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头高中2016年高考试题分析

更新时间:2023-11-21 23:4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6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评析

城头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组

2016年江苏高考历史卷较去年相比未发生大的变化,在分值比例方面,必修三本书的分布更为均衡一些,中国史部分的分值略有增加。紧扣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立意高远、情境新颖、难度适中,注重基础史实的考查并较好地考查了学科能力和核心素养。试卷客观题引入多种体裁和形式的新鲜素材,如俗语、诗歌、方志、画像石、通令、海报、图表等,并以自由灵活的表达方式设置了耳目一新的历史情境。试题不回避热点,以热点为载体运用历史基础知识考查学生思维能力是2016年高考一大特色。今后我们在教学中要多关注主干知识,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课堂上重视史料教学,在立足史实的基础上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第1题考查古代中国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宗法制。“长兄如父” “小儿不及长孙”体现了宗法制下嫡长子继承制的特点。材料非常简单,选取了一则俗语,简明又好理解。

第2题考查的考点是史学研究?史料解读?比较。将《史记》中的文献记载和以图像形式呈现的汉代画像石进行比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史料的能力,今后我们要注重这方面的教学,对学生加以引导。

第3题以诗歌入体考查农业灌溉工具翻车。《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材料中的关键字是“推”,由此判断借助的是人力,进而联系课本中的翻车的图片,增加感性认识,得出正确的答案。

第4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汉代元政治制度演变?宋代科举制度。材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说明采用密封考试形式,有利于考试的公平公正性。再通过排除和材料无关的和错误的选项就能得出正确的答案。该题史料简单易读,考查基础知识,在教学中我们要以最经典的史料回扣考点,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考点的认识。

第5题考查古代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演变?明清之际儒学?李贽思想。史料阅读对学生来说没有太大的难度,难在做出科学的判断。李贽批判儒学,但不致力于儒学,主张男女平等,但不能说明明代妇女地位提升了。学生会背诵记忆知识点,但往往不能活学活用,对考点的理解力很差,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用史料帮助学生理解考点,从多角度加强认识,从而降低失分率。

第6题考查《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运动这一课的考点不多,重点是两个纲领,题干引用了学者的评价,该题是逆向选择题,有的同学会突然转不过弯来,细细分析不难做出正确的选择。

第7题考查晚清中国经济结果变动——外国经济侵略的影响。题目选择了两则地方志作为材料,考查学生概括归纳材料的能力,由史料联系课本考点,材料中说明由于洋货的冲击,中国农村传统经营的产业遭到破坏,从而得出答案。

第8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维新思想?报纸影响。利用“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创设试题考查维新思想的影响,一般思维是维新思想对国内民众思想的影响,本题逆向思维,从维新思想在国外的影响考查维新派传播思想的目的,可谓命题视角的独特。

第9题考查近代中国民主革命?1840——1900列强侵华?《马关条约》。史料以表格形式呈现,计量史学在如今的高考中频繁使用,要加强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做题时必须画出题干中特定的时间或者和时间有关的阶段,把握阶段特征,抽丝剥茧,对比得出答案。

第10题考查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物质生活变迁?习俗改变。时空观念是史学核心素养的第一个,对题中1921的时间概念要有清晰的认识,这时期中西并存,出现了很多新潮的思想、物质的东西??但往往没有普遍性。

第11题考查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国民政府战时统制经济政策?抗战需要。考题关注周年大事,不回避热点,该题以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为题材命制,利用“国民政府为管理全国经济事务,将实业部改组为经济部”作为史料情境考查抗日战争,一般经济历史考查都是从经济发展需要考查,本题从经济视角考查政治的需要,显然属于命题逆向思维。

第12题考查现代中国外交?新中国初期外交?日内瓦会议。以文献史料考查新中国初期外交中的日内瓦会议,材料比较简单。学会找关键词,“越南”“使法军撤出”判断解决印度支那和平问题。

第13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20世纪50年代探索?“一五”计划。以海报为材料,素材新颖,充分体现新课程中“注重基础性、时代性、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的基本理念,抓住关键词“一五计划”,感受当时工人的建设热情。

第14题考查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特点。题目中雅典公民利用代表多数人意志的“陶片放逐法”将功臣地米斯托克利放逐的现象反映了直接

民主下,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很可能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的史实。故A项的表述正确;B项的表述与“陶片放逐法”针对某些别有企图的野心家,保障雅典民主政治的史实不符,故排除;题目中未涉及雅典派系纷争,故排除C项;题目中未涉及雅典城邦内部的混乱,故排除D项。

第15题考查西方人文精神起源和发展?启蒙运动?思想主张。这一题抓好关键词“理性”很容易做对。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旗帜,而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学生在复习时对知识点要记准、记牢。

第16题考查资产阶级代议制形成与发展?美国共和和制?特点。材料以表格形式呈现,让学生分析对比美国制宪会议中出现的三个国会建设方案,从而得出历史结论。这种题不是考点的直接内容,而是外延的东西,需要学生理解其产生的过程,对学生能力要求比较高。

第17题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影响。题干材料是以柱状图形式呈现的。该考点是高频考点,但每次都能考出新意。这种题要求学生会看图,能看懂数据的变化,从变化中得出结论。

第18题考查19世纪以来文学艺术?美术艺术?特点。这题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几种表现手法的特点,能区分开来。 找到关键句“该画充满对自然的赞美”,由此可知该幅美术作品属于积极追寻理想世界的浪漫主义作品。这几年浪漫主义风格连续考,学生失分情况严重。以后复习中我们还要让学生好好识记他们的特征,并强化理解。

第19题考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材料向我们展示了当时苏联现实的一种强烈对比的情况,农业机械化程度高,但产量低,反映了斯大林模式下,国家片面发展重工业,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导致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严重阻碍了农业的发展的史实。

