

区实验学校 地理 课堂教学导学案

七 年级 第 1 学期 授课时间: 9 月 日 学案编号: 课题 学生姓名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课时安排 学案编写 第一课时 班级 目规则的球体。 标 ?了解地球仪基本构造,记住地球最大的周长,平均半径,表面积。 【课前准备】 ?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大小; 知道地球是一个不课 1、学生课前准备:分小组、每小组至少准备一小地球仪、乒乓球、铁丝、胶布等。 前 2、教学器材:教学地球仪。 学生活动设计 一、自主学习: (一)导入部分:月亮、太阳都是圆的,那么地球的形状是怎样的呢? (二)导学部分: 1、地球的形状是个 。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千米,地球表面积 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 万千米。 2、地球仪是地球的 ,在地球仪上,用不同的 、 和 来表示陆地、海洋、河湖、国家河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 3、地轴是地球的 。纬线是与地轴 并环绕地球一周的 ,地球仪上可画出 条纬线, 经线是连接 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 。地球仪上可画出 条经线,北极是 。南极是 。 二、合作、探究、展示: 1、现在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你能从日常生活中举出实例么? 2、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阶段?(阅读P2图1.1) 3、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悟? 4、观察地球仪:地球仪由哪几部分组成?地球仪上有哪些地理事物?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 教师指导设计 引导学生参看教材提供的关于地球仪模型制作的活动进行制作。在制作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指导,强调制作环节中的要领,通过制作地球仪起到巩固本节知识的作用。最后,评出制作最好的优胜组,进行表扬。 课 中 导 学 地球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小结 2

课堂检测(100分) 1.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说明大地是球形的自然现象是( ) A太阳东升西落 B站得高,看得远 C水往低处流 D日全食 2.下列关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地球是一个球体。 B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C太阳、月亮是球体的,所以地球也是球体的。 D直到有了地球卫星照片,人们才认识到地球的形状是球体的 3.“坐地日行八万里”中的地是指:( ) A北极点 B南极点 C赤道任上一点 D地球上任一点 4.有关地球仪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按一定比例,把地球缩小后制成 B用不同的颜色、文字、符号表示地理事物 C地球仪能真实的反映地球形状 D地球仪是地球模型 5.经过测算,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 A 6375千米 B 6371千米 C 6378千米 D 6336千米 6.如果一架飞机以每小时800千米的速度飞行,那么沿地球最大周长环绕地球一圈大约需要多少小时? 当 堂 独 立 检 测

3

区实验学校 地理 课堂教学导学案

七 年级 第 1 学期 授课时间: 9 月 日 学案编号: 课题 学生 姓名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课时安排 学案编写 第二课时 班级 1.在地球仪上识别出地轴、纬线、北极、南极、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目南极圈等地理事物; 标 2.看图说出纬线和纬度的特点; 3.说出南北半球和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学生活动设计 一、自主学习: 1什么叫纬线? 课 2纬线是什么形状?最长的纬线叫什么?最短的呢? 3纬线指示什么方向? 读图1.11,为了把各纬线加以区分,我们给他们划分了纬度,中 请回答: 1.0度纬线叫什么?90度纬线叫什么? 2.从赤道到两极纬度是怎么变化的? 3.从赤道到两极纬线的长度是怎么变化的? 导 4.赤道两侧度数相同的纬线怎样区分?那一条纬线不标注? 二、合作、探究、展示: 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或书P6图1.10、图1.11)回答下学 列问题:(1)经线成什么形状?纬线又是什么形状? (2)比较不同的经线长度有什么变化。不同的纬线长度是否相等?(3)经线指示什么方向,纬线呢? 完成下列表格 形状 指示方向 纬线 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 东西方向 赤道最长,向两极渐短 0°~90° 赤道(0°纬线) 经纬 半圆,两条相对应经线组成经线圈 南北方向 一样长 0°~180° 本初子午线(0°经线) 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逐渐增大 东经E,西经W 20°W,160°E经线圈(东、西半球) 教师指导设计 归纳标度范围 小度数起点线 结 度数表示 半球划分 长度 度数变化规律 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增大 北纬N,南纬S 赤道(南、北半球) 4

课堂检测(100分) 当 堂 独 立 检 测

1.零度纬线又叫______。 2.度数自南向北增加的是____纬度,度数自北向南增加的是____纬度。 3.地球的平均半径为______千米。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______的不规则的球体。 4. 纬线指示______方向。 5.纬度分北纬和南纬,习惯上用英文字母“______”、“______”分别作为北纬和南纬的代号。 6.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的纬度是________度。 7.________以北的纬度叫北纬,________以南的纬度叫南纬,南北纬各________度。 8. 某地位于24°N,该地属于南北半球的________半球,属于高中、低、纬地区的________地区。 9.关于经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 B全球可划出360条经线 C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 D所有经线都相互平行,永不相交 9.在地球仪上纬度为40°,经度为180°的点有几个(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5

