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985核心密卷理科综合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

更新时间:2023-10-12 00:1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8年高考985核心密卷理科综合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真核细胞的各种生物膜中都含有丰富的磷脂 B. 某些细胞器衰老后可被溶酶体吞噬、消化 C. 真核细胞的RNA主要在细胞核中合成

D. 细胞内以囊泡的形式运输的物质都是大分子化合物 【答案】D

【解析】A.真核细胞的各种生物膜的基本骨架都是磷脂双分子层,A正确;

...............

C.真核细胞的RNA主要在细胞核中合成,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合成,C正确; D.某些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是小分子,以囊泡的形式通过突触前膜释放,D错误; 答案选D。

2. 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根尖解离后即用醋酸洋红液染色 B. 检测酵母菌培养过程中是否产生二氧化碳,可判断其细胞呼吸方式 C. 调查人群中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应选择有遗传病的家系进行调查统计 D. 验证DNA半保留复制时,可用含有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液培养细菌 【答案】D

【解析】A.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根尖解离后先漂洗再用醋酸洋红液染色,A错误;

B.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都能产生CO2,所以不能通过检测酵母菌培养过程中是否产生CO2,来判断其细胞呼吸方式,C错误;

C.调查人群中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应选择人群随机调查,C错误;

D.将正常生长的细胞放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如果第一次分裂结束后的第一代DNA分子,一条链有放射性标记,另一条链没有放射性标记,即可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D正确;

答案选D。

3. 人类囊性纤维病是由于第7号染色体上编码CFTR(—种跨膜蛋白)的基因缺失3个碱基,使CFTR的结构发生异常,从而导致其转运氯离子的功能异常。CFTR的作用机理是ATP与CFTR上的两个结合位点相互作用,从而引起CFTR构象发生变化,进而使通道孔打开和闭合。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在正常细胞中,CFTR运输Cl最可能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B. 氯离子跨膜运输的正常进行是由膜上通道蛋白决定的 C. 基因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D. 基因碱基数目的改变一定会导致蛋白质结构的改变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基因突变等,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A.由题干信息可知,转运氯离子过程有CFTR(—种跨膜蛋白)和ATP的作用,推测CFTR运输Cl-最可能的方式是主动运输,A正确;

B.当CFTR的结构发生异常,会导致其转运氯离子的功能异常,说明氯离子跨膜运输的正常进行是由膜上通道蛋白决定的,B正确;

C.由于基因突变导致CFTR的结构发生异常,从而导致其转运氯离子的功能异常,说明基因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C正确;

D.比如碱基对的改变发生在非编码区、编码区的内含子,或者碱基对改变后转录得到的密码子与原来的密码子所对应的氨基酸相同,以上这些情况都不会改变蛋白质的结构,D错误; 答案选D。

[点睛]:本题属于材料信息题,对此类题型的解题技巧:1. 认真阅读材料,分析其中的关键语句,充分联系教材,找到与教材的衔接点;2. 给合题文要求,对于联系教材的有关原理、概念等,尽可能用教材语言规范答题。

4. NAA和6-苄基氨基嘌呤(6-BA)分别是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类似物,为探究NAA和6-BA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科研人员用一定浓度的NAA和6-BA(单位:mg.L)培养液同时处理插条,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1

-

A. 该探究实验的自变量是一定浓度的NAA和6-BA

B. 在NAA浓度为0.6mg.L-1和6-BA浓度为0.4mg.L-1时促进生根的效果较好 C. NAA和6-BA促进月季生根的效果与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相同 D. 该实验实施过程中,温度、溶液pH、处理时间等各组保持相同且适宜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关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探究实验,意在考查学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A.由题干和表格内容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和浓度,A正确; B.由表格数据可知,在NAA浓度为0.6mg.L-1和6-BA浓度为0.4mg.L-1时,平均根数最多,根长最长,说明此浓度下促进生根的效果最好,B正确;

C.由于没有与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探究实验作对比,不能得出NAA和6-BA促进月季生根的效果与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相同的结论,C错误;

