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作业布置点滴谈

更新时间:2024-01-02 11:2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初中物理作业布置点滴谈

大连第三十一中学 刘锦艳

导言:

随着教改的深入,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等观念已成为共识。但如火如荼的课堂改革,并没有改变这一现状:学生的课外时间依然只是完成单一的书面作业,沿袭着巩固掌握知识这一传统的学习途径。学习,提高素质这项复杂的劳动在课后变得简单、乏味,学得毫无激情,很容易把学生逼上“厌学”之路。能否让作业成为——既增长学生知识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源泉? 案例:

课改后教材中涉及的科技前沿、拓展的内容相当多。查阅资料成了必修课。开学我布置了查阅—“无声的世界”。准备在学习超声波次声波时交流时使用。两周后我仍未收齐,而且交上来的有多份复制品,其中涉及有关声音现象只有一两份。看着学生交上来的—堆废纸,我进行了思考,资料跑题是我布置得范围有些大有问题,另一方面也能看出学生做此类作业的态度——应付,更有他深层次的原因----考试不考查资料。刚上初二的学生对待作业已经如此世故。思想决定行为,同样的事情又发生了。学过声的传播后,我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制作“土电话”,制作过程简单的不能再简单。可我还是被泼了一盆冷水,没有收到一件作品。

反思中坚定信念

两件事让我进行了反思,可能这届学生的能力较低,更主要还是学生长期以书本为重已成为定势,考什麽学什麽?凡事总有一个限度,同类型的作业做得多了,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会渐渐消失。这与课程理念倡导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方式、收集获取发现新知、创新能力培养是相违背的。从长期的培养目标来看,执行课程计划是正道是捷径,我的做法没有错,只是在我想在学生那里看到成果之前,应该多一些铺垫,点拨,多一点等待。每一个体是不一样的,有的很容易调动兴趣广泛,有的得多花些时日,不能操之过急。

实践中探索方法

1、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在物理学史,趣味故事,奇妙现象的介绍前后增加几句:“据资料显示”“所知甚少,欲知详情”。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未知。并努力将课内知识适度扩展并点到为止,有意识地把收集到科技前沿,生活应用资料引入课堂。长此以往学生自然的开始通过书刊、网络查阅收集感兴趣的资料。涉及的内容有:基地台、蓝牙技术的由来、电磁屏蔽、宇宙天体的演变等。学生主动参与了其实学习也就逐渐走向了自主。学生了解了科技成果,感受到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学生收集的资料在很大程度上也为我备课提供了素材。正所谓教学相长。

2、第一次布置的小制作没有得到响应,我拿出了往届学生作品土电话、简易照相机、望远镜、消磁磁带、潜望镜等在课堂中实验,学生热烈的参与。作品暂时留在班级,等学生“玩”够了再送回。这样学生使用“真刀真枪”的机会大大增多。也从模仿开始制作属于自己的作品。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人的内心有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发现、研究、探索者。”让学生的学习从课堂向课外延伸,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得以提高,创造性能量得以释放。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负空间,发展个性。学生不再把小制作看成是负担,而且把他们自己

的作业完成得与众不同,独具匠心。 再思考:

科学合理的课外作业不仅是对课内知识的补充,更重要的是学生有更多机会走进科学世界。而只有感受科学亲近科学,才会爱科学。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在书本之外,物理学科还有很多种形式的作业可以布置:

1观察作业:拆开小电动玩具或小电器,观察电路的连接。找出家中电器使用说明书,分析电路。观察自行车利用到的摩擦。在观察中理解、扩展知识,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和不足。

2调查作业:就电池的种类、原理、应用、使用、废旧电池处理与环境保护问题展开调查,写一篇小文章。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拓展教学空间。

3想象作业:课改特别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而培养想象力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因此善于捕捉可延伸、可拓展、又能升华和突出主题的地方,鼓励学生发散变通,培养想象力。如配合力学内容 “假如重力突然消失”“假如没有摩擦”

“假如没有惯性”都是很好的载体。 4.收集新闻: 04年,我给学生布置了特殊的寒假作业,收看<走进科学>,把看到的新闻结合已有物理知识讲述出来,不定期组织讨论。这项特殊的家庭作业开展,深受学生的欢迎。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

5.简易制作小探究:(1)只购买电池和小灯泡,利用家中废弃物,制作实用美观的手电筒。要求:写一份使用说明书,介绍组成、使用和保管。如有兴趣,可以就包装、广告、促销等作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让善于动手的学生在制作中应用知识产生新的认识,通过包装促销等活动打破了单一学科知识的应用,开发潜能。(2)还可以把课本上部分内容作为体验探究型作业: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自选器材测量旗杆高度;测出家用电器的功率; 利用磁铁寻找铁磁性物质。而学生在寻找探究中每每有新认识新发现:原来易拉罐没有多少铁的成分、数学是物理赖以求证的工具?

学生的各种实践作业,我看重的并不是结果,而是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灵活了双手、开动了大脑、学到了方法,而作品展示更增加了自信。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开发设计灵活多样课外作业,相信学生,为孩子们的研究学习指明方向,提供指导,把孩子们的眼光引向知识的海洋,启迪思维,激发想象,埋下创新的种子。这才是学习的真谛。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e5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