区实验学校 地理 课堂教学导学案

七 年级 第 1 学期 授课时间: 月 日 学案编号: 课题 学习目标 重点 步骤 导入 1.1 地球的运动(2) 了解地球五带的划分级界线 2.知道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极昼极夜现象 五带的划分 课中导学 前面我们学习了地球的运动,这节课我们学习五带的划分 1.五带划分依据:__________在地表的分布状况。 2.名称及界线: (1)A____带 B_____带 C_____带 D_____带 E______带 (2)a______(纬线)它是_____带和_____ 带的分界线,依次说出b、c、d。 _________:终年炎热 3.气候特点 南北温带:_________ 南北寒带:_________ 1.填五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教师指导设计 自 主 学 习 团 队 合 作 小结 课 堂 检 测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温度带的名称: A_________ B_________ (2)五带中既无极昼极夜,又无阳光直射的是____带和____带。 (3)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带和____带,有阳光直射的是____带。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一年之中,我们学校旗杆的影子每天12点时(正午)一样长吗?什么时候最长?是由于地球的什么运动引起的? (2)一天之中,我们学校旗杆的影子什么时候最长,这又是由地球什么运动引起的? 北寒带:________(纬线)以北地区 ____带:北极圈与_______(纬线)之间 地球五带 热 带:_________________(纬线)之间 南温带:_______与南回归线之间____带:南极圈以南地区 1.同学们的衣柜里存放着春、夏、秋、冬四季服装,这是因为我们生活在( ) A.热带地区 B.温带地区 C.寒带地区 D.亚寒带地区 2.下列节日中,南京地区黑夜最长的是( ) A.六一国际儿童节 B.五一国际劳动节 C.国庆节 D.元旦 3. 划分五带主要依据是( ) 11

A. 有无极昼极夜现象 B. 有无阳光直射现象 C. 有无明显的四季变化 D. 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4. 有极昼和极夜的地区是( ) A.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地区 B.回归线至极圈之间的温带地区 C.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寒带地区 D.赤道附近地区 5. 极圈是 ( ) A. 热带与温带的划分 B. 热带与寒带的划分 C. 温带与寒带的划分 D. 中纬与地纬的划分 6. 我国南极科考队准备组织一次科考,你认为最好安排在北半球的( ) A. 夏季 B. 冬季 C. 春季 D. 秋季 教学 反思

12

课题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步骤 导入 区实验学校 地理 课堂教学导学案

1.3 地图 (1) 七 年级 第 1 学期 授课时间: 月 日 学案编号: 1.知道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2.学会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 运用地图辨别方向 课中导学 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读图、用图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 1. 比例尺 (1)概念:表示__________比__________缩小的程度。 (2)公式:比例尺=______________ 0 40千米 __________,如 (3)表示形式 __________,如1:4000或 1/40000 __________,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80千米 2. 方向 (1)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________方向,纬线指示________方向 (2)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一般指向_________ (3)一般地图:面向地图,用上____下_____左_____右_____ 3. 图例:地图的语言,包括各种________符号和它们的________说明,地理________和________。 1. 在比例尺为1:32000000的中国地图上,量得济南市与香港间的直线距离为5厘米,则两地间的实地距离为多少千米? 2. 读图完城下列问题: 教师指导 自 主 学 习 团 队 合 作 ① ② ③ (1)图①中,教室在停车场的_______方向 (2)图②中,教室在食堂的________方向 (3)图③中,点A在点B的_____方向,B点在C点的_____方向,C点在D点的_______方向,D点在B点的________方向。 地图的三要素 小结 13

课 堂 检 测 1. 下列不是地图基本要素的是( ) A. 比例尺 B. 颜色 C. 方向 D. 图例 2. 在1:30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图上距离为6厘米,则两地的实地距离为( ) A. 1300千米 B. 18000千米 C. 180千米 D. 1800千米 3. 读如图判断B点在A 点的什么方向( ) A. 东南 B. 东北 C. 西北 D. 西南 4. 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来定方向, 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 ) A.南方 B. 东南方 C. 西北方 D. 北方 5. 一个任站在南极点上,他的前后左右的方向是( ) A. 东方 B. 北方 C. 西方 D. 南方 6. 关于在地图上识别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经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B. 面向地图,通常是“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C. 站在北极点上,人的四面都是北方 D. 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 教学 反思

14

区实验学校 地理 课堂教学导学案

七 年级 第 1 学期 授课时间: 月 日 学案编号: 课题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步骤 导入 1.3 地图(2) 1.能够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2.在地形图上能识别五种主要陆地地形的类型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课中导学 前面我们了解了地图的基本要素,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对地形图如何判读。 一.地面高度的两种计算方法 1. 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__________ 的垂直距离。 2.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__________的垂直距离。 二.等高线:把各个地点的________标注在地图上,再把__________相同的点连接成线。 等深线:把海洋中__________相同的个点连接成线 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 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 (1)等高线______,表示坡度缓。(2)等高线______,表示坡度陡。 2. 等高线的形状对应的地形类型(书第16页,图1.29) 四.其他常用的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按照_________或者_________的原则,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________来判断地面高低形态和海底起伏状况。 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两地的海拔高度:甲 米;乙 米,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米 教师指导 自 主 学 习 2. 读“等高线图”,回答问题: 团 队 合 作 ?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 C__________ D__________ E________ ?在这幅图中,最高点的海拔至少在_______米以上。 ?图中A处位于B处的___________方向。 ?如果要从A、B两处爬山,则选择从_____处爬山要容易些。 地形图的判读 小结 海拔与相对高度 等高线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_______________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5

