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答案

更新时间:2024-01-17 20:1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活动 与行为反应 规律性。

2、个体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

3、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多学科、多层次相交叉的边缘性学科,又是具有两重性和应用性 的学科。

4、作为一门独立的专门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性的科学,组织行为学最先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美国。

5、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造成知觉错误的思想方法主要有四种:知觉防御、 首因效应(成见)、晕轮效应和投射 。

6、提出Y理论的是美国心理学家道格拉斯·麦克里格,美国心理学家海德提出了归因 理论。

7、一般认为,个性是一个复杂的多方位、多层次的整体结构系统,主要由个性倾向性 和个性心理特征两大部分组成。

8、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心理活动中稳定的心理特点。它包括人的能力、气质、性格 。

9、创造性行为是指作为主体的人综合各方面信息后形成一定目标和控制或调节客体过程中产生出前所未有的并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的一种行为。

10、开发创造性行为应具备的客观环境有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组织 环境、和社会 环境。

11、事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所连续地担负的工作职业、工作职务、职位及岗位的发展道路。

12、有效的事业生涯的设计与开发应该遵循个人与组织相结合的原则。 13、群体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的组合。 14、群体规范具有的基本功能有:群体行为的标准功能、群体行为的导向 功能、群体行为的评价功能和群体行为的动力功能。

15、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它是维持群体行为有效性的一种合力。

16、群体压力实质是个体的一种心理感受,在群体压力的作用下,个体就会产生与群体行为保持一致的倾向,即表现出某种从众行为。

17、按照沟通的表现形式来分,沟通可以分为口头沟通、书面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 18、按照沟通的方向来分,沟通可以分为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和平行沟通。 19、按照组织的结构特征来分,沟通可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两种。 20、影响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有个人因素和交往因素。

21、合作是人们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进行的协同活动。合作有两种形式,即分工和互助 。

22、影响合作与竞争的因素主要有:动机、威胁、信息沟通、个性特征和组织文化 。

23、冲突过程包括五个阶段:潜在的对立或失调,认知与个性化、行为意向、行为及结果

24、领导的特点有:示范性、激励性、互动性和环境适应性。

25、领导就其功能而言有:创新功能、激励功能、组织功能、沟通协调功能和服务功能。 26、领导的权力一般由三部分构成:资源控制权、奖惩权和专长权。

27、领导素质一般指领导者自身的内在条件,即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气质、能力、品质等个人特征。

28、领导班子合理的素质结构主要包括年龄结构、智能结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和个性性格结构等几个方面。

29、决策是指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从若干可行的备选方案中选取实现即定目标的最佳方案。

30、领导决策民主化的特征体现在决策观念的民主化、决策体制的合理化决策研究公开化和决策的法制化。

31、人类行为的共同特征有:自发性、持久性、目的性、因果性和可变性。

32、内容型激励理论着重于对激励的原因和起激励作用因素的具体内容进行探讨,代表性理论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克里兰的成就需要理论和奥德弗的ERG理论。

33、马斯洛在1943年所著的《人的动机理论》一书中,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把人的需求归纳为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自我实现五大类,并由低到高形成阶梯。 34、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1964年在《工作和激励》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期望理论。 35、激励机制是为达到激励员工目的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理念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激励措施的总和。

36、组织内部结构一般包括纵向层次结构、横向部门结构和整体组织体制。 37、组织文化通常是指在狭义的组织管理领域内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倾向,实质是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组织成员结合在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38、美国学者杰弗瑞把组织文化按工作作风的不同划分为四种类型:学院型、俱乐部型、棒球队型和堡垒型。

39、组织文化建立的原则有:目标原则、价值原则、卓越原则、激励原则、环境原则、个性原则和相对稳定原则。

40、影响组织文化的因素主要有:名族文化因素、外来文化因素、组织传统因素和个人文化因素。

1、管理者应该怎样提高员工的组织认同感和工作参与度?

组织认同感和工作参与度这两种工作态度的源头不同,即一个是组织,一个是工作。管理者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同时改善这两种工作态度:1) 表明他们真诚地关心着员工的利益。管理者往往非常繁忙,除了创造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外,几乎无暇表明他们对员工利益的关心。组织认同感和参与程度都有赖于员工和组织任务间密切联系。如果这些任务把员工利益与挑战性的任务及参与感结合到一起,那么两种工作态度都很有可能得以改善。2) 为员工创造实现个人目标的机会。如果员工渴望承担更多的责任,希望有更多的提升机会,那么有能力的管理者可以不必担心员工缺少积极性了。这时该做的就是设计好员工的工作,使其更有意义,更富于挑战性。3) 改善工作,使许多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有更多的自主权。成功的管理者应该为他们提供参与决策的机会,满足他们的要求。4) 寻找机会及时激励员工。如果员工遇到问题得不到管理者的及时帮助,那么很难形成有益的工作态度。5) 同员工一起设置目标,其中包括员工有重要意义的个人事业发展目标。管理者不仅要说明目标的重要性,而且必须积极提高自身管理才能。 2、论述领导权力的分配和运用。

