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步兵师沿革简要(二)

更新时间:2024-03-19 18:5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步兵师沿革简要(二)

步兵第111师 w8 11*i{N [89-xW'

1950年2月由绥远起义的国民党军董其武部319师和保安2旅及保安第5团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7军111师,部队改编后,按人民解放军建军原展开政治整训和生产劳动,成为一支新型人民军队。1951年1月从绥远移驻河北衡水地区,开展进一步整训。1951年4月23兵团进行整编,111师部队编入106师,111师改为空架子师,留守后方。1952年2月回国的23兵团再次整编,111师与108师及兵团龙华留守处合并为兵直学习团,撤消了111师番号。 RZzG;pH HLaT9+Kj 步兵第112师 *g>

-nz4@ .^\

1948年11月由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第1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军第112师,该师部队 前身有彭德怀所率领的湘军独5师第1团于1928年发动平江起义创建的工农

红军第5军一部。1939年11月,以115师343旅685团新2营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八路军115师东进支队成立,同年10月改编为115师教导第5旅,同年12月下旬南下支援新四军。1941年1月25日改称新四军独立旅,1942年10月北上归建恢复教5旅番号。抗日战争中参加了平型关等战役战斗,开辟了山东滨海根据地,1945年8月编入山东军区第1师,赴东北后称东北人民自治军总部直属第1师、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直属第1师、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第1师、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第1师,参加了四战四平、三下江南、辽沈、平津、衡宝,广西,滇南等战役,转战13个省、市,其中平津战役中334团6连活捉敌酋陈长捷。1师“历史长,战斗锻炼多,有内战时期红军作风及传统,英勇顽强,执行命令坚决,战斗经验丰富,猛打猛冲的精神很好,不怕牺牲,经得起伤亡,有连续战斗反复冲锋的精神,有顽强性,战斗士气旺盛,防御、进攻、野战攻坚均备,为东北野战军头等主力师”。1950年10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12师入朝参战,参加第一至第四次战役,1953年7月回国,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12师番号。1984年4月改编为机械化师,1985年9月改番号为陆军第38集团军机械化步兵第112师。该师为我军主力王牌师,全军重点建设部队,著名侦察英雄杨子荣生前所在排就在该师。现辖第334团(红军团)、335团、炮兵团、高炮团和装甲团。 !BCAmGj

V i#Mopex- 步兵第113师 sIwsT .l o6R%

1948年11月由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第2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军第113师,该师337团前身可追溯到平江起义,338团前身是1932年11月29日重建的红25军74师221团,抗日战争中扩编为八路军第115师343旅补充团和344旅特务团,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其中一部进入山东,开辟了山东滨海根据地,339团前身为东北军57军 独立团。抗战大反攻时上述各部编为山东军区第2师,开赴东北,后改称东北人民自治军总部直属第2师。1946年2月上旬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东满军区直属第22旅,同年3月下旬改称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直属第2师,后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第2师、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第2师,先后参加了四战四平、三下江南、辽沈、平津、衡宝,广西,滇南等战役,转战13个省、市,解放战争中歼敌5万余人。其中平津战役中337团3连将第一面红旗插上天津城,338团8连首先攻占会师点金汤桥。 2师“富有朝气,执行命令坚决,战斗性顽强,但次于1师,有突击力,对于攻坚突破较有经验,善于野战进攻,为头等主力师”。1950年10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13师入朝参战,参加第一至第四次战役,第二次战役中,第113师以14小时行进72.5公里的速度,胜

利完成穿插三所里任务,一举扭转战局。随后在三所里、龙源里阻击战中,该师死死卡住美第9军退路,并击退了美骑1师和英29旅向北增援接应,使南北敌军相距仅1公里,可望而不可及。著名作家魏巍以335团3连在松骨峰战斗中的事迹为主,写成战地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为志愿军赢得了“最可爱的人”的赞誉。彭德怀司令员在给该军的嘉奖电最后亲笔写下“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第三十八军万岁!”从此,“万岁军”名扬四海,“飞虎师”享誉全军。该师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共歼敌17000余人。1953年7月回国,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113师番号。1984年4月改编为甲种摩托化师,1985年9月改番号为陆军第38集团军步兵第113师,执行北方甲种摩托化步兵师编制。跨入新世纪,该师改装为陆军轻型机械化师,为我军主力王牌师,全军重点建设部队。现辖第337团、338团(红军团 )、炮兵团、高炮团和装甲团。 Zk(v{>O W}_-(xQ?

步兵第114师 1cT0Ai &!;X5QTc

1948年11月由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第3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军第114师,该师前身为1942年8月2日在山东的东北军起义部队新111师,后改编为八路军山东军区滨海支队,1945年8月编入山东军区东北挺进纵队为

第1支队,赴东北后改称东北人民自治军东北挺进纵队第1支队,1946年1月随纵队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第19旅,同年8月随纵队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第3师,后改称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第3师,转战大半个中国。3师“作战基础好,擅长防御作战,有较强的战斗力”。1950年10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14师入朝参战,参加第一至第四次战役,1953年7月回国,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14师番号,1984年4月改编为乙种摩托化师。1985年9月改番号为陆军第38集团军步兵第114师,执行北方乙种摩托化步兵师编制。 1996年10月改称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第114师,现辖武警第340、341、342、703、704团。 HHU |iWB |3rgvdr=

步兵第115师 g6{5P+ .be?cNhdS

1948年11月由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第4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第115师,该师前身1939年3月9日由344旅独立团、特务团、黄河支队等部队组建的冀鲁豫支队,1940年4月改编为第2纵队新编第2旅,1940年6月编入八路军第4纵队为第2旅,同年7月编入八路军第5纵队为第2支队,1941年1月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第8旅,1942年11月兼苏北军区盐阜军分区,为开辟盐阜根据地做