大洲分界线 亚非分界_______________ 南北美分界__________________ 课 堂 检 测 1.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是( ) A. 亚洲 B. 欧洲 C. 非洲 D. 南美洲 2. 面积最小的洲和面积最大的洋是( ) A. 亚洲、太平洋 B. 欧洲、大西洋 C. 非洲、印度洋 D. 大洋洲、太平洋 3. 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 ) A. 亚洲 B. 非洲 C. 南极洲 D. 北美洲 4.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 ) A. 白令海峡 B. 巴拿马运河 C. 苏伊士运河 D. 土耳其海峡 5.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位于( ) A. 亚洲 B. 非洲 C. 北美洲的格陵兰岛 D. 欧洲 6. 下列各洲能看到极昼极夜现象的大洲是( ) A. 非洲 B. 大洋洲 C. 南美洲 D. 南极洲 7. 既有赤道穿过,又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是( ) A. 欧洲 B. 美洲 C. 非洲 D. 南极洲 8. 被北美洲、亚洲、欧洲围绕的大洋是( ) A. 太平洋 B. 印度洋 C. 北冰洋 D. 大西洋 9. 下列大洲中,濒临印度洋的是( ) A. 欧洲、非洲、大洋洲 B. 非洲、亚洲、南极洲 C. 亚洲、大洋洲、欧洲 D. 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 教学 反思

课题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步骤 导入 自 主 学 习

区实验学校 地理 课堂教学导学案

2.2 海陆的变迁(1) 七 年级 第 1 学期 授课时间: 月 日 学案编号: 1. 知道地球表面的海陆是在不断运动和变化的 2. 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 3. 知道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假说 海陆变迁的原因 课中导学 前面我们学习了七大洲和四大洋,那么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是不是一直都这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海陆的变迁。 一.沧海桑田 1. 海陆变迁的原因 (1)_________和_________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2)___________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教师指导设计 21

2. 海陆变迁的证据 (1)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是__________变为__________的证据,这是___________的结果。 (2)我国东部沿海的海底,发现了古河流的遗迹,是__________变为__________的证据,这是___________的结果。 (3)荷兰的填海造陆是___________引起海陆变化的证据。 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大陆漂移假说 1. 提出人:德国科学家___________ 2. 观点(内容)他认为_______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_________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_________,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3. 证据 (1)大西洋两岸的_________相吻合 (2)拼合大陆几种_________的相似性 (3)非洲与南美洲多种_________的相似性 1. 小明通过媒体得知:科学考察队员在冰雪覆盖的南极洲发现了储量通过实例证明丰富的煤田。心想:南极地区冰雪覆盖,终年严寒,几乎不可能有植物海陆的变迁 生长,不具备形成煤炭的条件。小明感到非常困惑,你能为他分析吗? 2.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发现许多海螺、海蚌等生物化石。这一记载说明了什么? 1海陆变迁的原因 2大陆漂移假说:_________提出 1. “沧海桑田”在地理学上的含义是( ) A. 填海造陆种田 B. 世事的变迁 C. 海陆的变迁 D. 在海边种植桑树 2. 下列原因不属于海陆变迁主要原因的是( ) A. 人类活动 B. 刮风下雨 C. 地壳运动 D. 海平面的升降 3. 下列现象是由于地壳运动而造成的是( ) A. 唐山大地震 B. 在地下放入炸药把山地炸平 C. 长江三角洲的形成 D. 华北平原的形成 4. “大陆漂移假说”是下列哪位科学家提出的( ) A. 魏格纳 B.哥伦布 C. 李四光 D. 哥白尼 5. 下列是由于填海造陆引起的海陆变化的是( ) A. 台湾海峡的形成 B. 荷兰围海大坝的形成 C. 青藏高原的形成 D. 埃及苏伊士运河的形成 6. 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发现海陆变迁的证据是( ) A. 喜马拉雅山上又众多的湖泊 B. 有森林遗迹 C. 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 D. 有海洋生物化石 7. 关于地表形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自从地球诞生以来,其海陆分布格局就是现在这样 团 队 合 作 小结 课 堂 检 测 22

B. 喜马拉雅山在地质时期一直是高大山脉 C. 在漫长的地质时期,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分布格局是不断变化的 D. 地球表面以陆地为主 教学 反思

区实验学校 地理 课堂教学导学案

七 年级 第 1 学期 授课时间: 月 日 学案编号: 课题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步骤 导入 2.2 海陆变迁(2) 1. 知道板块运动学说及六大板块的名称 2. 知道板块运动与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关系 1. 板块运动 2. 火山、地震的分布 课中导学 去年的汶川大地震是怎么造成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有关知识。 教师指导 自 主 学 习 (1)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_______________,而是由 ______________拼合而成 1. 内容 (2)全球划分为____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中, _________地壳比较稳定,_________地壳比较活跃, 多________________ 2. 六大板块的名称及分布 (1) ________________、(2)美洲板块、(3)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 1. 完成书本P38 活动1 2. 完成书本P39 活动2 3. 结合P37 图2.19,从板块运动角度简单解释汶川地震的主要原因 合 作 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板块运动学说,同学们主要要记住六大板块名称以及火山与地震的分布。 23

课 堂 检 测 1. 地壳发生张裂运动时,地表会发生的现象( ) ①断裂陷落 ②地表隆起 ③形成高大山脉 ④形成新的海洋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我国是个多地震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 A. 东部和西南部处于板块交界处 B.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 C. 开采地下资源造成的 D. 人们在改造自然时造成的结果 3. 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位于大洋中的是( ) A. 印度洋板块 B. 太平洋板块 C. 美洲板块 D. 非洲板块 4. 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原因是 A. 亚欧板块与非洲碰撞挤压的结果B. 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碰撞而成 C. 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碰撞而成 D. 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由火山爆发而成 5. 结合地图册,写出世界著名的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名称: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请解释我国台湾为什么会经常发生地震? 教学 反思

