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试卷(答案)

更新时间:2023-10-01 18:2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成教2014届本科毕业生申请学士学位专业课程考试

《 组织行为学 》试卷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分值 20 10 20 15 20 15 100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组织行为学中,把整个动机结构中对人的行为起决定性作用的、最为强烈的动机称为( B )。 A.原始动机 B.优势动机 C.一般动机 D.习得动机

2、在领导决策过程中必须提出两个以上的方案进行比较,在多种方案中择优选用。这体现了领导决策应坚持( A )。

A.择优原则 B.随意原则 C.衡量原则 D.平衡原则

3、.把能力分为能力低下、一般能力、才能和天才,其划分的标准是( A )。

A.差异性 B.倾向性 C.适应性 D.独立性

4、抑郁质的主要行为特征是( C )。

A.敏捷活泼 B.迅猛急躁 C.小心迟疑 D.缓慢稳重

5、间断——平衡模型指出,群体在第一阶段结束时,群体发生一次转变,这个转变正好发生在

群体寿命周期的( C )。

A.初期阶段 B.第二阶段 C.中间阶段 D.最后阶段

6、在布莱克和莫顿的领导方格图中,属于(5,5)格的领导方式是( D )。

A.贫乏型领导 B.俱乐部型领导 C.任务第一型领导 D.中间型领导

7、在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中,组织的管理制度属于( B )。

A.激励因素 B.保健因素 C.文化因素 D. 管理因素

8、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建立起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正确( A )。

A.知觉 B.态度 C.观念 D.价值观

9、“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种现象属于( C )。

A.群体助长作用 B.群体决策 C.社会惰化效应 D.从众现象

10、倡导“胡萝卜加大棒”式的管理方式的理论是( A ) 。

A.X理论 B.Y理论 C.超Y理论 D.Z理论

11、用某种有吸引力的结果对员工的某一行为进行肯定,从而使他今后在类似条件下重复这一行为,

这种强化称为( A )。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处分 D. 消退 12、期望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C )提出。

A.亚当斯 B.凯利 C.弗鲁姆 D.斯金纳

13、背靠背地书面征求专家们的意见,而不是一起面对面地讨论,便于他们自由思考和发表意见不受

干扰和影响,这种改善群体决策的方法称作 ( B )。

A. 脑力激荡法 B.德尔菲法 C.现场实验法 D.调查法

14、20世纪80年代初兴起了一个新的组织管理科学理论,它的兴起标志着组织管理科学研究进入新

的阶段。这一理论是( B ) 。

A.行为科学理论 B.权变管理理论 C.组织文化理论 D.人际关系理论

15、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认为,有效的领导行为应该综合考虑工作行为、关系行为与( A )。

A.被领导者的工作成熟度 B.被领导者的性格 C.被领导者的气质 D.被领导者的个性

16、人的需要因为满足方式的改变而变化,随着生活条件的发展而发展这表明了需要具有( D ) 。

A.再生性 B.交替性 C.转移性 D.发展性

17、一般地,人们把冲突源头划分为个人变量、沟通变量与( A )。

A.结构变量 B.层次变量 C.行为变量 D.性格变量

18、认为组织变革要经过解冻、改变和冻结三个过程的是( A )。

A.勒温 B.罗西 C.克利 D.卡斯特

19、把性格划分为顺从型和独立型的依据是 ( B )。

A.按心理活动的某种倾向性 B.按思想行为的独立性 C.按智力的高低 D.按遗传差异

20、在人的个性特点中,决定一个人在他人心目中印象的关键因素是( C )。

A.外貌 B.聪明 C.热情 D.能力

二、是非题(每题1分,共10分,对的打“√”,错的打“×”)

1、取消正强化,对职工的某种行为不予理睬,以表示对该行为某种程度的否定,这种强化方式是自

然消退。(√ )

2、组织认同感与员工辞职率的关系是正比关系。 (× )

3、根据归因理论,如果把失败归因于自己能力不够,则可使其今后工作更加努力。( × )

4、一般来说,人们之间在理想、信念、价值观和态度等方面越相似,越相互喜欢。( √ ) 5、员工受到挫折后,内因控制论者更容易失去自信、沮丧,并对同事,尤其是上级产生敌对情绪。( × )

6、最早发现工作群体的重要性的是霍桑试验。 ( √ )

7、在勒温的组织变革程序中,利用必要的强化方法将所期望的新态度和新行为长久保持下去,这一

阶段叫做强化。( × )

8、需要层次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 ) 9、测验结果稳定性和一致性的指标是效度。(× )

10、斯金纳把人们为了达成某种目的而作用于环境的行为称为本能性行为。( × )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心理学家韦纳认为人们对自己成功和失败主要归因于四个方面的因素:__努力_________、____

能力______、____任务难度_______和____运气(机遇)______。

2、在组织设计决策中,最基本的影响因素是_______环境___、____战略____、______规模_____和_______技术______。

3、组织变革的目的有___完善组织结构__、___优化组织管理功能__、__和谐组织的社会心理气氛_和__提高组织效能___。

4、能力差异表现为:___水平差异___、___类型差异___、___早晚差异。

5、高绩效团队的特点有:_高效率_、_高绩效_、_规模较小_、__成员技能互补_、_善 于变化。

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晕轮效应:是造成错误知觉的一种思想方法。它是一种以点概面的思想方法。它以事物的某一个特性为依据,而忽视事物的其他特性就对整个事物全面评价,结果产生了错觉。 2、动机:动机是指引发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 3、组织变革:组织变革就是指组织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自身结构和功能,以提高其适应环境,求得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应变能力。 五、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人际关系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

组织中的人际关系,对组织管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际关系影响工作绩效和员工的满意度。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群体凝聚力的基础; (2)人际关系影响员工的身心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保证员工身心健康的重要条件;

(3)人际关系影响员工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2、群体的形成与发展需要经过那几个阶段? 群体的形成与发展需要经过一系统相互联系的阶段:

1.形成阶段。主要特征是群体成员开始彼此熟悉并建立行为准则。 2.震荡阶段。关键特征是群体内部冲突不断。

3.规范阶段。群体开始有凝聚力,成员开始对群体有较强的认同感。 4.执行阶段。群体开始把主要精力用于完成任务。 5、中止阶段。群体解散或自动消失。 六、论述题(每题15分,共15分)

1、试论述领导威信对于领导有效性的重要意义。

(1)领导威信的概念:威信是领导者在被领导者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它表现为被领导者对领导者的尊重、信赖、钦佩、崇敬和心甘情愿的服从、追随、仿效的精神感召力。

(2)领导的有效性表现为领导的行为能适应既定的环境,并根据各种特定的情景,做出正确的决定的有效领导行为,及由此而产生的良好的领导绩效(主要表现为较高的工作效率、较好的工作效益、较高的人员满意度、合理的跳槽率以及较高的出勤率等方面)。

(3)威信是领导者有效地实施领导的重要的影响因素,它对于领导的有效领导行为的产生以及良好的领导绩效的产生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威信决定领导者影响力的强弱;威信是提高领导效能的重要条件;威信有利于推进组织变革;威信有助于融洽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威信有利于吸引人才等。

(4)通过提高领导者品质中的品格、感情、知识、能力等因素,建立、提高领导者的威信,从而有利于领导者有效地实施领导。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nt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