步兵第118师 .ybS+w7d; MG$F[M0p&

1948年11月由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第7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军第118师,该师前身是1940年9月组建的八路军山东纵队第1旅,1942年8月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教导第1旅,1943年3月番号撤销,旅机关编入鲁中军区机关。1945年8月中旬组建山东军区第3师(师部由鲁中军区机关一部组成),7、8团分别是鲁中老1团和老2团,1946年1月编入东北民主联军辽东第3纵队为第7旅,同年7月31日改称东北民主联军辽东第3纵队第7师,7师20团首创诉苦教育,1947年9月毛泽东主席亲自修改和批转了该纵队开展诉苦教育的经验报告,由此在全军掀起了以诉苦和“三查”(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为中心的“新式整军运动”,有力提高了我军的战斗力。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第7师,7师“战斗力顽强,作风顽强,战斗积极性高,有朝气,善于夜战及爆破,兼备野战运动与城市攻坚,为东北头等主力师”。解放战争中参加了保卫辽阳、两次保卫本溪、四保临河、四平保卫战、四平攻坚战、辽沈、平津、广西战役等,被称为“暴风雨部队”。辽沈战役的锦州攻坚战中,第7师20团以顽强的精神拿下了城防要塞配水池,尔后第19团和第8师23团首先突破锦州城墙。辽西会战,21团与19团捣毁廖耀湘兵团前进指挥所及所属3个军

军部。平津战役后118师参加了解放北平的入城仪式。解放海南岛战役中,第一批偷渡海南岛的是118师352团1营,第118师是解放海口的主力部队,第352团1营被授予“渡海先锋营”荣誉称号,1950年10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18师入朝参战,参加第一至第五次战役,1953年8月回国,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118师番号。1985年9月改称陆军第40集团军步兵第118师,执行北方甲种摩托化步兵师编制。1998年参加松花江抗洪,后缩编为步兵第118旅。 kg YtlD Rl|u^Iu!qh

步兵第119师 ;y1-YMy? )A(J<)}Q0

1948年11月由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第8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军第119师,该师前身是以冀东暴动队伍组建的八路军第4纵队苏陈支队,1939年12月扩编为冀热察挺进军第12团,1944年7月改称冀热辽军区第16分区第12团,是首批进入东北的我军部队,12团9月在沈阳以南奉吉堡机场缴获驻扎此的日本航空军第二航空军团第四训练飞行大队全部飞机和设备,9月底在凤凰城小塔子沟接受大队长林弥一郎和航空大队的投降,10月下旬将500余名空、地勤人员及46架飞机移交东北人民自治军航空队,为我空军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1945年9月下旬扩编为冀

热辽16军分区第21旅,1946年1月编入东北民主联军辽东第3纵队为第8旅,同年7月31日改称东北民主联军辽东第3纵队第8师,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第8师,参加了保卫辽阳、两次保卫本溪、四保临河、四平保卫战、四平攻坚战、辽沈、平津、广西战役、湘赣战役等,衡宝战役中119师与兄弟部队全歼桂系钢七军。解放海南岛战役中,119师解放了三亚和榆林。1950年10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19师入朝参战,参加第一至第五次战役,1953年8月回国,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119师番号。1985年9月改称陆军第40集团军步兵第119师,执行北方乙种步兵师编制,1998年改编为摩托化步兵第119旅。 W =F

|:I

l\\->DZ&=U 步兵第120师 )9 JUvAX9 v*)}U

M

1948年11月由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第9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军第120师,该师前身是于1946年1月由山东军区警3旅及冀热辽第16军分区23旅合编而成的东北民主联军辽东第3纵队第9旅,1946年7月31日改称东北民主联军辽东第3纵队第9师,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第9师,9师“原系山东地方武装的基础,作战力弱,入东北后进步甚快,战斗力有很大提高,顽强性较强,有攻坚经验”。解放战争中参加了保卫辽阳、三次保卫本溪、四保临河、四平攻坚战、辽沈、平津、湘赣战役等,其中辽沈战役中27团1营摧毁范汉杰东北“剿总”锦州指挥所和第6兵团指挥部,广西战役120师强行军追击21昼夜全歼敌125军,创造一个师歼敌一个军的光辉范例。1950年10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0师入朝参战,参加第一至第五次战役,1950年10月25日7时许120师360团1营在云山阻击南朝鲜第1师,打响了抗美援朝第一枪,使10月25日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纪念日。1953年8月回国,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120师番号。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120师紧急开赴抗震救灾第一线,第360团1连后被中央军委授予“抗震救灾模范连”荣誉称号。1985年9月改称陆军第40集团军步兵第120师,执行北方乙种步兵师编制。1996年改称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第120师,下辖武警第355、

359、360、701团。 步兵第121师 a o/jC( 7\\,w

x<}#

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第10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1军第121师。该师前身是1945年8月组建的山东军区第6师一部,1945年11月编为东北人民自卫军第2纵队第1支队,12月改为第1旅,1946年2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第10旅,1946年7月改番号为第4纵队第10师。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3次保卫本溪、鞍海、新开岭、四保临江,东北夏季、秋季、冬季攻势、辽沈、平津、衡宝、广西等战役战斗,涌现出塔山守备英雄团、鞍山团等英模集体和个人。该师“质量成分好,战斗作风猛,动作快,能打运动战,有突击精神。防御战斗中有顽强的战斗力”,为东北野战军主力师。1953年7月,121师361团配属第122师参加东山岛战斗。1979年参加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战后有1个单位、5名个人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其中361团4连继1968年8月1日被中央军委授予爱民模范连称号后又一次被中央军委授予穿插英雄连称号,成为我军首支被中央军委两次授予荣誉称号的连队)。1985年,整编为陆军第41集团军步兵第121师,执行南方摩托化步兵师编制。1998年,该师参加长江流域抗洪抢险,361团9连1班战士李向群在抗洪抢险中,不畏艰险,奋不顾身,于8月22日因极度劳累引起病情恶化,不幸光荣牺牲,1999年3月17日被中央军委授予“新时期英雄战士”荣誉称号,现为我

