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及全册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3-03-26 11:1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进度表

本学期我承担六年级《道德与法治》 学科的教学工作任务, 为了 不断提升自 己的精神追求, 增强职业道德, 掌握教育规律, 拓展学科知识, 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如下:

一、 指导思想

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指导, 使道德存在于儿童的内心, 使法治原则为更多儿童所了 解和遵守, 引 导儿童热爱生活、 学习做人, 懂法守法, 自 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社会规则, 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 惯、 乐于探究、 热爱生活的儿童。 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 本学期将一如既往地扎实落实学科的各项常规工作, 提高教学效率, 同 时加大学科科研力度,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科建设。

二、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六年级班共有学生 44人, 男 生 19 人、 女生 25 人, 大多数学生学 习 习 惯与品行表现较好, 对教材知识的学生有兴趣, 总体感觉学生思想淳朴, 大部分学生学习 态度比较认真、 自 觉。 大部分学生基本懂得了 学校生活规则, 养成了 良好的生活习 惯和学习 习 惯, 多数学生文明有礼貌, 能遵守课堂学习 规定, 能积极学习 ,能安全健康地学习 生活。 但个别同 学也有爱占小便宜、 以自 我为中心的地方。相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 这些学生在思想、 行为上都会有所改变, 健康成长。

三、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编排分为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 , 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 , 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 , 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教材内容围绕法律、 法规,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国家基本制度、 国家机构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成为一个整体。 课文通过插图和典型事例, 让学生在学习 的过程中, 体会自 己受到法律保护的同 时, 也应当遵守法律、 法规, 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

四、 教学目 标

本册教材围绕公民与国家的关系的生活主题, 以法律和宪法精神为主线, 坚持党的领导、 人民当 家做主、 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国家基本制度、 国家机构等内容贯穿起来, 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1. 通过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 的教学, 感受到法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懂得生活中法律是不可或缺的。 只有懂法、 守法生活才会和谐美好,让学生体认宪法的核心价值, 初步理解宪法精神

2. 通过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的教学, 着重讲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并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 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是了 解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依法行使权力 , 依法履行义务。

3. 通过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 的教学, 识记国家机构的含义、 组织体系、设置。 着重讲宪法规定国家制度, 宪法将国家权力赋予国家机构并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4. 通过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的教学, 体会自 己受到的法律特殊保护, 增强运用 法律保护自 己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了 解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的专门法律, 知道未成年人受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 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及其在青少年成长中的地位。 。

四、 教学措施

1. 全面把握课程目 标, 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 忽略能力、 情感、 态度、 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 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 善于调动和利用 学生已有的经验, 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 探究。

3. 创设学习 情境, 灵活选用 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 主学习 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

4. 充实教学内容, 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 , 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 同 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 拓展教学空间 ,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 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 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体验社会生活, 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五、 教学进度表

2. 部编版六上道德与法治全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我们的守护者

1、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 懂得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的特别需要,感受法律保护对未成年人的意义。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法律来积极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法律的保护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 依法保护我的正当权利。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利, 当公民权利受到侵犯时, 应依法维护

自己的合法权利。

教学难点: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特别需要。

【教学方法】自主预习,情景体验,分组探究,交流展示,归纳提升,达标测试。

教法:提问法,讲解法,讨论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准备】

小品表演、案例搜集、了解有关法律的一些规定。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 我们渴望平静、 和和美美的生活, 但社会生活并非如此。 请欣赏同学给我们带来的小品表演。

小品表演:学生表演引言中的汪菁、杨依、王浩权利被侵害的三个片段。

师: 同学们, 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呢? 面对这些情形, 你觉得是继续忍受还是可以想别的办法解决呢?

学生讨论, 分别发表意见, 说出多种解决方案, 如通过新闻媒体披露, 运用社会舆论的压力解决; 推举代表与对方交涉, 协商解决; 到政府的有关部门反映情况; 把对方告上法庭,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师: 同学们说得很好。 生活中权利受到侵害时, 我们可以运用法律来积极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利, 法律保护就在我们身边。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第五单元第一节“生活中的法律保护”

二、 了 解本节课的学习目 标:

(1)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懂得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2) 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成长的特别需要, 感受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意义。

三、 学生自主学习, 了 解本堂课的主要知识点:

(1)如何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利?

