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服装史讲述

更新时间:2024-05-22 07:3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外国服装史 参考书籍:

《西洋服装史》 李当岐

《外国服装史》 张乃仁 杨霭琪 《中西服装史》 叶立诚 ? 文化概述: 地理环境(海洋)

文化特征 服装 跳跃式发展 内容概述:

克里特岛 体形式

古希腊 平面 (人体自然美) 中世纪 追求服装与人体的关系

西方服装概略

根据西方服饰发展的特点,不按时间分,按风格分: 古代服装:古埃及、古代西亚 、古希腊 、古罗马

中世纪(5~15) 拜占庭(东罗马)395~1453

欧洲文化的黑暗时代 5~10 早期基督禁欲思想 罗马式10~12 由宽衣向窄衣过渡 哥特式 13~15 古今、东西的交叉点

近世纪 文艺复兴时期15中~17初 (意大利风时代、德意志风时代、西班牙风时代) 巴洛克 17 (荷兰风时代、法国风时代)

洛可可 18 (男装开始走向稳定的发展,到19世纪末逐渐形成模式)

19世纪 新古典主义时代 (1789~1885) 浪漫主义时代 (1825~1850)

新洛可可时代 (1850~1870) 巴斯尔时代 (1870~1890) S形时代 (1890~1914)

第一章 古代服装 第一节 古埃及 一、男子服装

罗印·克罗斯(Loin Cloth) 缠腰布 卡拉西里斯(Kalasiris) 贯头衣

丘尼克 (Tunic) 连衣裙 多莱帕里(Drapery) 卷衣 二 、女子服装

绳衣 其他同男子

1

一、化妆

假发、假胡子

多配饰(彩陶、宝石?.) 化妆品

鹰、蛇 王权 睡莲 富饶 第二节 古代西亚

一、苏美尔人 B.C. 3500

卡吾那凯斯(kaunakes) 缠腰布 特点:面料

二、巴比伦人 B.C.2000 卷衣

三、亚述人 B.C. 1400 华美 流苏、刺绣、宝石装饰 内衣:棉织物 外衣:毛织物

男子 丘尼克+卡夫坦型、丘尼克+乓乔型、丘尼克+卷衣 女子 卷衣

四、波斯人 B.C. 600

原为山岳民族 服装:北方型(鞣制皮草、紧身合体、裤、帽 ) 初: 丘尼克*长裤

统治两河流域后,受卷衣影响

亢迪斯(宽松) 喇叭袖、提花图案

古代服装中,古代波斯人对袖子进行造型。

第三节 古希腊

一、克里特-迈锡尼文明 ( B.C.2000~B.C.1000) 克里特岛

B.C.3000 小亚细亚迁入许多居民 B.C.2600 青铜

B.C.2000 宫殿建筑 象形文字 B.C.1600~1500 米诺斯王朝鼎盛时期 B.C.1400 开始衰退

B.C.1200 希腊多利安人入侵 迈锡尼

B.C.1600~1200 一、克里特人的服装

二、古希腊 ( B.C.800~B.C.146) B.C.3000~B.C.1200 爱琴文明

B.C.2000~B.C.1200

北方迁入:亚加亚、爱奥尼亚人、多利安人、伊奥利亚人 毁灭爱琴文明 B.C.800~600

建立许多奴隶制城邦 B.C.500中~400中

2

鼎盛

代表性城邦:斯巴达 雅典

斯巴达(多利安人): 浑厚的艺术风格 简朴、庄重的男性特征 雅典(爱奥尼亚人): 柔美的艺术风格 纤细、优雅的女性特征 第一章 古代服装 第三节 古希腊 二、古希腊人的服装

温和晴朗 爱好运动,炫耀身体,不以服装表现地位等级

服装单纯、朴素,强调比例优美、节奏和和谐(代表品种希顿和希玛纯) 希顿区别:

1、希顿 (Chito,Khiton) 内衣 多利安式希顿 爱奥尼亚式希顿

2、希玛纯(Himation) 外衣

3、克拉米斯(Clamys) 斗篷

4、发型

希顿共同点:褶 第四节 古罗马 B.C.1000~A.D.395

B.C.3世纪 统一半岛 B.C.1世纪 征服希腊

A.D.395年 东西分治 东罗马 君士坦丁堡 拜占庭(1453年) 西罗马 罗马

一、男子的服装

托加(Toga) 外衣

丘尼卡(Tunica) 内衣

拉塞鲁那(Lacerna) 斗篷

佩奴拉(Paenula) (从平民服装 礼服的变化)