军8名挂像英模之一。该师现辖步兵第361团(塔山守备英雄团)、步兵第364团(英勇善战模范团)、炮兵团、高炮团和装甲团。 s# !otUBI u]$TM->0X 步兵第122师 l?2u

Yf$8*ZDd

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第11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1军第122师。该师前身是1945年8月组建的山东军区第6师一部,1945年11月编为东北人民自卫军第2纵队第2支队,12月改为第2旅,1946年2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第11旅,1946年7月改番号为第4纵队第11师。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3次保卫本溪、鞍海、新开岭、四保临江,东北夏季、秋季、冬季攻势、辽沈、平津、衡宝、广西等战役战斗,涌现出英勇善战模范团(364团)等英模集体和个人。1953年7月,122师参加东山岛战斗。1979年参加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歼敌2730名。战后有2个单位、3名个人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1985年,步兵第122师撤销,364团调归步兵第121师建制。 r^ P$n 0GE J(hf$U

步兵第123师 m!]% 4Z-

8A~_[J))F

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第12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1军第123师。该师前身是1945年8月组建的山东军区第5师一部,1945年11月编为东北人民自卫军第3纵队,12月分编为第3纵队第4、第5旅,1946年2月第4、第5旅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第12旅,1946年7月改番号为第4纵队第12师。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3次保卫本溪、鞍海、新开岭、四保临江,东北夏季、秋季、冬季攻势、辽沈、平津、衡宝、广西等战役战斗,涌现出塔山英雄团、白台山英雄团等著名英模集体。1979年123师参加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战后有1个单位、3名个人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1985年,整编为陆军第41集团军步兵第123师,执行南方摩托化步兵师编制。90年代被中央军委确定为全军应急机动作战部队。1998年,参加长江流域抗洪抢险。2006年,改建为两栖机械化步兵师。该师现辖步兵第367团(塔山英雄团)、步兵第369团(白台山英雄团)、炮兵团、高炮团和装甲团。 vr@R<~a K-P( E

步兵第124师 XYykYd`I ux 6; GM

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第5纵队第13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2军第124师。该师前身是1946年5月组

建的辽南军区独立第1师,1947年3月改称辽东军区独立第1师,1948年3月改编为东北野战军第5纵队第13师。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辽沈、平津、安阳、鄂西、进军西南等战役战斗。1950年10月,赴朝参战,参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战役,是战争初期表现最为出色的几个师之一,涌现出“黄草岭英雄连”、“三八线尖刀英雄连”等英雄单位。1952年11月回国。1961年1月被中央军委确定为全军首批10个战备值班师之一,1962年参加东南沿海紧急战备行动。1970年10月至1983年10月,该师承担对外开放任务。1979年124师参加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歼敌2991名,战后有2个单位、3名个人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1985年,整编为陆军第42集团军步兵第124师,执行南方摩托化步兵师编制。90年代被中央军委确定为全军应急机动作战部队。1998年,参加长江流域抗洪抢险。2000年底,开始改建为两栖机械化步兵师。该师现辖步兵第370团、步兵第372团、炮兵团、高炮团和装甲团。 E}]Rv+ ( jt _5M0A F)xpwg

步兵第125师 QoB/O? ;v >E}k<7o[

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第5纵队第14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2军第125师。该师前身是1945年11月成

立的东北人民自治军通化支队,1946年7月改称杨靖宇支队,8月改称辽宁军区独立师,11月师机关改为辽宁军区前进指挥所,1947年9月师机关及4、5团归建,恢复师建制并改称辽东军区独立第2师,1948年3月改编为东北野战军第5纵队第14师。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辽沈、平津、安阳等战役战斗。该师“游击战经验多,有朝气,有猛冲精神”。1950年10月,125师赴朝参战,1952年11月回国。1964年8月撤消建制,师机关和373团、378团机关调广西田阳组建广州军区边防师,373团和378团部队调往广东省军区。1967年2月广州军区边防师改称陆军第220师,归陆军第55军建制,1968年9月归陆军第43军建制,1969年9月18日改称陆军第129师。1979年参加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歼敌875人,战后有2个单位、4名个人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1985年撤销,师部和坦克11师44团整编为陆军第54集团军坦克旅,1998年改为陆军第20集团军装甲旅。 ^c N '\\#7

1968年9月,广东省军区独立第1师转隶陆军第42军,改为陆军第125师。1979年参加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战后有1个单位、3名个人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1985年师部及375团撤销建制,373、374团调归步兵第126师。1989年9月,373团改为警备团,374团撤销,11月,373团执行特种警备团编制。1996年随126师改隶武警部队,

改称武警第373团。 # )i.

5

Oy3:(

步兵第126师 ;k ~\\cP4 7?c6KnK<

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第5纵队第15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2军第126师。该师前身是1947年11月以安东保安司令部为基础组建的辽东军区独立第3师,1948年3月改编为东北野战军第5纵队第15师。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辽沈、平津、安阳等战役战斗。1950年10月赴朝参战,1952年11月回国。1979年参加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战后有1个单位、3名个人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1985年整编为陆军第42集团军步兵第126师,调入步兵第373、374团,执行南方乙种步兵师编制。1986年10月,按照总参谋部颁发的南方集团军《步兵师(教导师》编制表(草案)》,由步兵师改为教导师。1989年9月,又改为南方乙种步兵师,1996年10月改隶武警部队,改称武警第126师,1998年,参加长江流域抗洪抢险。现辖武警第373、376、378、712团。 / z)h