(2)说说我们在家中、在学校、在社会中所享有的一些权利?

(3)为什么我们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需要国家法律的特殊保护?

(4)有哪些保护未成年人正当权利的专门法律?

学生边看书,边把问题批在相关课文的上面,并将答案打记出来。

交流自主学习的结果。

四、 分组探究、 展示交流:

1)、你说我说大家说:除了课文中提到的几种权利,你还知道我们享有哪些权利?学生分组探究,代表发言交流探究成果。

教师指导: 1、 政治权利: 言论、 出版、 集会、 结社等政治自由; 批评、建议、 申诉、控告、检举权等。

2、人身权利:人身自由权、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荣誉权、名誉权、隐私权等。

3、财产权利:个人财产所有权、财产继承权等。

4、受教育权。

5、司法保护权。

2)、 根据引言部分所说的汪菁、 杨依、 王浩的情况, 你认为他们分别可以怎样依法维权?

学生分组探究,代表发言交流探究成果。

教师指导:利用法律来进行维权主要依靠法律手段,通过执法机关来进行维权行动。

(1)、 汪菁案例解决的途径: 上诉到工商部门、 城管部门等, 由他们出面进行依法取缔;去法院起诉,要求停止侵害,进行赔偿。

(2)、杨依维权的途径:

反映到卫生防疫部门, 依法处罚小饭店; 上诉到法院要求民事赔偿等。(3)、 王浩可以拨打110报警,由公安部门配合抓获敲诈者。

3)、作为未成年人,一般会有哪些不法侵害发生?把你知道的案例与大家分享。

学生分组探究,代表发言交流探究成果。

未成年人的侵害有来自社会的,还有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如:

1、被社会青年敲诈勒索。

2、被流氓或坏人殴打。

3、被人拉拢看黄色书刊、录像等。

4、被坏人抢夺钱财或被骗钱财。

5、被家长或学校老师殴打、体罚。

6、雇佣童工。

7、有些娱乐场所、网吧引诱未成年人进入等。

8、有些厂家、商家销售不合格食品.

4)、你认为应如何防止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事情发生?

学生分组探究,代表发言交流探究成果。

1、全社会共同参与,齐心协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

2、 加强管理, 加强理想、 道德、 法制、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教育, 提高未成年人的素质,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

3、 注重修养, 善于引导, 家庭和学校为未成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学习环境。

5)、阅读课文中提供的少年犯罪的案例,谈谈怎样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学生分组探究,代表发言交流探究成果。

教师指导:

1、全社会共同参与,齐心协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

2、 加强管理, 加强理想、 道德、 法制、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教育, 提高未成年人的素质,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

3、 注重修养, 善于引导, 家庭和学校为未成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学习环境。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认识法律,懂法知法

【教学反思】

随着年龄的增长, 学生的生活经验、 社会见闻不断丰富, 他们初步感受到法律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但由于他们的生理、心理发育不成熟,思维水平和社会经验有限,他们对法律的认识比较片面,忽略的法律的保障作用,缺乏法律意识。

2、 宪法是根本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 懂得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的特别需要,感受法律保护对未成年人的意义。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法律来积极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法律的保护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 依法保护我的正当权利。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利, 当公民权利受到侵犯时, 应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教学难点: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特别需要。

【教学方法】

自主预习,情景体验,分组探究,交流展示,归纳提升,达标测试。

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准备】

幻灯片,情景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板书)

一、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板书)

学生回顾前面所学知识:

出示图片:打击犯罪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依法行政。

依法治国首先应该依据哪部法律?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

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出示图片:宪法

因为宪法规定了我们国家的性质、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等根本问题。

学生齐读教材中关于宪法第一条第一、第二款规定。

教师:你还知道其他根本问题的相关内容吗?

