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 友谊的天空

更新时间:2023-11-21 23:5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二单元 友谊的天空 第四课 友谊与成长同行(2课时)

第1课时 和朋友在一起

知识目标

1.认识我们交友的范围在日益扩大。 2.认识友谊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初步认识和怎样的人交往才能发挥友谊的作用。 能力目标

1.认识友谊的力量让我们成长。 2.初步认识我们需要怎样的朋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注重友谊的美好情感。

2.在集体生活中体会友谊的美好,乐意为友谊的获得付出实践和努力。

重点

认识友谊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难点

初步认识我们需要怎样的朋友。

教师准备:制作幻灯片。

学生准备:预习本课时的课本内容。

一、情景导入,情景激趣 进入中学阶段,良好的人际关系开始成为影响中学生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学习人际交往是每个中学生必须面对的问题。它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没有交往,世界将成为一片荒凉的沙漠。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卡耐基认为,一个人的成功,30%靠才能,70%靠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能给人生带来快乐,而且更能助人走向成功。正值身心飞速发展的中学生,精力充沛、热情奔放,尤其喜欢人际交往,更需要用友谊编织起彩色的岁月。

教师提问:人为什么需要友谊?是否别人的友情深,我的友情浅?都说友谊地久天长,可为何有时也让人失望???

有时友谊让我们向往,有时友谊又让我们困惑。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感受友谊,解读友谊。 二、问题导读,新知研讨 (一)我的朋友圈

【过渡语】就像感受亲情一样,我们每天都在感受着友谊。今天就让我们搜索下自己的朋友,看看生活中我们拥有哪些朋友?

1.引导学生看“我的朋友”图(教材第39页)。

活动提示与要求:

(1)阅读“我的朋友”图的填写方法。 (2)根据自身情况填写朋友的情况。

交流表格填写情况,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1)你写了几个朋友的名字?选取一个人,说说你们之间的友谊。 (2)如果没有表格中的这些朋友,你的生活会变得怎样? 教师总结:突出伙伴、同学、朋友成为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研讨教材第40页“探究与分享”。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0页“探究与分享”内容,思考问题: (1)随着年龄的增长,寻找友谊更难了吗?

(2)你会因为怕麻烦而拒绝友谊吗?为什么?

教师总结: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实际讨论交流,突出对友谊的期待即可。 (二)友谊的力量

1.教师引导学生填写教材第41页“朋友影响力”图。

活动要求:

(1)明确要求和做法。朋友对你有哪些影响?请完成自己的“朋友影响力”图:在中间的圆中写上你的名字,在周围的圆中分别写上朋友的名字、朋友对你的影响及影响力的大小。圆圈之间连线的宽度变化,代表朋友对你影响力的大小。

(2)展示交流。交流方式:邻座的同学之间交流;老师指出部分同学在全班交流。 (3)问题研讨:通过填写“朋友影响力”图,你对朋友的影响有了怎样的认识? 教师:引导学生从影响的程度、具有多方面的积极影响等角度思考。 (4)自我总结:朋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师总结:(1)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我们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甚至性格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朋友的影响。(2)此外,朋友见证了我们一起走过的成长历程,我们需要真诚友善的朋友。因为朋友,我们少了几分孤独,多了些许温暖,活得更加自在;因为朋友,我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多了一份对自己的欣赏;因为朋友,我们学会了更好地与人相处,享受交往的快乐。

【故事拓展】马克思说过:“真诚的、十分理智的友谊是人生的无价之宝。”青少年处在开始走上人生道路、开始新航程的关键时期,同样需要友谊。友谊,这是一个拨动青少年心弦的字眼。在朋友之间的促膝谈心时,在同学的相互鼓舞中,友谊像我们中间的一位忠诚伙伴,彼此依靠,密不可分;友谊又像一支动听的、激励的歌,鼓舞我们奋勇前进。友谊,更是青少年的话题,是他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朋友们谈论它、歌颂它、创造它,从中品味着幸福和愉悦,也从中吸取着营养。

2.研讨教材第42页“探究与分享”。

场景一 午餐的时候,他把从家里带来的美食分给我一半。

问题延伸:你认为“分午餐”是不是一种友情? 教师总结:友情的表现形式是多种的,接受分午餐的同学应该认识到这是他人对自己的关心,是一种友情。

场景二 上课老师提问,我回答不出问题,她在下面悄悄提醒我。

问题延伸:对待“她”的悄悄提示,“我”会领情吗?

教师总结:本问题蕴含着较多的思考。小女孩悄悄提示小男孩,小男孩可能认为是同学在帮助自己,也可能反感小女孩用这种方式去帮助自己。这就涉及友情的双重作用问题,友情可以让人感到快乐和温暖,也可能让人感到受伤。

场景三 她常常损我,但是不允许别人说我不好。

问题延伸:对于“她”的做法,你乐于接受吗?

