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试题 - 数学(江苏卷)

更新时间:2024-03-03 08:4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绝密★启用前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数学Ⅰ试题

参考公式: 锥体的体积公式: V锥体=

注 意 事 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4页,包含填空题(第1题——第14题)、解答题(第15题——第20题)。本卷满分16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您本人是否相符。 4.请在答题卡上按照晤顺序在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作答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请注意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6.请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要折叠、破损。 1Sh,其中S是锥体的底面积,h是高。 3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

1、设集合A={-1,1,3},B={a+2,a2+4},A∩B={3},则实数a=______▲_____. [解析] 考查集合的运算推理。3?B, a+2=3, a=1.

2、设复数z满足z(2-3i)=6+4i(其中i为虚数单位),则z的模为______▲_____. [解析] 考查复数运算、模的性质。z(2-3i)=2(3+2 i), 2-3i与3+2 i的模相等,z的模为2。 3、盒子中有大小相同的3只白球,1只黑球,若从中随机地摸出两只球,两只球颜色不同的概率是_ ▲__.

[解析]考查古典概型知识。2

4、某棉纺厂为了了解一批棉花的质量,从中随机抽取了100根棉花纤维的长度(棉花纤维的长度是棉花质量的重要指标),所得数据都在区间[5,40]中,其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则其抽样的100根中,有_▲___根在棉花纤维的长度小于20mm。

[解析]考查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知识。 100×(0.001+0.001+0.004)×5=30

5、设函数f(x)=x(ex+ae-x)(x?R)是偶函数,则实数a=_______▲_________ [解析]考查函数的奇偶性的知识。g(x)=ex+ae-x为奇函数,由g(0)=0,得a=-1。

x2y2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双曲线??1上一点M,点M的横坐标是3,则M到

412双曲线右焦点的距离是___▲_______ [解析]考查双曲线的定义。

MF4 ?e??2,d为点M到右准线x?1的距离,d=2,MF=4。

d27、右图是一个算法的流程图,则输出S的值是______▲_______

[解析]考查流程图理解。1?2?22???24?31?33,输出S?1?2?2???2?63。 8、函数y=x2(x>0)的图像在点(ak,ak2)处的切线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为ak+1,k为正整数,a1=16,则a1+a3+a5=____▲_____ [解析]考查函数的切线方程、数列的通项。

25在点(ak,ak2)处的切线方程为:y?ak2?2ak(x?ak),当y?0时,解得x?所以ak?1?ak, 2ak,a1?a3?a5?16?4?1?21。 222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圆x?y?4上有且仅有四个点到直线12x-5y+c=0的距离为1,则实数c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来源[解析]考查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圆半径为2, 圆心(0,0)到直线12x-5y+c=0的距离小于1,

|c|?1,c的取值范围是(-13,13)。 1310、定义在区间?0,????过点P作PP1?上的函数y=6cosx的图像与y=5tanx的图像的交点为P,

2?⊥x轴于点P1,直线PP1与y=sinx的图像交于点P2,则线段P1P2的长为_______▲_____。 [解析] 考查三角函数的图象、数形结合思想。线段P1P2的长即为sinx的值, 且其中的x满足6cosx=5tanx,解得sinx=

22。线段P1P2的长为 33

?x2?1,x?011、已知函数f(x)??,则满足不等式f(1?x2)?f(2x)的x的范围是__▲___。

x?0?1,2?1?x?2x?[解析] 考查分段函数的单调性。??x?(?1,2?1) 2??1?x?0x2x312、设实数x,y满足3≤xy≤8,4≤≤9,则4的最大值是 ▲ 。

yy2。来源[解析] 考查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等价转化思想。

111x22x3x221x3()?[16,81],2?[,],4?()?2?[2,27],4的最大值是27。

xy83yyyyxy

13、在锐角三角形ABC,A、B、C的对边分别为a、b、c,?▲_____。

[解析] 考查三角形中的正、余弦定理三角函数知识的应用,等价转化思想。一题多解。 (方法一)考虑已知条件和所求结论对于角A、B和边a、b具有轮换性。 当A=B或a=b时满足题意,此时有:cosC?baaant?6cosC,则bantCant?AantC=____B11?cosC1C22C??,tan?,tan, 321?cosC222tanA?tanB?1tanC2?2,

tanCtanC?= 4。 tanAtanBbaa2?b2?c23c22222226ab??a?b,a?b?(方法二)??6cosC?6abcosC?a?b,

ab2ab2tanCtanCsinCcosBsinA?sinBcosAsinCsin(A?B)1sin2C???????tanAtanBcosCsinAsinBcosCsinAsinBcosCsinAsinB1c2c2c2????4 由正弦定理,得:上式=?cosCab1(a2?b2)13c2?662