活动一:知识抢答一

(1)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 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 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 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 (平等权; 政治权利和自由; 宗教信仰自由; 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的权利;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正当权利。)

(5) 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 (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 遵守宪法和法律, 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 遵守劳动纪律, 遵守公共秩序, 尊重社会公德; 维护祖国的安全、 荣誉和利益; 保卫祖国, 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依法纳税。 其它: 公民有劳动的义务; 有受教育的义务; 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6)国家的标志是什么?(国旗、国徽、国歌。)

……

教师作好各组抢答结果记录。

建国以来, 我国先后颁布过四部宪法, 1982 年宪法是现行宪法, 曾做过四次修订。 它由序言和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四章构成。

【板书设计】

树立宪法意识,知法懂法不犯法

【教学反思】

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树立宪法意识。” 因为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实施宪法目 的是有效贯彻依法治国的原则, 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首先要增强学生的宪法意识。 所以在整个法制教育中, 宪法教育居于核心地位。 同时宪法是公民权利的根本法律保障,每位公民都有必要了解宪法、掌握宪法。

3 公民意味着什么

教学目 标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 标: 树立公民意识,承担公民责任。

2、 能力目 标: 能够知道如何做合格公民,让自己成为中国名片。

3、 知识目 标: 认识国家的成就,增强自豪感,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维护国家形象。

教学重点: 认识国家的成就, 增强自豪感。

教学难点: 认识国家的成就, 增强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播放视频《厉害了 , 我的国》

2、 说一说: 从视频当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骄傲吗?

二、体会国家的自豪感

1、 小镜头: 振奋人心的时刻

2、 小小分享会: 还有哪些事情让你体会到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如科技、体育、经济等领域的成就。

3、 中国辉煌:

(1) 2008 年, 第 29 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办。

(2) 中国是全世界第五个掌握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3) 2018 年, 中国登上了 无人敢去的月球暗面.

(4) 诞生了 全世界第一个人工智能播音员.

(5) 建成港珠澳大桥并通车.

(6) 全世界最高的无轴摩天轮——山东潍坊的“渤海之眼”。

(7) 中国所取得的世界第一。

4、 小组讨论:

(1) 中国的成就不仅在国内, 还在国外。很多中国人在海外取得科技、商业等方面的成就,你知道他们的励志故事吗?

(2) 中国近年来国际地位越来越高,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你知道中国都为世界做了些什么吗?

5、 中国人在世界:

(1) 周迅获得法国政府颁发的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

(2) 吴国发教授先后被聘请为布什总统和特朗普总统的顾问,入选美国《马魁斯世界名人录》和英国剑桥《国际传记词典》。

6、 中国在世界:

(1) 援外医疗队。

(2) 维和部队。

7、 情感大体验: 看到祖国的那么多成就,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8、 一起来朗诵《我骄傲: 我是中国人(节选)》

三、 感悟做合格公民

1、 思考与讨论: 你知道中国这些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谁吗?

2、 小提示: 中国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都离不开每个中国公民的共同努力。

3、 总结: 中华民族是智慧、 勤劳、勇敢的民族,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是我们作为中国公民的使命。

4、 活动园: 判断下列关于中国公民的说法。 说法正确的在括号里画“√ ”, 说法错误的在括号里画“×”,并尝试说一说理由。

5、 礼仪小教官: 这样做对不对? 我们应该怎么做?

6、 思考与行动: 随着中国经济、 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到海外留学、务工和执行公务的人员越来越多, 而外国人来到中国旅行、 工作等的人员也越来越多。 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国公民,我们应该为国家做些什么?

7、 小提示: 我们每个人都是中国人,代表着国家的形象,是中国的名片。因此,我们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国家增添光彩,而不要抹黑国家形象。

8、 小镜头: 李铭独自一人出国旅游时发现自己的护照丢失, 正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突然想起了一个电话号码“12308”。

9、 讨论:

(1) 护照丢失很严重吗? 你见过护照吗?护照上有哪些重要信息吗?

(2) 你知道 12308 是什么电话号码吗?拨打这个电话能够帮助李铭解决问题吗?