Y_

Ar'b >

步兵第127师 |lV@k>p@~ DiKF .D 0

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第6纵队第16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军第127师。该师前身是1928年4月由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后组成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1933年6月,与红22军第64师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1方面军第1军团第2师。土地革命时期,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红5团被中革军委授予“模范团”称号,红4团被一军团授予“英勇冲锋”奖旗一面。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红2师为前卫师之一,强渡乌江、智取遵义、飞夺泸定桥、奇袭腊子口,出色地完成中革军委赋予的开路任务。1937年8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红2师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第343旅第685团,开赴华北抗日前线,首战平型关。1938年底,东进苏鲁豫边区,改称八路军苏鲁豫支队。1940年8月编为八路军第5纵队第1支队,南下华中,增援新四军。11月改为八路军第115师教导第1旅。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改为新四军第3师第7旅,作为新四军军部机动部队,转战于苏北两淮地区。1943年3月17日,19团4连在淮阴北刘老庄英勇阻击3000多名日伪军的进攻,连续打退敌人的五次进攻,坚守三天两夜,毙敌170余人,终因寡不敌众,在日军炮火猛烈轰击下,82名指战员全部壮烈牺牲。新四军军长陈毅撰

文赞扬刘老庄连:“烈士们殉国牺牲之忠勇精神,固可以垂式范而励来兹”,朱德总司令在《八路军新四军的英雄主义》一文中,把它誉为“我军指战员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 战后,该连重建,被3师命名为“刘老庄连”。日本投降后,1945年10月第3师第7旅奉命挺进东北。1946年10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第16师,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6纵队第16师。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秀水河子歼灭战、四平保卫战、三下江南、四平攻坚、东北夏季、秋季、冬季三次攻势作战、辽沈、平津、进军中南、解放海南岛等重要战役战斗,歼敌4.4万余人。在歼灭廖耀湘兵团的辽西会战中,该师歼敌1.8万余人,粉碎了廖兵团的北逃企图,为全歼该兵团立下了奇功。该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最为悠久的部队,“在我军历史上参加战斗最多,经验丰富,战斗作风勇猛,能攻能守,不怕牺牲。装备好,行军能力强,能打硬拼仗。有朝气,雷厉风行”,是第四野战军的头等主力师。1961年8月,陆军第43军撤销,127师改归广州军区直属。1963年被确定为战备值班师。1968年9月,归建重建的陆军第43军。1969年10月,移防中原,随军编入全军战略预备队序列。1979年参加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五战五捷,歼敌2234人,战后有1个单位、2名个人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1985年,整编为陆军第54集团军步兵第127师,执行北方甲种摩托化步兵师编制。90年代初期,被中央军委确定

为全军应急机动作战部队。1997年,改建为全军第一个轻型机械化步兵师。1998年,参加长江流域抗洪抢险。该师现辖步兵第379团(叶挺独立团)、步兵第380团(秋收起义红二团)、炮兵团、高炮团和装甲团。 w

mk\ +Jp#jPE'6

步兵第128师 A:X8u9^'L 8qXqSo s;G

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第6纵队第17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军第128师。该师前身是1945年9月以山东渤海军区直属团和部分军分区基干武装组建的山东军区第7师。抗日战争胜利后进入东北,1946年10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第17师,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6纵队第17师。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山海关保卫战、解放长春、四平保卫战、三下江南、四平攻坚、东北夏季、秋季、冬季三次攻势作战、辽沈、平津、进军中南、解放海南岛等重要战役战斗,取得了全军师级单位作战歼敌数第二、缴获武器装备数第一的辉煌战绩,涌现出渡海先锋营(383团1营)、全国战斗英雄刘梅村等英模集体和个人。在解放四平、锦州、天津的战役中,先后出色完成东北野战军总部三次单调的任务,被总部首长誉为“攻坚老虎”。该师“历史不算很老”,但“战斗作风顽强,进步快。善于夜战及村落战斗,战士很勇猛,长于使用爆破,攻坚力最顽强,l947年夏季攻势之四平攻坚战斗中参加主攻,纵深战斗13昼夜,在战术上颇有成果。为东北各野战部队中攻坚力最顽强之部队,为头等主力师。”1961年8月,陆军第43军撤销,128师改归

海南军区建制。1964年10月改归陆军第42军建制。1968年9月,归建重建的陆军第43军。1969年10月,移防中原,随军编入全军战略预备队序列。1979年参加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战后有1 个单位,2名个人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1985年,整编为陆军第20集团军步兵第128师,执行北方乙种步兵师编制。1996年,改隶武警部队,改称武警第128师。1998年,参加长江流域抗洪抢险。该师现辖武警第382、383、384(潘家峪抗日复仇团)、708团。 -2=>tjn[ N,M5Dy,A

步兵第129师 N[YjQK$> Oe8--< Ma

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第6纵队第18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军第129师。该师前身是1945年9月下旬组建的渤海军区独立旅(又称渤海新编师或第8师),抗日战争胜利后进入东北,1946年10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第18师,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6纵队第18师。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承德保卫战、解放长春、四平保卫战、三下江南、四平攻坚、东北夏季、秋季、冬季攻势作战、辽沈、平津、进军中南、解放海南岛等重要战役战斗。该师战斗作风很有突击性,善于村落战斗,擅长爆破技术,具有攻坚经验,在老爷岭追歼战、四平攻坚战等战斗中均有

出色的表现。1952年11月,129师撤销建制,师部与海军海南岛基地组建海军西营基地,385团改隶132师为396团。 Y6

l/Q e

1969年9月,陆军第43军第220师改称陆军第129师。以后发展见步兵第125师。 S_^IQN9Q :y_jKZ|

步兵第130师 ['CNeZ# \\fyj.gf1

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第19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4军第130师。该师前身是1945年10月组建的辽吉军区保安第1旅,1947年5月编为西满军区野战军第1师,同年8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第19师,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第19师。参加了四战四平、东北秋季、冬季攻势、辽沈、平津、湘赣、广东等战役战斗,是唯一参加过4次四平攻防作战的部队。19师“战斗积极性高,攻坚力顽强,最善于爆破,执行命令坚决,不怕伤亡,进步甚快,为东北部队中之主力师”。1952年10月,第44军番号撤销,130师改隶新组建的第54军。1953年2月入朝参战,参加金城战役,1958年5月回国。1959年参加西藏平叛作战。1962年,该师参加了中印边境自卫还击战,

