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服装史1

更新时间:2023-12-27 01:2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西方服装史 第一章 服装成因

第一节 人类起源学说与服装成因推论

一、 基督教《旧约全书》中的“创世说”

亚当和夏娃起初不着装,只因听了蛇的怂恿,偷吃禁果,眼睛明亮了,才扯下无花果树叶遮住下体------遮羞说。 质疑:羞耻观念只会在文明社会出现。 二、 达尔文《进化论》

提出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进化学说。

质疑:人类在怎样的一种生态环境中脱去大面积毛发,又在怎样一种外界环境中和内心活动驱使下制作服装? 三、 人由水族动物进化而来

这种学说解决了人为御寒而着衣的问题。

质疑:人类能够为了适应自然条件而长出局部体毛,为什么不能为了御寒、防湿而长得全身都是体毛呢? 四、 天外来客说

依据这种学说,人类的衣服与配饰,只需根据地球上得自然条件稍做或大做改进,就可以形成今日服装的前身了,根本不需要从零开始。

五、 认为地球上的人类已经经历了几度文明的学说

我们所处的,只不过是最近的一次文明。人穿衣服的最初,有可能是艰苦地探索,也有可能就是直接接受前度文明。

第二节 人类起源传说与服装成因思考

一、 希腊神话传说中与服装相关的内容 太阳神阿波罗的传说:

太阳神阿波罗的金盔,盔代表尚武;金代表权威,表示光亮。金盔作为太阳神的标志,代表着光明与无畏。 女战神和智慧女神雅典娜的传说:

雅典娜全身披挂着铠甲,已经说明了希腊人早期生活中的军服样式。而她出生后又将纺织、缝衣等技术传授给人类。 二、 中国神话传说中与服装相关的内容

女娲的传说:山东嘉祥武氏祠堂的画像石上伏羲、女娲头上戴冠,身上着袍。

西王母的传说:《山海经·西山经》中说:“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 三、 北欧神话

爱恋与美之神佛洛夏,有一件鹰毛的羽衣。传说佛洛夏穿上这种羽衣,就可化为飞鸟。

在北欧神话里,最低级的海神是所谓的“鲛人”,他们经常变形为鹅或海鸥,高级一些的海神则是人首人身,但拖着一条尾巴,最高级的海神才具有完整的人形。

第三节 人类起源考古与服装成因推断

早期岩画上得巫术面具与地下埋藏的早期饰物,是人类童年时期的服装杰作。 岩画人物形象上,留下了各种各样的头饰和耳饰的剪影造型。

·原始人创造佩饰之首,最重要的是考虑到自身乃至一个部族的生存与繁衍。即使有审美意识在起作用,也是一种宗教快感。 ·在服装起,源中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显示”,即通过佩戴兽牙、兽角来显示自己的英勇果敢或力大无比。

第四节 当代服装考证与服装成因定论

其它有关人类起源的学说

保护说:保护身体重要部位倒有可能是导致服装起源的一种促发力。 吸引异性说 “本能说”论据

①生是根本。原始人为生存、繁衍而劳动。劳动创造了工具,也创造了服装。

②人类的服装与佩饰,从抽象的精神的方面说,起源于生之保护,由此起步并逐渐成形。 ③针对人的自然属性而言。对于社会的人来说,穿衣也是一种本能行为。

本章重点、难点问题

1、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人们对于人类起源的认识,仅仅局限于一些神话和传说。直到近代,考古学、人类学、古生物学、

地质学和民族学等许多学科的发展,特别是地质考古对文化遗存的发现,才为研究人类起源和服装成因提供有力的实物资料。 2、早期岩画上得巫术面具与地下埋藏的早期饰物,是人类童年时期的服装杰作。 3、欧洲岩画中的人物大多戴有面具,或是人身兽首。

4、法国多尔多涅省,有个名叫拉斯科的石灰岩溶洞,由于保存着旧石器时期的精彩绘画,所以被西方人誉为史前的卢浮宫。 5、岩画人物形象上,留下了各种各样的头饰和耳饰的剪影造型。从那些带有原始野性的人物造型上,可以看出其头饰大多与野兽的双角和飞禽的头羽形象有关。

6、人类发现自己祖先的史前服装遗物,主要是饰品,而不是服装。 7、骨针的发明,实际是缝制衣服的发端。

8、关于服装起源,历史最不被关注的说法是,服装起源于劳动。 1、服装起源的“本能说”的主要论据是什么?

①生是根本。原始人为生存、繁衍而劳动。劳动创造了工具,也创造了服装。

②人类的服装与佩饰,从抽象的精神的方面说,起源于生之保护,由此起步并逐渐成形。 ③针对人的自然属性而言。对于社会的人来说,穿衣也是一种本能行为。 2、原始人花费时间、精力去刻制美观细致的饰品说明什么?

首先说明一点就是原始人表现在饰品上的行为与服装成因有关。就是佩饰与服装成因关系来看,原始人需要精神生活,他们创造服装决不是单纯的为实用,因为饰品的实用功能是有限的。同时也需要分清的是服装的产生源于人们物质与精神的追求,决不是单纯的为了美,也不是为了物质需求,在追求美的形式背后,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那就是利于生存、利于繁衍,含有早期巫术意识。

3、关于服装起源的学说有哪些?你认为哪种学说是最有可能,说明原因?

