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在党旗下闪光

更新时间:2024-06-01 04:1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青春,在党旗下闪光

——记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常海竹 “天道酬勤”,自古以来,只要肯努力就会有收获,只要你能承受常人所不能承受的苦难,不断地挖掘自身潜能,你就会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功!八矿救护队的常海竹就是这样一个谦逊的、能吃苦的、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员,在他30年的人生道路上,克服了重重困难,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失败,最终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功!他的名字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知晓;他的事迹成为越来越多救护队员们的榜样;他把鲜艳的党旗装扮的更加闪亮!

2010年9月,在全国第八届矿山救援技术竞赛上,八矿救护队的常海竹,一举夺得了240R型氧气呼吸器席位操作一等奖、个人体能三等奖、医疗急救三等奖、模拟救灾二等奖、个人总成绩排名第一。在这次竞赛上,常海竹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青年安全生产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后工作中他勤学好问,刻苦钻研,不怕吃苦,任劳任怨,凭着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劲头,以其过硬的专业技术、扎实的工作作风和爱岗敬业精神赢得了广大干群的好评。

从差到优的转变

常海竹于2004年5月应聘到八矿救护队,刚进队时,常海竹感到枯燥乏味,无从适应,每天上午不是业务学习就是技术操作,下午打篮球或体能训练。不久他就承受不了强体力的训练,瘦弱身体的他在每一项体能训练中折磨得面色苍白,甚至呕吐。更加难以接受的是每月考核,本来就文化底子薄的他,业务考试勉强能够及格。救护队是军事化管理模式,特别是每月考核是雷打不动的

事,队员是按考分拿绩效工资,分高绩效工资就高,考的分低拿的工资就低,最高分和最低分的工资最大能差几百元。常海竹因为成绩差总是拿不到绩效工资的平均数还要受到几十元的经济处罚。文化水平低,超强的体能训练折磨着孱弱的肉体,使海竹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波动。

“激流航行,不进则退”,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常海竹选择了前进。自己虽然笨,但只要肯下功夫,能吃苦一定会改变现状。这个普通矿工的儿子从小就吃过苦、受过磨练的他具有坚强的韧劲,他决定拿出一试高低的决心。救护队有一个老党员,小学三年级没上完就参军了,后来部队留到八矿,他当上了一名救护队员。由于文化水平低,别说有些业务理解了,许多字都不认识,但是严格的考试使这位老党员凭着坚强的毅力硬是把不认识的生字能够一笔一划写出来。这位老党员的学习精神给海竹的鼓舞很大,也坚定了他掌握业务知识和技能操作的决心和恒心。

“业务、技术操作、体能”号称救护队“三大素质”,在救护工作中起着相辅相承的作用,业务是指导,技术操作是保证,体能是前提,缺一不可。救护业务知识覆盖面很广,不仅包括采掘机运通基本知识,还有比较深奥复杂的物理、化学及数学计算。常海竹就靠蚂蚁搬家的精神,一点一点地反复背、不停写,把业务知识慢慢地“搬进”了自己的大脑。遇到物理化学公式的计算和数学计算时,他就找来相应的初高中教科书临时充电,在理解的基础上得到了掌握;技术操作项目较多,有呼吸器席位、氧气瓶互换、苏生器连接、更换2小时呼吸器、接风筒、接局扇,接高泡灭火机等几十项之多,这些都需要多学勤练,规范操作达到熟能生巧。常海竹为了对一项操作达到熟练的地步,不厌其烦地一遍、二遍、五遍、十遍、几十遍、几百遍……直到满意为止。

正是他的不厌其烦,创造了平煤救护系统技术操作几个第一,苏生器连接要求时间是40秒,而他只需要十三四秒就轻松完成,打破了“前辈”固守近半个救护生涯的15秒的记录,呼吸器席位他能够熟练说出有几个密封垫甚至几条螺栓来。业务技能的提升,很快使他成为小队的主力,在安全技术工作中起到了中坚力量。

代表集团参加全国和国际矿山救援技术竞赛

2006年,集团公司选拔参赛队员参加第六届全国矿山救援技术竞赛和第五届国际矿山救援技术竞赛,常海竹马上报了名,为了更好地锻炼自己,他经常学习业务理论知识到深夜。有一次学业务到了夜里2点多钟,他爱人醒来一看,他还在看业务,就催他“快休息吧,现在已经快天亮了”。常海竹说:“就睡,就睡”。可他还是手拿着书,没有一丝睡意。

救护技能大赛其中一项是体能连续测试,参赛队员要连续爬绳4.5m,然后跑步20m,做引体向上15次,再跑步20m后着装、佩带正压呼吸器跑步1000m,拉检力器100次。七项测试要求10分钟完成。由于各矿参赛队员水平不差上下,每提前0.5分钟甚至0.1秒,参赛名次就可能发生戏剧性地变化。为了在体能连续测试中取得好成绩,常海竹仔细查找了自己用时较多的地方,暗下决心克服这些薄弱环节。为了在佩带呼吸器跑步1000米中提高速度,节省时间,他可没少下功夫。他给自己做了一个“铁布衫”,里面装上铅条,每天下午体质训练时他就穿着重达15公斤的“铁布衫”跑步、爬绳、拉单杠、打球。训练时,他总是自己拿着秒表,每提前一秒他都鼓励自己加油,争取再提前一秒。呼吸器把他的背和腰磨烂了,他也没叫一声苦,抹点紫药水后依然坚持训练。爱人看到后心疼的直掉泪,常海竹却笑笑说:“没事,皮肉之苦不算什么,只要能在比赛