二、女子服装

斯托拉(stola) 内衣(模仿爱奥尼亚式希顿)

帕拉(palla) 外衣(模仿希玛纯)

贝尔(veil) 面纱、披头

3

476年灭亡

“古代比基尼” 斯托罗菲吾姆(胸罩)steophium

帕纽(三角裤) pague 三、服饰配件

好宝石,夸耀富有和身份,出现许多装饰

第二章 中世纪(5~15世纪)

395年,罗马帝国东西分治(东欧、西欧)

拜占庭(东罗马)395~1453 欧亚的连接点,地中海、黑海的连接点 中世纪

欧洲文化的黑暗时代 5~10 罗马式 10~12 哥特式 13~15

罗马式:半圆拱顶、窗口窄小,在较大的内部空间造成阴暗神秘气氛。 哥特式:尖顶拱形、彩色玻璃,造成一种向上升华、天国神秘的幻觉。

日耳曼人的特点(北、西)罗马拜占庭文化(南、东)宗教特色 罗马式时期(10~12世纪)十字军东征 1089~1291 出现收腰的特点 哥特式时期(13~15世纪)进入三维立体(省、分片)

中世纪西欧人 服装矛盾 摇摆期 否定肉体(掩盖体型) 肯定肉体(显露体型)

第一节 拜占庭时代(5~15)

*希腊、罗马古典理念 *东方神秘主义 *新兴基督教文化

由古代简朴的色调单纯 ——色彩缤纷的世界 服装无男、女严格区分(长短) 纹样都有象征意义 色彩被赋予宗教的含义

拜占庭服装风格特点:

1、前期沿用罗马帝国样式,随着基督教文化的展开和普及;

2、服装外形慢慢变得呆板、僵硬,质地、色彩和表面装饰纹样是服装表现的重点; 3、具有否定人存在的抽象的、绝对的宗教性。

典型服装:

1、达尔马提卡(dalmatica) *丘尼卡的演变

*紫红色的克拉比装饰

*开始过渡 合体的第一步

女(长) 男(短) 2、帕留姆(Pallium) 罗鲁姆(Lorum)

拜占庭风格:豪华、绚丽、宝石、帝王、宗教、神秘

4

镶贴艺术 、缤纷多变装饰性、光彩夺目的珠宝、华丽图案的刺绣

第二节 欧洲的黑暗时期(5~10) 一、日耳曼人的服装 原来二部式结构:

上衣(丘尼克) 下衣(长裤)

男女都留长发 重视腰带

与罗马人接触后受罗马人的影响 : 男:萨古姆

女:达尔马提卡(叠穿) 系腰带、包头纱

第三节 罗马式时期(11~12) 南方型: 罗马文化 北方型: 日耳曼文化 东方: 拜占庭文化 融合

筒形丘尼克

1、鲜兹(chainse) 内衣 2 、布里奥(bliaut) 外衣 3、曼特尔(mantel) 斗篷 4、科尔萨基(corsage) 背心 达尔马提卡 男子:“布莱(braies)”裤子 ,“肖斯(chausses)”袜子

服装样式初期到后期的变化预示哥特式时代明朗造型的来临。

第四节 哥特式时期(13~15)

13世纪 简单 男女一样 (出现省道)上衣下袜 14世纪中叶 分别发展 男子开始二部式结构

15世纪 文化思想开始萌芽(文艺复兴)服装样式奇特 男装 女装 分别发展

男子出现最后一件筒形衣 吾普朗多

修米兹(chemise) ——内衣

科特(cotte) ——外衣/内衣 修尔科(surcot) ——外衣 希克拉斯(cyclas) (常用、礼用) 曼特(manteau) ——斗篷

*外衣裁剪,出现省道(dart)

5

科塔尔迪(cotnrdie) “新奇的衣服” 萨科特(surcote)