14、将边长为1m正三角形薄片,沿一条平行于底边的直线剪成两块,其中一块是梯形,记

2(梯形的周长)S?,则S的最小值是____▲____。

梯形的面积[解析] 考查函数中的建模应用,等价转化思想。一题多解。

22(3?x)4(3?x)设剪成的小正三角形的边长为x,则:S???(0?x?1) 21331?x?(x?1)??(1?x)22(方法一)利用导数求函数最小值。

4(3?x)24(2x?6)?(1?x2)?(3?x)2?(?2x),S?(x)? S(x)???222(1?x)31?x34(2x?6)?(1?x2)?(3?x)2?(?2x)4?2(3x?1)(x?3) ????2222(1?x)(1?x)331S?(x)?0,0?x?1,x?,

311当x?(0,]时,S?(x)?0,递减;当x?[,1)时,S?(x)?0,递增;

33故当x?1323时,S的最小值是。 33(方法二)利用函数的方法求最小值。

4t241111?2??令3?x?t,t?(2,3),?(,),则:S?

86t323?t?6t?83???1t2t故当?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计90分,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或演算步骤. 15、(本小题满分14分)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1,-2)、B(2,3)、C(-2,-1)。 (1)求以线段AB、AC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角线的长; (2)设实数t满足(AB?tOC)·OC=0,求t的值。

[解析]本小题考查平面向量的几何意义、线性运算、数量积,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满分14分。

1t31323,x?时,S的最小值是。 833????????(1)(方法一)由题设知AB?(3,5),AC?(?1,1),则 ????????????????AB?AC?(2,6),AB?AC?(4,4). ????????????????所以|AB?AC|?210,|AB?AC|?42.

故所求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为42、210。

(方法二)设该平行四边形的第四个顶点为D,两条对角线的交点为E,则:

E为B、C的中点,E(0,1)

又E(0,1)为A、D的中点,所以D(1,4) 故所求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为BC=42、AD=210;

????????????(2)由题设知:OC=(-2,-1),AB?tOC?(3?2t,5?t)。

由(AB?tOC)·OC=0,得:(3?2t,5?t)?(?2,?1)?0, 从而5t??11,所以t??11。 5|OC|5?????????????????????2????OC11或者:AB·OC ?tOC,AB?(3,5),t?AB????2??

16、(本小题满分14分)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D⊥平面ABCD,PD=DC=BC=1,AB=2,AB∥DC,∠BCD=900。 (1)求证:PC⊥BC;

(2)求点A到平面PBC的距离。

[解析] 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考查几何体的体积,考查空

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和运算能力。满分14分。

(1)证明:因为PD⊥平面ABCD,BC?平面ABCD,所以PD⊥BC。

由∠BCD=900,得CD⊥BC,

又PD?DC=D,PD、DC?平面PCD, 所以BC⊥平面PCD。

因为PC?平面PCD,故PC⊥BC。

(2)(方法一)分别取AB、PC的中点E、F,连DE、DF,则: 易证DE∥CB,DE∥平面PBC,点D、E到平面PBC的距离相等。 又点A到平面PBC的距离等于E到平面PBC的距离的2倍。 由(1)知:BC⊥平面PCD,所以平面PBC⊥平面PCD于PC, 因为PD=DC,PF=FC,所以DF⊥PC,所以DF⊥平面PBC于F。 易知DF=

2,故点A到平面PBC的距离等于2。 2

(方法二)体积法:连结AC。设点A到平面PBC的距离为h。 因为AB∥DC,∠BCD=900,所以∠ABC=900。 从而AB=2,BC=1,得?ABC的面积S?ABC?1。 由PD⊥平面ABCD及PD=1,得三棱锥P-ABC的体积V?因为PD⊥平面ABCD,DC?平面ABCD,所以PD⊥DC。 又PD=DC=1,所以PC?11S?ABC?PD?。 33PD2?DC2?2。