课题 区实验学校 地理 课堂教学导学案

3.1 多变的天气(1) 七 年级 第 1 学期 授课时间: 月 日 学案编号: 学习1. 能正确理解天气的真正含义 目标 2. 了解天气对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重点天气的特征 难点 步骤 课中导学 教师指导 学生自己完成 导入 我们每天都能在电视上收看天气预报,那么什么是天气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自 主 学 习 1. 人们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来描述天气。 反映一个地方________的大气状况,变化________ 2. 天气的特征 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差别________ 3. 天气与人们的生产、________等密切相关。 团 队 合 作 1. 完成书本P43 活动1 2. 下列材料反映天气对人类的影响,请将材料代号填入与之相应的空格内 材料A 1979年1月,欧洲遭到了一次特大暴风雪的袭击,西德北部大雪不停地飘了48小时,积雪3尺多深,许多汽车陷在雪中没法开动。 材料B 1854年11月,历史上著名的克里米亚战争正在进行,这时候,黑海海面上突然狂风大作,巨浪滔天。英法联军不战自溃,几乎全军覆灭。 材料C 瑞雪兆丰年 材料D 今年寒假我要去东北的长白山旅游。听说那时那里的最高气温是零下二十多摄氏度,真够冷的,但是我喜欢,可以乘雪摩托上山。 材料E 今年春天的那场大风真厉害,马路两边的水泥座椅都被大风掀翻了,许多房屋 24

屋顶的瓦脊也被被吹塌了。 人类活动 农业 旅游 材料代号 3. 各组举例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小结 天气主要特点: 与人们生活生产关系: 军事 城市建筑 交通 课 堂 检 测 1. 对天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天气是经常变化的 B. 天气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 C. 所有地方均是夏天热,冬天冷 D. 不同的地方一般差不多 2. 下列描述中,表示天气的是( )A. 昆明四季如春 B. 冬暖夏凉 C. 狂风暴雨D. 春暖花开 3. 下列词语不是主要用来描述天气要素的是( )A. 气温 B. 降水 C. 景色 D. 风 4. 下列叙述中,不是描述天气的是( ) A. 唐山地区今天最高气温3° B. 明天有雾 C. 去年夏天很热,空调脱销 D. 北京今明两天由大风 5. 下列有关战争的历史典故能很好地说明天气对人类影响的是( ) A. 望梅止渴 B. 负荆请罪 C. 诸葛亮借东风 D. 破釜沉舟 教学 反思

区实验学校 地理 课堂教学导学案

七 年级 第 1 学期 授课时间: 月 日 学案编号: 课题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步骤 导入 __3.1 多变的天气(2) 1. 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2. 能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 1.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2. 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 课中导学 天气预报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又怎么来看天气图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1. 简要讲述天气预报的产生。 2. 熟悉书本P46图中常用的天气符号。 3. 能够画出表示风的简易符号。 4. 在卫星云图上,白色表示______,绿色表示______,蓝色表示_______ 5. 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___________的数量有关,用________来表示。 6. 空气质量的高低受________和________的影响。 1. 完成书本P48 活动 2. 画出东南风4级的简易图。 3. 平时为了能了解第二天的天气,除了通过收看电视获得天气预报或气象知识外,你还有哪些途径,说说看 教师指导 学生自己完成 自 主 学 习 团 队 合 作 25

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常用天气符号及卫星云图的判读,以及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1. 赤壁之战中,诸葛亮预测有东南风,下面表示东南风方向正确的天气符号是( ) A. B. C. D. 2. 有关卫星云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绿色表示海洋 B. 蓝色表示陆地 C. 白色表示云区 D. 云层越厚颜色越黑 3. 污染指数在1—50范围的空气质量状况是( ) A. 重度污染 B. 轻度污染 C. 良 D. 优 4. 天气预报说明天将有寒潮到来,你需要做的准备是( ) A. 减少御寒衣服 B. 带好雨伞,预防冰雹 C. 带好防雨雨具 D. 多穿御寒衣服 5. 人类自身的行为,对大气的影响较大,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减轻大气污染的做法是( ) A. 秋收后,大量焚烧秸秆肥田 B. 购买大排量的汽车加速性能较好 C. 液化气价格高,改烧煤降低生活费用 D.热电厂将燃烧排放的气体回收加工成硫酸,可提高经济效益 6. 天气符号“”表示的天气是( )A. 大雾 B. 沙尘暴 C. 阴天 D. 霜冻 7. 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负面影响的是( ) A. 太阳能发电 B. 撒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C. 许多家庭用煤炉生火做饭 D. 许多人骑上了电动车 课 堂 检 测 教学 反思

课题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步骤 导入 区实验学校 地理 课堂教学导学案

3.2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1) 七 年级 第 1 学期 授课时间: 月 日 学案编号: 1.了解气温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2.掌握气温的变化 气温的变化 课中导学 气温与我们生活关系密切,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气温的有关知识 一.气温与生活 1.气温的概念:气温是大气_________的程度 2.气温的单位:_______,记做_______ 3.观测时间:北京时间2时、_____、14时、_______ 4.观测求值:_________气温、月平均气温、_________气温 二.气温的变化 (书本图3.12,3.13) 1.气温的日变化与年变化