第二章 育成期服装

第一节 草裙

草裙时代在人类历史上所处的年限,大约在旧石器时代中期和晚期。

人类童年时期,不是穴居就是巢居(树上筑棚)。植物是大自然最慷慨的赐予。

圣经故事讲,亚当、夏娃最早穿起的裙子,是将无花果树枝、树叶系扎在腰间,这实际上类同于本书概念中的草裙。 南太平洋岛屿的巴布亚新几内亚在20世纪50年代仍然保留着人类童年时期,即石器时代的文化。在那里的土著居民身上可以看到真正的草裙,是由新鲜的草捆扎加编织而成的,鲜嫩、青绿,带着露水,重现了万年前的草裙风姿。

第二节 兽皮披

兽皮披在人类历史上所处的年限与草裙时代相同,大约在旧石器时代中期和晚期。兽皮披时代相对较晚。 兽皮披是狩猎经济的产物。

人类在童年时期先从事采集,而后才以狩猎来补充采集的不足。

将服装史上这一阶段的典型服装,称为兽皮披,而未称之为兽皮装的原因,在于披是原始人的最普遍的服装款式,无论从服装起源的哪一种论点说起,人们东欧认为裹住躯干部位是首要的。

在俄罗斯贝加尔湖西侧出土的约10㎝的骨制着衣女像,从头到脚皆为衣物所包裹,其刻法就很像是在表现皮毛。 兽皮披时代,饰物与服装共同构成一个集中体现狩猎经济时期的着装形象。原始的野性,纯真的情趣,永远记录着那一个时代的服装史实。

第三节 织物装

人类从直接采用树叶草枝和兽皮羽毛为衣,进化到以植物纤维和动物纤维织成服装面料,这是服装史上的又一个了不起的跨越。

按目前出土文物情况看,早在新石器时代,埃及就已经出现了最初的染织工艺。

在织物装时代,早期服装款式已经显现特征。从目前所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和金属时代早期形象资料看,可以确定为主要是裙。

中期的裙造型十分简单,然而种类多样:一种是以兽皮或一小块编织物在腰间,垂在腹、臀部,这从古代岩画和现存原始部落中可以找到很多实例。

再一类是从上身沿着身体一裹,好像是披在身上,长及臀下,腰间用带子一系,下面俨然是个裙子,只不过连同上面的部分,很像是今日的连衣裙。

第三类是胯裙。据目前可以见到的早期胯裙形状,是古埃及王国第三王朝至第六王朝时期(前2700~前2200年)的艺术品上得形象描绘。

《老村长》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件无花果木雕,人物穿着十分典型的胯裙。其胯裙式样很像是以一块布沿腰围起,其端头撩到上边再掖进腰际,使胯裙成为向前打卷的样子。

王朝以前,埃及人就开始用哪个黄金和宝石制成佩饰品。已出土的首饰,包括有金珠项链、胸饰、耳环和戒指,以及模仿石扣的金纽扣等。

服装史的育成期,是人类直接利用自然,到有意识地对自然加工、修饰以装饰完善自我服饰形象的探索中,迈出了意义重大而且深远的一步。

本章重点、难点问题

1、育成期服装包括人类服装史上得三个时代,即草裙时代、兽皮披时代、织物装时代。 2、草裙时代在人类历史上所处的年限,大约在旧石器时代中期至旧石器时代晚期。 3、植物纤维和动物纤维织成的面料,是服装史上的一个了不起的跨越。 4、在古埃及,穿简易胯裙的人往往是船夫、渔人、水上作业的人。

5、古埃及原始人类,不仅佩戴珠子和贝壳所做的项链或带子,而且很早就开始使用黄金和宝石。

6、育成期服装,应该指人类历史上原始时期的服装,也就是包括人类从直接用兽皮为服装,去制作服装的探索过程。 7、兽皮披时代,饰物与服装共同构成一个集中体现狩猎经济时期的着装形象。 1、在织物装时代服装特点?

织物装时代标志着人类在制作服装时,已经充分运用了巧思与工艺,人为地对天然物再加工。

早期王朝的埃及人的服装大多都是亚麻制作的,少数也用草席和皮革来补充亚麻的不足。在织物装时代,早期服装款式已经显现特征,可以确定主要是裙。

裙造型十分简单,然而种类多样:一种是以兽皮或一小块编织物围在腰间,垂在腹、臀部。再一类是从上身沿着身体一裹,好像是披在身上,长至臀下,腰间用带子一系,下面俨然是个裙子,只不过连同上面的部分。第三类是胯裙。

西方服装史

古代服装(公元前3000年---公元400年) 包括:古埃及、古西亚、古希腊、古罗马服装。 中世纪服装(5—15世纪) 包括:拜占庭时代、欧洲文化黑暗时代、罗马式、哥特式时代服装。 近世纪服装(15世纪中叶—18世纪末) 包括: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时期服装