宗教色彩逐渐退位,人性复归,追求豪华奢侈

划时代的裁剪

*从西洋服装史上看,古代服装基本上都是披挂式的二维性服装空间,虽然罗马式时代曾经有过收腰,也只是从衣片两侧向里挖剪,没有脱离古代服装二维式构成的框架。

*哥特式时期出现了从前、后、侧方向去掉胸腰差的裁剪手段,并加入三角布,从而构成衣片的侧面,正是这个侧面的形成,才把衣服的裁剪方法从古代平面的二位空间构成的宽衣那里彻底的分离出来,确立了近代服装三维的窄衣空间。

*从中西服装史的比较来看,中国服装从古代深衣到清朝旗袍都是保持二维空间的平面造型。而西方服装自哥特时期后便沿着三维空间发展,塑造了后世的多种多样立体造型美,并使西方服装发展成为现代服装的主流服装。 思考题:

1、哥特式时期服饰文化对西方服装文化发展的历史作用。 2、为什么说哥特式时期在衣服构成上是古今、中外的交叉点。 *哥特式时期 ——14世纪 1、家徽图案的流行

12世纪 十字军东 征(标识、家徽) 13世纪末,女子绣于衣服上装饰。 14世纪,普通市民也流行。

2、14世纪中叶男装二部式的确立 男装二部式的确立

上: 普尔波万 (pourpoint) 军装 下: 肖斯袜

西洋服装上的第一颗扣子 *哥特式时期 ——15世纪 衣服种类增多

与上个世纪不同的是西洋服装史上出现最后一件筒形衣: ——吾普朗多 (Houppelonde) 袖口、下摆处装饰:

达更(dagging,花形、树叶形) 女子服装造型: 稳定、上轻下重

* 哥特式时期 ——服饰配件 丰富 尖顶造型 男子鞋:波兰那

女子头部装饰: 汉宁帽、艾斯科菲恩

6

第三章 近世纪服装(16~18世纪)

衣服又若干部件构成: 建筑-构筑性、铸型-硬直性

近世纪服装外观特征: 性别的夸张与强调——性别对立

男子—雄大的上半身与紧贴肉体的下半身 女子—袒胸、紧身胸衣,下半身膨大

文艺复兴时期(15世纪中叶~17世纪初) 部件界限消失;流动、统一、整体;

巴洛克时期(17世纪) 强有力、跃动的外形特征

洛可可时期(18世纪) 纤细、优美;贵族趣味;

窄衣文化的人工美达到登峰造极

第一节 文艺复兴时期(15世纪中叶~17世纪初 ) 背景:

新兴资产阶级

海上远航——新大陆——经济贸易更为扩大 促进资产阶级在物质上和精神上更加壮大的需求 新兴文化的产生、发展 同时:

*1453年,拜占庭被土耳其攻陷(希腊学者逃到欧洲) *欧洲考古

文艺复兴时期(15世纪中叶~17世纪初 )

(意大利风时代(1450~1510) 德意志风时代 (1510~1550)西班牙风时代 (1550~1620))

一、意大利风时代(1450~1510) 文艺复兴的发源地

服装比同期西欧各国不同——开放、明朗、优雅

15世纪中叶延续细长造型

16世纪,男女装开始横宽发展: 男 雄大

女 浑圆 特点:面料漂亮

*男装 中世纪服装的延续 上:普尔波万 下:肖斯

鞋:乔品(高低鞋) 20cm~30cm 16世纪后半叶,被高跟鞋取代 二、德意志风时代 (1510~1550) 主要特色:斯拉修(slash)

斯拉修是裂口、剪口的意思,指流行于15到17世纪的衣服上的裂口装饰。 裆布 科多佩斯(codpiece) 男性象征

7

三、西班牙风时代 (1550~1620) 填充式时代

主要特色:1、填充物的使用2、拉夫领 (Ruff)3、裙撑 4、紧身胸衣

男子上衣、短裤,男女袖子上施加填充物,表面装饰斯拉修。 袖子独立制作

基本造型:泡泡袖、羊腿袖、莲藕状

文艺复兴时期流行的独立制作、可摘卸的轮状褶领。盛行于西班牙风时代。 “法勤盖尔”(forthingale )

不同形式:西班牙 法国人 英国人 “苛尔·佩凯”(corps pique) 女子着装:

亚麻内衣(修米兹) 上:紧身胸衣 下:裙撑 精美衬裙 罗布

第二节 巴洛克时期(17世纪 )