10、 认识护照。

11、 小提示: 12308

四、课堂小结

我们是中国公民, 我们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 我们也要努力, 让中国因为我们而骄傲。

板书设计:

公民意味着什么

1、 中国公民的骄傲

2、 怎样做合格公民

4、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 让学生初步了 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 普及相关的法律知识。

3、 提高学生法律意识, 初步建立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

明确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构建法治意识

【教学方法】

自主预习,情景体验,分组探究,交流展示,归纳提升,达标测试。

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应就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做专门的学习和了解。

2.教师应当了解学校所在地区的人民代表,并与其联系,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1、 故事导入

师:《闻鸡起舞》《中流击楫》

师: 祖逖、 刘琨的英勇行为让我们敬佩不已。 同学们, 你们已经年满十周岁了 , 相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弟弟、 小妹妹, 你们长大了 , 长高了 , 也更加懂事了 。 你们有自己的道德要求, 让“学法、 知法、 守法、 用法” 成为你们的习惯,因为法律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师:这节法制课我们来学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 公民、 权利和义务的概念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引导理解概念)

学生自由发言讨论,师总结解释概念。

师: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3、 权利的范畴

你们生活在家庭、社会和学校中,每一个成年人都有责任保护你们。了解自己的权利,知道权利被侵害后如何保护自己, 是十分必要的, 相信学习了 本课之后同学们会有所收获。

师:描述案例 1 情景

课件演示《宪法》中密切联系小学生的权利的条款。

4、 义务的范畴

说完了权利我们再来看看我们的义务。请先看案例2,课件出示案例 2。

师:从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学生自由交流。

师: 义务是我们必须去做的事情, 宪法中对公民的义务也做出了 详细的规定:(课件出示)指名读。

5、 知识拓展

不仅我们国内的法律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就是国际上也出台了 许多法律法规来保护少年儿童的权利。

课件出示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指名读。

6、 知识梳理

本节课我们学习到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知道了 小学生也是公民, 也具有和成年人一样的法律赋予的权利, 就是在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 中都有明确的规定。 涉及保护我们少年儿童的法律还有很多很多,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等等, 我们会在今后的学习中慢慢接触, 希望法律改变你们的生活。

【板书设计】

做合格公民,做国人骄傲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们学习到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知道了 小学生也是公民, 也具有和成年人一样的法律赋予的权利, 就是在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 中都有明确的规定。 涉及保护我们少年儿童的法律还有很多很多,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等等, 我们会在今后的学习中慢慢接触, 希望法律改变你们的生活。

5、 国家机构有哪些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 标:

(1) 识记国家机构的含义

(2) 识记国家机构的组织体系

(3) 识记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

(4) 理解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 国家职能之间的关系

(5) 理解中央国家机构的职权和活动组织原则

(6) 运用国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组织活动中的对人民负责原则原理说明依法治国及加强廉政建设的必要性

2、 技能目 标:

(1) 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辩证的分析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之间的关系

(2) 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认清资本主义国家机构的本质

(3) 理解并能坚持做到依法治国的各项要求,做一个守法、护法公民

3、 价值目 标

(1) 通过对依法治国原则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守法意识。

(2) 培养学生强烈的国家意识和国家认同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 国家职能的关系

2、 准确理解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

教学难点:

1、 我国国家机构的活动原则

2、 什么是人民法院的独立审判权?人民法院为什么要独立行使审判权?

3、 正确理解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权, 人民检察院为什么要独立行使法律监督权? 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

4、 国家主席(难点、 易错点)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述法, 比较法。

学法:合作交流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课件,素材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五、教学过程:

1、 用电脑把第一课的主要内容显示一遍, 这样做既可以帮助学生回忆第一课的知识,又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和知识的内在联系上, 把握本课的教学内容, 因为本课关于国家机构的知识是第一课有关国家基本理论知识的继续和拓展。

2、 让学生准确回答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的关系。教师可以在黑板的副板书位置上写出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的关系,以便学生加深印象。

3、 教师小结: 我们通过近一个月 的政治课学习, 知道了 国家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 国家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 担负着一系列对内对外职能, 那么, 国家要靠什么来行使国家权力。 实现对内、 对外职能呢? 这个问题就是我们这一课所要研究的问题。

一、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板书)

前边我们复习 了 关于国家职能, 即国家在实现阶级统治与社会管理中担负的职责和功能, 实现阶级统治, 实施对社会的管理, 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 这个物质载体就是国家机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国家机构问题。

1、 国家机构的含义(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 42 页第一自然段, 然后回答: 什么是国家机构? 它包括哪些国家机构。

在学生看完第 42 页第1 段后, 总结: 统治阶级为行使国家权力而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国家机关的总和, 就是国家机构。

结合投影, 引导学生分析国家机构的含义。 首先, 提出问题: 为什么要建立国家机构?如果学生答出是为了 行使国家权力, 就一定要问: 是所有的阶级都能行使国家权力吗?要让学生完整答出是统治阶级为行使国家权力。

(1) 国家机构是国家机关的总和。(板书)

从纵向看它包括: 中央国家机关、地方国家机关

从横向看它包括立法机关、 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暴力机关

请同学们看课本第 42 页, 第 2 自然段,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国家性质与国家机构的关系?为什么是这种关系?