教师指导设计 学生自己完成 自 主 学 习 日变化 年变化 北半球 南半球 26

最高 气温 最低 气温 午后____左右 _____前后 陆地_____月 海洋_____月 陆地_____月 海洋_____月 陆地1月 海洋2月 陆地7月 海洋8月 2.气温的日较差与年较差 (1)气温日较差:一天中__________________的差 (2)气温年较差:一年中__________________的差 1. 完成书本P51 活动1 2.读甲、乙两地气温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团 队 合 作 ?甲地最热月是 月;最冷月是 月。 ?乙地最热月是 月;最冷月是 月。 ?甲、乙两地, 地在北半球; 地在南半球 测定: 日变化:最高出现在_______,最低出现在_______ 气温 气温变化 陆地:最高____月,最低____月 年变化(北半球) 海洋:最高____月,最低____月 1. 一年中,北半球大陆7月份气温达到最高,而海洋上几月份( ) A.6月 B.7月 C. 8月 D. 9月 2. 位于南半球澳大利亚的学校,放暑假的时间一般是( ) A.1月 B.4月 C. 7月 D. 10月 3. 某地7月月平均气温为26°C,1月月平均气温为-4.7°C,则该地的气温年较差是( ) A. 30.7°C B. -4.7°C C. 21.3°C D. 22.3°C 4.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 A.8时左右 B. 12时左右 C. 14时左右 D. 2时左右 上元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测得学校某天8时、14时、20时、2时的气温分别为6°C、16°C、14°C、4°C。据此完成5—6题: 5. 上元中学该日的最高其欧文最有可能是( ) A. 14°C B. 16°C C. 17°C D. 10°C 6. 该日平均气温是( ) A. 10°C B. 14°C C. 16°C D. 8°C 7.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描述的是( ) A. 气温的年较差大 B. 气温的年较差小 C. 气温的日较差大 D. 气温的日较差小 小结 课 堂 检 测 27

教学 反思

课题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步骤 导入 这节课我们学习气温的分布 1. 了解等温线的判读 2. 掌握气温的分布规律 气温的分布规律 课中导学 教师指导 区实验学校 地理 课堂教学导学案

3.2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2) 七 年级 第 1 学期 授课时间: 月 日 学案编号: 自 主 学 习 1. 等温线的判读 (图3.15) 学生 (1)低温中心:______________,高温中心______________ 自己 (2)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________,反之________ 完成 2. 气温的分布规律: (1)低纬度气温_____,高纬度气温______,其影响因素是________ (2)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______,海洋气温______,冬季相反,其影响因素是________ (3)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_______,大致每升高______,气温约下降______,其影响因素是________ 1. 计算书本P52 图3.16 的问题 2.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团 队 合 作 (1)从全球分布上看,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是从________向逐渐降低。 (2)南半球与北半球的等温线相比, ___半球的等温线比较平直,原因是________ (3)南半球20℃等温线经过的大洲有____洲、____洲和____洲。 (4)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年平均气温明显____ (高、低)于周围地区,原因是 3. 书本P53 活动1 28

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最重要的是同学们要记住气温的分布规律。 1.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诗中蕴含的地理原理是( ) A. 不同纬度地带气温不同 B. 同一纬度地带,海洋和陆地气温不同 C.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D. 南方气温比北方气温高 2. 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是( ) A. 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B. 同纬度地区,冬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 C. 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气温也越高 D. 北半球的气温比南半球高 3. “高出不胜寒”的原因是( ) A. 海拔高,气压低 B. 海拔高,空气稀薄 C. 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要下降0.6°C D. 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要下降6°C 4. 纬度大致相同,拉萨的气温比成都低的原因是( ) A. 纬度因素 B. 地形因素 C. 洋流因素 D. 海陆因素 5. 下列关于气温的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 A. 低纬度地区的气温一定比高纬度地区气温高 B. 海拔高处比海拔低处气温高 C. 海洋上气温高于陆地上气温 D. 同一纬度地区,陆地和海洋气温不一定相等 课 堂 检 测 教学 反思

区实验学校 地理 课堂教学导学案

七 年级 第 1 学期 授课时间: 月 日 学案编号: 课题 3.3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1) 学习1. 了解降水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目标 2. 初步学会阅读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的变化规律 重点读降水量柱状图,说出变化规律 难点 步骤 课中导学 教师指导设计 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气温,这节课我们学习降水 自 主 学 习 一.降水与生活 学生自1. 降水:从大气中降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统称为降水,其主要己完成 形式是________。 2. 降雨的等级划分为:小雨、________、大雨、________等不同等级。 3. 降水对人类的________和________有着重要影响。 二.降水的季节变化 1. 同一地方,一年内各月降水量有明显的________差别,不同地方,降水的季节差异________。 2. 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通常用_____________来表示。(怎样判读) 29

团 队 合 作 1. 完成书本P54 活动1,2 2. 完成书本P55 活动1 3. 读下列北半球五个地区的降水柱状图,请将下列降水季节分配的特点,分别填人相应的图中。(填序号) A.冬季多雨 B.全年少雨 C.全年多雨 D.夏季多雨 E.常年湿润 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降水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以及降水的变化,最主要的是每个学生必须会读降水量柱状图。 课 堂 检 测 1. “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反映了( ) A. 降水量与气温的关系 B. 降水与农业的关系 C. 降水与工业的关系 D. 降水与商业的关系 2.读下列“A、B两地各月降水量柱状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地 月份降水量最多,约为 毫米, 月份降水最少,约为 毫米。 (2)B地7月份降水约为 毫米,降水量最多的月份是 月。 (3)通过观察A、B两图,你知道两地降水各月分布的不同吗? 教学 反思