2。 2由PC⊥BC,BC=1,得?PBC的面积S?PBC?由VA?PBC?VP?ABC,S?PBC?h?V?故点A到平面PBC的距离等于2。

131,得h?2, 317、(14分)某兴趣小组测量电视塔AE的高度H(单位m),如示意图,垂直放置的标杆BC高度h=4m,仰角∠ABE=α,∠ADE=β

(1)该小组已经测得一组α、β的值,tanα=1.24,tanβ=1.20,,请据此算出H的值

(2)该小组分析若干测得的数据后,发现适当调整标杆到电视塔的距离d(单位m),使α与β之差较大,可以提高测量精确度,若电视塔实际高度为125m,问d为多少时,α-β最大

ECβDBαdA

分析:此题关键要找出C点的位置,清楚α-β最大时tan(α-β)也最大 解:(1)因为: tan??则:BA?AEAEBC,tan???,AE?H BADADBHH4,DA?,DB? tan?tan?tan?因为 DA?DB?BA 所以

H4H?? 带入tanα=1.24,tanβ=1.20 tan?tan?tan?

H4H??,所以H=124m 1.201.201.241254(2)由题意知:tan??,tan??

dDBBCDBDB4DB4d121????tan??因为所以则DB? AEDADB?BA125DB?d121d125121?tan??tan?4d= tan(???)??d125121125?1211?tan?tan?1?d?ddd得

?125?12142=(d?0)当且仅当d?时,即d?555m时

d125?1215552ddtan(???)最大,因为0??????2,所以???也取最大值

所以,d?555m时,???取最大值

小结:此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直角三角形角边关系的应用,第二问还考察学生对两角差的正切公式和基本不等式的熟练运用,第一问属于简单题,第二问属于中等题。

总结:这两题充分体现了高考是以基础性题型为主的宗旨,对学生具有扎实基础的重视。虽说第二题与别章有结合,但都属于基本知识的结合,只要学生对各章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解决这些题目都不会有问题。所以,在以后解三角形的复习中,我们一定要强化三角形基本定理的熟练应用,扎实基础,注重与别章基础知识综合时的灵活运用。

18、(本小题满分16分)

x2y2??1的左、右顶点为A、B,右焦点为F。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如图,已知椭圆95设过点T(t,m)的直线TA、TB与椭圆分别交于点M(x1,y1)、N(x2,y2),其中m>0,y1?0,y2?0。

(1)设动点P满足PF?PB?4,求点P的轨迹; (2)设x1?2,x2?221,求点T的坐标; 3(3)设t?9,求证:直线MN必过x轴上的一定点(其坐标与m无关)。

[解析] 本小题主要考查求简单曲线的方程,考查方直线与椭圆的方程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满分16分。

(1)设点P(x,y),则:F(2,0)、B(3,0)、A(-3,0)。

2222由PF?PB?4,得(x?2)?y?[(x?3)?y]?4, 化简得x?229。 2故所求点P的轨迹为直线x?(2)将x1?2,x2?9。 215120分别代入椭圆方程,以及y1?0,y2?0得:M(2,)、N(,?) 33391y?0x?3直线MTA方程为:,即y?x?1, ?53?02?3355y?0x?3直线NTB 方程为:,即y?x?。 ?20162??0?393?x?7?联立方程组,解得:?10,

y??3?所以点T的坐标为(7,10)。 3(3)点T的坐标为(9,m)

y?0x?3m?(x?3), ,即y?m?09?312y?0x?3m?直线NTB 方程为:,即y?(x?3)。 m?09?36直线MTA方程为:

x2y2??1联立方程组,同时考虑到x1??3,x2?3, 分别与椭圆953(80?m2)40m3(m2?20)20m,)N(,?)。 解得:M(、

80?m280?m220?m220?m220m3(m2?20)y?x?2220?m20?m(方法一)当x1?x2时,直线MN方程为: ?2240m20m3(80?m)3(m?20)??280?m220?m280?m20?m2 令y?0,解得:x?1。此时必过点D(1,0);

当x1?x2时,直线MN方程为:x?1,与x轴交点为D(1,0)。 所以直线MN必过x轴上的一定点D(1,0)。

240?3m23m2?60?(方法二)若x1?x2,则由及m?0,得m?210, 2280?m20?m此时直线MN的方程为x?1,过点D(1,0)。

若x1?x2,则m?210,直线MD的斜率kMD40m210m80?m, ??240?3m240?m2?180?m2直线ND的斜率kND?20m210m20?m,得kMD?kND,所以直线MN过D点。 ??23m2?6040?m?120?m2因此,直线MN必过x轴上的点(1,0)。