17世纪,欧洲动荡,政治、经济、宗教等多方面的竞争,各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逐渐进入资本主义。

巴洛克 (Baroque ):“不合常规”,特指各种外形有瑕疵的珍珠。

特点:装饰性强、辉煌华丽,注重光的效果,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在结构上富于动势。整体风格显得高贵豪华、气势雄伟、生气勃勃。

形成以男性为中心的强有力的艺术风格——巴洛克风格 巴洛克样式—— 装饰过剩的奇异服装

一、荷兰风时代(1620~1650) 称为“三L”时代: 长发(longlook)、 蕾丝(lace)、 皮革(leather)

男子:穿长裤

女子:穿多条色彩不一样的裙子; 填充物、紧身胸衣、裙撑被去掉。

西班牙风夸张的人工造型——自然的胖乎乎的外形

二、法国风时代(1650~1715)

男装变化最显著 向 西装演变 普尔波万变小,下面加许多锻带 半截式裙 “朗葛拉布” 肖斯袜 戴假发

女装:变化

8

“巴斯尔”造型:

“巴斯尔”是一种臀垫。使用后可使罗布的裙子卷起集中于后臀,造成夸张的后臀部样式。 第一次流行于17世纪末,在18世纪末、19世纪末有反复出现。 配件:

男人:假发、 鞋多锻带、 宝石 女子:高发髻 贴假痣

第三节 洛可可时期(18世纪 ) 资本主义势力 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重大革命:资产阶级思想革命 政治革命 工业革命

文化艺术,以法国为中心,出现与宫廷相对的资产阶级沙龙。

是巴洛克风格与中国装饰趣味结合起来的、运用多个S线组合的一种华丽雕琢、纤巧繁琐的艺术样式。

特色:采用许多优美的小弧形。主要是指路易十五时代的室内装饰艺术。 与巴洛克的显着差别是小巧、精致、甜美而优雅。 洛可可样式专指1715年~1789年:

黎明期 1715~1730 鼎盛期 1703~1770 衰退期 1770~1790

18世纪中叶,英国进入产业革命期 朴素、功能

男服受英国男服的影响,向军服看齐,向俭朴、整肃、大风的风格发展。法国男服受影响,过分花哨的巴洛克风格开始收敛。

男子三件套 向现代男装发展

*“鸠斯特科尔” “阿比”

夫克拉(朴素) 燕尾服

晨礼服

*贝斯特(背心) 基莱 装饰豪华 *克尤罗特(裤) 合身 *鲁丹郭特 (大衣) 男子基本服装: 衬衣

长外衣/短外衣 长大衣 至膝短裤 紧身袜

9

女装:

1、奥尔良公爵摄政时期 (过渡期) 常服 有褶、拖裙 又出现裙撑(帕尼埃)

2、路易15时代 (鼎盛期)

特征:裙撑越来越大 胸衣越来越紧,呈倒三角形 领口大 蝴蝶结

裙身A字形打开,露出衬裙

裙子装饰大量的皱褶飞边、蕾丝、缎带、鲜花 发型与服饰品

3、1770年后(末期) 畸形发展

发型: 初期简便,后半期向极端方向发展 高跟鞋:著名的“路易高跟”造型优美

第四章 近代服装(1789~1914) 法国大革命 自由、平等、博爱

18 世纪中叶的产业革命在19世纪开花结果

时装杂志(1830)、缝纫机(1846)、化学染料(1856)、高级时装店(1858) 、人造纤维(1884) 助长资本主义经济,改变了社会结构

男装:向合理性、活动性、机能性发展,形成稳定的形式。 女装:“流行的世纪”“模仿的世纪”

“希腊风” 16世纪西班牙风 洛可可风 巴斯尔样式

新古典主义时代 (1789~1825) 浪漫主义时代(1825~1850)新洛可可时代 (1850~1870) 巴斯尔时代 (1870~1890) S形时代 (1890~1914)