30

课题 区实验学校 地理 课堂教学导学案

3.3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2) 七 年级 第 1 学期 授课时间: 月 日 学案编号: 学习1. 知道世界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目标 2. 能了解影响降水的因素 重点降水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难点 步骤 课中导学 教师指导 学生自己完成 导入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降水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1. 降水的分布通常用_________来表示,在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_________。 2. 降水的分布规律: (结合图3.21) (1)赤道附近降水_______,两极地区降水________。从赤道向两极逐渐_________(受_________影响)。 (2)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________;大陆西岸降水________ 沿海地区降水_______ (3)温度带 (受_______影响) 内陆地区降水_______ 迎风坡降水_______ (4)山地 (受_______影响) 背风坡降水_______ (5)世界雨极_______,干极_______。 1. 1. 读下列“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中A点的降水量约 毫米,B点的降水量约 毫米,C点的降水量约 。 ?由A、B、C三地的降水量分布,可知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特点是:从赤道向两极 。 ?图中D点的降水量约 ,比较B、D的降水量,可知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 , 内陆地区降水 。 ?图中E点的降水量约 , 比较B、E的降水量,可知大陆东岸 降水 ,西岸降水 。 自 主 学 习 团 队 合 作 2. 读图完成- 世界年降水量

31

(1)年降水量最多的是图___(填字母),年降水量最少的是图____填字母)。 (2)降水的季节变化最大的是图____ (填字母)。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降水量最多的月份是 月。 (3)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的是____图(填字母)。 (4)与赤道附近和两极降水类型相符合的是____图、____图(填字母),与我国的降水类型相符合的是____图。(填字母) 3. 书本P55 活动 4. 书本P56 活动 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降水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这也是我们必须掌握的。 1. 号称世界“雨极”的是下列哪个地区 ( ) A. 乞拉朋齐 B. 火烧寮 C. 吐鲁番盆地 D. 沙漠 2. 图中点A是 ,降水 A.背风坡,少 B.迎风坡,多 C.背风坡,多 D.迎风坡,少 3. 赤道附近全年多雨,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 纬度因素 B. 海陆因素 C. 地形因素 D. 洋流因素 4. 地球上降水量最多的地带是( ) A. 温带大陆西岸 B. 回归线穿过地区的大陆西岸 C. 赤道及其两侧 D. 极地地区 5. 亚欧大陆的温带地区自西向东,降水的变化规律是( ) A. 多→少 B. 少→多 C. 多→少→多 D. 少→多→少 课 堂 检 测 教学 反思 区实验学校 地理 课堂教学导学案

七 年级 第 1 学期 授课时间: 月 日 学案编号: 课题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步骤 导入 自 主 学 习 3.4 世界的气候(1) 1. 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2. 初步学会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气候类型的分布 课中导学 前面我们学习了气温和降水,这两个是反映一个地区气候的主要指标,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气候。 1.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1)概念 天气:一个地方________里的大气状况 气候:一个地方________的天气平均状况 (2)特点 天气:①短时间,②时刻_______ 教师指导 学生自己完成 32

气候:①长时间,②一般_______ 2. 不同温度带的气候类型 (图3.23) ①_______气候 (1)热带 ②热带草原气候 ③_______气候 ④热带季风气候 ⑤_______气候 ⑥_______和_______气候 (2)温带 ⑦温带海洋气候 ⑧_______气候 ⑨温带大陆性气候 (3)寒带:⑩寒带气候 (4)受_______影响,在青藏高原等海拔较高地方分布着_______气候 1. 书本P58 活动2 2. 读下列四幅气温和降水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团 队 合 作 (1)四图中,全年降水少是 ,夏季降水少 ,冬季降水多的是 。 (2)由图中的气温和降水分配判断,最有可能是温带季风气候的是 。 (3)四种气候类型中,气温年较差最小的是 。 (4)终年高温,一年之中有明显旱雨两季的气候类型是 图。 1. 天气和气候区别: 2.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1. 下列描述中,表示气候的是( ) A. 风和日丽 B. 阴雨连绵 C. 四季分明 D. 电闪雷鸣 2. 某地一年到头都很热,却很少下雨,该地气候类型为( ) A. 热带雨林气候 B. 热带沙漠气候 C. 热带草原气候 C. 热带季风气候 3. 分布在赤道附近的气候类型是( ) A. 热带沙漠气候 B. 热带季风气候 C. 热带雨林气候 D. 热带草原气候 4. 来自伦敦、罗马、新加坡、上海的四位小朋友,在谈起自己家乡的气候特征时,说法各不相同。请你根据材料中他们的描述,判断一下他们分别来自哪个地方以及当地的气候类型。 汤姆说:“我的家乡气候终年温和,降水均匀。” 巴蒂说:“我的家乡气候很特别,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丁丁说:“我的家乡终年高温多雨。” 贝贝说:“我的家乡气温与巴蒂的家乡相似,但降水的特点正好相反。” 对比项目 来自城市 对应的气候类型 汤姆 巴蒂 丁丁 33

小 课 堂 检 测

贝贝 教学 反思

区实验学校 地理 课堂教学导学案

七 年级 第 1 学期 授课时间: 月 日 学案编号: 课题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步骤 导入 3.4 世界的气候 (2) 1. 学会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2. 能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影响气候的因素 课中导学 前面我们学习了世界不同气候类型及分布,那为什么世界气候如此复杂,是什么影响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一.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 纬度位置 (1)低纬度地区气温_______,高纬度地区气温_______。 (2)赤道附近降水_______,两极地区降水_______。 2. 海陆位置 (1)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______,海洋气温______,冬季相反。 (2)沿海地区降水______,内陆地区降水______。 3. 地形 (1)随地势升高,气温______,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______。 (2)山地的迎风坡降水______,背风坡降水______。 二.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 气候对人们的______和______有着重要影响,气候发生异常时会带来______。 2. 人类活动也会引起______的变化,人类活动是导致全球变______的重要原因之一 1. (1〉甲地气候类型分布_____在附近,其气候特点______。乙地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 _____地区,其气候特点是______。造成甲、乙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2)丙地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地区亚欧大陆_____,其气候特点是______。丁地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地区亚欧大陆_____,其气候特是____。造成丙、丁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 (3)在甲地区的高山地带有白雪皑皑的景观,其影响气候的因素是______ 2. 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B、D四地中降水最多的是 地.(2)A、B、C三地中气温最低的是 地。 教师指导 学生自己完成 自 主 学 习 团 队 合 作 34