19、(本小题满分16分)

设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已知2a2?a1?a3,数列的等差数列。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用n,d表示);

(2)设c为实数,对满足m?n?3k且m?n的任意正整数m,n,k,不等式Sm?Sn?cSk?S?是公差为dn

都成立。求证:c的最大值为

9。 2[解析] 本小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的通项、求和以及基本不等式等有关知识,考查探索、分析及论证的能力。满分16分。 (1)由题意知:d?0,

Sn?S1?(n?1)d?a1?(n?1)d

2a2?a1?a3?3a2?S3?3(S2?S1)?S3,3[(a1?d)2?a1]2?(a1?2d)2,

化简,得:a1?2a1?d?d2?0,a1?d,a1?d2

Sn?d?(n?1)d?nd,Sn?n2d2,

当n?2时,an?Sn?Sn?1?n2d2?(n?1)2d2?(2n?1)d2,适合n?1情形。 故所求an?(2n?1)d2 (2)(方法一)

m2?n2恒成立。 Sm?Sn?cSk?md?nd?c?kd?m?n?c?k, c?2k222222222m2?n29?, 又m?n?3k且m?n,2(m?n)?(m?n)?9k?k222222故c?99,即c的最大值为。

22(方法二)由a1?d及Sn?a1?(n?1)d,得d?0,Sn?n2d2。

于是,对满足题设的m,n,k,m?n,有

(m?n)229229Sm?Sn?(m?n)d?d?dk?Sk。

2222229。 2933另一方面,任取实数a?。设k为偶数,令m?k?1,n?k?1,则m,n,k符合条件,

22231222223222且Sm?Sn?(m?n)d?d[(k?1)?(k?1)]?d(9k?4)。

222所以c的最大值cmax?于是,只要9k?4?2ak,即当k?221222时,Sm?Sn?d?2ak?aSk。

22a?9所以满足条件的c?

99,从而cmax?。 22

因此c的最大值为

9。 220、(本小题满分16分)

设f(x)是定义在区间(1,??)上的函数,其导函数为f'(x)。如果存在实数a和函数

h(x),其中h(x)对任意的x?(1,??)都有h(x)>0,使得f'(x)?h(x)(x2?ax?1),则称

函数f(x)具有性质P(a)。 (1)设函数f(x)?lnx?b?2(x?1),其中b为实数。 x?1(i)求证:函数f(x)具有性质P(b); (ii)求函数f(x)的单调区间。 (2)已知函数g(x)具有性质P(2)。给定x1,x2?(1,??),x1?x2,设m为实数,

??mx1?(1?m)x2,??(1?m)x1?mx2,且??1,??1,

若|g(?)?g(?)|<|g(x1)?g(x2)|,求m的取值范围。

[解析] 本小题主要考查函数的概念、性质、图象及导数等基础知识,考查灵活运用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进行探索、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满分16分。 (1)(i)f'(x)?1b?21??(x2?bx?1) 22x(x?1)x(x?1)1?0恒成立,

x(x?1)2∵x?1时,h(x)?∴函数f(x)具有性质P(b);

b2b2(ii)(方法一)设?(x)?x?bx?1?(x?)?1?,?(x)与f'(x)的符号相同。

24b2?0,?2?b?2时,?(x)?0,f'(x)?0,故此时f(x)在区间(1,??)上递增; 当1?42当b??2时,对于x?1,有f'(x)?0,所以此时f(x)在区间(1,??)上递增; 当b??2时,?(x)图像开口向上,对称轴x?b??1,而?(0)?1, 2对于x?1,总有?(x)?0,f'(x)?0,故此时f(x)在区间(1,??)上递增; (方法二)当b?2时,对于x?1,?(x)?x2?bx?1?x2?2x?1?(x?1)2?0

所以f'(x)?0,故此时f(x)在区间(1,??)上递增; 当b?2时,?(x)图像开口向上,对称轴x?b?1,方程?(x)?0的两根为:2b?b2?4b?b2?4b?b2?4b?b2?42,而,?1,??(0,1)

22222b?b?4b?b2?4b?b2?4 当x?(1,)时,?(x)?0,f'(x)?0,故此时f(x)在区间(1,)

22b?b2?4上递减;同理得:f(x)在区间[,??)上递增。

2综上所述,当b?2时,f(x)在区间(1,??)上递增;