(3) 国家行政机关。(板书)

行政管理一词是指一切社会团体、 社会组织为了 一定的目 标而进行的组织和活动, 一般具有指挥与执行两层意思。 而负责行政管理的机关就叫行政机关。 如果是管理国家行政事物的机关,那就是国家行政机关,又称国家管理机关,通常也称为政府。

行政机关产生的方式: 有的由立法机关产生, 比如议会制国家, 由议会中的占多数席位的政党组阁;有的由选举产生, 比如总统制国家,由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

现代各行政机关及其首脑的称谓不同,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七国首脑会议参加者, 各国的行政机关与首脑的称谓都有哪些?

(学生议论,教师归纳。)

行政机关的名称有内阁(这词源于法国, 是国王单独会见侍从的私人房间或开秘密会议的小房间)、 政府。 首脑的称谓有首相、 总理、 总统。 像英国叫首相、 日本叫总理、 法与美国总统。 内阁成员有的大臣, 有的叫部长。 世界上也有的国家的行政机关叫部长会议,行政首脑叫主席, 我国的行政机关是国务院,行政首脑叫总理。

【板书设计】

司法机关,维护和平

【教学反思】

我们了解了国家机构的含义、 国家机构的组织体系以及国家机构设置的依据。 请同学回

答:我国有哪些国家机构? 我们为什么要设置这些国家机构?

6、 人大代表为人民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共和国、 公民、 人民代表三个概念的含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2.知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和作用。

3.知道人民代表是代表人民利益的。

4.初步了解人民代表的工作方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公民参加国家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教学难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公民参加国家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述法, 比较法。

学法:合作交流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课件,素材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及过程〗

1 . 导入。 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 3 页上方的课文。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共和国”“公民”“人民代表” 三个概念, 请学生就自己对这三个概念的理解自由发表意见,教师不必判断正确与否。 教师应告诉学生, 今天的学习就是要帮助他们深入认识和理解这三个概念。

2.探究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讨论上述三个概念。

共和国 “是一种国家性质, 即国家是什么样的。除了共和国,还有其他体制的国家,如封建国家。我们国家几千年来一直是封建国家,而共和国是没有皇帝、国王的国家。封建国家是属于君主的, 共和国则是属于人民的。”

公民

“在封建国家, 国家的主人是皇帝、 国王等君主。 在共和国, 国家的主人是公民。 那么, 什么是主人? 同学们认为主人是什么样的人? ” 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家庭进行思考, 引导他们得出如下意见: “主人是可以做主的人, 比如决定各种事情, 在家庭里如要不要买房子、 买什么样的房子、 买什么地方的房子, 要不要让孩子参加围棋班,假期是回老家走亲戚还是外出旅游, 只有自己家的人才能决定(小学生也是小主人) 等,外人不能替家庭的人做决定, 这个家庭的人才是主人。又如,有的同学可能养过小猫、小狗等宠物,对于这些宠物, 你们就是主人,你可以决定是不是带它出去、到哪里去、什么时候去, 决定喂它吃什么、 什么时间替它洗澡等, 总之替它决定许多事情, 甚至决定它的命运―――是不是把它送人等。”

“作为国家的主人意味着什么呢? 那就是要管理国家中发生的各种事情, 要对国家负责。 我们国家的主人是所有的公民, 所有的公民都要管理国家, 对国家负责。 而在封建国家,只有国王或皇帝才能做决定,而且他可以决定所有人的命运。”