答:领导权力的分配,是指领导权力分配的形式和方法。一般来说,有两种基本的分配方式:(1)确定等级层次,然后按等级层级进行分配的结构权力方式。(2)划分专业、部门,然后按特殊要求进行分配的功能权力分配方式。

领导权的分配应坚持以下原则:职权一致、责权对等原则;层次分明,权责明确原则;分配适度,系统优化原则;因事设人、量才授权原则。 领导权分配在领导活动中具有现实意义。 (1)是实现有效领导的重要手段。 (2)有利于提高领导者的权威。 (3)体现领导者的用人艺术。

3、领导威信的特点与作用是什么?如何提高领导威信? (1)领导威信的特点:内在性、持久性。

(2)领导威信的作用:决定领导者影响力的强弱;提高领导效能的重要条件;有利于推进组织行为;有助于融洽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有利于吸引人才。 (3)方法:威信的形成与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形成非权力影响力中的品格、感情、知识、能力等要素,所以可以通过树立优秀品格、提高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建立工作实绩、以身作则等方法来建立和提高领导者的威信。 4、小道消息的特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减少小道消息的消极影响?

答:(1)小道消息有三个特点:首先它不受管理层控制;其次,大多数员工认为它比高级管理层通过正式沟通渠道解决问题更可信、更可靠;第三,它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人们的自身利益。(2)道消息至少有四个目标:建构和缓解焦虑,使支离破碎的信息能够说得通,把群体成员甚至包括局外人组织成一个整体,表明信息发送者的地位(我是圈内人,你是圈外人)或权利(我有权利使你成为圈内人)。(3)减少小道消息的消极影响的建议:公布进行重大决策的时间安排;公开解释看起来不一致或隐秘的决策和行为;强调目前决策和未来计划积极方面的同时,也指出其不利一面;公开讨论事情可能出现的最差结局,这肯定比无言的猜测引起的焦虑程度低。

5、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与内容型、过程型激励理论有何不同?它侧重研究什么问题

答:(1)内容型、过程型激励理论,侧重于人的需要、理解和认识等心理因素对激励的影响,在心理学上属于认知学派。内容型、过程型激励理论对认知的心理过程描绘得淋漓尽致而对行为结果及其反作用说明得不够。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的建立帮助管理者能采取可以操作的激励措施,因而受到欢迎。

(2)当代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的代表人物斯金纳认为:第一,人们可以通过控制强化物来强化刺激和控制行为,求得行为的改造;运用\强化”以改造行为一般有四种方式。A)正强化,用某种有吸引力的结果,在企业管理中称为**酬;B)负强化,预先告知某种不合要求的行为或不良绩效可能引起的后果,使员工避免不符合要求的行为,按要求方式行事;C)自然消退,取消正强化,对员工的某种行为不予理睬,以表示对该行为某种程度的否定;D)惩罚,以某种带有强制性的威胁性的结果,如批评、降职、罚款、开除等来创造令人不快甚至痛苦的环境,或取消现有的令人愉悦的条件,以表示对某一不符合要求的行为的否定,消除该行为重复发生的可能性。

(3)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与内容型、过程型激励理论并不矛盾,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是在内容型、过程型激励理论基础上的发展运用。 6、试分析组织文化的特性和所包含的内容。

答:(1)特性:阶级性;民族性;整体性和个体性;历史连续性;创新性。

(2)组织文化是微观组织的一种组织文化,组织文化的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组织目标或宗旨,是组织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共同的价值观,是组织文化的核心;作风及传统习惯,为达到组织的最高目标和价值观念服务;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确保组织文化的贯彻

1.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2、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

3、知觉 :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组合整体反映。

4、组织认同感:员工主动把组织提升到同舟共济的高度,即使在面对批评时也会维护组织声誉,并愿意为组织牺牲个人利益。

5、工作参与度 :是指员工对自己工作的认可程度、投入程度,以及认为工作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程度。

6、事业生涯设计 :是对个人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和单位、要担负的工作职务和工作职位的发展道路,作出设想和计划的过程。

7、价值观:是对个人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和单位、要担负的工作职务和工作职位的发展道路,作出设想和计划的过程。

8、群体凝聚力 :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它是维持群体行为有效性的一种合力。

9、决策 :是指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从若干可行的备选方案中选取实现即定目标的最佳方案。

