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面源污染及村落污水处理工程讲义

更新时间:2024-02-26 14:0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农田面源污染及村落污水处理工程

初步设计说明书

1 总论 ...................................................................................................... 3 1.1 项目概况 .............................................................................................. 3 1.2 设计依据 .............................................................................................. 3 2 项目区域概况 ...................................................................................... 5 2.1 自然环境概况 ...................................................................................... 5 2.2 土地利用现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农业污染现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工程方案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方案设计原则

3.2 农田面源污染处理工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村落污水处理工

4生态景观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植物选择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植物类型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植物种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水质处理目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投资概算

1 总论

1.1 项目概况

1.1.1 项目名称、承办单位、主管部门及设计单位

项目名称:XXXXXX农田面源污染及村落污水处理工程 承办单位:XXXX 主管部门:XXXXX

设计单位:XXXXX有限公司 1.1.2 项目地点及范围

本项目的建设地点水涨地自然村位于沙龙镇沙龙社区村委会西面,坐落于素有“青海月痕”之称的美丽的青海湖畔。该建设项目是对原有的13个池塘(共 298.87亩)进行改造。

1.1.3 项目建设目标

通过建设实施农田面源污染及村落污水处理工程,加强青海湖农业湿地保护和综合治理,有效减少农业生活和生产活动对青海湖的破坏和改变,同时通过实施农田面源污染及村落污水处理工程,全面提高青海湖有效保护、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水平,使青海湖保护和合理利用进入良性循环,保持并最大限度地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多种功能和多重效益,实现农业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2 设计依据

1.2.1 文件依据

(1) 农业部《关于开展湿地保护工程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农办计[2007]46 号); (2) 国家林业局等8 部委《关于印发<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的通知》(林计

发[2006]82 号);

(3) 《农村生活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保部发布,2010年2月8日起实施); (4) 《国家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6年10月); (5)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环保总局等部门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意见

的实施意见》(云政办发[2008]83号); (6) 《云南省水功能区划》(2004年);

(7) 《云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2006—2010年);

(8) 现场调研的相关数据资料。 1.2.2 法规和条例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10.0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06.01);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04.01);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0.03.20); (6)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0.12.26); (7)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 (8) 《农业野生植物保护管理办法》;

(9) 《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农业部令第39 号) 1.2.3 采用的标准和规范

(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2)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3)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4) 《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7959-87); (5) 《国家级生态村创建标准(施行)》(2006); (6)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 (7) 《镇(乡)村排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24-2008); (8)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9)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8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

《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1)77号;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18) (19) (20) (21) (22)

《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GBJ54-83; 《镇(乡)村给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23-2008); 《镇(乡)村排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24-2008); 《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

《农村生活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保部,2010年2月8日起实施)。

2 项目区域概况

2.1 自然环境概况

2.1.1 地理位置

地处东经100°25′—101°02′、北纬25°12′—25°52′之间,东与大姚、姚安、南华三县交界,南和弥渡县相连,西与大理市接壤,北和宾川县毗邻。面积2498平方公里,县政府驻祥城镇。目前下辖:祥城镇、云南驿镇、下庄镇、刘厂镇和禾甸镇;周家乡、沙龙乡、鹿鸣乡、普棚彝族乡、东山彝族乡和米甸彝族乡。水涨地村隶属于祥云县沙龙镇沙龙村委会行政村,属于坝区。位于镇西南边,距离沙龙村委会1.5 公里,距离镇1.5公里。国土面积0.31平方公里,海拔1980米,年平均气温15 ℃,年降水量799.09毫米,适宜种植水稻、蚕豆等农作物。有耕地294亩,其中人均耕地0.63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129户,有乡村人口457人,其中农业人口442人,劳动力266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81人。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294亩(其中:田209亩,地85亩),人均耕地0.63亩,主要种植水稻、蚕豆等作物;水面面积111亩,其中养殖面积111亩;其他面积57.69亩。 2.1.2 气候气象

祥云县境内大部分地区属北亚热带偏北高原季风气候区,有5个明显的气候特点,一是四季变化不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常年平均气温14.7℃,1月平均气温8.1℃,7月平均气温19.7℃;二是冬春恒温,夏秋多雨,干湿季分明;三是年降雨量少,年均降雨量810.8毫米,境内西部、北部、东南部平均年降雨量大于800毫米,东部、南部平均年降雨量小于700毫米;四是年日照时数长,日照时数为2030.2~2623.9小时,居全省第四位;五是海拔悬殊,气候垂直分布明显,水平分布复杂。

3 工程方案设计

3.1 方案设计原则

(1)河道治理与相关规划、工程等相协调的原则;

(2)在满足河道原有功能的行洪能力情况下注重提高河道自净能力的原则; (3)优化系统,突出重点的原则

(4)工程措施与管理措施相结合的原则;

(5)工程方案的可行性、适用性、经济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

(6)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因地制宜,兼顾长远发展及当前利益,统筹规划,先易后难,有计划、有步骤、分区分期实施的原则。