歼灭印军1200多人,给印军第11旅以歼灭性打击。涌现出被国防部授予“战斗英雄”称号的陈代富、周天喜等英模人物和集体。1969年,改称陆军第160师。1979年,参加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歼敌854人,该师也成为我军唯一的参加过抗美援朝、对印、对越三次重要对外作战的步兵师。1985年,整编为陆军第54集团军步兵第160师,执行北方乙种步兵师编制。1998年,缩编为步兵第160旅,2003年撤销番号及建制。

步兵第131师 q jmsr7 YTdmJww [

1948年11月,由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20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4军131师,该师部队前身有新四军3师直属侦察队、延安教1旅2团等部,1946年12月组建成辽吉军区保2旅,1947年4月编入东北民主联军西满纵队为独立第2师,同年8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第20师,1948年1月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第20师。该师“参加攻坚战较多,善于攻坚而不善于野战。战斗作风积极,执行命令坚决”。先后参加了1947年东北秋、冬季攻势,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湘赣战役、广东战役和解放万山群岛战役,从东北一直打到广东,取得了赫赫战绩。1952年10月,44军番号撤消,131师师部调归海军,1953年2月改建为海军航空兵第3师。所属391团调给新组建的54军,为134师

391团,后沿革为陆军第54集团军工兵团。 |_yi>,d? 我军历史上陆军第二个131师成立于1970年,该师前身是1964年夏为加强海南岛北部机动作战力量而组建的广州军区守备第27师。1970年改称陆军第131师,归海南军区建制。1979年12月,以131师391团为基础和1个建制水陆坦克营、两个装甲步兵连合编组建海军陆战队第1旅,旅部由391团团部扩编,该旅于1980年5月正式成立。1982年7月,131师392团赴广西轮战,歼敌50余人,1983年3月回撤。1985年全军整编,131师撤消建制和番号,部队并入第132师。 i'R~

J}RL

Ut3& ~;i

步兵第132师 NtOL>TO 5k]J:e`x

1948年11月,由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21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4军131师,该师部队前身部队有新四军3师特务第1团、第2团和嫩江军区警卫团,1947年3月组建成西满军区独立师,4月编入东北民主联军西满纵队为独立第3师,8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第21师,1948年1月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第21师。该师基础为新

四军老部队,具有较强的战斗力,“攻击精神旺盛,能猛冲猛打”。先后参加了1947年东北秋、冬季攻势,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湘赣战役、广东战役等。1952年10月,44军番号撤消,132师调归海南军区兼第43军建制,同时129师385团编入该师 改番号为396团。1961年8月称海南军区陆军第132师。1985年整编为广州军区步兵第132师,执行南方乙种步兵师编制,归海南军区领导。1998年该师增编高炮团,396团改装为装甲团。2003年体制编制调整,该师缩编为步兵第132旅。 ]7?#lIY=st R 7 QK;z-Z 步兵第133师 KA;-` jm`dk;$ji

1948年11月,由东北野战军第8纵队22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军133师,该师部队前身是1945年9月组建的冀晋(赵尔陆)纵队第2旅、第3旅和冀中(黄寿发)纵队第1旅,1946年4月,冀晋(赵尔陆)纵队第2旅与冀中(黄寿发)纵队第1旅合并为热河军区 独立第2旅,冀晋(赵尔陆)纵队第3旅改为热河军区 独立第3旅,同年6月独立第2旅改称独立第13旅,独立第3旅改称独立第14旅。1946年9月,13旅与14旅合并为新的热河军区 独立第13旅。11月,改称冀热察军区独立第13旅。1947年8月编入东北民主联军第8纵队为第22师,著名的冀东

13团(包森生前团)就在该师。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8纵队第22师。该师先后参加了1947年东北秋、冬季攻势,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衡宝战役、广西战役等。解放战争中该师转战14个省,歼敌56735人。1952年7月,133师转隶第46军建制,参加抗美援朝。1953年1月接替一线40军119师佳谷里地区正面12公里的防务,毙伤敌4365人,俘虏敌59人。1955年10月回国,驻防吉林省。1969年3月133师侦察分队参加珍宝岛自卫反击战,陈绍光、周登国、杜永春、于庆阳四人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70年初,陆军第133师改番号为陆军第138师。1975年6月随军调防到徐海地区。1978年9月移防山东。1985年3月,138师配属陆军第67军赴滇轮战,全师9890人在13.9公里的防御正面93个阵地坚守了335天,粉碎越军进攻和偷袭530多次,取得了对越防御作战和“9.23”、“1.28”两次出击作战的胜利,圆满完成了轮战任务,共歼敌2100人,俘虏1人,有1个单位和1名个人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1986年6月回撤,随即正式整编为陆军第26集团军步兵第138师,执行北方甲种摩托化步兵师编制。1998年该师413团撤消。2003年9月,138师缩编为138旅。 (=Zc0) &r 我军历史上陆军第二个133师成立于1979年4月,由广西军区独立师改称,归广西军区建制。1985年10月撤消