(3)若C地的海拔高度为3000米,A地海拔高度为1500米,当C地温度为9℃时,则A地气温约为 。 3. 书本P60 第3题 气温:_____________________ 1. 纬度 降水: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温: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 影响气候的因素 2. 海陆 降水: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温: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地形 降水: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说明下列什么因素对其生长的影响( ) A. 地形 B. 树种 C. 气候 D. 天气 2. 每年除夕之际,在我国哈尔滨到处是冰的世界,而我国广州却是鲜花的海洋,影响这种景观差异的地理因素是( ) A. 洋流 B. 地形 C. 海陆 D. 纬度 3. 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而同纬度的北京气候比较湿润,影响它们气候差异的因素是( ) A. 纬度 B. 地形 C. 海陆 D. 洋流 4.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说明的是山地气候变化特征,其成因是( ) A.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B. 纬度对气候的影响 C. 海陆对气候的影响 D. 树林对气候的影响 5. 庐山是我国夏季避暑胜地,其影响因素是( ) A. 纬度因素 B. 地形因素 C. 海陆因素 D. 洋流因素 6. 下列气候现象,主要是受海陆因素影响的是( ) A. 我国新疆地区降水稀少 B. 两极地区终年寒冷干燥 C. 台湾山脉东侧降水丰富 D. 赤道地区降水丰富 7. 根据书本P58 图3.23《世界的气候》填空: (1)赤道附近的大部分地区主要是_________气候,这种气候的特点是_________。 (2)南极洲主要是_________气候;北回归线穿过的非洲北部主要是_________气候。 (3)亚欧大陆的中部分布着大面积的_________气候,其影响因素是_________。 课 堂 检 测 教学 反思 区实验学校 地理 课堂教学导学案

七 年级 第 1 学期 授课时间: 月 日 学案编号: 课题 学习目标

4.1 人口和人种 (1) 1. 看图4.1.3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 2. 说一说影响人口增长的两个要素 35

3. 看图分析世界人口的分布特征 重点难点 步骤 导入 人口的分布 课中导学 谁知道世界上哪个国家人口最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世界人口的问题。 教师指导设计 自 主 学 习 一.世界人口的增长 学生1. 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____世纪以前,人口增长速度________;20世纪以来,自己人口增长速度________。 完成 2. 世界人口总数:2006年3月,世界人口已达______亿。 3. 人口自然增长率: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______________内居住的人口数,它表示人口的________程度 1. 完成65页活动1、2 2. 读图4.5完成: ①_______优越,_______发展 (1)四大稠密区 较早的亚洲______和______ _____纬度近海 ②_____发展较早,_____发达 的_______地区 的_______和_______东部 ①极端干旱的______地区 (2)四大稀疏区 ②过于潮湿的______地区 自然环境恶劣不 ③终年严寒的______地区 十余人类的生存 ④地势高峻的__________ 3. 你认为能不能用人口迁移的办法将世界各地的人口平均分布?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世界人口的增长及分布,主要要记住人口分布及其原因 1. 世界各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 A. 非洲 B. 亚洲 C. 欧洲 D. 拉丁美洲 2. 某地区一年中每1000人当中,出生并成活20个婴儿,死亡5人,则这个地区一年中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 A. 15‰ B. 25‰ C. 20‰ D. 5‰ 3. 中国的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2005年11月1日人口达到130628万人,中国的人口密度约为( ) A. 13.6人/平方千米 B. 136人/平方千米 C. 74人/平方千米 D. 7.4人/平方千米 4. 从纬度位置看,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 ) A. 低纬度地区 B. 中纬度地区 C. 中低纬度地区 D. 高纬度地区 5.据下图分析,目前农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的现象,主要发生在( )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 农村人口大量潜入城市 团 队 合 作 小结 课 堂 检 测 农村

城市 36

城市人口迁往郊外居住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 A. 发达国家 B.发展中国家 C. 沿海国家 D. 内陆国家 教学 反思

课题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步骤 导入 区实验学校 地理 课堂教学导学案

4.1 人口和人种 (2) 七 年级 第 1 学期 授课时间: 月 日 学案编号: 1. 理解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2. 知道世界三大人种及分布地区 3. 树立种族平等的观念,反对种族歧视 人口问题及三大人种分布 课中导学 前面我们学习了人口的分布,那么一个国家是不是人越多越好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人口问题及人种分布。 教师指导设计 自 主 学 习 一.人口问题 学生1.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及对策 自己(1)问题:_________、居住条件差、_________饥饿贫困等。 完成 (2)对策: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增长与_______、_______的发展相适应,与_______、_______相协调。 2. 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与对策 (1)问题:_________、劳动力短缺、_________等问题。 (2)对策:采取措施_________,如给多子女家庭发放补贴等。 二.人种 1. 三大人种:_____种人、_____种人、_____种人。 2. 地位:世界上所有人种都是_______的,没有_________之分。反对种族歧视。 1. 完成P70活动1,补充人口增长过快还有什么问题。 2. 完成P72活动1 3. 根据书本P72图4.11 《世界人种的分布》填空 ?白种人主要分布在 洲、 洲和大洋洲。 ?黑种人主要分布在 洲、 洲和美国。 ?黄种人主要分布在 洲东部。另外在 洲和 洲也有分布。 ?在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印度北部主要分布着 人种 团 队 合 作 37