22 当b?2时,f(x)在(1,b?b?4)上递减;f(x)在[b?b?4,??)上递增。

22(2)(方法一)由题意,得:g'(x)?h(x)(x2?2x?1)?h(x)(x?1)2 又h(x)对任意的x?(1,??)都有h(x)>0,

所以对任意的x?(1,??)都有g?(x)?0,g(x)在(1,??)上递增。 又????x1?x2,????(2m?1)(x1?x2)。 当m?1,m?1时,???,且??x1?(m?1)x1?(1?m)x2,??x2?(1?m)x1?(m?1)x2, 2

综合以上讨论,得:所求m的取值范围是(0,1)。

(方法二)由题设知,g(x)的导函数g'(x)?h(x)(x2?2x?1),其中函数h(x)?0对于任

2意的x?(1,??)都成立。所以,当x?1时,g'(x)?h(x)(x?1)?0,从而g(x)在区间

(1,??)上单调递增。

①当m?(0,1)时,有??mx1?(1?m)x2?mx1?(1?m)x1?x1,

??mx1?(1?m)x2?mx2?(1?m)x2?x2,得??(x1,x2),同理可得??(x1,x2),所以

由g(x)的单调性知g(?)、g(?)?(g(x1),g(x2)), 从而有|g(?)?g(?)|<|g(x1)?g(x2)|,符合题设。 ②当m?0时,??mx1?(1?m)x2?mx2?(1?m)x2?x2,

??(1?m)x1?mx2?(1?m)x1?mx1?x1,于是由??1,??1及g(x)的单调性知

g(?)?g(x1)?g(x2)?g(?),所以|g(?)?g(?)|≥|g(x1)?g(x2)|,与题设不符。

③当m?1时,同理可得??x1,??x2,进而得|g(?)?g(?)|≥|g(x1)?g(x2)|,与题设不符。

因此综合①、②、③得所求的m的取值范围是(0,1)。

数学Ⅱ(附加题)

21.[选做题]本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题评分。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A.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本小题满分10分)

AB是圆O的直径,D为圆O上一点,过D作圆O的切线交AB延长线于点C,若DA=DC,求证:AB=2B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圆的有关知识,考查推理论证能力。

AOBCD

(方法一)证明:连结OD,则:OD⊥DC, 又OA=OD,DA=DC,所以∠DAO=∠ODA=∠DCO, ∠DOC=∠DAO+∠ODA=2∠DCO, 所以∠DCO=300,∠DOC=600,

所以OC=2OD,即OB=BC=OD=OA,所以AB=2BC。 (方法二)证明:连结OD、BD。

因为AB是圆O的直径,所以∠ADB=900,AB=2 OB。 因为DC 是圆O的切线,所以∠CDO=900。 又因为DA=DC,所以∠DAC=∠DCA, 于是△ADB≌△CDO,从而AB=CO。 即2OB=OB+BC,得OB=BC。 故AB=2BC。

B. 选修4-2:矩阵与变换 (本小题满分10分)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A(0,0),B(-2,0),C(-2,1)。设k为非零实数,矩阵M=??k0??01?,N=??10?,点A、B、C在矩阵MN对应的变换下得到点分别为A1、B1、C1,△01????A1B1C1的面积是△ABC面积的2倍,求k的值。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图形在矩阵对应的变换下的变化特点,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满分10分。 解:由题设得MN???k0??01??0k???10???10? 01??????由??0k??0?2?2??00k?,可知A1(0,0)、B1(0,-2)、C1(k,-2)。 ???????10??001??0?2?2?计算得△ABC面积的面积是1,△A1B1C1的面积是|k|,则由题设知:|k|?2?1?2。 所以k的值为2或-2。

C.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本小题满分10分)

在极坐标系中,已知圆ρ=2cosθ与直线3ρcosθ+4ρsinθ+a=0相切,求实数a的值。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曲线的极坐标方程等基本知识,考查转化问题的能力。满分10分。 解:?2?2?cos?,圆ρ=2cosθ的普通方程为:x2?y2?2x,(x?1)2?y2?1,

直线3ρcosθ+4ρsinθ+a=0的普通方程为:3x?4y?a?0,

又圆与直线相切,所以

D.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本小题满分10分)

|3?1?4?0?a|3?422?1,解得:a?2,或a??8。

设a、b是非负实数,求证:a3?b3?ab(a2?b2)。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考查推理论证的能力。满分10分。 (方法一)证明:a3?b3?ab(a2?b2)?a2a(a?b)?b2b(b?a)