番号,师部改编为陆军第41集团军坦克旅旅部。1998年又改称陆军第41集团军装甲旅。 o; 6jzCw~ <]o Ce[Z

步兵第134师 <_}?P|DD,| }n`8w#BSS

1948年11月,由东北野战军第8纵队23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军134师,该师部队前身有著名的红9军团、朱德警卫第2团等,1940年1月组建八路军陕甘宁边区留守兵团警1旅,后编为南进3支队、冀热辽军区第30旅、热辽纵队30旅,1946年4月,以30旅建制为主,合并进第22旅。次月,改称冀热辽独立1旅。8月,又改称冀热辽军区独立16旅。1947年8月编入东北民主联军第8纵队为23师,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8纵队第23师。该师先后参加了1947年东北秋、冬季攻势,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衡宝战役、广西战役等。特别是在衡宝战役中,134师行动积极,大胆穿插,作战勇猛,追击战中以同等兵力歼灭敌48军176师主力4354人。平而关战斗中,134师积极捕捉战机,决心果断,以4个营3000人兵力急行军数百里,全歼敌17兵团部和两个师共6715人,俘虏兵团司令刘嘉树。广西剿匪斗争中,400团涌现出著名爱国主义的崇高典型徐汉林。1952年10月,54军组建,134师归其建制。11月,134师400团调出,12月,131师391团调入。

1953年5月,134师入朝参战,1958年5月回国后先后赴甘南、青南、西藏平叛。1969年12月,该师改番号为陆军第54军161师。1979年2月参加对越作战,歼敌1487人,有2个单位和1名个人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1985年10月,该师撤消建制和番号,师部和炮兵团及其他炮兵部队整编为陆军第54集团军炮兵旅,所属481团团部改为集团军工兵团团部,482(红军团)、483团(红军团)调归步兵第160师。 gFGf

*i)c

szNn?A-6

步兵第135师 Q jxxF. 8Nc\\FJv

1948年11月,由东北野战军第8纵队24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军135师,该师部队前身是1945年11月由挺进东北的冀中31团、延安教2旅1团和冀热辽军区特务团合编组建的冀热辽军区第27旅,1946年1月改称热辽纵队第27旅。4月27旅与热东分区合并为冀热辽军区第18军分区,1947年5月改称冀热辽军区第18旅,8月编入东北民主联军第8纵队为24师,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8纵队第24师。该师“过去参加游击战多,部队能吃苦,有朝气,进步很快。夜战动作快,能担任攻坚”。先后参加了1947年东北秋、冬季攻势,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衡宝战役、广西战役等。特别是在衡宝战役中,135师大胆插入敌后,不怕优势之敌围困,坚决拖住敌人,堵住敌4个主力师的退路,英勇果敢,歼灭第敌王牌7军军部和172师师部及两个团计5531人,为整个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特别是405团获“猛虎扑羊群”锦旗,为以后162师赢得“中原猛虎师”的美誉。1952年10月,54军组建,135师归其建制。1953年5月,135师入朝参战,在金城反击战中,涌现出著名战斗英雄麻俊坤。1958年7月回国。1963年1月,135

师被军委确认为全国战备值班师。1969年12月,该师改番号为陆军第54军162师。1979年参加对越作战,歼敌2085人,有1个单位和3名个人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1985年11月整编为陆军第54集团军步兵第162师,执行北方甲种摩托化步兵师编制。1989年4月,被确认为全军首批应急机动作战部队。1998年体制编制调整后,该师下辖步兵第484团、485团、486团、炮兵团、高炮团和装甲团,是我军仅剩的两个六团制步兵师之一。 27 0-2'-:w yzF LEOY

步兵第136师 G&J3U/] ]O2bN44

1948年11月,由东北野战军第9纵队25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6军136师,该师部队前身是1945年11月组建的冀东军区第12旅和第14旅,1946年7月两旅合编为新第12旅,次月改称冀东军区独立第10旅,1947年8月编入东北民主联军第9纵队为25师,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9纵队第25师。该师前身部队长期坚持冀东武装斗争,具有丰富的战斗经验,“战斗力有突击性,行军力强,能吃苦,出关作战后进步很快”。解放战争中先后参加了两次承德保卫战、香河保卫战、香通武战役、滦东战役、1947年东北秋、冬季攻势,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平解放长沙、

衡宝战役等。1952年9月,136师随军入朝参战,三打马踏里,1955年10月回国,驻防吉林省。1975年6月随军调防,驻防山东临沂。1985年9月,整编为陆军第67集团军步兵第136师,执行北方乙种步兵师编制。1999年与河南开封陆军预备役步兵师合并,改编为河南陆军预备役步兵第136师。 [ Kk

?H-

((W8J<y%9

步兵第137师 4CqSvn3

mZ}eS

1948年11月,由东北野战军第9纵队26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6军137师,该师部队前身是1945年11月组建的冀东军区第13旅,1946年8月改称冀东军区独立第11旅,1947年8月编入东北民主联军第9纵队为26师,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9纵队第26师。该师前身部队长期坚持冀东武装斗争,具有丰富的战斗经验,“部队富有朝气,战斗情绪高,作风勇猛,执行命令坚决”。 解放战争中先后参加了两次承德保卫战、香河保卫战、香通武战役、滦东战役、1947年东北秋、冬季攻势,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衡宝战役等。锦州攻坚战中,76团5连浴血奋战,四树红旗,被纵队授予“锦州战斗尖刀连”称号。1952年9月,137师随军入朝参战,1955年10月回国,驻防吉林省。1975年6月随军调防,驻防徐州,后移防山东胶县。1985年9月,137师撤消番号和建制。 Q1C :ZQk ]aU>rkot

步兵第138师 Cb-%c\\,b:A F6c&EH5a

1948年11月,由东北野战军第9纵队27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6军138师,该师部队前身是1947年8月初以冀东军区12、14、15分区的警备团为基础组建的冀东军区独立第9旅。8月中旬编入东北民主联军第9纵队为27