上取得好成绩为国家、为公司争光,为我们八矿救护队争光,再苦再累也值得!” 也就是这一年,常海竹满含深情地向队党支部郑重的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入党申请里他写道:我一定不辜负党的培养,以老党员、老师傅们为榜样,加强学习,刻苦训练,为保卫矿山安全,抢救矿工弟兄和国家财产不受损失奉献毕生精力,在全国和国际救援竞赛上,我一定沉着冷静,顽强拼搏,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为我们国家、为我们集团公司和八矿争光,以优异的成绩向党汇报。这年他和集团参赛队员在全国第六届矿山救援技术竞赛和第五届国际矿山救援技术竞赛上夺得了团体“双第一”的好成绩。

从替补到主力的飞跃

2007年,全国矿山救援技术竞赛在平顶山举办。常海竹凭着自己卓越的表现再次被集团救护大队抽调到集团集训队备战第六届全国矿山救援技术竞赛和紧接着的国际矿山救援技术竞赛。当时集团救护大队到驻矿中队挑选队员,组成了一个33名救护尖子的集训班。通过一个月的强化训练后,大队采取了优胜劣汰的方式,每天考核淘汰最后一名。有的忍受不了这种“魔鬼训练”,自动放弃了训练,看着在一起摸打滚爬的战友背着行李走出集训基地,常海竹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坚持下去,超长发挥,挑战自己,不辜负党的期望。不到半个月,经过层层遴选,33名救护精英剩下了10名,常海竹是其中的一名。在正式成立的集训队里,有久经沙场,征战国际救援竞赛折桂的张斌,有在国内赛场上声名显赫的罗东升、贾平业等重量级人物,还有象自己一样初次参加比赛的。海竹觉得这是一次学习的机会,一定好好把握,争取学到更多的知识技能。“在集训队里,小常是最刻苦、进步最快的一个。”当时任集训队教练的罗东升这样评价常海竹。说起这些,集训队里有这么一个故事,看似笑话却成为所有参赛

队员学习的榜样。心肺复苏是较难训练的科目,由于模拟人采用的是电子芯片设置,在抢救“伤员”时对人工呼吸的要求非常严格,无论是力度、频率与医学规定要求都十分精确,按压或吹气过大过小,频率过慢过快都会导致抢救“失败”。常海竹为了掌握心肺复苏,就利用晚上学完业务休息时间把模拟人抱到寝室自己琢磨练习,由于劳累过度,操作时他竟躺在模拟人旁边睡着了,同室队友看到笑过之后,都不禁肃然起敬,从此,集训队学习训练的劲头更足了。

刻苦、好学、进步快、悟性高,为人谦虚,尊敬老师,团结队友,常海竹因其这些闪光的优点,也因其是集训队里年龄最小的队员而受到大家的喜爱。这次全国、国际救援技术竞赛教练组及领导考虑到常海竹年龄小,实战经验不多,并且是代表集团公司参加全国、国际比赛,就把他定为替补队员。然而常海竹并没有感到委屈,每一场比赛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为自己的成熟奠定基础。

随后,常海竹作为主力队员在参加全国第七届矿山救援技术竞赛上取得了体能个人优胜奖的好成绩。2010年9月,第八届全国矿山救援技术竞赛上,已经经过3个月集训的集团代表队在赛场上技压群芳,获得了总成绩第二的殊荣,常海竹在240R型呼吸器席位操作上夺得个人第一,体能第四,个人总成绩排名第一的好成绩,同时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青年安全生产岗位能手”。

比赛结束返平后,海竹就急匆匆回到家里,抱起刚刚周岁的女儿,深情而愧疚地对爱人、岳母说,我这几个月不在家,您辛苦了,我回来了就好好补偿你们。

常海竹的家在大庄矿,父亲是下了一辈子窑的老矿工,为人忠厚老实,母

亲在家务农,家境不好,弟兄仨就靠父亲工资供应上学读书,直到参加工作。海竹从小就很懂事,不仅听父母的话,初中暑假里就会自己“创业”,打工学会了做拉面、炸油条、麻花等。参加工作到八矿后,经同事介绍对象在八矿成了家。由于两人白手起家连房子都没有,只好暂住到岳母家里。平时工作忙,海竹很少有时间照顾家里,每逢休息他总是把家里的活全揽了,特别是到公司集训队后,一个月只能回家三次,照看孩子照顾岳母以及所有家务都落在爱人身上,海竹深感内疚,训练之余,他总是通过电话向家人问候。赶到训练“放假”探家,爱人看他消瘦的样子也舍不得他做家务。由于常年超长的体质训练,海竹身体落下了毛病,脊椎突出,强体力训练后,一躺下就疼痛难忍,双手由于训练老茧遍布手掌,一抓东西就疼得难受,他用刀片一层层割掉,一训练就又长出来,就这样长了割,割了长。外人不知道这些,可做妻子的最了解,在外他是条汉子,在家一躺到床上脊椎折磨的呻吟声使妻子既心疼又爱恋。

常海竹从2004年调入救护队,一步一个台阶,一步一个脚印,从业务技能差,每次考核都落在后面,到熟练掌握业务技能知识,成为工作岗位骨干;从一名普通的职工成为一名模范的共产党员,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常海竹从中队年轻主力队员到参加全国、国际矿山救援技术竞赛,取得的荣誉证书摞起来有米把子厚,但是他从没有骄傲自满过,依然那么谦逊,和善。常海竹经常说:“我虽然在救援技术竞赛上取得了好成绩,主要还是党培养了我,才使我走向成熟,我会以此为起点,不断提高救援技能,努力当好矿山安全发展的忠诚卫士,当好矿工生命的保护神,以优异的成绩向党汇报 ”。这就是八矿救护队常海竹,一个谦虚的、刻苦的优秀共产党员。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大浪淘沙,始得金。机遇只给予那

些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心存理想,志向高远,相信常海竹会做得更好,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2011-4-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zk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