近代服装(1789—1914年) 包括: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新洛可可时代、巴斯尔时代、S形时代。 古代服饰是卷衣时期,中世纪是从宽衣到窄衣发展的过程,近世纪窄衣发展阶段。

第三章 古代服装

(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400年)

在历史上一般把公元前3000您到公元400年前后这段时间称为古代。古代服装指在这个阶段的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有关的服装。

古代服装:古埃及、古代西亚、爱琴文明中的克里特人的服装、古希腊、古罗马 一、 古埃及 古埃及背景:

1、对西方文化影响深远。 2、地域大、尼罗河灌溉。

3、前3000年,上埃及统一下埃及(Menes)进入奴隶社会。 4、社会结构呈金字塔形。

古埃及衣服是非常贵重的物品,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古埃及男女服装区别不大,衣服对于埃及人并非仅仅为了蔽体,强调衣服的象征意义和价值才是着装的主要目的。 鞋对于古埃及人在一定程度上是最贵重的服饰品,是身份高贵的人的专用品,但他们还是让侍从为自己拿鞋,习惯于赤脚,旅行时也常提鞋赤脚行走,到目的地后再穿鞋。 (一) 古埃及最古老的罗印·克洛斯

5、金字塔:七十多座。胡夫金字塔:高146米,边长230米,二百三十万块石,每块二吨半,历经三十年。“木乃伊”。 6、狮身人面像.pharaoh 7、前525年,被波斯灭。 服饰

1、 主要用棕榈、亚麻等植物纤维布。(奴隶多裸体)

2、 古埃及男装最古老、最基本的衣服形态脚“罗印·克洛斯(Loin Cloth缠腰布)”。是用一块白色亚麻布缠裹在腰上,有

缠裹后系腰带的,也有兜裆的,也有斜挂肩的。上身赤裸。贵族佩戴青蛇带。

古埃及女子服饰基本形态为大围巾式服装、紧身直筒裙。奴隶与舞女为裸体或绳衣。

3、 兜裆的罗印·克洛斯法语称作帕纽(Pague),为法老等上层人物穿,并在罗印·克洛斯外系以三角形围裙,上装饰着

金银饰物或刺绣(棕榈、莲花纹饰)、宝石,预示着权威。 4、 颜色有:白色、白色条纹、蓝、黄、绿色。

中期的罗印·克洛斯变长,织物更加精细,出现了半透明的细布。 (二) 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的几种服装

1、 “卡拉西里斯(Kalasiris)”是一种柔软的贯头衣,并当作礼服。

2、 “多莱帕里(Drapery)”的卷衣。类似袈裟一样缠裹披挂在身上,里面穿罗印·克洛斯。

3、 “丘尼克(Tunic)”一种有袖子的筒状紧身衣,有点像现在的短袖睡袍,由半透明亚麻布制作,男女都穿。是古代埃及

女子正式服装。

4、 绳衣:奴隶和舞女穿得,现在热带非洲和南美亚马逊河流域的未开化民族仍存在。 5、 上衣和裙子:古埃及中期以后,出现了上衣和裤子两件套式。 1、“卡拉西里斯(Kalasiris)”是一种柔软的贯头衣,并当作礼服。 2、穿“多莱帕里(Drapery)”的卷衣。

类似袈裟一样缠裹披挂在身上,一块长方形的布,有大小之分,大的长边是短边的三倍,小得长边是短边的1.5倍,短边为腋下到脚踝的距离。里面佩穿罗印·克洛斯。现代也根据其形称之为大围巾式服装。 3、“丘尼克(Tunic)”

一种有袖子的筒状紧身衣,有点像现在的短袖睡袍,由半透明亚麻布制作。有肩、袖;大敞领、对襟;窄身。 4、“上衣(凯普cape披肩)和下裙(斯卡特skirt)”

是大围巾式长衣和贯口式长衣的缩短成形。是上衣和下装结合。上衣一般呈横褶波纹,有时呈半透明状,下身直筒长裙。 区别于前一种,呈现出封闭的趋势。下装主要是裙,其次为裤。又分为三种: 一、 只是下装裙形,短而下敞,裙外形轮廓呈正三角形;

二、裙身紧紧贴在人体之上,最上边缘在腰部以上,大多以一条或两条宽形挎带挎在肩上,不再腰间固定; 三、以柔软的布料,做成宽大的外形。 5、“绳衣”舞女及奴隶穿着 (三)古埃及首服与足服 假发、假须

上古时期的埃及人通常把头发全部剃掉,具有贵族身份或特殊地位的男女都可以戴上假发。 女性对香气相当重视,在上流社会的女性会顶着填置香膏的锥形容器在假发上。 男女会把眉毛剃除,而且习惯在眼睛部位涂上黑眼线。他们也很重视面部的彩妆。 假发:1、为了防晒;2、清洁癖。 二、古希腊 古希腊背景:

1、 古希腊‘民主时代’。 2、 对西方文化影响深远。 3、 斯巴达和雅典很具代表性。 4、 美术和建筑成为后世典范。 5、 西方哲学的历史从古希腊开始。

服饰

古希腊的服饰多采用不经剪裁、缝合的矩形面料,通过在人体上的披挂、缠绕、别饰针、束带等基本方式,形成了“无形之形”的特殊服装风貌,其样式主要有:

6、 古希腊文学是西方文学与文化的基本内核。《荷马史诗》

是西方文学史上最早的正式的书面文学作品。 7、 英雄与神话。 8、 奥林匹克运动会。 假须:是权力的象征。

鞋:对于古埃及人在一定程度上时最贵重的服饰品,是身份高贵人的专用品。桑达尔(Sandal)凉鞋

(1) 希顿(基同)

① 多利安式希顿(多利安旗同Doric Chiton) ② 爱奥尼亚式希顿(爱奥尼亚旗同Ionic Chiton) (2)希玛纯(希玛申Himation)

古希腊服装总体的特点为自然对人体美的推崇、自然、潇洒、和谐。服装没有身份、地位、权威性。男女服装没有严格区别。

(一)多利安式希顿(多利安旗同Doric Chiton)

用一整块布料构成,其长度往往多于着装者一倍的长度,宽度则是着装者两臂向两侧平伸时左右手指尖之间的长度。 与贯口式不同,没有在布料中央挖洞,而是更加发挥别针的固定作用。 爱奥尼亚式希顿(爱奥尼亚旗同Ionic Chiton)

没有向外大的翻折,只凭腰带将宽松的衣服随意系扎,两肩系结处不止一个别针,多少不等,形成自然的袖状。 多利安式希顿与爱奥尼亚式希顿的区别:

1、 Doric用毛织物,Ionic用麻织物;

2、 Doric有折下来的阿波太革玛,Ionic没有; (二)希玛纯(希玛申Himation)

包缠长外衣,长方形毛织物。四角有重物,下垂、伸缩自如。可盖头防风雨,晚上铺盖。是古希腊男女子都穿得一种披风,一般把希顿作为内衣,把希玛纯作为外衣来理解,希玛纯是披在希顿的外面。 包裹全身的也叫多莱帕里。

(三) 克拉米斯(克莱米斯Chlamys)

男用羊毛比希玛纯小得一种斗篷,可单独穿也可穿在希顿外面,长5英尺,宽3英尺,右肩别针,盖住左肩,露出右肩。是年轻人非常喜欢的室外衣服,最初为骑士使用,后用于士兵和旅行者,多用红色和土红等暗色,两端织有白色带状边饰。 (四)迪普罗依斯(Diplois)

一种变形的希玛纯(披风),意思是两倍的/重层的,在原来的希玛纯的基础上增加褶裥,还在胸部和腰部另外又绕上了一层深褶的衣料。

(五)迪普罗依迪昂(Diploidion)

把布裁成花瓣状,花瓣尖部有铅垂,穿时将头钻进中间的洞。 其他服装

服装的衣身较长,基本结构是,将两块长方形布料分别作为衣服的前衣片和后衣片,各对应的一角在右肩上用别针别住,左肩不缝合,完全敞开,在大肋下缝合。腰部以腰带固定,具有活动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古希腊城邦斯巴达的未婚女子多穿此类服装。 (六)古希腊发型

(七)古希腊鞋子 木底或皮革底凉鞋 三、古罗马 古罗马背景:

1、 古罗马文化沿袭古希腊文化。

2、 古罗马建筑与雕塑发展迅速,成为后世典范:罗马斗兽

场、君士坦丁凯旋门、庞培称、万神庙。 3、 拉丁文字母成为许多民族创造文字的基础。

服饰

1、 罗马是古代最有秩序的阶级社会,服装成为身份的标志和象征物。

2、 男子服装代表——托加(Toga),是世界上最大的衣服,也是罗马人的身份证,是服用者社会地位的象征物。

3、 有专门的染色店。(罗马服饰颜色:深红色,紫罗兰色和紫色象征高贵,白色象征纯洁正直,黑色或灰色丧服的颜色) 4、 公元前2世纪,罗马出现了理发店和专职美容师。 5、 崇尚金发和红发。

4、 罗马法和法学对世界各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罗马诗歌》是世界各国学者研讨的对象。 6、 基督教给整个人类特别是欧洲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

3、 Doric用别针在双肩固定两点,Ionic固定多处; 4、 Doric侧缝不缝合,Ionic侧缝必须缝合; 5、 Doric没有袖子,Ionic有袖子。 (3)克拉米斯(克莱米斯Chlamys) (4)迪普罗依斯(Diplois) (5)迪普罗依迪昂(Diploidion)

这两种流行基本是并用的,一般年轻人喜欢用多利安式希顿,中年人喜欢用爱奥尼亚式希顿。

荷兰风服装是实用的市民服,可以说是现在服装的始祖。 法国风时代(1650——1715)