师。该师前身部队长期坚持冀东武装斗争,具有一定的战斗经验。编成后参加了1947年东北秋、冬季攻势,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警备长沙等。1950年12月,138师师直和413团机关调出1/2去长春组建空军航校。1952年9月138师调出46军建制,划给海军。1953年2月,以138师师部为基础,组建海军航空兵第2师。该师各团入朝,412、413团配属给38军,414团配属给50军。1954年4月将这3个步兵团抽出和公安18师师部及其他部队组成的辽东要塞师。 uV

T}?#I

我军历史上陆军第二个138师成立于1970年1月,由陆军第46军133师改番号为陆军第46军138师,其后发展见上述133师。 `h=qV VE+ kjf*

步兵第139师 wX0@C- #/S^4B~e8

1948年11月,由东北野战军第10纵队28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军139师,该师是红军师,部队前身是1930年10月组建的湘东红军独立第1师,后发展为红6军团,1937年8月改编为八路军120师359旅。1945年5月,以留陕北的359旅机关一部,717团1营,719团1、3营,特务营组成八路军独立第2游击支队(即南下2支队,刘转连支队)。1945年8月转赴东北,编入东北人民自治军。1945年10月恢复第359旅番号。1946年1月,359旅与哈北军分区部队合并整编为北满军区独立第2旅,同年5月恢复东北民主联军第359旅番号。1947年1月改称为东北民主联军独立第1师,1947年9月编入东北民主联军第10纵队为第28师,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10纵队第28师。该师是“东北各部队中历史基础最老的部队之一,其中有不少为土地革命及抗日战争之骨干成分,连以上干部绝大多数为关内参军之老干部”,但“部队作风甚疲塌,缺乏朝气,保守

性大,进步慢,战斗作风被动,战斗力未能充分发挥,其部队历史应列入东北各部队中之主力师,但战斗力还不如一般老部队及赶不上进步较快之新部队”。解放战争先后参加了抚顺及北满剿匪、三下江南、1947年夏、秋、冬季攻势,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宜沙战役、进军西南和湘西剿匪。在辽沈战役中,坚守黑山,粉碎敌精锐兵团重占锦州的企图,一举恢复主力部队形象。辽西会战时,该师又俘获敌王牌新6军军长李涛。1951年2月,随军参加抗美援朝,曾担负保卫开城谈判任务,1954年9月回国。1970年5月从湖南调防陕西。1985年9月整编为陆军第47集团军步兵第139师,执行北方甲种摩托化步兵师编制。1986年4月至1987年4月随集团军赴滇轮战,有两个单位和两名个人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1991年2月兰州军区党委确认该师为“红军师”。1998年体制编制调整后下辖步兵第415团、417团、炮兵团、高炮团和装甲团。2003年该师缩编为步兵第139旅,进行机械化改装。 q.}{{Wv <iP#P0E6

步兵第140师 >[\ Gx6 .6

1948年11月,由东北野战军第10纵队29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军140师,该师前身是1945年东北光复后由挺进东北的我军骨干组建的长春公安总队,1946年1

月改编为东满军区吉北军分区,1946年5月称吉林军区吉北军分区。1947年2月以该分区机关和所属部队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独立第3师,1947年9月编入东北民主联军第10纵队为第29师,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10纵队第29师。解放战争先后参加了北满、西满剿匪、解放长春、三下江南、1947年夏、秋、冬季攻势,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宜沙战役和湘西剿匪。1951年2月,随军参加抗美援朝,1954年9月回国。1970年5月从湖南调防陕西。1985年9月全军整编,140师撤消番号和建制,师部改编为陆军第47集团军炮兵旅。1986年4月至1987年4月随集团军赴滇轮战。1998年体制编制调整,原炮兵旅撤消,由兰州军区炮兵第1旅转隶47集团军,改为新炮兵旅。 步兵第141师 x8+mdw T I7gMFf.

1948年11月由东北野战军第10纵队30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军141师,该师前身是1947年2月由吉林 军区抽调军区主力部队组建的东满独立师,部队基础有邓克明带到东北的冀南军区第21团和著名的朝鲜团等部。该师成立后,归东满军区指挥,主要活动于东满地区。曾先后参加了吉林以东地区多次战斗、东北夏季攻势和吉林、长春以南地区等战役战斗。1947年8月 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10纵队为第30师,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10纵队第30

师,该师“年青有朝气,吃苦精神很好,接收新事物快,战斗情绪高”。先后参加了1947年秋、冬季攻势,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宜沙战役、进军西南和湘西剿匪。特别在辽沈战役中,担任大虎山阻击敌廖耀湘兵团的任务,坚守5昼夜,为主力部队合围该兵团赢得了宝贵时间。1951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41师入朝参战,1952年1月,第141师侦察连文书罗盛教为抢救朝鲜落水儿童而英勇牺牲,被誉 为“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422团5连志愿军总部授予“天德山英雄连”。1954年9月回国,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141师番号。1964年全军“大比武”中,陆军第141师侦察连又被国防部授予“红色尖兵连”称号。1970年5月从湖南调防陕西。1985年9月改称陆军第47集团军步兵第141师,执行北方乙种步兵师编制。1986年4月至1987年4月该师421团配属139师赴滇轮战,8连副班长郑钰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 神枪手”称号。1996年10月422团改称武警第422团,转隶武警第63师建制,1998年10月,步兵第141师与咸阳陆军预备役步兵师合并,改编为陕西省陆军预备役第141师。 Hm/IO7I|- Srb/$ Q

步兵第142师 f~d7-Q g y25;A\\Ega

1948年11月,由东北人民解放军第11纵队31师改称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8军142师,该师前身是1946年9月组建的热辽军区独17旅 ,其49团前身是全军闻名的红一团,1947年7月中旬改为冀 察热辽军区独立第1师,1948年3月改为东北人民解放军第11纵31师,该师“战士大部分为热河人,作战顽强,有朝气”。 先后参加了热河夏季、秋季作战、冀热察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湘赣战役、赣西南战役等。1949年8月,第48军142师兼吉安军分区。1950年11月,142师调离吉安赴东北改编为炮兵第5训练基地,142师424团和144师430团互调建制,142师另留下一部分人参与组建新的军分区,该分区曾改称井冈山军分区,后复称吉安军分区并延续至今。1951年4月初,炮兵第5训练基地圆满完成了改装、编练两个野战高炮师和7个独立高射炮兵营的任务。根据军委4月14日的命令,军委炮兵决定,以炮兵第5训练基地(原142师师部)为基础,调原四野炮司的部分干部,于4月20日在沈阳组建东北军区炮兵司令部。 qL|8q+Ef