3.2 农田面源污染处理工程 3.2.1工艺流程

1、水涨地原有莲花池紧挨青海湖,主要有两条沟渠来水,左边的沟渠来水由经拦污栅拦污、重力等作用去除悬浮态污染物,之后污水进入沉淀池。来水大多为农田径流,之后来水进入一级表流湿地,经过植物氧化,进入二级一级表流湿地,在进入植物稳定塘,再流入右边沟渠流入青海湖。

2、由于右边沟渠来水不仅为农田径流同时混有生活污水,右边沟渠的来水从左右两边经拦污栅拦污、重力等作用去除悬浮态污染物,之后污水进入沉淀池。进入左边沉淀池的来水经过进入一级表流湿地,经过植物氧化,在进入植物稳定塘,再流入右边沟渠流入青海湖。进入右边沉淀池的来水经过进入表流湿地,经过植物氧化,再流入右边沟渠流入青海湖。

3、在右边沟渠与左右两沉淀池交叉处设置节制闸,节制闸宽度2m,节制闸采用水位电子控制,当水位超过一般水位的0.3m时节制闸自动开闸,当水位低于一般水位节制闸自动关闭。开闸后来水直接进入根据原有沟渠进入青海湖。

左 边 沟 渠

沉淀池 沉淀池 沉淀池 一级表流湿地 右边沟渠 沉淀池 表流湿地 二级表流湿地 植物稳定塘 3.2.2设计参数

(1)总设计参数说明

表1 总设计参数 序号 1 1.1 1.2 1.3 1.4 2 2.1 2.2 3 3.1 3.2 4 4.1 4.2 4.3 4.4 4.5 工艺面积 有效水深 设计处理能力 设计平均停留时间 水头损失 工艺面积 有效水深 表流湿地 20631m2(230.37亩) 0.6m 0.2万m3/d 6d 10cm 进水管道宽度 进水管道深度 沉淀池 45672m2(68.5亩) 1.5m 设计规模 工艺面积 平均水力负荷 工艺停留时间 拦污栅 10m 1.2m 项目 设 计 参 数 设计进水参数 0.2万m3/d 199245m2(298.87亩) 0.1m3/m2.d 6.2d

(2)布水堰

沉淀池的水通过布水堰布水进入表流湿地、植物稳定塘再进入右遍沟渠。布水堰采用汀步溢流形式,底层结构砖砌,汀步块石。

表1 布水堰设计参数 序号 项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号布水堰 2号布水堰 3号布水堰 4号布水堰 5号布水堰 6号布水堰 7号布水堰 8号布水堰 9号布水堰 10号布水堰 11号布水堰 长度(m) 20 20 20 15 15 20 10 15 15 20 20 宽度(m) 14 15 25 10 10 7 10 10 12 10 10 3.3 村落污水处理工程 3.3.1工艺流程

村落污水处理由入户支管、管道汇合进入污水收集池,通过潜污泵(配浮球液位计)处理,进入植物调节池,再流入表流湿地进入右边沟渠。

表3

自然村 类别 家禽 猪 水涨地

牛 数量 1020 280 45 用水定额(L) 转化系数 1.5 20 30 0.85 0.85 0.85 收集率 0.6 0.6 0.6 日产生量 0.78 2.86 0.69 3.3.2设计参数

(1)总设计参数说明

表4总设计参数

序号 1 2 3 4 项目 设 计 参 数 潜污泵(配浮球液位计) 布水堰 入户支管 支管道 1台 25m 186m 1523m 4 生态景观设计

4.1 植物选择原则

1) 净化能力强,耐污能力和抗寒能力强,对不同的污染物采用不用的植物种类水生植

物对污水中的BOD5?COD?TN?TP主要是靠附着生长在根区表面及附近的微生物去除的,因此应选择根系比较发达,对污水承受能力强的水生植物。 2) 选择在本地适应性好的植物,最好是本地原有植物