1、17世纪中叶,荷兰渐渐失去欧洲商业中心位置。取而代之的是兴盛起来的法国。 2、他指定人们如何吃、穿、住,以穷奢极欲来显示他的无限权威。

3、装着巴黎最新时装的“潘朵拉”盒子每月从巴黎运往欧洲各大城市,指导人们消费。 4、这些都使法国成为新的世界中心,也是从这时起,巴黎成为欧洲乃至世界时装的发源地。 5、巴洛克风格主要体现在法国时代。 法国风时代的男服

1、 法国风时代以男装变化最为显著。

2、 17世纪中叶普尔波万极度缩短,逐渐消失。 3、 袖子逐渐变成短袖或无袖。

17世纪出现的裙裤朗葛拉布与普尔波万环状的缎带束缚装饰。 男装有朝着女装装饰过剩方向发展。

60年代后,男装再次复归,出现了市民性贵族服——三件套组合服装,这就是由上衣鸠斯特科尔(意为紧身合体的衣服)、背心贝斯特、裤子克尤罗特组合而成的男子套装。 鸠斯特科尔(Justaucorps)

鸠斯特科尔是一种衣长及膝的外衣,收腰,下摆向外扩开,口袋位置很低,整个造型重心向下移。无领,前门襟密密麻麻排列着一排扣子。袖子从上至下,逐渐增大,至袖口加有可翻折的袖边(袖克夫)用纽扣固定。 克拉巴特,在领口系的漂亮蝴蝶结领饰,这是现代领带的直接始祖。 鸠斯特科尔,西服的始祖,成为19世纪中叶以前的男服基本造型。 维斯特(vest)(贝斯特)

与长外衣配套的背心,收腰,后背开衩,前门襟与外衣相同,密缀纽扣。起初有长袖,后来演变成无袖的背心,衣身也变短。维斯特做为室内服使用,外出或出席正式晚会时,一定要在外面穿上鸠斯特科尔。 第三件是裤子,分为两种:一种称作莱因伯爵裤,又译为朗葛拉布。

另一种叫克尤罗特,长度与鸠斯特科尔的下摆平齐,或略长于下摆,在膝下用缎带扎住,衣料与上衣相同,一般不饰刺绣。 肖斯,长筒袜,肖斯的膝部和鞋上也有缎带装饰。 这一时期的男装极重视细部的装饰。 法国风时代的女服

女装的特点是大量褶皱和花边。流动的衣褶,变换的线条,缎带、蕾丝、刺绣、饰纽等装饰在罗布上竞相争艳。

苛尔·巴莱耐:17世纪后半叶,女服中又出现紧身胸衣,这是装饰性的上衣与科尔·佩凯结合在一起的胴衣,在腰部嵌许多鲸须(巴莱耐),由此得名。 巴斯尔样式:

从80年代起,臀部越来越膨大化,已开始叫“克尤·德·巴黎”的臀垫,使后臀翘起来,这种夸张臀部样式是西洋服装史上第一次出现,后来称这种样式为“巴斯尔样式”。

特点:领口开得很大,有柔和的碎褶装饰。裙子至少要有两条重叠穿用,外侧的裙子在腰围处取很多褶,长长地垂在地面。拖裙极端长5—10米,步行时把拖裙拿起来搭在左臀上。 女子发饰

荷兰风时代,17世纪末,在法国出现一奇特女子发型,“芳坦鸠”的高发髻,女子梳发辫或系发髻,发髻上装饰缎带蝴蝶结。其形状有20多种,为了强调高,也是用了假发,还把亚麻布做成波浪状的扇形竖在头上。 男子假发:荷兰风时代,男子留披肩长发,到法国风时代,假发盛行。

妇女们的腰间挂着一个镜盒、一个香盒(漂亮的小盒中装香球)和其他化妆品。当然,珍珠耳环、手镯等仍是最令人喜爱的饰品。

巴洛克时期的服饰图案

巴洛克时期的服装图案受到当时美术风格的影响,前期以变形的花朵、花环、果物、贝壳为题材,后期则采用莲、棕榈树叶、良苕shao叶形为题材。贝壳曲线与海豚尾巴形曲线的采用,是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4、 小立领,前开,门襟上密密麻麻一排扣子。 5、 自右肩斜向下挂着绶带表示身份。

路易十四时期,也就是巴洛克风格最盛行时期是最为华丽的大团花饰和果实图案,路易十五时期是过渡时期,图案较小。而路易十六时期已经转到了洛可可时期,时兴的花纹都是小碎花。

本章重点、难点问题

1、巴洛克风格起源于意大利。

2、荷兰风十大也称为“三L”时代,即Long look(长发)、Lace(蕾丝)、Leather(皮革)三者流行的时代。 3、荷兰风服装是实用的市民服,可以说是现在服装的始祖。

