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学 地球物理学院 STM地震资料解释软件应用实习报告

更新时间:2024-01-30 08:0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院

SMT地震资料解释软件应用实习报告

姓名:X 学号:X 专业:X

指导教师:完成时间:

X X

目 录

第一章 概论······················3 第二章 工作目的和任务及工作完成情况介·········3 一、工作目的任务···················3 二、工作完成情况···················3 第三章 实习进度安排···················3 第四章 实习内容·····················4 一、项目管理·····················4 二、地震数据加载·····················7 三、输入井坐标···················11 四、加载时深表···················14 五、加载测井曲线数据················16 六、加载分层数据··················20 七、曲线时深单位转换················22 八、SynPAK合成记录制作················24 九、层位追踪······················29 十、断层追踪·······················32 十一、选择断层多边形···················33 十二、网格化计算····················34 十三、时深转换形成构造图················35 第五章;实习体会······················37

2

第一章: 概论

地震勘探是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中的一中重要方法,其原理是利用地层与岩石的弹性差异来探测地下地质构造,寻找有用矿产资源。其中的地震资料处理解释是地震勘探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次实习的目的是将所学的课堂理论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巩固和加深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地震勘探软件资料处理解释流程。进行地震勘探软件操作的基本训练,培养刻苦求实的工作作风和实际动手能力,以及综合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使组织生产和管理生产的能力得到初步的训练。

第二章:实习目的及要求

一、实习目的

学习地震解释软件的基本应用。 二、基本要求

(1)、学会操作STM地震解释软件;

(2)、学习运用STM地震解释软件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实习进度安排

本次实习为期5天,全程由李晶老师指导,实习地点安排在九教教室。

3

第四章:实习流程

一、项目管理

1.1.新建工程

在 SMT 解释系统主窗口,选择 Project→Create New Project;选择建立项目的路径并键入工区名称如 Golden,点击,输入工程名。

图1-1 创建新工程

1.2.选择管理井数据的数据库类型

接着选择管理井数据的数据库类型,例如:如果系统安装了 OfficeXP 及以上版本则选择 MS Access XP,然后点击 OK。

4

图1-2 选择管理井数据的数据库类型

1.3.选择工程单位

下图的对话框为“ Project Options”即工区选项,选择 XY 坐标、深度及注释的单位(米制或英制) ,并填如工区海拔和工区底图上网格增量(一般为 200 英尺或 60 米,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这将影响到底图上层位和断层的显示) ,点击 <确定>。

图1-3 选择参数

1.4.导入地图

5

双击进入新建立工区存放的目录 Golden,双击 Golden.tks 或选择 Golden.tks,点击<打开>进入新 建立工区 Golden。

图1-4 创建的新工区

6

二、地震数据加载

2.1.三维数据加载

激活底图, 在菜单中选择 Surveys>Import SEG-Y, 点击 “ Import Single 2D or 3D SEG-Y”选项,并且点击按键 OK。

图2-1 输入SEG-Y数据参数

图2-2 输入SEG-Y坐标数据文件

7

图2-3 定义起始和终止道数

图 输入作者名字、设置纵横线起始号

2.2.坐标数据加载

在“ Import SEG-Y Traces”的对话框中的 y Select Survey 选项里选择 Create new 3Dsurveys 项。点击按键 Browse,选择数据文件所在路径,点击 OK,选择数据类型如Amplitudes,点确定后出现以下对话框,依次填入 3D Survey 的名字、Survey 的描述、起止测线号和道号、线距和道距,点击OK。

8

图2-4 导入坐标文件得到坐标图示

图2-5 输入时间范围

9

图2-6 所得坐标参数及工区底图

10

三、输入井坐标(wellpost.prn)

3.1.输入多井坐标

在主菜单中,点击 Wells>Import>Wells...。在“ Import Source”对话框中,选择Import from File 项,点击按键 Browse,输入坐标文件(该文件以文本格式存储)所在路径,将其打开。点击按键 Next>。在“ Unique Well Identifer Length Specification”对话框中,选择第一个选项(Use UWI an it exists in import data) ,点击 Next>出现 “ Import Well Information”对话框。

图3-1 选择井输入中的多井加载

11

图3-2 输入井信息

图3-3 可用井输入

12

3.2.选择时深类型

在“ Select Depth/Time Type”对话框中,用户可以选择如何输入文件中的时深数据。点击 e Depth Type 的下拉菜单,菜单中有: MD(测量深度)、TVD(KB)(方钻杆套以下的真实垂深)、TVD(Seismic)(地震基准面以下真实垂深) ,以及 Subsea。因为深度数据多为井眼测量深度,用户可直接选择 MD,并点击 Next>继续。

图3-4 选择时深类型MD

3.3.导入井坐标及井名

图3-5 井坐标及井名加载成功

13

四、加载时深表

4.1.加载单井时深表

激活底图,在主菜单中选取 Well>Import>Local and Shared T-D Chart Source...,选取“Load time-depth chart from file”选项,点击按键 Browse。在随后的对话框中,输入目标文件的路径后,点击按键 Next>继续。

图4-1 在井输入选项中选择时深表加载

在 Selection List 的窗口中,选取STVD和Time(in seconds)选项,在 File Data的窗口中用色柱点亮对应的数据列后,点击按键OK。

14

图4-2 导入时深表后进行数据选择

图4-3 AT1井的时深表加载:选择多井共享同一时深表

15

五、加载测井曲线数据(at1.log.prn、log.txt)