D.遵循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该实验实施过程中,温度、溶液pH、处理时间等无关变量各组应保持相同且适宜,D正确; 答案选C。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1.提取题干信息,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理解题干中包含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2.掌握常规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步骤要领,结合图(表)作答;3.比较分析表中数据,结合实验原理,分析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5. 往受试者皮内注射白喉毒素24?48h后,如出现局部皮肤红肿,则说明受试者对白喉毒素无免疫力;反之,则说明受试者血清中含有足量的抗白喉毒素抗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局部皮肤出现红肿说明受试者对白喉毒素产生了过敏反应

B. 若受试者注射白喉毒素后皮肤没有红肿,则说明其机体没有发生免疫反应 C. 抗白喉毒素抗体的产生需要相应抗原的刺激和淋巴因子的参与 D. 若受试者注射白喉毒素后皮肤出现红肿,下次注射一定还会出现红肿 【答案】C

【解析】A.皮肤试验是借助抗原、抗体在皮肤内或皮肤上的反应进行免疫学检测的方法,不属于过敏反应,A错误;

B.受试者如有免疫力,其血清中含有足量的抗毒素抗体,能中和注入的毒素,局部不出现红肿,为阴性反应,B错误;

C.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作用下增殖、分化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针些该抗原的抗体,C正确;

答案选C。

6. 下图是某家系中甲病、乙病的遗传系谱图,甲病由基因A、a控制,乙病由基因B、b控制,其中一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甲病、乙病均为隐性遗传,基因A、a位于X染色体上 B. 个体Ⅱ1的基因型是BbXX,与个体Ⅲ5的基因型不可能相同 C. 个体Ⅱ3与Ⅱ4生育的子女中,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是1/8 D. 若Ⅲ7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则异常染色体来自于其母亲 【答案】B

【解析】A.II1和II2号乙病表现正常而他们女儿III3患乙病,分析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I1和I2甲病正常,II2患甲病,分析甲病为隐性遗传病,据题干“其中一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分析控制甲病的A、a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A正确; B.由上述分析可知,Ⅱ1的基因型是BbXAXa,Ⅲ5的基因型为BBXAXa或BbXAXa,即Ⅱ1和Ⅲ5的基

AAAa

因型可能相同,B错误;

C.Ⅱ3的基因型为BbXAXa,Ⅱ4的基因型为BbXaY,两者所生子女同时患两种病bbXaXa+bbXaY的概率=1/4×1/4+1/4×1/4=1/8,C正确;

D.已知Ⅱ3的基因型为BbXX,Ⅱ4的基因型为BbXY,若Ⅲ7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则异常染色体来自于其母亲,D正确; 答案选B。 二、非选择题

7. 某研究小组以玉米幼苗为实验材料,探究可见光不同波长的光照对植物光合速率(用二氧化碳的吸收量表示)的影响,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光照 净光合速率 0.6 (μmol?100mm?h)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实验中的无关变量有_________(写出两种),对无关变量控制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

(2)在该实验的条件下,提供_________光,最有利于玉米的生长。

(3)在黄光条件下,相同时间内玉米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同化的二氧化碳量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叶肉细胞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

(4)如果由蓝光突然转换为紫光,则叶绿体内C3的含量将________(填“减少”“增多”或“不变”)。

【答案】 (1). 不同波长的光照 (2). 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各组中植株的生长状态等 (3). 各组中的无关变量相同,且处于适宜状态 (4). 自然 (5). 大于 (6). 增多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不同光质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和理解探究实验原理和方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1)据题干和表格内容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波长的光照;影响光合作用的其他因素是无关变量,如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各组中植株的生长状态等;遵循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对无关变量的控制应是各组中的无关变量相同,且处于适宜状态。

(2)由表格数据分析可知,在自然光下,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最大,说明在该实验的条件下,

-2-1Aa

a

AA

紫光 蓝光 绿光 黄光 红光 自然光 1.0 -0.4 0 2.3 3.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0l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