第一节 新古典主义时代 1789~1825 前期 法国大革命时期

后期 拿破仑的第一帝政和王权复辟初期

总体:男女装显著的变化是简朴与古典风尚,以健康、自然的古希腊服装为典范 男装

前期 —— 减少刺绣和装饰 黑色 礼仪色 革命者 上衣 长裤

王党派 黑色阿比 金色假发 白色克拉巴特 帝政时期 —— 宫廷中男装回到路易16时代

一般资产阶级仍穿克拉夫、基莱、长裤 女装

10

前期:薄衣时代

朴素的修米兹·多莱斯 披肩 长手套

裙子长,腰线高 短外套

帝政时期 :“帝政样式”

开始逐渐华丽,到后期出现奇装异服 衣服上场合区分明确化: 长袖 外出用 短袖 礼仪用

由于对华丽样式的推崇和对内衣的重视,又出现紧身胸衣。

女帽的种类很多:

麦秆帽、头巾式帽子、无檐帽、

“棒耐特”(可爱)一直流行到19世纪中

第二节 浪漫主义时代 (1825~1850)

拿破仑 权力回到就贵族手中 七月革命(1830) 二月革命(1848)

六月革命

资产阶级的浪漫主义+企图回归贵族时代的浪漫主义——独特

情绪不安、缺乏上进、反对古典、逃避现实、憧憬诗意的空想境界、倾向于主观的情绪和好伤感的精神状态,强调感情的优越 以中世纪文化的复活为表现

女性服装营造一种充满幻想的典雅气氛:纤弱、娇态、大病初愈 男装也初向明显的外观造型变化:装腔作势 男装

收腰,肩部耸起,用胸衣整形。 外套(夫克拉)/背心(基莱)/长裤(庞塔龙) 女装

主要表现:

*腰线回到自然位置,胸衣,强调细腰 *裙子膨大

*浪漫领型:无数的褶饰、飞边、蕾丝 *特色袖型:袖根部被极度夸张 *面料和色彩:

面料流行轻而柔软的薄棉布,织物较密的白麻布,波纹组织的薄纱、凹凸丝织物、提花丝织物,格纹,条纹的轻质毛织物和有刺绣的蝉翼纱等。由于轻柔面料的使用,总体印象

11

显得轻盈飘逸。

色彩以淡色为主:粉红色,白色较为常用,其中白色最受欢迎,除此外还有黄、蓝、淡紫和紫色等。 *各种外套

*发型和帽子:夸张、浪漫、装饰 *裤子

伞和大檐帽成为女性衣橱中的必备之物

第三节 新洛可可时期 (1850~1870)

拿破仑三世(1852-1870) ——政权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 同期:英国“世界工厂”,维多利亚女王执政时代(男装稳定) 流行的主权由名演员回到宫廷,复兴上个世纪洛可可趣味

工业 服装发展 缝纫机、纸样、法国高级女装(沃斯) 男装

反省浪漫主义,实证主义+现实主义; 朴素而实用 发展成稳定的三件套形式,确立了按用途穿衣的习惯 女装

*裙撑越来越大 末期转变为巴斯尔样式 *领

*出现女裤

高级女装之父——沃斯

第四节 巴斯尔时代 (1870~1890) 女装 主要特征:突臀、拖裙

80 年代后,上流女性之间盛行各种体育运动,出现各种名目的运动衣

第五节 S型时代 (1890~11914) 女装

19 世纪末到20 世纪初,资本主义:自由竞争 垄断资本主义 “新艺术运动”:主要特征表现为装饰性曲线造型、S形、涡形、波状、藤蔓一样的自由流畅的连续曲线,取材于自然界。

表现于女装上:从侧面看呈优美的S形 女装 S型造型

胸衣的重要作用

S型向直身型转化:胸衣变长

12

世纪之交不再使用裙撑的女士裙装 19世纪末女子服装改革——穿裤装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的设计师 ? 卡罗三姐妹 (Callot Soeurs):

? 以织进金银线的锦缎、绉绸、蝉翼纱和蕾丝等豪华素材、洛可可风、中国风的刺绣、

精美绝伦的制作工艺、独特的设计享誉巴黎。

? 杰克.多塞 (Jacoues Doucet):

? 淡雅色调、纤细、妩媚的女性味和性感的挑逗性。

? 波尔. 波阿莱 (Paul Poiret):