公民怎样管理国家的各种事情呢?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了解到一种, 就是自己直接参加投票选举, 比如自己选举居委会、 村委会, 直接参与决策; 又如, 虎子所在村的全体村民投票决定开办土豆加工厂等; 再如, 同学们自己也亲身经历了 选举班委会的活动,自己投票选出了 班旗和班徽。 不过, 如果所有的事情都让每个公民去讨论、 决定和投票,是不是可能?”请学生参考教科书进行发言, 将他们的意见引导到选举代表的答案上来。人民代表 “所有的公民都有权利对国家的事情提出批评和建议。 但是, 我国有1 3 亿公民, 不可能所有重大的事情都让大家停下自己的工作去讨论、 决定, 所以必须选举代表。 人民代表就是由公民选举出来, 代表公民参加国家或地方管理的人。” 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再学习教科书第2 3 页的课文。

3 . 阅读讨论。 教师提问: “人民代表是怎样工作的? ” 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3 ~24页, 通过提问确认学生基本清楚了 学校门口 设立安全标志的过程, 尤其是小学生和姚老师在这个过程中都做了 些什么,并且用左侧方框中的文字加以强调和概括。

4 . 小组准备。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 布置任务: “同学们从教科书上了 解了人民代表是怎样工作的, 我们每个小组在下次课上要完成一个任务, 通过模拟活动, 表现一位人民代表代表公民对地方或者国家的事情提出建议。” 教师应提醒学生参考教科书中提到的姚老师是怎样做的, 人民代表工作的基本原则―――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然后让学生准备。 教师巡视并为学生提供帮助。 每个小组应当有一个同学模拟人民代表, 其他同学模拟普通公民。 要表现出通过公民向代表反映意见、提出要求、人民代表了解情况、写出提案、告诉公民自己准备怎样在代表大会上提出等完整的过程。教师应提醒学生,要设计好在自己的小组中普通公民是什么人, 应当与他们所反映的问题和要求一致, 比如,农民反映假种子问题、 某地居民要求本地的企业解决排放污水问题等。

【板书设计】

人民代表为人民, 带领人民奔小康

【教学反思】

整个教学过程立足学生的学情, 注重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培养了 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新课改中要求师生互动的要求。

7、 权利受到制约和和监督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明确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

○明确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在于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认识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明确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2、 能力:

○ 提高归纳与分析的能力。 归纳监督政府权力的若干途径, 分析政府依法行政和接受民主监督的重要意义, 分析建立健全权力监督机制的内涵等。

○ 利用教材提供的情景和问题, 就有关政府依法行政和权力监督体系的内容, 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

○ 学会辩证地认识问题。 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权力。

○ 学会行使对政府的监督权。

●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了 解权力的两面性, 形成正确的权力观。

○ 认识人民监督政府是民主政治的重要标志, 培养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政治素养和公民意识。

○ 了 解相关加强和改进政府工作的信息, 体会我国政府推进依法行政、 进行科学民主决策和接受人民监督的重要意义。

○ 明确我国行政监督体系的作用,相信我们的政府是法治政府。

【教学重难点】

1. 明确政府接受监督的重大意义。(重点)

2. 理解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具体要求。(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述法,比较法。

学法: 合作交流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课件,素材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在我国, 政府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政府要依法行政,但是滥用权力时有发生, 怎样确保权力依法行使呢? 今天我们共同探讨这一问题(板书: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课堂探究活动一:

教师提问: 1、 同学们, 大家讨厌贪官吗?为什么?

2、 你心目 中的好官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自学教材46页第一段和47页最后一段, 了 解权力的两面性及为什么要对权力进行监督和监督的意义。

结论一:为什么监督政府

教师点评并总结:权力是把双刃剑,为防止权力的滥用,就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这样才能保证政府行使权力是为人民谋利益的。监督政府的意义,

课堂探究活动二:

教师提问:这些官怎么就成了 贪官了呢?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展示贪官语录。

教师总结:究其原因有两个: 一是思想根源,二是制度根源。

教师提问:你认为思想根源和制度根源哪方面的完善能更直接有效的减少“贪官”?学生自由回答。

结论二:怎样监督政府

教师点评: 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这个机制, 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我国行政监督体系是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的有机结合。展示相关图片。

课堂探究活动三:

讨论:公民的监督和政府自身的监督哪个更有效?