4、60年代后,男装再次复归,出现了市民性贵族服——三件套组合服装,这就是由上衣鸠斯特科尔、背心贝斯特、裤子克尤罗特组合而成的男子套装。

5、鸠斯特科尔,西服的始祖,成为19世纪中叶以前的男服基本造型。 6、巴洛克时代法国风时的女装的特点是大量褶皱和花边。

7、17世纪巴洛克男裤看上去像长短不一的褶裙,短的到膝盖以上,长的到小腿肚上,上面布满缎带装饰。 8、17世纪女服最时髦的饰品仍以珍珠为最。

9、总管巴洛克时期的男装,主要有两个最为明显的特点,一是极尽追求华丽,二是男装女性化。 10、名词解释:拉巴领、巴斯尔样式。

11、简要回答17世纪巴洛克女裙在形式上较以前有哪些显著变化。

进入17世纪,在女裙上最大的变化是:以往撑箍裙都需要撑箍和套环等固定物,而这时有些妇女已经免除过多的硬质物的支撑,这是一百年来第一次形成布料从腰部自然下垂到边缘。支撑在从肥大形向正常形过度的过程中,妇女们常把外裙拽起,偶尔系牢于臀部周围,这样其实比以前显得更肥大。可是由于故意把衬裙露在外面,因此又给下裳的艺术效果增添了情趣与色彩。这些衬裙都是用锦缎或其他丝织品做成的,上面衬有各种不同的颜色,有的还镶有金边,自然值得炫耀一番。这种风尚的流行,使得女性们将精力投入到衬裙上,以衬裙的各种质料或颜色来显示自己的不落俗套。

近世纪服装——洛可可时期 Rococo

一、洛可可概况(罗可可) 1、什么是洛可可?

·洛可可这个字是从法文Rocaille和意大利文Barocoo合拼而来。Rocaille是一种混合贝壳与小石子制成的室内装饰物,也指具有贝壳纹样曲线的装饰主题,而Barocoo即巴洛克。

·室内装修和家具造型上,到处都是凸起的贝壳纹样曲线,C形S形和漩涡状曲线纹饰蜿蜒反复,具有纤细、轻巧、华丽、繁复的装饰样式。

·与哥特式、巴洛克式一样,作为一种艺术风格,专指1715~1770这一历史阶段的文化样式。 ·在艺术方面是一种浮华风。 二、 洛可可时期服装

17世纪巴洛克风服装以男性为中心,18世纪洛可可风服装则是以女性为中心,以沙龙为舞台展开的样式。 巴洛克时期那种男性的尊大感被纤弱柔和的女性风格所取代。 服装分为三个时期:

(1)奥尔良公爵摄政时期:这个时期是巴洛克向洛可可的过度期,出现了穿着方便的“华托服”,一百多年来裙撑的又一次出现。

(2)路易十五时期:洛可可风在这时期达到鼎盛,女装的最大特征是裙撑“巴尼尔”越来越大。这一时期紧身胸衣和裙撑的制作技术更加进步。

(3)路易十六时期:这时期的裙子体积逐渐变小,出现了“阿拉波罗内”罗布,这种样式的裙子逐渐取代了“巴尼尔”。 (一)奥尔良公爵摄政时代(1715~1730)

洛可可黎明期,是巴洛克向洛可可的过度期,服装上一面残留着巴洛克的影子,一面向纤弱柔和的女性趣味发展。 瓦托式罗布(华托服):领口开得很大,背部有量很大的箱形普利兹褶,呈又宽又长的拖裙形式,可说是巴洛克末期流畅的外形再现。这种样式流行好几十年。面料流行用中国的丝绸和中国色彩。纹样流行中国的景物纹样和吉祥文字。 (二)路易十五时代(1730——1750) 洛可可鼎盛时期。

帕尼埃:前后扁左右宽的椭圆形裙撑托起的向两侧突出膨大的臀部;由紧身胸衣将躯干在腰部以上束裹成萍挺的圆锥体,

正视呈三角形,有丰富装饰的肚兜强化了倒三角型的轮廓。

帕尼埃·多布尔:1750年,是左右两个,中间用绳子或带子系在身上,也越来越大。外穿衬裙,再罩上前开的罗布。 (三)路易十六时代

人工形——>自然形,体积变小,裙长变短。 1、洛可可时期男装

18世纪在款式造型上逐渐向近代的男装发展。

18世纪初,鸠斯科特尔改称“阿比”,阿比用色、料柔和,多用浅色段子。 宽大硬领巾取代了领结,衬衫前襟褶皱突起的花圈儿也逐渐消失。 在衣摆里面加进马尾衬和硬麻布或鲸须。

18世纪初,袖口的袖克夫很大,可达肘窝,后来逐渐变小,袖克夫用扣子固定。 扣子工艺制作先进,纯粹是一种装饰,比衣服还贵重。 17世纪维斯特——>1780年基莱(现代西式背心的前身)

克尤罗特裤子,用斜丝裁剪,紧身,不系腰带,不用吊裤带,长度到膝下多一点,裤口用三到四粒扣固定,包在白色长筒袜外面,有带襻或皮带扣。

夫拉克(燕尾服的始祖),在18世纪中叶路易十六时代称作夫拉克·阿比挨,作为上流社会男子的社交服,由夫拉克、基莱、克尤罗特组成的三件套,一直用到19世纪。 {1}男上衣去除多余的量,衣摆不外张。