? 本世纪第一位被称为“革命家”的设计大师。 ? ①与众不同的橱窗陈列方式吸引人们的注意。

? ②1906年推出高腰身的细长形的希腊风格,摈弃了紧身胸衣,强调“多莱斯的支点不

是在腰部,而是在肩部”,腰身不再是表现女性魅力的唯一存在,这在服装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 ③1910年,他发表了宽松腰身、膝部以下收紧的霍布尔裙。为了行走方便,在收小的

裙摆上坐了一个深深的开衩,推出了穿长及膝的细长统靴的性感样式,暗示:新世纪中,女装设计的表现重点将向腿部转移。

? ④波尔?波阿莱对东方艺术兴趣浓厚

⑤1908年创立了营业部、发送部、成衣部等使其组织现代化。并创设了“罗吉奴”香水公司,和“玛尔齐奴”工艺学校。 幻灯片27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的设计师 ? 帕康夫人 (Paquin)

? 1891年与年轻的银行家伊吉多尔?帕康结婚,创立了帕康店,丈夫卓越的经营才

能和夫人的创作才能珠联璧合,使这个店在断时间内跃上巴黎高级时装店的第一线。 ? ①经营方法是:向所有人都敞开,把顾客层扩大到高级社交界以外的经营方针是一种

创新,也是其成功的奥秘。

? ②打开了体育赛场上广告的先河。 ? ③以本人形象作模特。

? ④海外开分店史帕康的另一创举。

? ⑤领用画家的协助,把自己的作品画成速写,出版作品集《帕康的扇子与毛皮》。 ? ⑥帕康夫人不是引导潮流也不是身怀绝技,而是及时地对流行作出反映。 ⑦ 帕康作品特色是充满朝气的活力和绘画一样的感觉。

13

第六章 20世纪服装

■ 工业革命与尖端流行 (18~19)

■ 新艺术派风格与S字形装(19末~20初) ■ 女性解放与仕女服饰(10~30) ■ 二战后女装的新面貌(40~50) ■ 流行的大众化(60)

■ 前卫艺术与年轻风潮(70) ■ 中西融合(80)

■ 流行趋向个性化、多样化(90~)

1910s 东方美态

保罗?普瓦雷Paul Poiret 1920s

直线女性服装

可可?夏奈尔CoCo Chanel 1930s 斜裁技术

玛德琳?维奧內Madeleine Vionnet 1930s 妖艳女王

埃尔莎?夏帕瑞丽Elsa Schiaparelli

1940s 肩墊設計 1420s 新面貌

克里斯汀?迪奧Christian Dior 1950s

设计师中的设计师

克里斯特巴尔?巴伦夏加Cristobal Balenciaga 1950s 圓檯裙 1960s

肯尼迪夫人杰奎琳 1960s 迷你 裙

安德烈?库雷热 AndreCourreges 玛丽?奎恩 Mary Quant 1970s 男性剪裁

伊夫?圣?洛朗Yves Saint Laurent

14

1970s

安妮?荷爾

卡尔文?克莱恩Calvin Klein 1980s 強勢形格

唐娜?凯伦Donna Karan 1980s 日本風 山本耀司 1990s 混乱裝扮 1990s 简约主义

卡尔文?克莱恩Calvin Klein

第一节 女装的解放(1910S年代) 1910s

废除紧身衣 霍布尔裙 运动服装

代表人物——保罗?普瓦雷 Paul Poiret 1879-1944 ? 本世纪第一位被称为“革命家”的设计大师。

? 与众不同的橱窗陈列方式吸引人们的注意 ? 1906年推出高腰身的细长形的希腊风格 ? 1910年发表霍布尔裙

? 率领模特儿到欧州各首展示作品 ? 首位赴美国的设计师 ? 取材于俄罗斯芭蕾舞团、

? 东方和古希腊、古罗马服饰元素

代表人物——帕康夫人 (Paquin) 1869-1936

? 帕康夫人 (Paquin) “高雅”的代名词 ? 1891年创立了帕康店

? ①经营方法是:向所有人都敞开,把顾客层扩大到高级社交界以外的经营方针是一种

创新,也是其成功的奥秘。

1. ②打开了体育赛场上广告的先河。 ? ③以本人形象作模特。

? ④海外开分店史帕康的另一创举。

⑤领用画家的协助,把自己的作品画成速写,出版作品集《帕康的扇子与毛皮》。

15

第二节 女装的现代化(1920S) 1920s

裙长缩短,富有机能性

简洁、功能性服装、服装杂志、立裁、装饰艺术“立体派” 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最大的转折点