学生自由发言

播放视频:焦点访谈《督查到底,追责到人》了解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

结论三:我国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

教师总结:两者相结合才最有效。

指导学生结合教材 47 页图了 解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练习:几种监督方式的区分

教师: 政府也自觉接受监督, 建立公开办事制度, 这就是阳光工程。 就你最关心的问题,打市长热线询问

【板书设计】

权利的行使,大家共同监督

【教学反思】

建立廉洁高效政府, 也需要每一个公民的努力,最后,我们一起来宣誓。

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我宣誓积极行使公民权利, 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监督,为建立廉洁高效政府而努力!

8、 我们受特殊保护

【教学目标】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明确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意义, 体会今天的我们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

能力: 能够认识和判断哪些是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现象和行为, 提高辨别是非、 美丑的能力。

知识:了解家庭保护、 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我们为什么受法律特殊保护,法律怎样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教学难点: 学校保护、 家庭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辨析。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述法, 比较法。

学法: 合作交流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课件,素材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 导入语: 同学们, 我们平常乘车会给那些人让座? 因为老弱病残孕是弱势群体, 要受到全社会的特殊关爱。 同样, 我们未成年人在成长的过程中, 有可能受到来自各方面的侵害,也需要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法律来保护我们。

2、 课件展示课题: 《我们受法律特殊保护》

二、讲授新课

㈠、我们需要特殊保护

过渡性交流:我们受法律保护, 这里的我们指的是谁?未成年人指那些人?

〖情境互动动一〗(见课件) 情境再现: 上述这些图片和和情境案例, 给我们的感想是什么?结合以上图片和案例, 你能说出未成年人为什么需要特殊的保护吗? (P63+序言)

结论:未成年人很容易受到侵害。

原因: ①、 现实方面: 我们生活的环境是复杂的, 存在着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因素, 在我们成长过程中, 时常会受到一些不法侵害。 ②、 自身方面, 未成年人有许多弱

点和不足:未成年人生活经验不足,各方面不够成熟,辨别是非和区分良莠能力较差;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够强,容易遭受不法侵害。

结论:我们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

过渡性交流: 除了 上述原因外, 你认为还应该有什么原因? 让我们一起来观看一个视频吧。

〖情境互动二〗(见视频) 想一想: 党和国家领导人为什么要重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P46)

原因: 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对国家和民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未成年人是党和国家的希望, 是中华民族的希望, 我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民族的振兴、 国家的富强。 结论: 我们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

过渡性交流: 通过上述的分析了 解, 请同学们一起来分享一下我对“青少年为什么要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 的总结, 大家对照自己的理解,看一看你总结的对吗?

〖我的小结〗: 青少年为什么需要受到特殊保护?

1、 自身方面, 未成年人有许多弱点和不足: 未成年人生活经验不足, 各方面不够成熟,辨别是非和区分良莠能力较差; 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够强,容易遭受不法侵害。

2、 国家方面: 我们是党和国家的希望, 是中华民族的希望, 我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着民族的振兴、 国家的富强。

3、 现实方面: 我们生活的环境是复杂的, 存在着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因素, 在我们成长过程中, 时常会受到一些不法侵害。

㈡、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名言欣赏〗: 马克思名言(见课件)。

过渡性交流: 〖益智小测验〗 为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家庭、 学校、 社会做出了 不懈的努力, 下边我们进行一个益智小测验, 看谁能首先分辨出下面图片中我们都受到了 来自哪些方面的保护吗? 请举手回答。

〖调查报告〗(见课件): 你还能列举身边的来自家庭、 学校、 社会方面保护未成年人的典型事例吗?

温馨小提示: 父母对我们悉心照料; 老师对我们进行安全教育; 学校进行危房改造; 对未成年人免费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智慧展示台〗(见课件): 结合上述情境材料, 你能说说家庭、 学校、 社会对我们的健康成长有什么重要作用吗? (P65 正文,略)

过渡性交流: 家庭、 学校和社会各界自觉履行职责对我们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社会生活环境是复杂的, 也存在着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 面对下列情境, 你会怎样做?你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学生交流, 得出结论: 运用法律手段, 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因为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过渡性交流: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有效地制止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我国许多法律法规都对保护未成年人作出了 明确的规定, 还制定了两部专门法律从家庭、 学校、 社会、 司法四个方面具体规定了 在保护未成年人方面的法律责任。 你知道这两部专门法律是什么法律吗? 你知道还有那些法律对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也做出了 明确的规定?