{2}最大特点是门禁自腰围线起斜着裁向后下方。

{3}有立领或翻领,后开锲,衣身自袖窿起有公主线,袖子为两片构成,袖长及手腕,袖口露出衬衣的褶饰,袖克夫消失,现代男西服的缝制技术已基本形成。

鲁丹郭特:以前外出时的外套是曼特,18世纪中叶,出现了叫做鲁丹郭特的新型外套大衣,两层或三层领子,造型很类似阿比。

2、洛可可时期的女装

(1)如果说巴洛克时期是男人的世界,那么洛可可时期则是女人的世界。

(2)男性是殷勤的服侍女性的一种存在。女装的外在形式美(人工美)因素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3)女装主要表现在被紧身胸衣勒细腰和裙撑增大体积下半身。 (4)弱不禁风,娇滴滴的姿态成了这个时代女性美的标志。 1775年法国式罗布被称之为“行走的花园”。

·17世纪后半叶出现的紧身胸衣苛尔·巴莱耐,到18世纪中期制作技术更加进步,后背系扎,须鲸数量和接缝处理巧妙。并可根据鲸须数量和接缝处理判断制作年代。

·由于裙撑和紧身胸衣大量使用鲸须,荷兰因此设立了捕鲸公司。 ·胸前装饰倒三角形前中央呈锐角的胸饰斯塔玛卡。

1770年以后,随着尊重自然思潮渗透,服装从人工向自然方向回归,裙子体积逐渐减小,裙长变短,大型的帕尼埃只在盛装时使用。

1776年出现波兰式罗布罗布·阿·拉·波罗耐兹,在中层妇女及女佣中流行。 波兰式罗布罗布·阿·拉·切尔卡鲜奴:裙子上有三条绳子捆束,形成四个膨起的团。

罗布·阿·朗葛莱兹—英国式罗布,更加简洁、质朴,体现自然主义倾向,取掉了帕尼埃,前后腰线都向下突出,通过起自腰线接缝处的许多碎褶形成裙子的体积感。

1780年出现吸引男服形式的机能性女夹克——卡拉科,作为女服向男服的技能化方向靠拢的一个代表,体现了当时的时代潮流。

一种叫做托尔纽尔的臀垫取代裙撑,与17世纪末一样,后臀部又一次膨鼓起来,法国以外的人称为“巴黎的屁股”。 在极其奢华的洛可可时期,人们为了追求最大限度的美,引导出极为夸张的风气。在18世纪60年代后半期,女子发型出现了高鬓,最高可达到三英尺左右,但仅仅把头发做高还是不能满足人们的装饰欲,在这高高的发髻上又做出了许多特制的服饰物,如小鸟,帆船,山水盆景等。

本章重点、难点问题

1、洛可可艺术风格初期的代表人物华托对中国工艺装饰有着浓厚的兴趣。 2、路易十六时期精美的条花丝绸是18世纪波斯人纺织图案的翻版。

3、中国的图案和纹样曾对18世纪洛可可时期的欧洲服装产生过重要影响,宝塔、龙凤、八宝和落花流水等中式纹样都曾被广泛应用在当时欧洲人的服饰上。

4、18世纪后期,人们越来越追求柔软、轻薄而结实的织物,因此英、法两国都增加了印度花布的进口量。 5、进入18世纪50年代以后,持续了几十年的服装流行款式开始出现变化,最突出的一点是服装的造型趋于纤巧。 6、夫拉克是燕尾服的始祖。

7、在18世纪路易十六时代上流社会男子的社交服是由夫拉克、基莱、克尤罗特组成三件套组成的,一直延用到19世纪。 8、1775年法国式罗布被称之为“行走的花园”。 9、名词解释:洛可可

10、试论述巴洛克与洛可可时期服饰的区别和联系?

11、举例说明中国的工艺品和服装对洛可可时期的欧洲服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东方的中国服装面料、款式、纹样曾给欧洲服装界带进一股清新的风。公元1700年中国美术工艺品商在巴黎所举办的一次商品展览会,竟使法国贵族豪富趋之若鹜。法国1685年派到中国的传教士()耶稣会士)白晋在1697年出版的《中国现状》一书中介绍中国服装并大加赞扬,使皇室贵族以穿用中国服装为荣。史载1667年某一盛典中,路易十四着全身中国装束,使全体出席者为之一惊。1699年布尔哥格公爵夫人召请当时返法的传教士李明(1687年来华,1692年返法),他身穿中国服装参加舞会,博得在场观众热烈的喝彩。转一年,王弟在马德里店举办中国服装化妆舞会,会后还有一场以《中国国王为名的戏剧。蓬巴杜夫人也曾穿用饰有中国花鸟的绸裙。法国宫廷还在18世纪的第一个元旦,举行中国式的庆祝盛典,一时,中国趣味不仅吸引了上级社会,而且也影响了整个法国社交界。如举行中国式旅店,里面的服务人员着中国服装,游乐场所点中国花灯,放中国烟花,演中国皮影戏,并设中国秋千等,招待人员以中国服装作为主要装束。西欧著名的拜布林花毡被中国刺绣取而代之。看起来,17世纪末叶~18世纪,中国以及东南亚的服装风格强烈冲击着西欧,确是掀起一般“中国热”、“东方热”。