第20题考查:经济全球化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欧洲的联合。对历史时间一定要敏感,通过时间就能排除一些选项。如今英国公投脱离欧盟给欧洲一体化蒙上阴影,值得我们思考,这一问题必定是热点问题,也许会更新学生的认知。

非选择题部分

写在非选择题试题分析前面的:历史非选择题为大题4题,满分60分,首先考生必须看清楚做题要求,其一般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因此在高考前教师应予以强调,并在模拟考试时进行有效进行此方面的模拟。一般前两题为必做题,2016年为第21题~第23题是必做题,其要求是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而第24题为选做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

21.(12分)

历代王朝的商业政策蕴含着一以贯之的经济思想,也会因时代变化而作出调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文帝变“抑商”政策为“惠商”政策。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这些措施实行后,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人民可以进入山泽自由樵采、捕捞,以补助生活。但文、景时期,抑商政策中之“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的规定一直未取消。

材料二在西汉中前期,出现了“用贫求富”的热潮。求富最有效的途径是经商。经商也有经商的学问,商人们把“求利”看做是人生的主要追求目标,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说法。为了求利而总结的经验,有“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还有“以末致财,用本守之”等。——以上材料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汉文帝“惠商”政策的做法和成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国至汉文帝统治前“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及其经济后果。(6分) (2)据材料二,概述西汉中前期的“求富”观念。(3分)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抑商”和“惠商”的关系。(3分) 【答案】(12分)

(1)做法:取消关卡和禁令(允许自由经商)。 成效:商业(经济)快速发展;民众生活得到改善。 目的:巩固小农经济;维护封建统治。(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后果:阻碍商品经济发展(压抑经济活力)。

(2)观念:利润是商人的主要追求目标;经商是实现富裕的最有效途径;购买土地可以更好地保存财富。

(3)关系:抑商是基本的经济政策;惠商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政策;在某些时期同时存在抑商政策和惠商政策。 【解析】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古代经济政策?重农抑商

第一问,第一小问,可由材料中“??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进行回答汉文帝做法,成效可依据“?? ‘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和‘??以补助生活’”进行有效提取信息进行语言归纳。第二小问直接就所学重农抑商目的和影响的经济方面进行回答。

第二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的“‘用贫求富?途径是经商’; ‘商人们把求利看做是人生目标’; ‘以末致财,用本守之’”等内容进行有效归纳。

第三问所问关系,只要围绕着所学重农抑商政策其作为封建政府稳定统治国策地位重要性和稳定性,即可判定惠商政策的权宜性和短期性。同时一句材料可看出,惠商抑商政策同时存在现实性。 应对方法

对于中国古代经济的考察在高考中是一贯的重点内容。因此,首先要做到的是继续重视对课本基本知识的掌握。对于材料中所反映的新的历史事实,只要对题目所给史料进行有效解读,合理归纳即可得出适当答案。 22.(15分)

新文化运动中的思想先驱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尖锐地批评了传统儒学的有关内容,但是他们并未

全盘否定儒学。中国的文化、社会和历史,是一个较之传统儒家意义更为广大的传统。在对待这个大传统的态度问题上,新文化运动没有“全部摒弃”“彻底否定”的看法。陈独秀认为,中国文明,包括儒家学说中所包含的许多积极有益的内容,实际上与人类文化的普遍价值相联系相一致。上海某报批评北京大学设立“元曲”的课目,指元曲为“亡国之音”,认为不当讲授。陈独秀反对这一看法。他还公开承认,钱玄同废除汉字的主张过于急切,是对传统语言文字用了“用石条压驼背的医法”。——摘编自李良玉《思想启蒙与文化重建》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本身都是非常激烈的。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礼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的批判。这个勇猛的、也是简单而绝对的批判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虽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形式主义的偏向。——摘编自李新《中华民国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分析这些认识产生的原因。(6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答案】(1)认识:传统文化中存在积极有益成分,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中存在封速落后因素,不能全盘肯定。

原因:抵制尊孔复古逆流的需要;受到启蒙思想(民主思想)影响。 (2)略 【解析】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特点和评价

第一问,第一小问,可由材料中“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尖锐地批评了传统儒学的有关内容,但是他们并未全盘否定儒学。”进行回答。第二小问可从所学知识中新文化运动的社会思想背景中寻找答案。

第二问, 属于历史小论文撰写,其程序应是首先提取材料中相应观点,然后对其进行史实印证,材料中所要提取的观点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尖锐地批评了传统儒学的有关内容,但是他们并未全盘否定儒学以及较之传统儒家意义更为广大的传统。”,结合材料和所学进行论证,做到史论结合即可。

应对:指导对学生史料分析能力和有效信息提取的练习,强化对小论文的有效训练,严格要求,重点强调史论结合,有理有据,语言精炼严密。 23.(13分)

1946年,美国和苏联两国外交官向各自政府提交了研究报告,对政府的外交政策以及两国间的“冷战”产生了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国驻苏大使馆代办凯南向美国政府提交了8000字的“长电报”。电文中认为,克里姆林宫对世界事务的认知根源于苏联传统的不安全感。为了求得安全,他们从未考虑与对手达成妥协,而是要将对手置于死地。凯南还将苏联描绘为一个专制传统早已与意识形态强制相整合的国家,因而它认为外部世界是敌对的。美国必须把对付苏联放在美国对外政策的首位。——摘编自周建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逻辑》等

材料二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写了一篇名为《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的报告。报告认为,战后美国争霸世界的动因是垄断资本的帝国主义扩张。美国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其竞争对手被削弱的时机,其资本已渗透到世界的许多国家,加强了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4r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