----战争使得女性的服装设计转趋以简单实用为主 ,除了因工作之便许多女性喜欢穿着制服和长裤。战争结束后,女性已经习惯了服装上的自由。 自由恋爱\\有学问\\有职业——是新女性理性形象

20年代中期—“男学生式”女装 转向 “女学生样式” 杰尔逊奴(garconne假小子):穿短裙、留短发的职业妇女。

第二节 女装的现代化(1920S) 男童式女装与“杰尔逊奴”样式 服装造型朝机能方向发展。

1919年出现20年代的基本外形——宽松的直筒型女装

1920s-30s 艺术影响——装饰艺术 Art Deco 包豪斯:1919年建立于德国的艺术设计学院,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

包豪斯的教学成果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了建筑、产品设计和视觉传达领域,其倡导的许多设计理念,如“少即是多”Less is more后来都成为设计界广为接受的宗旨。

包豪斯的诞生标志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开始。

1920s 艺术影响——包豪斯Bauhaus

1920s-30s 艺术影响——装饰艺术 Art Deco 從 1925 直至 20 世紀 40 年

建築、 室內設計 和 工業設計,以及視覺藝術如 時裝、 繪畫、 圖形藝術 和 電影 ,是個受歡迎的國際藝術設計運動。 在這的時候這種風格被視為高雅,迷人,功能性和 現代感。

1920s-30s 艺术影响——装饰艺术 Art Deco 样式:

● 优雅的风格 ● 抽象和简化

● 运用几何形状和高度强烈的颜色来衬托经济、 新的技 术和速度的提升。 ● 梯形和人字形形状

幻灯片25

1920s-30s 艺术影响——装饰艺术 Art Deco 幻灯片26

16

*夏奈尔与巴黎高级时装的第一次鼎盛期

代表人物——可可.夏奈尔 Coco Chanel 1883-1971 是法國先鋒時裝設計師

夏奈兒(Chanel)品牌的創始人 20世纪女装基本模式

她現代主義的見解,男裝化的風格,簡單設計之中見昂貴,成為20世紀時尚界重要人物之一。她對高級定製女裝的影響令她被時代雜誌評為20世紀影響最大的100人之一。

代表人物——可可.夏奈尔 Coco Chanel 1883-1971 1910 香奈兒的第一家商店於巴黎 1913 在多維爾開了一家流行女裝商店 1915開了一家女式時裝屋

1923推出香奈兒套裝,是及膝的短裙和裁剪考究的外套組成的優雅 套裝,通常選用黑色羊毛面料,金色的紐扣,在搭配時配以大顆珍珠項鏈。 1926 設計的小黑裙兼顧了時尚和舒適。

代表人物——可可.夏奈尔 Coco Chanel 1883-1971 1926 設計的小黑裙兼顧了時尚和舒適。

Chanel风格成为经典风格

代表人物——珍妮.朗万 Jeanne Lanvin1867-1946 Lanvin 熟練使用複雜的裝飾、清晰、 輕、 花的 顏色的串珠飾品成為 Lanvin 商標。Lanvin的創始人

代表人物——珍妮.朗万 Jeanne Lanvin1867-1946

代表人物——马德琳?维奥内 Madeleine Vionnet 1876~1975 20世纪初的重要服装改革家之一 斜裁发明者

1907年 杰克.多塞时装店工作 1912年 开店

1919年 确定服装店名称 1931年 发展达29家时装店

代表人物——马德琳?维奥内 Madeleine Vionnet 1876~1975

第三节 细长型与军服式(1930~1946) 一、经济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经济危机使高级时装业顾客数量锐减;

女性味回归,出现尊重优雅的非机能性倾向;

