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

更新时间:2024-02-26 14:03: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

名称:能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 专业:核能科学与工程 学号:SA14168187 姓名:王 中 丽

能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

摘要 能源是人类进行生产和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能源的消费水平是衡量一

个国家经济状况、科学技术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世界总人口的增长,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世界各国十分重视合理开发和利用能源。能源给人类带来繁荣和幸福,同时也带来环境污染,带来了灾祸,目前的环境问题,很大部分是由于能源的发展利用,特别是矿产资源的利用所引起的,利用多种能源资源和发展高效、清洁可再生能源以及核能是现代世界各国能源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 能源;能源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环境污染

引言

能源是现代社会的生命线,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也是构成客观世界的三大基础之一。自从工业革命以来,化石燃料对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和幸福。但是,直到最近几十年我们才完全认识到为此付出的代价。其严重后果是全球变暖,很多地区都经历了气候的变化,并且变化速度还在逐步加快。

在20世纪,全球温度上升超过0.7℃。海平面上升超过20cm,而在过去的12年中,有11年是有记录以来的最暖年份,许多山峰上的冰盖正在消失,最近几十年,北冰洋在夏天和秋天冰面厚度缩减了40%以上。科学迹象表明,由人类的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和气温变暖已经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以我个人观点,气候变化是人类文明目前为止遇到的最严峻挑战,并很有可能加剧其他的人类灾难,如贫穷、疾病、食物以及水安全等。

我国是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能源消费国,而且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美国列世界第一位,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关键”的发展方针下,能源短缺将是我国今后几十年发展经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必须尽快解决的关键问题。同时,在加快经济发展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也遭受了几乎不可逆的破坏。虽然经过多年的治理,环境质量已有明显的改善,但是仍存在很多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湖泊的富营养化、城市雾霾天气、突发性环境污染问题等。合理利用资源,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不断改善生态环境,打破资源和环境的瓶颈制约,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具有深远的意义。十八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因此,对于资源和生态环境这两个问题上,决不可偏废一方,应综合考虑两者同时作用和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

能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

一、能源

能源,顾名思义,就是能量的来源或源泉,是指能够直接或经过转换而获取某种能量的自然资源。在自然界里,有一些自然资源拥有某种形式的能量,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转换成人们所需要的某种形式的能量,这样一些自然资源被称为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水力、地热、核能等。在生产和生活中,由于工作的需要或为了便于输送和使用等原因,上述能源经过一定的加工后便可成为符合使用条件的能源来源,如煤气、电力、沼气和氢能等也可称为能源,它们同样为人们提供所需要的能量。

自然界存在的这种能源很多,除了人们熟悉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以外,还有来自太阳的阳光、大气中的风、河里流的水、涨落的潮汐、起伏的波浪、地下的热水以及原子核释放出来的核能等。

能源种类很多,按获得方法可分为:一次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生物质能、水能、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二次能源(煤气、焦炭、汽油、煤油、柴油、液化气、甲醇、酒精、电、蒸汽、热水、余热、人工沼气、氢能、激光能)。

能源多种多样,但各有优缺点,能源的评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储量,是能源评价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2)能量密度,是指在一定的质量、空间或面积内,从某种能源中所能得到的能量。

(3)储能的可能性,是指能源不用时是否可以储存起来,需要时能否立即供应。

(4)储能的连续性,是指能否按需要和所需的速度连续不断地供给能量。 (5)能源的地理分布。

(6)开发费用和利用能源的设备费用。 (7)运输费用与损耗。

(8)能源的可再生性。在能源日益匮乏的今天,评价能源时必须考虑能源的可再生性。太阳能、风能、水能等都可再生,而煤、石油、天然气不能再生,

在条件许可和经济上基本可行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地采用可再生能源。

(9)能源的品位。

(10)对环境的影响。使用能源一定要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化石燃料对环境的污染大;太阳能、氢能、风能对环境基本上没有污染。在使用能源时应尽可能地采取措施防止对环境的污染。在对各种能源进行选择和评价时还必须考虑国情,我国能源结构是以煤为主的格局,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口众多;此外,也应依据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同时充分考虑技术与设备的难易程度,只有这样才能对能源进行正确的评价和选择。

二、能源与环境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以人类为中心并围绕着人的客观物质世界;包括其他生物和非生命物质,构成人类的生存环境。环境既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开发利用的对象。

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排泄物具有的容纳和清除能力,这是其自净能力,当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超过一定程度时,即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再生的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是由于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有害物质进入环境,引起环境质量下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正常生存发展的现象。人类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同时,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以求保持生态平衡,保护人类健康,促进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自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以来,人们千百年来的自然方式大大地改变了。随着现代科学进步和工业化进程的急速发展,人们对于自己所处的环境—大自然的改造能力越来越强。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也发生了明显的变革,基础能源的使用量和需求量开始大幅度增加。

诚然,任何一种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而在诸多能源中,不可再生能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最为严重的。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酸雨污染、荒漠化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化、核废料问题等。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sn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