3) 筛选净化能力强、抗逆性相仿,而生长量较小的植物,减少管理上尤其是对植物体后

处理上的许多困难。一般应选用当地或本地区天然湿地中存在的植物。 4) 植物根系发达,生物量大 5) 抗病虫害能力强

6) 所选的植物最好有广发用途或经济价值高 7) 易管理,综合利用价值高

4.2 植物类型分析

1) 推荐物种及种植方式

表流湿地以挺水植物为主,主要选择水生经济作物,覆盖率70%,种植密度约50%。 2) 绿化植物以草为主,辅以少量行道乔木。

工程区,场地平整后进行进行植物种植。植物种植主要选用湿生植物。

4.3 植物种植

(1) 农田面源污染

1)水生植物分三种类型进行种植。

第一种类型水质净化类,主要物种有纸莎草、梭鱼草、黄花鸢尾;主要种植区域为一级表流人工湿地,管理为粗放式管理,冬天剪去枯枝,任其自然越冬。

第二种类漂浮种植类,主要物种有睡莲、伞草、等;主要种植于二级表流人工湿地,管理为适当耕作,人工收取切花后剪去枯枝。

第三种类沉水种植类,主要物种有海菜花、芡实、眼子菜等。主要种植于植物稳定塘,管理为适当耕作,人工收取蔬菜后清理植物残体。

湿地植物种植时间以春季为宜,植物种植密度可根据植物类型和具体工程要求进行调整。

2)陆生植物种植

乔木类栽植方法有墩栽、合栽等,合栽法可选用二株一高一低合拼栽植。三株以上乔木以不等边三角形为基础,形成自然式疏林。由于湿地内乔木运输要经过车的多次搬运,故要求树木所带泥球牢固、结实、防止松散。同时乔木栽植后,均应支撑加固。在栽种灌木时,应根据远近疏离的关系合适的栽种灌木,保证能得到充足的光照;达到高低景色各异的效果。主要种植垂柳、云南樱花、小叶女贞、小叶黄杨、雪茄花以达到景观效果。

(2) 村落污水处理

1)水生植物分三种类型进行种植。

在植物调节池内种植睡莲、伞草等;管理为适当耕作,人工收取切花后剪去枯枝。

2)陆生植物种植

乔木类栽植方法有墩栽、合栽等,合栽法可选用二株一高一低合拼栽植。三株以上乔木以不等边三角形为基础,形成自然式疏林。由于湿地内乔木运输要经过车的多次搬运,故要求树木所带泥球牢固、结实、防止松散。同时乔木栽植后,均应支撑加固。在栽种灌木时,应根据远近疏离的关系合适的栽种灌木,保证能得到充足的光照;达到高低景色各异的效果。主要种植垂柳、云南樱花、小叶女贞、小叶黄杨、雪茄花以达到景观效果。

5 水质处理目标

虽然人工湿地对污染负荷有一定的去除效果,然而负荷削减量和去除率也会受到进水水质的变化以及其他因素的变化而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本项目综合考虑相关因素后,水质处理可以达到以下期望目标值。

表5人工湿地污染物去除率(%)

湿地类型 表流人工湿地

BOD5 40~70 CODcr 50~60 SS 50~60 NH3-N 20~50 TP 35~70 6 投资概算

序号 一 1 2 3 4 内容 农田面源处理部分 农田面源处理总面积 清淤 拦污栅 节制闸 单位 m2 m3 座 座 数量 规格 单价合价(元) (元) 3 459659 50 2692400 12500 37500 20000 20000 清淤0.5m 根据原有土埂宽度来定,位置见总平面图 株距6m 株距8m 株距8m 25株/m2,种植密度50% 15株/m2,种植密度50% 8株/m2,种植密度50% 备注 107696 53848 3 1 5 布水堰 m 190 400 76000 6 7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过水管道 植物 垂柳 云南樱花 小叶女贞 小叶黄杨 雪茄花 黄花鸢尾 梭鱼草 纸莎草 m 株 株 株 株 株 株 株 株 75 132 90 68 172 186 DN600 胸径15-20cm,高5.0-6.0m 高2.0-2.5m,胸茎5-8㎝,土球Ф50㎝ 高1m 高0.4m 高0.1-0.15m 383 28725 350 46200 380 34200 120 8160 1.5 258 0.5 93 1.2 208152 1.2 148640.4 1.2 45049.2 株高0.8m,植株健173460 壮,根系良好 株高0.8m,植株健123867 壮,根系良好 株高1,植株健壮,37541 根系良好 7.9 7.1 7.11 7.12 7.13 二 1 2 3 4 5 睡莲 傘草 眼子菜 芡实 海菜花 村落污水处理 村落污水处理面积 清淤 潜污泵(配浮球液位计) 布水堰 入户支管 株 株 株 株 株 m2 m3 台 m m m m 株 株 株 株 株 株 株 93840 101616 61356 92952 82896 0.1 9384 0.3 30484.8 0.05 3067.8 0.5 46476 0.3 24868.8 8株/m2,种植密度50% 10株/m2,种植密度50% 20株/m2,种植密度50% 20株/m2,种植密度50% 20株/m2,种植密度50% 7 38035.54 50 289975 3900 3900 400 57 150.91 191.41 10000 10602 清淤0.5m 放于污水收集池中 11599 5799.5 1 25 186 1523 801 38 25 19 51 47 DN100 DN200 DN300 胸径15-20cm,高5.0-6.0m 高2.0-2.5m,胸茎5-8㎝,土球Ф50㎝ 高1m 高0.4m 高0.1-0.15m 6 支管道 7 主管道 8 8.1 8.2 8.3 8.4 8.5 8.6 8.7 三

植物 垂柳 云南樱花 小叶女贞 小叶黄杨 雪茄花 睡莲 傘草 229835.93 153319.41 株距6m 株距8m 株距8m 350 13300 380 9500 120 2280 1.5 76.5 0.5 23.5 18024 44736 工程投资总计 8株/m2,种0.1 1802.4 植密度50% 20株/m2,种0.3 13420.8 植密度50% 4 197694.5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sn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