?(a?b)[(a)5?(b)5]

?(a?b)2[(a)4?(a)3(b)?(a)2(b)2?(a)(b)3?(b)4]

因为实数a、b≥0,(a?b)2?0,[(a)4?(a)3(b)?(a)2(b)2?(a)(b)3?(b)4]?0 所以上式≥0。即有a3?b3?ab(a2?b2)。 (方法二)证明:由a、b是非负实数,作差得

a3?b3?ab(a2?b2)?a2a(a?b)?b2b(b?a)?(a?b)[(a)5?(b)5]

当a?b时,a?b,从而(a)5?(b)5,得(a?b)[(a)5?(b)5]?0; 当a?b时,a?b,从而(a)5?(b)5,得(a?b)[(a)5?(b)5]?0; 所以a3?b3?ab(a2?b2)。

[必做题]第22题、第23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22、(本小题满分10分)

某工厂生产甲、乙两种产品,甲产品的一等品率为80%,二等品率为20%;乙产品的一等品率为90%,二等品率为10%。生产1件甲产品,若是一等品则获得利润4万元,若是二等品则亏损1万元;生产1件乙产品,若是一等品则获得利润6万元,若是二等品则亏损2万元。设生产各种产品相互独立。

(1)记X(单位:万元)为生产1件甲产品和1件乙产品可获得的总利润,求X的分布列; (2)求生产4件甲产品所获得的利润不少于10万元的概率。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概率的有关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满分10分。 解:(1)由题设知,X的可能取值为10,5,2,-3,且

P(X=10)=0.8×0.9=0.72, P(X=5)=0.2×0.9=0.18, P(X=2)=0.8×0.1=0.08, P(X=-3)=0.2×0.1=0.02。 由此得X的分布列为:

X P 10 0.72 5 0.18 2 0.08 -3 0.02 (2)设生产的4件甲产品中一等品有n件,则二等品有4?n件。 由题设知4n?(4?n)?10,解得n? 又n?N,得n?3,或n?4。

3所求概率为P?C4?0.83?0.2?0.84?0.8192

14, 5答:生产4件甲产品所获得的利润不少于10万元的概率为0.8192。

23、(本小题满分10分) 已知△ABC的三边长都是有理数。

(1)求证cosA是有理数;(2)求证:对任意正整数n,cosnA是有理数。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余弦定理、数学归纳法等基础知识,考查推理论证的能力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满分10分。

b2?c2?a2(方法一)(1)证明:设三边长分别为a,b,c,cosA?,∵a,b,c是有理数,

2bcb2?c2?a2是有理数,分母2bc为正有理数,又有理数集对于除法的具有封闭性, b2?c2?a2∴必为有理数,∴cosA是有理数。

2bc(2)①当n?1时,显然cosA是有理数;

当n?2时,∵cos2A?2cos2A?1,因为cosA是有理数, ∴cos2A也是有理数;

②假设当n?k(k?2)时,结论成立,即coskA、cos(k?1)A均是有理数。 当n?k?1时,cos(k?1)A?coskAcosA?sinkAsinA,

1cos(k?1)A?coskAcosA?[cos(kA?A)?cos(kA?A)],

211cos(k?1)A?coskAcosA?cos(k?1)A?cos(k?1)A,

22解得:cos(k?1)A?2coskAcosA?cos(k?1)A

∵cosA,coskA,cos(k?1)A均是有理数,∴2coskAcosA?cos(k?1)A是有理数, ∴cos(k?1)A是有理数。 即当n?k?1时,结论成立。

综上所述,对于任意正整数n,cosnA是有理数。 (方法二)证明:(1)由AB、BC、AC为有理数及余弦定理知

AB2?AC2?BC2cosA?是有理数。

2AB?AC(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cosnA和sinA?sinnA都是有理数。

①当n?1时,由(1)知cosA是有理数,从而有sinA?sinA?1?cosA也是有理数。 ②假设当n?k(k?1)时,coskA和sinA?sinkA都是有理数。 当n?k?1时,由cos(k?1)A?cosA?coskA?sinA?sinkA,

2sinA?sin(k?1)A?sinA?(sinA?coskA?cosA?sinkA)?(sinA?sinA)?coskA?(sinA?sinkA)?cosA,

及①和归纳假设,知cos(k?1)A和sinA?sin(k?1)A都是有理数。 即当n?k?1时,结论成立。

综合①、②可知,对任意正整数n,cosnA是有理数。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9v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