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海绵城市-专篇设计

更新时间:2024-01-29 13:0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 建筑与小区内海绵性工程措施应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功能性、景观性、 安全性,应采取保障公共安全的保护措施。

2 新建建筑与小区中高度在 30m 以下、 坡度小于 10°的屋顶宜采用屋顶绿 化,且屋顶绿化面积宜占该类建筑屋顶面积的 30%-85%。改造建筑与小区可根 据建筑条件考虑采用屋顶绿化。

——根据气候特点、屋面形式、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植物种类。不宜选择根 系穿刺性强的植物种类,不宜选择速生乔木和灌木植物。屋顶绿化内的乔木应根 据建筑荷载,适当选用,应栽植于建筑柱体处,土壤深度不够可选用箱栽乔木。 ——种植屋面宜设置雨水收集系统, 水管、 电缆线等设施应铺设于防水层上, 屋面周边应有安全防护设施,灌溉宜采用滴灌、喷灌和渗灌设施。

3 屋面雨水宜采取雨落管断接或设置集水井等方式将屋面雨水断接并引入

周边绿地内小型、分散的低影响开发设施,或通过植草沟、雨水管渠将雨水引入 场地内的集中调蓄设施。

4 屋面及硬化地面雨水回用系统均应设置弃流设施。初期径流弃流量应按

照下垫面实测收集雨水的 SS、COD 等污染物浓度确定,当无资料时,屋面弃流 可采用 5~7mm 径流厚度,地面弃流可采用 5~10mm 径流厚度。雨水可回用于建 筑与小区生活杂用水、绿地浇洒、道路冲洗和景观水体补给等。

5 建筑与小区内无大容量汽车通过的路面、停车场、步行及自行车道、休

闲广场、室外庭院应采用渗透铺装,新建区透水铺装率不小于 50%,改建区透水 铺装率不宜小于 40%。

6 建筑与小区道路最大道路纵坡为 8%,最小道路纵坡为 0.3%。对于下沉 式绿地段道路,竖向高程应高出绿地标高不小于 50mm。

7 建筑与小区道路两侧及广场宜采用植被浅沟、渗透沟槽等地表排水形式

输送、 消纳、 滞留雨水径流, 减少小区内雨水管道的使用。 若必须设置雨水管道, 设施规模原则上应该按照《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101-2006,2014 年版) 中相应标准进行设计。

8 建筑与小区雨水口宜设在汇水面的最低处,顶面标高宜低于排水面

10mm~20mm,并应高于周边绿地种植面 40~50mm;雨水口应截污挂篮、环保雨 水口等措施。

9 建筑与小区内绿地宜采用可用于滞留雨水的下沉式绿地:

—— 下 沉 式 绿 地 应 低 于 周 边 铺 砌 地 面 或 道 路 , 下 沉 深 度 宜 为 100mm~200mm,且不大于 200mm;

——周边雨水宜分散进入下沉式绿地,当集中进入时应在入口处设置缓冲; ——当采用绿地入渗时可设置入渗池、入渗井等入渗设施增加入渗能力; ——下沉式绿地内一般应设置溢流口(如雨水口),保证暴雨时径流的溢流 排放,溢流口顶部与绿地的高差不宜超过 50mm。 27

10 小区道路两侧、广场以及停车场周边的绿地宜设置植草沟,植草沟与其 他措施联合运行,可在完成输送功能的同时满足雨水收集及净化处理要求。 ——植草沟断面形式宜采用抛物线型、三角形或梯形;

——植草沟顶宽不宜大于 1500mm,深度宜为 50mm~250mm,最大边坡宜 为 3:1,纵向坡度不应大于 4%,沟长不宜小于 30m。

11 在小区内建筑、道路及停车场的周边绿地宜设置生物滞留设施,对于径

流污染严重、设施底部渗透面距离季节性最高地下水位或岩石层小于 1m 及距离 建筑物基础小于 3m(水平距离)的区域,可采用底部防渗的复杂型生物滞留设 施。

——生物滞留设施的蓄水层深度应根据植物的耐淹性能和土壤渗透性能确

定,一般为 200-300mm,并设 100mm 的超高,局部区域超高可进行适当调整, 但需满足相关设计规范要求。

12 建筑与小区应根据条件设置雨水调蓄设施,设施规模参照 5.1.3 计算, 其 中新建工程硬化屋面面积达 2000 平方 m 及以上的项目,应配建雨水调蓄设施, 每千平方 m 硬化屋面面积配建调蓄容积不小于 30 立方 m 的雨水调蓄设施。 雨水 调蓄设施包括: 雨水桶、 雨水调蓄池、 雨水调蓄模块、 具有调蓄空间的景观水体、 洼地,不包括低于周边地坪 50mm 及以内的下沉式绿地。

——在雨水管渠沿线附近有天然洼地、池塘、景观水体,可作为雨水径流高 峰流量调蓄设施,当天然条件不满足,可建造雨水调蓄设施。

——雨水调蓄池可采用室外地埋式塑料模块蓄水池、硅砂砌块水池、混凝土 水池等。

——塑料模块组合水池作为雨水储存设施时,应考虑周边荷载的影响,其竖

向荷载能力及侧向荷载能力应大于上层铺装和道路荷载及施工要求, 考虑模块使 用期限的安全系数应大于 2.0。塑料模块水池内应具有良好的水流流动性,水池 内的流通直径应不小于 50mm,塑料模块外围包有土工布层。

——有景观水体的小区,景观水体宜具备雨水调蓄功能,水体应低于周边道 路及广场,同时配备将汇水区内雨水引入水体的设施,景观水体的规模应根据降

水规律、 水面蒸发量、 径流控制率、 雨水回用量等, 通过全年水量平衡分析确定。 13 对产生污染物及有毒害物的工业建筑绿地中不宜设置雨水入渗系统,宜 设置雨水截流设施,防止污染水体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

14 新建项目地下室设计时,考虑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雨水模块等设施 的水向更深处土壤渗透的要求。

15 建筑与小区海绵工程措施组合应符合以下关系:

1 降落在屋面(普通屋面和绿色屋面)的雨水经过初期弃流,可进入高位

花坛和雨水桶,并溢流进入下沉式绿地,雨水桶中雨水宜作为小区绿化用水。 2 降落在道路、广场等其他硬化地面的雨水,应利用可渗透铺装、下沉式

绿地、渗透管沟、雨水花园等设施对径流进行净化、消纳,超标准雨水可就近排 入雨水管道。在雨水口可设置截污挂篮、旋流沉沙等设施截留污染物。 3 经处理后的雨水一部分可下渗或排入雨水管,进行间接利用,另一部分

可进入雨水池和景观水体进行调蓄、储存,经过滤消毒后集中配水,用于绿化灌 溉、景观水体补水和道路浇洒等。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ge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