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夜间飞行的秘密》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3-03-26 08:4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系”,会写14个生字,会写“雷达、蚊子”等12个词语。2.学会从不同角度是间。【语文要素】

3.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语文要素】[教学重难点]

1.学会从不同角度提问。2.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系”,会写14个生字,会写12个词语。2.了解课文大意。

3.学会根据课文内容来提问。(重点)一、识字导入

1.教师板书“我会写”中的“蝙蝠”,出示蝙幅图片,提出问题;“你们认识它吗?”指名学生回答,强调字音,并指导书写。在学生书写后,教师提出三个问题:

( 1)“蝙蝠”二字都是虫字旁,它是昆虫吗?

(2)蝙蝠会飞,那它是鸟吗?

(3)蝙蝠是什么类的动物?从哪得知l呢?

2.刚刚我们认识了编蝠,那么飞机的夜间飞行和蝙蝠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起走进课文。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

1.检查预习。

( I)学习生字词,重点学习“系”的读音、“即”的书写。学生读词、写字,同桌互查。(2)解说一个重要的双音节词:根据课文内容阐释“秘密”一词的含义。

2.了解课文大意。你能用门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吗?

课文大意:科学家在反复试验中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三、提问角度:根据课文内容提问

1.学生初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进行交流。

生1:为什么文章一起笔就写“清朗的夜空”中飞机在航行呢?(这是一种对假设的情景进行描写作为文章开头的方法,既表现出一种生动的笔法,又顺利地引出了“飞机怎么能安企飞行”的话题。)

生2:文中两次设问“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这两个设问重要吗?(是的,它们很重要,在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上,这两处设问前后关联,逐层深入,引出课文的重点内容:蝙蝠是如何探路的、编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生3:怎样结合“蝙蝠”的生理特点来解说“雷达”的科学原理呢?(原来,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嘴,雷达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发出的超声波,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耳朵。)

2.教师小结,并引导学生利用问题清单,发现提问角度:“大家的问题都很有价值,看来是经过认真思考后提出的。让我们去分享更多的问题,和小组成员互和交流,并罗列问题清单。认真阅读门己小组的问题清单,你有什么发现?

3.教师根据学生的发现,进行总结:“同学们都很聪明,能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这是我们最常见的也是最熟悉的一种提问角度。”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根据写作方式和联系生活经验提问,并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重点)2.链接课后习题,学会提出自己的问题。(难点)

一、提问角度:根据写作方式提问

(一)引发思考,示范:模仿

上.节课大家从课文内容的角度进行了提问,我们还能从哪些侑度米提问呢?〔预设:从文章的写法来提问)

(二)明确角度,观察提问

(出示课文第4~~5自然段)请学生阅读,并思考:“这两个自然段写了三次实验。你有什么发现吗?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生1:我发现第一次实验用了一个自然段,后两次实验用了一个自然段。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安排呢?

生2:我想问为什么第一次实验过程进行了详写,而后两次略写呢?(三)继续提问,强化训练

1.(课件出示课文第3自然段〉学生齐读,师引导:“站在写法的角度上,你又有什么发现?提出你的问题。”

生l:我发现作者在这一段的最后一句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用问题来结尾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生2:我发现作者已经说了蝙蝠在夜里无论怎么飞,从来没有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为什么后半句还要补充“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2.门读课文最后一个门然段,看看你们还能从写法的角度上提出什么问题?二、提问角度:联系生活经验提问

1.师: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雷达原米是科学家根据蝙蝠飞行的特征发明出来的,文中的“那位同学”也在最后联系生活经验提出了问题:“超声波在生活中还有什么用途呢?”你能像他一样也从生活实际出发,提出一些问题吗?

预设:我知道直升机是人们模仿蜻蜓发明的,同学们还知道其他的发明吗?2.(课什出示青蛙、|虫、蚓螺等图片)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想问的?

生:这些小动物又和我们生活中的哪些发明有关呢﹖我们身边还有什么是受动物启发发明的呢?

3.师:你们越来越会提问了!从动物身上发现功能特点,并受到启发,发明造福人类的东西,这也是门科学,叫仿生学。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查阅这方面的资料。

三、拓展运用

读课后习题中的《它们是茎,还是根?》,根据教师的提示,提出自己的问题。(板书:学会从不同角度提问)

问题预设:选文用了怎样的结构?作者介绍变态茎的时候,采用了仆么说明方·?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根据课文内容、根据写作方式和联系生活经验等不同角度米提问。发散思维、多角度提问是阅读文本的一大法宝,这将会给我们的阅读打开新的视野,让阅读更加有效。

[教学板书]

6夜间飞行的秘密

学会从不同角度提问根据课文内容提问

根据写作方式提问

联系生活经验提问

[教学反思]

提问不仅是学生阅读思考的体现,更是一种阅读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注重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我引导学生认真体会教材以批注的形式出示的问题,让学生获得启发,学会发散思维,掌掘从课文内容提问、根据写作方式提问和联系生活经验提问的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

与此同时,我还结合课后练习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想办法自主解决,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又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nrn.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