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1-8章知识点

更新时间:2023-11-26 12:2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八章 行使法律权利 履行法律义务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关于法律义务说法错误的是( )。 A、法律义务是历史的 B、法律义务源于现实需要

C、法律义务不会发生变化 p195 D、法律义务必须依法设定

2. 下列( )属于公民的基本权利中的政治权利。 A、出版自由 p201 B、宗教信仰自由 C、受教育权权 D、人格权

3. 我国《宪法》规定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属于公民( )。 A、政治权利 B、人身权利 p204 C、文化教育权利 D、监督控诉权利

4. 司法救济一般由( )主导并通过公正的审判来实现。 A、人民法院 p216 B、行政机关 C、人民检察院

D、公安机关

5. 根据法律规定,下列不属于第一顺序继承人的是( )。 A、祖父母、外祖父母 p208 B、父母 C、子女 D、配偶

二、多项选择题

1. 法律义务的履行表现为( )两种形式。P194 A、书面 B、口头 C、作为 D、不作为

2. 根据法律规定,违反法律义务导致的法律责任包括( )。P195 A、民事责任 B、刑事责任 C、行政责任 D、个人责任

3. 在我国,( )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P199 A

18

B、文化水平低的公民

C、信仰宗教而不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公民 D、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4. 下列属于公民人格尊严权利的有( )。P206 A、姓名权 B、肖像权 C、隐私权 D、生命健康权

5. 宪法规定,我国公民在( )的情况下,有从国家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P211 A、年老 B、遭受灾害 C、疾病 D、丧失劳动能力

三、判断题

1. 法律权利的内容、种类和实现程度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p191

2. 住宅安全权利仅指固定居住的住宅,不包括临时性的住所。×p206

3. 在我国,最低就业年龄为18岁。×p209

4. 公民权利的行政救济是指公民可以通过行使听证、复议等权利,

要求国家行政机关以行政裁决的形式实现对权利的救济。√p217 5. 公民的权利受到损害时只能求助于国家机关,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实施救济。×p216

第七章 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 一、单项选择题

1. 我国国家宪法日是每年的( )。

A、9月3日 B、10月1日 C、12月4日 p177 D、12月13日

2. 法治与人治的分水岭在于( )。 A、有没有法律或者法律的多寡与好坏 B、最高的权威究竟是法律还是个人p179 C、是否强调集思广益

D、是否注重领导人的个人魅力、德行和才智

3. ( ),是指当同一项社会关系同时受到多种社会规范而多种社会规范又相互矛盾时,要优先考虑法律规范的适用。 A、法律的排他性 B、法律的优先适用性 p180 C、法律的公正性 D、法律的不可违抗性

4. 人权的法律保障包括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护和司法保障,

( )是人权保障的前提和基础。

A、宪法保障 p181 B、立法保障 C、行政保护 D、司法保护 5. 俗话说,迟到的正义是有瑕疵的正义,指的是程序的( )。 A、合法性 B、参与性 C、公开性 D、时限性p182

二、多项选择题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包括( )三个方面的核心要义。P172

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C、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D、坚持公平公正

2. 坚持( )相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P173

A、党的领导 B、马克思主义 C、人民当家做主 D、依法治国 3. 法治和德治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两种方法。关于德治和法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P175-176 A、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B、德治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

C、德治发挥作用要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D、法治主要靠制定和实施法律规范的形式来推进和实施 4. 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包括法律至上、( )。P179 A、权力制约 B、公平正义 C、人权保障 D、正当程序

5. 权力制约的要求有( )。P180

A、权力由法定 B、有权必有责 C、用权受监督 D、违法受追究

三、判断题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不排除学习西方的多党制、议会制、三权分立、司法独立等政治制度。× p172

2. 行政保护是是人权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 p182

3. 公平正义主要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救济公平。√ p181

4.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形同虚设。√ p187

5. 帮扶弱者、见义勇为只是一种道德诉求,不为我国法律所规定和保护。× p188

第六章 学习宪法法律建设法治体系 一、单项选择题

1. 法律是由特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其中决定法律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是( )

A、人口 B、生产关系 C、生产方式 P144 D、地理环境 2. 就我国现行法律而论,狭义的法律是指( )。 A、宪法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 P143

C、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

D、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3.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最重要的作用是( )。 A、指引作用 B、教育作用 C、预测作用

D、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秩序以及推动社会改革与进步P149

4.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P155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5.(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统帅。

A、宪法 P158 B、法律 C、行政法规 D、地方性法规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各项中,关于法律本质说法正确的是( )。P144 A、法律最高统治者意志的体现 B、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C、法律由特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P144 D、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意志

2. 法律的特征是( )。P144 A、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B、法律是由国家创制的行为规范 C、法律是规定权利义务的行为规范 D、法律是由国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3. 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法律有以下( )类型。P145 A、奴隶制法律 B、封建制法律 C、资本主义法律 D、社会主义法律

4. 法律运行的过程主要包括( )P150

A、法律制定 B、法律执行 C、法律适用 D、法律遵守 5. 下列属于刑法基本原则的是( )。P161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行相适应原则 C、类推原则 D、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

6.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是( )。P167

A、公正司法 B、科学立法 C、严格执法 D、全民守法 7. 在我国,司法机关是指( )P152

A、公安机关 B、检察机关 C、审判机关 D、政府机关

三、判断题

1. 法律是统治阶级整体意志的体现,所以统治阶级也必须守法。√ P144

2. 国务院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 P151 3. 守法仅指一切组织和个人依法承担并履行义务。× P152 4.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P157 5. 劳动法属于社会法。√ p161 6. 民事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 P163

第五章 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 一、单项选择题

1.()是指人们的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 A、职业道德 B、社会公德 P119 C、家庭美德 D、个人品德

2.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 )。 A、尊师重教 B、互帮互助 C、遵纪守法P120 D、身体力行

3.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体现在( ) A、减少上网时间 B、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C、熟练掌握网络社交软件 D、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P122

4. 青年马克思在谈到选择职业的理想和价值时曾经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这体现了正确的择业观——()。 A、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P125 B、服从社会发展的需要 C、做好充分的择业准备 D、明确择业的标准和目的

5. 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大学生应当处理好恋爱与学习的关系、恋爱与关心集体的关系、( )关系。 A、恋爱与关爱他人 B、恋爱与关爱社会

C、恋爱与关爱他人和社会P134 D、恋爱与工作

6. 个人品德是个体对某种道德要求认同和践履的结果,集中体现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 )的内在统一。 A、道德实践 B、道德行为P13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7n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