10、规范:就是群体成员共同接受的一些行为标准。所有的群体都有自己的规范,群体规范让群体成员知道自己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从个体的角度看,它意味着在某种情景下群体对一个人的行为方式的期望。

11、竞争:是指与合作相对立的行为,人们为了各不相同的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或为了同一个目的,但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必然损害或牺牲对方的利益的行为。12、领导:领导就是影响和?指引他人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其目标的行动过程。 13、领导者:是发挥主导影响力作用的人,包括个人或集体。

14、激励 :从心理学角度讲,是指心理上的驱动力,含有激发动机,鼓励行为,形成动力的意思,也即通过某些内部或外部的刺激,使人兴奋起来,驱使人去实现目标。激励是行为

的钥匙,又是行为的键钮,每个人都需要激励。

15、成就需要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麦克里兰经过长期研究提出。认为在生存需要基本得到满足的前提下,人的最主要的需要有成就需要、相互关系需要、和合群需要三种,其中成就需要的高低对人的成长和发展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

16、组织结构:是在组织理论的指导下,经过组织设计,由组织要素互相结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模型。 17、组织发展:组织发展是指任何一个组织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而运用科学知识进行的有计划和全局性的,旨在提高组织效能,使其健康运转的组织更新过程,包括合理地确定战略目标,设计组织结构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等各项活动,以期尽可能地充分利用组织的人,财,物和信息等资源来高效率地完成组织目标。

18、组织变革:组织变革是为组织发展提供达到目的的手段。

1、简析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多学科、多层次相交叉的边缘性学科,又是具有两重性和应用性的学科。(1)边缘性表现为多学科相交叉性和多层次相交切性;(2)两重性表现为组织行为学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3)应用性表现为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直接目的在于联系组织管理者工作实际,提高其工作能力,提高组织的工作绩效。

2、简述产生错误知觉的原因。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造成知觉错误的思想方法主要有下列四种:(1)知觉防御;(2)首因效应(成见);(3)晕轮效应;(4)投射。

3、组织认同感对组织有何作用?

作用:有认同感的员工很少离开工作岗位;有认同感的员工通常表现出色;有认同感的员工会坚决支持和贯彻执行组织的政策;有认同感的员工能充分地发挥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提高组织绩效。

4、简述创造性行为的特点与类型。

特点:首创性;有用性;适应性;主动性。

类型:技术发明型;科学发现型;艺术塑造型;组织管理型。 5、简述事业生涯管理的特点。

(1)个人和组织必须都承担一定的责任,双方共同完成对事业生涯的管理; (2) 必须有高质量信息管理工作; (3) 事业生涯管理是一种动态管理

6、简述影响事业生涯选择的因素。

(1)事业生涯的选择首先要受个人条件的影响;(2)事业生涯的选择要受到父母的影响;(3)事业生涯的选择要受到朋友、同辈群体的影响;(4)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5)学校教育对职业选择也会有直接影响。

7、影响群体凝聚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群体成员在一起的时间 (2)加入群体的难度

(3)群体规模(4)群体成员的性别构成(5)外部威胁(6)以前的成功经验

8、简析人际关系的作用。

(1)首先,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群体凝聚力的基础。(2)人际关系影响工作绩效和员工的满意度;(3)人际关系影响员工的身心健康;(4)人际关系还影响员工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9、简析群体决策的利与弊。

优点:更完全的信息和知识;增加观点的多样性;提高了决策的可接受性;增加合法性;缺点:浪费时间;从众压力;少数人控制;责任不清。

10、何谓冲突?处理冲突的应用策略有哪些?

定义:(1)冲突必须是双方感知到的,是否存在冲突是一个知觉问题,如果人们没有意识到冲突,则常常会认为冲突不存在。(2)冲突是意见的对立或不一致,以及有一定程度的相互作用。这些因素所形成的条件决定了冲突过程的起点。

策略:(1)运用竞争;(2)运用合作;(3)运用回避;(4)运用迁就;(5)运用折衷。

11、领导决策应遵循那些原则?

(1)信息健全原则;(2)可行性原则;(3)系统分析原则;(4)对比择优原则;(5)时效原则;(6)集体决策原则。

12、简析影响人动机结构和优势动机变化的因素。 要点:(1)爱好和兴趣;(2)价值观;(3)抱负水准。 13、简述组织结构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目标原则;(2)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3)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4)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原则;(5)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原则;(6)执行与监督分开的原则;(7)精简高效原则;(8)信息的灵活沟通原则。

14、简述组织老化的标志及克服组织老化的对策。 (1)标志:机构臃肿;反应迟钝;文山会海;模式僵化。

(2)对策:定期审议;破格行为;走动管理;越级建议;人员平移;灵活用工;组建团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wv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