二战是女装再度向机能化的男装靠拢。

二、20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前半期的服装文化 (一)细长型女装

17

20年代—短裙 30年代—长裙 38年——开始缩短 幻灯片40

(二)军服的流行(图P322) 典型特点:夸张肩部

(三)活跃于战前的设计师

埃尔莎 斯查帕莱莉(夏帕瑞莉) Elsa Schiaparelli 1890~1973

巴伦夏加(Cristobal Balenciaga)1895~1972

埃尔莎 斯查帕莱莉(夏帕瑞莉) Elsa Schiaparelli 1890~1973 1922年 创立工作室

1927年 开设了高级服装店

1930年 没有边的帽子“狂妄”发表

1936年 发表名为“降落伞”的服装作品和礼服: 1937年 靴形帽/伸缩帽/钮扣; 1938年 “丝绸(马列戏团)”作品 1945年 重新高级时装店的工作 1954年 关闭服装设计室

巴伦夏加(Cristobal Balenciaga)1895~1972 1915年 开店

1938年 束腰式女装 1955年 布袋服装 领线后移 重视整体造型 幻灯片46 幻灯片47 Balenciaga

第四节 二战后及1950S(迪奥时代1947~1957)一、战后的社会环境

二、20世纪40年代末到20世纪 50年代末的服装文化

迪奥是这个时代最活跃的设计师。

(一)迪奥和他的“新样式”

巴黎迎来50年代高级女装的第二次繁荣

(二)“形”的时代 P332

18

资料片《魂断蓝桥》

迪 奥 (Christan Dior)1905~1957 1946年 创设“CD”

1947年 奥斯卡· 德· 拉服装设计师奖 1948年 毛皮部门

1949年 香水“迪奥拉玛” 1953年 鞋

1954年 进军伦敦、占法国高级服装 出口额的 一半 1955年 装饰品 1957年 去世

迪奥

品牌介绍(迪奥).mpg

第四节 二战后及1950S(迪奥时代1947~1957) (二)“形”的时代 P332 47年 X形 48年春 Z形 48年秋 翼形 50年 垂直线形 51年 椭圆形 53年 郁金香形 54年 H形 55年 A形 55年 Y形

56年 箭形 磁石形 57年 自由形 57年 紡锤形

迪奥二战后推出 “新造型”new look取代了战时宽肩齐膝的长方形外形,震撼了欧美,成

为20世纪最轰动的时装变革。

款式造型、极度奢侈、高贵雅致、 大量面料、装饰色彩、天马行空

约翰·加里阿诺(John Galliano)

第四节 二战后及1950S(迪奥时代1947~1957) (三)巴黎高级时装业的第二次鼎盛期

高级时装三巨头:迪奥、巴伦夏加、巴尔曼 迪奥——风格多变 巴伦夏加——技术权威

巴尔曼——坚守原则,追求高雅

年轻设计师:法特Fath

19

纪梵希Givenchy

第四节 流行的转化(1958~1972) 一、“年轻风暴”与动荡的20世纪60年代 二战后 婴儿潮 60年代初 青春期 50年代中(避世运动)

66年(嬉皮运动)

大学校园—反体制反传统运动

“60年代美国青年中出现的颓废派,他们反对社会现状,以奇装异服、蓄长发、群居、吸毒等来发泄对社会的不满”。

第四节 流行的转化(1958~1972) 二、20世纪60年代女装

(一)女装的单纯化与轻便化(1958-1962)P344 第四节 流行的转化(1958~1972) (二)“反体制时装”与“迷你”时代(1963-1967) 1. “反体制时装”

牛仔裤、迷你裙、喇叭裤、不戴胸罩等现象 “中性化” 民族风格

波普、欧普艺术

年轻文化

——(中产、上层的妇女的影响) 2.迷你裙与安德莱.克莱究 3.宇宙风格与蒙德里安风格

(三)高级成衣业的崛起

高级时装 20年代高级时装的第一次繁荣

50年代高级时装的第二次鼎盛时期 60年代中期受到冲击 1962-1967减少了42% 1966年 1965年

第五节 流行的多样化时代(1973~ ) 一、多样化时代的巴黎高级时装业 法国政府鼓励

企业赞助——金顶针奖

引进人才——意大利、西班牙、日本……

——保住高级时装的大旗

第五节 流行的多样化时代(1973~ )

20

二、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女装的变迁 (一)石油危机与宽松式服装(1973-1977) (二)复古思潮与“形”的复归(1978-1982) (三)“破烂式”与名牌热(1983-1988)

(四)东欧剧变与20世纪60年代样式的复兴(1989-1990) (五)经济萧条与20世纪70年代样式的重现(1991-

2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kv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