教师总结:友谊是以多种多样的方式演绎的,友情中往往夹杂着小的冲突,这也是友情的一种旋律。

场景四 我做了错事,他一边批评我一边帮我。

问题延伸:你做了错事,情愿接受朋友的批评吗? 教师总结:朋友的批评也是一种友谊,因为善意的批评也是对自己改正错误的一种帮助,批评往往比赞扬更能体现朋友间亲密的关系。 【探讨名言】

孔子说:“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可请学生先翻译这句名言含义,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名言对我们的启示或意义。 教师总结:这句名言一是告诉我们要与正直、诚信、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即与什么样

的朋友交往是有益或有利的;二是告诉我们朋友或友谊的意义:朋友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经验,友谊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生命的美好。

三、课堂小结

能结交到亲密的朋友是一种幸福,而拥有对自己有深刻而良好影响的朋友则是人生的幸运。“没有友谊,世界仿佛失去了太阳。”友谊的力量让我们成长。

????对个人影响很大和朋友

???见证共同成长历程?与成长同行 在一起

友谊的力量?丰富生活经验,体悟??????生命美好

第2课时 深深浅浅话友谊

知识目标

1.了解友谊的几个特质。

2.认识竞争和友谊的关系,知道友谊是需要原则的。 能力目标

1.能够处理好竞争和友谊的关系。

2.能够适应友谊的变化,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友谊的原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珍视友谊、乐于交往的情感。

2.认识处理好友谊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重点

1.了解友谊的特质。

2.澄清对友谊的一些误解。 难点

1.理解超越功利的友谊更是可贵的。 2.把握友谊的原则。

教师准备:制作教学中的情景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本课时的课本内容。

一、问题导入,感受友谊

有人问:从家到学校,怎样走距离最短?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但是,有一位同学的

??生命中的重要部分

我的朋友圈?

??交往范围逐步扩大

回答让所有人都表示赞同:有朋友相伴,从家到学校的距离最短。是啊,有朋友相伴,一路欢声笑语,从不觉得孤单。究竟是什么如此打动我们?这就是我们本课时要学习的友谊特质问题。

二、问题导读,新知研讨

(一)友谊的特质

【故事拓展】两个朋友结伴去旅行,途中遇见一头熊。其中一个人吓坏了,丢下朋友不顾,迅速爬到树上藏起来;另一个人深知靠自己的力量对付不了这只熊,急忙倒在地上装死。熊走近他,那人一动不动地屏住呼吸,熊以为他真的死了,便走开了。当熊走远后,树上的朋友才爬下来,问他:“熊跟你嘀咕什么了?”他说:“哦,与那种在危难时刻将朋友弃之不顾的人打交道,要多加小心!”

问题探讨:

1.你认为友谊的重要特质有哪些?

同学交流、回答。 教师总结:可以参考本课时教材前的“运用你的经验”中所提及的内容,这些内容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友谊的特质,尽管大家在重要程度的排序上可能会有所不同,但不影响同学们对友谊特质的共同认知。(也可以由学生自行交流讨论完成。)

2.友谊仅仅是接受而没有付出吗?

学生交流、回答。

教师总结: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接受帮助,也学习帮助对方;感受关怀,也学习关怀对方。我们共同分享,也相互分担,在相处中体验积极的情感。(也可以由学生结合自身经历来讨论完成。)

3.哪些友谊更显可贵和美好?

学生交流、回答。

教师总结: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超越功利的友谊更让人们向往。友谊离不开现实的条件,但是友谊的美好就在于它可以跨越一些东西,如物质条件差异、家庭背景的不同、学习成绩的好坏等。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友谊,更能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和风雨的洗礼。(也是从平等的理念出发理解友谊,平等是普世共同认同的建立友谊的基础,超越差异的友谊更让人们向往。)

(二)友谊的澄清

【故事拓展】小辉和小东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他们在生活中互相关心,在学习中互相帮助。最近,这一对好朋友却闹起了矛盾,原因是在期中考试时,小辉有一道题做不出来,趁监考老师不注意偷偷地把书打开,想在书中找这个问题的答案。他的这一举动恰恰被小东发现了。于是,小东便告诉了老师。小辉认为,小东故意与他作对,于是不再搭理小东,两人的友谊陷入了僵局。

分组讨论:

(1)友谊是一成不变的吗?

(2)朋友之间的竞争会损害友谊吗? (3)朋友相处为什么不能没有原则?

处理方式:全班同学分成三组,每组抽签决定讨论哪个问题,最后每组选派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陈述本组讨论的结果。

教师总结:

(1)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等原因,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学会接受一段友谊的淡出,坦然接受新的友谊。

(2)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我们对待竞争的态度。如果我们相信自己的独特,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1r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