5.1.导入测井曲线文件

图5-1 导入测井曲线文件

5.2.井曲线数据输入

16

图5-2 TH1井的井数据加载

5.3.加载斜井数据

图5-3 井输入中选择斜井加载

17

图5-4 TH2斜井数据加载

图5-5 斜井加载后的图像显示

5.4.加测井曲线

在主菜单中选取Logs>Edit>Digital Log Curves,出现“Select Log Curves”对话框。在 Well Name 中选择井名,你可以选择所有曲线(点击All键) 、选择多条曲线(按住键盘上的 Ctrl 键不放,用鼠标选择需要的曲线) 、选择单条曲线(直接用鼠标选取),最后点击OK键确定。

18

图5-6 选择所有曲线

图5-7 AT1测井曲线加载成功

19

六、加载分层数据(welltop.prn)

6.1.一次加载多个分层数据

在主菜单中选择 Tops>Import...。 在 “ Import Source” 对话框汇中, 点亮 Import fromFile 项,点击 Browse...。在“ Open Well Data File”对话框中,打开目标文件。在“FileFormat Selections”对话框中选择输入层位文件的格式,然后在“Unique Well IdentifierLengthSpecifictionUnique Well

IdentifierLengthSpecifiction”对话框中,选取第一个选项 “ Use UWI as it exists in import data”,点击按键Next>。

图6-1 选择输入分层信息

在 “ Import Formation Tops Files” 对话框中,用户需要设定的参数为 “Lines to Skip”。在 Selection List 中,用户需要选取Borehole UWI(API)、MD(measured depth KB)和Formation Top e Name 选项,分别点亮在 File Data 窗口中的对应区域。选取后,点击OK按键,出现“Select Boreholes”对话框。选择要加载分层的井名,点击按键OK>继续。

20

图6-2 输入分层数据

21

七、曲线时深单位转换

7.1.输入声波曲线数据转换方程

在Select of Enter an Equation对话框中输入方程,将所给数据的英尺进行单位转换,转换为单位米。

图7-1

输入转换公式

图7-2 将得到的新声波曲线代替原来的曲线

22

图7-3 选择输出井曲线为声波

7.2.对每一口井的声波曲线数据进行单位转换

图7-4 声波数据转换

23

八、SynPAK合成记录制作

8.1.从地震道中提取子波

图8-1 TH2从数据中提取的子波形态

8.2.在井中提取地震道

24

图8-2 TH11井提取地震道

图8-3 TT2井提取地震道

25

8.3.在Select Synthetic Seismogram Parameters选择其它参数。

选择的参数有时深表,其中没有时深表输入的井可以共享其它井的时深表;输入速度曲线、密度曲线、自然伽马曲线及地震子波,提取地震道。

图8-4其它数据设置

8.4.合成记录制作

当前述三步数据填写完毕后,点击OK,就可以得到合成记录。

图8-5 AT1井合成地震记录显示

26

图8-6 TH1井合成地震记录显示

图8-7 TH11井合成地震记录显示

图8-8 TH2井合成地震记录显示

27

图8-9 YT2井合成地震记录显示

28

九、层位追踪

9.1.Inline层位追踪

在底图中每口井近旁点击右键,选择inline进行层位追踪,现追踪第一层。

图9-1 TH2井旁选择的Inline测线

图9-2 YT2井旁追踪T3H2层

9.2.Crossline层位追踪

29

图9-3 AT1井旁选择的Crossline测线

图9-4 AT1井旁追踪T3H2层

30

图9-5 AT1井旁Crossline层位追踪T3H2层后的Inline显示

图9-6 Crossline追踪后的底图显示

31

十、断层追踪

根据Inline或者Crossline进行断层追踪,不同的断层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以示区分。

图10-1 在Crossline中进行断层追踪

图10-2 断层追踪后的图像

32

十一、选择断层多边形

在主菜单中选择Faults>Edit Fault Polygons>Enable Editing。就可以得到下图:

图11-1 选择断层多边形后的图像显示

33

十二、网格化计算

如果是资料品质比较差, 无法进行全自动追踪解释, 一般来说都需要对稀疏解释的层位进行网格化处理,以满足后续时深转换和成图的需求。

点击主菜单上 Grids>Create Grid 弹出以下对话框, 选择要网格化的层位; 在 Use FaultPolygons 前打勾并选择要与该层位关联的断层多边形;在 Grid Name 项填入网格数据的名称;在 Gridding Algorithm 项选择适当的网格化计算方法。点击 Parameters按钮可改变网格化参数。点击 OK,新底图上将显示网格化后的数据。

图12-1 网格化参数填写

图12-2 网格化后的底图显示

34

十三、时深转换形成构造图

在进行时深转换时如果构造比较简单,区域上沉积稳定,速度变化不大,可以利用时深表进行转换。对时间域的网格化数据进行时深转换。点击主菜单 Tools>Depth Conversion>Depth Map by Shared T-D Chart,参数选择如上图。点击 OK,新底图上将显示网格化后的深度数据。

图12-3 时间域网格化数据进行时深转换的参数设置

图12-4 时深转换后的底图显示

最后可以由时深转换后的底图得到深度等值线图,即构造图。

35

图12-5 深度等值线图(构造图)

36

第五章:实习体会

通过本次实习,使本人达到了实习的相应目的,学会了地震处理软件的基本应用。同时也加深了本人对专业的了解,拓宽知识面,获得基本的操作训练,使本人接触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增强了感性认识,培养和锻炼了本人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本人将来在实际工作中从事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本次试验中,SMT8.6的使用流程相对简易,其和真正生产工作中所用的软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同时对于地震资料的解释,也随着科技的发展,精度要求也逐渐提高,这就意味着我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巩固自己的相关知识,学习更高的专业技能,才能迎合时代的发展,适应相应工作的需要。

3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x1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