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民屯凹陷西部斜坡带勘探研究_汪国文

更新时间:2023-05-06 06:02:02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22卷 第8期2006年8月

甘肃科技

Gansu S cience and Technolo gy

Vol.22 N o.8

Aug. 2006大民屯凹陷西部斜坡带勘探研究

汪国文

(辽河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盆地所,辽宁盘锦124010)

摘 要:以地震、测井和钻井等资料为基础,运用层序地层学、地震地层学及储层预测等技术手段针对大民屯凹陷前进构造带北段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分布规律及研究方法等难题,开展了研究,根据地震反射特征、岩性组合、电性特征、沉积旋回识别出层序界面、初始湖泛面、最大湖泛面;根据地震相、单井相和剖面相研究,恢复了沉积体系,再结合储层反演综合研究,确定出低位体系域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近岸浊积扇为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并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效果。

关键词:岩性油气藏;层序地层学;地震地层学;储层反演;浊积扇

中图分类号:P539.2

前进构造带北段位于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北部,据钻井揭示的地层有太古界、中生界、和新生界。主要存在两套含油层系,一是太古界混合花岗岩油藏和沙四下段的砂岩油藏;另一个是沙三段的砂岩油藏。沙三段储层主要为泛滥平原相河道砂及扇三角州水下分支流河道,由于其分布范围较小,从而使油藏规模以中小型为主。2000年以后,由于我们加强了岩性油气藏勘探,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效果,所以,有必要把这几年大民屯凹陷岩油气藏勘探的成功经验作一系统的总结,以指导了下一步的勘探部署。

1 层序格架确定

国内外勘探实践表明,层序地层学分析技术是寻找岩性油气藏的有效手段,本文通过地震、测井和钻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借鉴非海相沉积盆地层序地层分析的思路和方法,针对大民屯凹陷的具体地质特征将古今系分为三个三级层序、四个四级层序,其中每个三级层序都是一个水进—水退旋回。沙四段总体为一水进过程,可划分出低位体系域(LS T)和湖侵体系域(TS T),沙三段为一水退过程,可划分为高位体系域(H ST)。划分层序和体系域界面的主要标志是:

a、不整合接触面是具重要特征的层序界面(SB)

b、大套暗色泥岩的顶作为最大湖泛面(MFS)

C、大范围发育的油页岩顶面及与之可以对比的暗色泥岩底面作为初始湖泛面(FFS)

根据层序和体系域的界面特征,对全区的探井进行了地层对比,总结出:(见图1)

图1 体系域特征

LST:LST主要分布于大民屯凹陷沙四段底部,发育于沙四段沉积初期,由砂砾岩夹红色泥岩构成多套反旋回沉积,远离物源区砂砾岩厚度有所减薄,LST为主要储集岩发育区,且紧邻油源,其砂体最有利成藏,是最有利的岩性油气藏发育层位。

TST:工区内沙四段TST主要为大套暗色泥岩,夹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砂质含量极低,其在全凹陷均有大范围分布,为烃源岩主要发育区,也是良好的盖层。在深湖区常夹有砂砾混杂的重力流沉积,该砂体是寻找最岩性油气藏的有利砂体。

H ST:HS T是在湖水位达到最高后湖退背景下沉积的,包含沙三段绝大部分地层,厚度较大,也是工区内主要油气目的层,由砂砾岩、暗色或红色泥岩、碳质泥岩组成多个反旋回或正旋回沉积,粒度明

显变粗。在近物源区,砂砾含量较高,而在远离物源区时泥质岩类大量增加。

2 沉积相研究

本次研究从单井沉积微相入手,再结合地震相的展布规律,恢复了沉积体系。沙四时期LST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浅湖沉积体系,砂体比较发育,西部斜坡物源明显,以扇三角洲前缘近端沉积为主,在262井-263井区发育近岸水下扇相。TST主要发育近岸水下扇-湖相沉积体系,其沉积范围明显增大,在盆地中广泛发育深湖-半深湖亚相沉积,在西部斜坡区具有明显的几个物源区,因此发育几个扇三角洲和近岸水下扇砂体。沙三期H ST主要发育泛滥平原-三角洲沉积体系,其中扇三角洲前缘和近岸水下扇是有利岩性油气藏发育的相带。

根据压汞、铸体、物性和扫描电镜分析认为:扇三角洲前缘亚相为有利储集相带,其中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支河道为一类储层,而浊积扇亚相由于储层埋深大,泥质含量高,物性相对较差,为二类储层。

3 储层反演

从沉积特征来看,沙四段的储层具有横向变化快的特征,因此储层预测工作是岩性油气藏研究的重要方法。

通过储层反演,对LST和TST的几个主要砂体进行了精细的刻画,搞清了每套砂体的具体分布范围和规模,确保了勘探部署的准确性。从反演结果上看,规模较大的砂体为LS T斜坡带的沈119-262砂体、沈225砂体和沈267砂体,例如沈225砂体:该砂体最大厚度140m,面积15.2km2,预测资源量1824×104t。

4 综合研究

从构造格局上看,西部斜坡带处于构造坡折处,有利于形成岩性尖灭油气藏和复合型油气藏,在洼陷区主要为砂岩透镜体油气藏。这些砂体都具有近物源、近油源的特征,而且这些砂体与巨厚的生油岩直接接触,有利于油气的聚集和保存。从生油条件、储集条件、盖层条件、生储盖组合关系、圈闭条件及保存条件等方面分析,对不同砂岩体进行对比,其中扇三角洲和近岸水下扇砂砾岩体相对较好,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区,浊积扇次之。

例如沈225砂体:该砂体位于LS T的西部斜坡带,为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其水下分之流河道砂体与巨厚的生油岩直接接触,西侧边界有断层遮挡,东侧砂体形成岩性尖灭,是岩性油气藏发育的有利部位。

5 勘探部署效果

以上述分析为依据,我们对这几个砂体进行了部署。首先优选了LS T西斜坡的沈225砂体作为勘探重点突破的目标区,该砂体部署的沈225井获工业油流。沈225块上报预测含油面积9.8km2,预测石油地质储量1044×104t。上报控制含油面积1.2km2,控制石油地质储量143×104t。沈225井的钻探成功,揭开了大民屯凹陷岩性油气藏勘探的序幕。为下步的深化勘探提供了依据。之后,对沈119-262砂体、沈267砂体、沈258砂体和沈232砂体进行了部署,都取得了成功,岩性油气藏勘探在大民屯凹陷全面展开。

6 结论

(1)大民屯凹陷沙四段可分为低位体系域和湖侵体系域,低位体系域形成于沙四段沉积初期,以碎屑岩夹薄层泥岩沉积为主,是主要的储集岩发育区,湖侵体系域主要为大套的暗色泥岩,为主要的生油岩发育区和盖层,湖盆中心可见重力流浊积砂体,综合分析低位体系域的西部斜坡带和东部陡坡带是最有利的勘探目标区,其次为湖侵体系域的浊积砂体。

(2)探索出了以层序研究定格架、地震相研究定砂体类型和展布、沉积相研究定相带、属性研究定砂体、综合研究定部署的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总体思路,对岩性油气藏勘探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应暹,1982,辽河裂谷渐新世初期扇三角洲。石油勘

探与开发,第4期

[2] 《油气储层评价技术》石油工业出版社裘亦楠薛叔浩

[3] A nder so n R.N.,1993,Recov ering dy namic G ulf o f

M ex ico reserves and the U.S.ener gy future.Oil a nd

G as,v.26,85-91

81

第8期         汪国文:大民屯凹陷西部斜坡带勘探研究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6j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