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福建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更新时间:2023-04-15 21:1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精品文档★

2018年福建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福建省2018中考试卷历史试题

第I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据考古发现,半坡远古居民已经能够

A.种植水稻

B.种植粟

c.建造干栏式房屋

D.使用青铜器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故A不符合题意;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故B符合题意;河姆渡原始居民建造干栏式房屋,故c不符合题意;半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不会制造青铜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小游同学撰写的历史小论文关键词:西周、王、侯、制度。他研究的内容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

30/ 1.

★精品文档★

D.行省制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由此可见,题干的“西周、王、侯、制度”与分封制有关,故A符合题意;郡县制是秦朝实行的政治制度,与题干的“西周”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科举制是隋朝首创,故c不符合题意;行省制是元朝的政治制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3.下图所示内容中的“圣人”的指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图中的“弟子规、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

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仁”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

30/ 2.

★精品文档★

是孔子的核心思想。由此可知,图中所示内容中的“圣人”的指孔子,故B符合题意;老子、墨子、韩非子与图中的“弟子规、仁”无关,故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4.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图所示是小文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空格处的内容应是

A.统一文字

B.焚书坑儒

c.独尊儒术

D.张骞通西域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统治时期,为了加强思想控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由此确立了孔子的儒家学说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故c符合题意;统一文字、焚书坑儒是秦始皇的措施,故AB不符合题意;张骞通西域发生在汉武帝时期,不属于

思想方面的措施,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

5.5世纪末,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采用汉族官制、律令。此举

A.促进了民族交融

B.确立了三国鼎立局面

c.加快了江南地区开发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

30/ 3.

★精品文档★

D.实现了南北方的统一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的“迁都洛阳,采用汉族官制、律令”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和北方经济的发展。故A符合题意;三国鼎立局面出现在北魏之前,故B不符合题意;北人南迁加快了江南地区开发,故c不符合题意;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没有统一南北。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干“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采用汉族官制、律令”判断题干事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结合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选择正确答案。

6.下列可印证唐朝时期中印友好往来历史的是

A.遣唐使

B.玄奘西行

c.鉴真东渡

D.唐招提寺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学习中国先进文化,日本遣唐使大批来到中国。故A不符合题意;唐太宗时期,玄奘西行天竺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贡献。故B符合题意;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文化,故c不符合题意;唐招提寺是鉴真东渡日本后修建的,与中印友好往来无关。故选D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

30/ 4.

★精品文档★

不符合题意,故选B。

7.1271年,他接受汉族儒臣的建议,改国号为元。“他”是

A.耶律阿保机

B.完颜阿骨打

c.铁木真

D.忽必烈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71年,忽必烈接受汉族儒臣的建议,改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故D符合题意;耶律阿保机建立的是契丹国,故A不符合题意;完颜阿骨打建立的是金,故B不符合题意;铁木真统一蒙古后,建立了

蒙古国。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8.下图所示歌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郑和下西洋

B.戚继光抗倭

c.郑成功收复

D.左宗棠收复x疆

【答案】B

【解析】根据图片信息“杀尽倭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

30/ 5.

★精品文档★

区,被称为“倭寇”。明朝中期,海防松弛,东南沿海的奸商勾引倭寇上岸,共同抢劫分赃,威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明政府派年轻的将领戚继光到浙东沿海抗倭,他组建一支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的戚家军,九战九捷,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患,被尊为民族英雄,永远载入史册。故B符合题意;郑和下西洋和“杀尽倭奴”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郑成功收复台湾抗击的是荷兰殖民者,和“杀尽倭奴”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左宗棠收复x疆与“杀尽倭奴”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9.清朝前期为加强对西北边疆的管辖,设置了

A.宣政院

B.台湾府

c.驻藏大臣

D.伊犁将军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乾隆帝派兵平定x疆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乱,后来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x疆地区,加强了对西北边疆的管辖。故D符合题意;宣政院是元朝管辖x藏的机构,故A不符合题意;台湾府是清朝设立的管辖台湾的机构,故B不符合题意;驻藏大臣是清朝设立的管辖x藏的机构,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

30/ 6.

★精品文档★

10.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彪炳青史的民族英雄。他的主要功绩是

A.领导虎门销烟

B.拟定《海国图志》

c.抗击沙俄入侵

D.指挥黄海海战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40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