我军历史上陆军第二个142师是1951年3月由第38军第151师改称第142师,该师前身是1948年1月11日由原辽吉军区第2军分区改编组成的东北野战军独立第10师,1948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军第 151师,1952年3月142师改编为公安11师。1955年1月公安第11师师部调归海军,改编为海军航空兵第5师师部。 b I-Kky\\

我军历史上陆军第三个142师组建于1969年11月,同年12月公布番号:陆军第142师,属广州军区建制,由陆军第42军代管。该师驻广东惠阳潼湖,执行军农生产任务。1977年3月,该师撤消番号,部队并入广东省军区独立师。 M

Q\

\\ D}5v]RY

步兵第143师 md0D%_7h! >Ne9&=8uz

1948年11月,由东北人民解放军第11纵队32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8军143师,该师前身是1945年9月成立的晋察冀军区冀察(刘道生)纵队第8旅。1946年3月8旅改编为冀察军区独立 第5旅,9月改称冀热察军区独立第5旅,1947年7月改称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2师,1948年3月改为东北人民解放军第11纵32师,该师“长期在当地坚持斗争,游击战、山地战均富有经验”。先后参加了热河夏季、秋季作战、冀热察战役(该战役中涌现出全国战斗英雄董存瑞 ,现为我军8位挂像英模之一)、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湘赣战役、赣西南战役等。1949年8月曾兼赣州军分区,同年11月免兼。1950年11月,第48军第143师奉命调赴东北改编为炮兵第21师。原下属的3个步兵团扩

编为5个炮兵团,参加了抗美援朝。1953年10月,该师从朝鲜凯旋。1955年2月,奉总参电令该师由火箭炮兵改装为榴弹炮兵部队,改称炮兵第11师,所属各团除202团外,全部调出。补充榴弹炮团后,该师下辖23、36、42、43、202五个团。1955年10月1日,炮兵202团赴京参加国庆节典礼。1985年10月,该师整编为陆军第40集团军炮兵旅。48军著名的英模单位“翠岗红旗连”就在该旅内,目前为第6营第16连。 jW#O[_t

我军历史上陆军第二个143师1951年3月是由湖南新编师命名为第143师,归48军建制。1952年3月,第143师拨归中南军区荆江分洪指挥部,后在同年12月,以该师机关和西南军区步兵基干第4团及步兵第533团机关 为基础,组建空军第28师。 jmwF*,O6

我军历史上陆军第三个143师组建于1969年11月,同年12月公布番号:陆军第143师,属广州军区建制,由陆军第42军代管。该师驻广东台山烽火角,执行军农生产任务。1978年11月,该师撤消番号和建制。 a3Ii6g7)/ .+ uz!Bt/

步兵第144师 %NUC0H % Ek p#a*cp

1948年11月将东北人民解放军第11纵队33师与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8师合并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8军144

师,该师是东北野战军第一个改换全军统一番号的师,前身是1947年10月组建的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3师,1948年3月改为东北 人民解放军第11纵33师,该师“战斗情绪高,能吃苦”。先后参加了热河秋季作战、冀热察战役、辽沈战役(该师参加了著名的塔山阻击战)、平津战役、湘赣战役、赣西南战役等。1949年8月曾瑞金军分区,1950年11月,第144师免兼瑞金军分区,调往粤北。144师430团和142 师424团(红一团)互调建制,424团到144师不久改番号为第430团。1952年4月改称第21兵团第144师,1952年11月,第21兵团番号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55军,144师番号不变。1970年1月,陆军第144师改番号为陆军第163师。1979年2月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歼敌5800多人,名列东西两线参战各师歼敌排行榜榜首,战后有4个单位和7名个人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1985年10月,55军撤消番号,163师改编为陆军第42集团军步兵第163师,执行南方摩托化步兵师编制。1993年3 月该师参与组建驻香港部队步兵旅。1998年11月体制编制调整后,下辖步兵第487团(红1团)、488团、炮兵团、高炮团 和装甲团。 3_F;7NT= u26>Ta&k 步兵第145师 \\/

M}hM| dkbre}W-

1948年11月由东北人民解放军第12纵队34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9军145师,该师前身是1945年9月在阿城成立哈东保安司令部,后为哈东军分区,部队骨干是温玉成带来的新四军200余名干部。1946年12月以哈东分区1、3团和哈北军分区4团组成东北民主联军独立2师,1948年3月编进东北人民解放军第12纵队为第34师,该师“有朝气,战斗力进步很快,战斗作风顽强”。 先后参加了1947年东北夏、秋、冬季攻势,围困长春,辽沈战役中在沈阳地区执行外围作战任务,配合友邻部队攻克沈阳。平津战役中第145师配属兄弟部队攻克天津,后参加宜沙战役、衡宝战役、进军广西等。145师解放战争中毙敌9079人,俘虏 558人。1952年4月49军145师和原21兵团部分直属队及215师,219师合编,为21兵团第219师,145师师部改为219师师部。1952年11月改番号为第55军219师。1970年1月又改番号为陆军第55军164师。1979年2月164师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毙敌2195人,俘虏10人,战后中央军委授予490团5连羊才良“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1985年10月,55军撤消番号,164师改编为陆军第41集团军步兵第164师,执行南方乙种步兵师编制。1998年调归海军南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05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