【板书设计】

司法保护,民族崛起

【教学反思】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我国宪法、 刑法等许多法律法规, 都对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做出了 明确的规定。

我国还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从家庭、 学校、 社会、 司法四个方面明确规定了 在保护未成年人方面的法律责任。

9、 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

【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的:

加强法制教育宣传, 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让学生养成学法、 懂法、 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强法制教育宣传, 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让学生养成学法, 懂法, 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知识技能目标:

让学生更了解法律, 并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使学生在遇到某些情况下(如: 被打劫、勒索等)懂得如何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重难点】

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述法,比较法。

学法:合作交流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课件,素材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然而, 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 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 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 所以, 在加强来自家庭, 学校, 社会保护的同时, 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中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 依法自律, 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观看法制教育视频)

小组讨论, 并用气泡图等各种形式记录,小组派代表发言,各组参与讨论。

(一) 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 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 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意识是很可贵的, 有些未成年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态度。 如认为父母“赶不上潮流”。 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 甚至动不动就与父母顶撞, 耍态度, 发脾气;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很反感,认为是和自己过意不去。如果连教师,家长的正确教育也不接受,那就很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现偏差。

(二) 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未成年人应该懂得,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 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 依法维权不仅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且是维护法律的尊严。

(三)中学生预防侵害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方法:

原则:

1、 依靠法律, 预防违法犯罪对自己的侵害

中小学生要明确,依靠法律是预防侵害的首要原则是自我保护的必备武器。依靠法律,必须学法、 知法, 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 要弄清什么是合法, 什么是违法; 什么是无罪,什么是犯罪;什么是自己的义务,权利和合法权益,什么是受到侵害。还要弄清家庭,学校、 社会、 司法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内容和法律责任。 要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行使权利,并在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形成侵害时,能够依靠法律手段进行自我保护。要做到:一克服“害怕对方报复, 干脆自认倒霉” 的错误思想; 二克服“管它三七二十一, 我私下找人报复” 的错误做法。 总之, 就是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我保护, 而不能用个人感情代替政策、法律。

2、 依靠组织, 预防违法犯罪对自己的侵害

这里所说的组织, 一般是指侵害发生地或自己所在的街道办事处、 派出所、 居委会、 村委会、学校等部门。

3、 依靠群众, 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的侵害

包括中小学生家长在内的广大群众, 对破坏社会治安, 危及中小学生人身安全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深恶痛绝, 盼望通过综合治理和“严打” 使社会稳定, 中小学生受到保护而健康成长。 群众的眼睛雪亮, 智慧丰富, 威力无穷, 不断涌现出保护少年儿童, 见义勇为的好市民, 好青年, 好干部。 所以当中小学生受到违法犯罪分子的侵害时, 要千方百计地求助身边的群众, 共同来对付坏人。 当群众勇敢而义无反顾地和违法犯罪分子做斗争时,违法犯罪分子将成为过街老鼠,无藏身之地,遭灭顶之灾。

4、 依靠智慧, 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的侵害勇于斗争, 相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不能怯弱, 不能束手待毙, 不能让坏人为所欲为, 这是中小学生预防侵害的必要前提。 但是, 中小学生年龄较小, 身单力薄, 在面对违法犯罪分子时, 要强调善于斗争。 要依靠自己的聪明智慧, 机智巧妙地战胜敌人, 保存自己. 电影《平原游击队》 中的游击队长李向阳说: “要想抓住狐狸, 就得比狐狸狡猾。”《鸡毛信》 中的海娃就是把鸡毛信藏在羊群头羊的尾巴下, 躲过日本鬼子的搜查, 胜利地完成了 送重要情报的任务; 小兵张嘎也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想出招数中,战胜愚蠢的敌人。

【板书设计】

知法守法,维护和平

【教学反思】

现代教育强调学生主体参与, 提倡学生主动学习,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积极性和创造性。 主题探究则是学生主体参与的重要途径, 离开了 探究就谈不上主体参与。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充分运用主题探究让学生参与, 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 体验成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irn.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