小结 1.人口问题:过快:__________________;过慢:__________________ _____种人: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 2. 三大人种 _____种人: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 _____种人: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 1. 亚洲西部和印度北部主要人种是( ) A. 白色人种 B. 混血人种C. 黑色人种 D. 黄色人种 2. 大量乡村人口迁往城市带来的问题是( ) ①住房紧张,交通拥挤 ②水土流失 ③垃圾、噪声污染、环境污染 ④就业、入学、医疗紧张 ⑤供水、供电负担重 ⑥扬沙天气较多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④⑥ D. ①③④⑤ 3. 连线 (1) A. 白种人 a.亚洲东部 ①法国 B. 黄种人 b. 非洲南部 ②赞比亚 C. 黑种人 c. 欧洲 ③日本 课 堂 检 测 教学 反思

区实验学校 地理 课堂教学导学案

七 年级 第 1 学期 授课时间: 月 日 学案编号: 课题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步骤 导入 4.2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1) 1. 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2. 知道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运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主要语言的分布 课中导学 我们母语是汉语,同时我们还学习英语。世界上语言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世界主要语言及分布。 教师指导设计 自 主 学 习 团 队 合 作

1. _______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借助语言_______和_______人类文明学生的成果。据统计,全世界大约有_______语言。 自己2. 世界上的主要语言 完成 (1)联合国的工作语言:_______、_______、_______、俄语、西班牙语和_______。 (2)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_______。 (3)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_______。 1. 书本P75 活动 2. 据报道,英国华人华侨自己给孩子办华语学校,一些金发的、黑皮肤的人学唱中国京剧,这一些都说明了什么? 38

小结 1. 联合国使用的六种语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语言 2. 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_______ 3. 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_______ 1. 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和最广的语言分别是( ) A. 英语;汉语 B. 法语;西班牙语 C. 俄语;德语 D. 汉语;英语 2.下列的国家不是以英语为主的是 ( ) A.澳大利亚 B.美国 C.加拿大 D.挪威 3. 到西亚、北非区进行国际人道主义援助,最好会( ) A. 法语 B. 德语 C. 阿拉伯语 D. 英语 4. 通用阿拉伯语的地区分布在( ) ①亚洲西部 ② 欧洲南部 ③非洲北部 ④非洲南部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 澳大利亚使用的语言是( ) A. 英语 B. 西班牙语 C. 葡萄牙语 D. 法语 6. 汉语除了在我国使用之外,其主要分布地区还有( ) A. 亚洲东南部 B. 美国 C. 英国 D. 印度 课 堂 检 测 教学 反思 区实验学校 地理 课堂教学导学案

七 年级 第 1 学期 授课时间: 月 日 学案编号: 课题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步骤 导入 自 主 学 习 团 队 合 作 4.2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2) 1. 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2. 能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及文化传统 三大宗教及其分布 课中导学 我们同学身边肯定有些人信仰宗教,你知道他们信仰什么宗教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世界主要宗 教师指导设计 1. 世界的三大宗教:________教、________教、________教。 学生2. 第一大宗教是:________,第二大宗教是________,第三大宗教是________。 自己3. 我国少数民族中,维吾尔族、回族多信仰________教,藏族、蒙古族多信仰完成 ________教 1. 世界三大宗教及主要分布区: 三大宗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佛教 发源地 ________ 阿拉伯半岛 ________ 主要分布区 39

2. 完成书本P77活动1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三大宗教及其分布,希望同学们尊重各宗教的信仰传统。 1. 选择去教堂结婚的人多信仰( ) A. 道教 B. 佛教 C. 基督教 D. 伊斯兰教 2. 我国藏族大多信仰( ) A. 基督教 B.犹太教 C. 伊斯兰教 D. 道教 3. 世界第一大宗教是 ( ) A. 基督教 B. 佛教 C. 伊斯兰教 D. 道教 4. 中国名著《西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的“西天”和“经”分别指 ( ) A. 西亚、伊斯兰教 B. 阿拉伯半岛、基督教 C. 耶路撒冷、犹太教 D. 古印度、佛教 5. 连线:请将三大宗教与其相对应的发源地及目前主要分布地区用直线连接起来 A古代印度 a基督教 ①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B阿拉伯半岛 b伊斯兰教 ②欧洲、美洲、大洋洲 C亚洲西部 c佛教 ③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以及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课 堂 检 测 教学 反思

区实验学校 地理 课堂教学导学案

4.3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1) 七 年级 第 1 学期 授课时间: 月 日 学案编号: 课题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步骤 导入 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乡村景观的差别 2. 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课中导学 今天我们学习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的有关知识 一.乡村和城市 1.(1)聚落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聚落的分类: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聚落产生顺序:一般来说,先有_________后有_________。 2. 聚落的差异 (1)聚落差异产生的原因:由于_____________的差异,不同类型的聚落,景观差异很大 (2)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在_________活动、人口分布等方面差异明显。 二.聚落与环境 1. 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通便利、__________等。 教师指导设计 自 主 学 习 4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sl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