第六章 近代服装(1789~1914)

·西洋服装史上所说的近代,是指1789年法国大革命到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1914年这一个多世纪。 ·法国大革命时期是近代服装的分界线是除旧迎新的交点:一切人工雕琢的装饰都消失了,服装设计开始为平民服饰,穿着长裤的第三等级开始成为社会的主流,英国风格男装倍受青睐,女性服装出现法国式的新古典主义倾向。

·19世纪被称为“流行的世纪”,主要是指女装,女装的变迁几乎是按照顺序周期性的重现过去曾出现过的样式:希腊风——16世纪的西班牙风——洛可可风——巴斯尔样式等。

从服装样式上,一般把近代分为以下五个时期: 新古典主义时代(1789~1825) 浪漫主义时代(1825~1850) 新古典主义时代(1789~1825)

·前期(1789~1804)1789~1804包括法国大革命时期、督政府执政时期和三执政时期,是法国革命后的混乱期。 ·后期(1804~1825)帝政样式时代,1804~1825为拿破仑的第一帝政期和王政复辟初期。

·新古典主义思潮作为对巴洛克和洛可可样式那种装饰过剩的反动,注重古典式的宁静和考古式的精确形式。 新古典主义前期男装

1、革命者的装束:红色无檐帽;双排扣背心;卡尔玛尼奥尔外套;象征革命颜色的红白蓝三色条纹克尤罗特长裤;浅口鞋。 卡尔玛尼奥尔(carmagnole),上衣,本是意大利工人穿的茄克,在当时革命市民中流行,驳头很宽、有挖兜和金属或骨制的扣子。

2、王党派中服装(与革命者服装相对抗的)

灰色的夫拉克,系绿色克拉巴特,紧身的克尤罗特吊带裤,膝下用华丽的缎带系扎,长发披散着,或编成发辫,或在卷发上戴小小的两角帽、短靴、翻口皮靴、浅口皮鞋、手持文明杖。

夫拉克外套:在男士中间普遍流行,一直到19世纪末。夫拉克这时有两种基本样式,一种是在前腰节水平向两侧裁断,后边呈燕尾式,即现代燕尾服的前身;另一种是前襟从高腰身处就斜着向后裁下来的大衣,是现在的晨礼服的前身。

贝斯特衬衣:有单排扣或双排扣,双排扣的贝斯特有翻领,翻领还常常翻出来压在外衣的领子上面,而且多采用条纹面

新洛可可时代(1850~1870) 巴斯尔时代(1870~1890) S形时代(1890~1914)

料来制作。

新古典主义前期女装:

特点:1、造型简练、朴素,腰节线提高到胸部底下,袖子很短; 2、 解下胸衣、裙撑、臀垫,甚至连内衣也不穿了; 3、裙子下摆有刺绣。

这种出现透过衣料看到腿部的薄衣型服装样式,服装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为“薄衣时代”。白色棉布宽松的衬裙是连衣裙,称罗布·修米兹,全称也为修米兹·多莱斯(chemise dress)。

斯潘塞(spencer)短外套:短外套,来自男服,造型类似西班牙斗牛士穿的短夹克,衣长仅达高腰位置,长袖,这种样式一直延续到1820年。

新古典主义前期古典风格的发型和鞋:

古希腊式的发型取代了洛可可时代的贵族趣味。用系带在脚上和凉鞋——桑达尔和低跟无带鞋取代了路易时代的高跟鞋。 新古典主义后期服装 帝政样式时代(1804~1825)

·1804年拿破仑称帝,拿破仑以罗马的共和制为理想,通过鼓励奢华风来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在着装上追求华美的贵族趣味,使法国掀起奢风。

·同时期,英国及其他国家也盲目追随。

·拿破仑宫中男服又回到了路易十六时代,但一般资产阶级男服夫拉克、基莱、庞塔龙组合样式。 帝政样式时代的男装

1、着装上追求华美的贵族趣味。

2、内衣修米兹出现了现代型的白衬衫shirt的原型,领子相当于现代衬衫领竖起来的样子。 3、领带——克拉巴特流行小型的。

一般资产阶级以庞塔龙为主流,但保守的、宫廷贵族则穿紧身的克尤罗特。 1811~1815年绅士晚会正装穿紧身克尤罗特裤子和白色高筒袜。 克尤罗特随着第一帝政的崩溃而退出历史舞台。

鲁丹郭特(redingote):外套,衣长有长有短,长得可以踝,短的及膝。

卡里克(carrick):外套,肩上有几层披肩的年轻人穿的长及踝的大衣,起源于英国,因当时男人乘坐敞篷马车卡里克时常穿用而得名。 帝政样式时代的女装

拿破仑对古罗马的崇拜主要反映在女装上,这就是所谓的帝政样式。其实是新古典主义样式的延续和发展。 帝政样式女装:

·强调胸高的高腰身,细长裙子;

·白兰瓜形的短帕夫袖,这种帕夫袖被称为“帝政帕夫”; ·领口方形,胸口袒露;

肩部有“苛尔莱特”的领饰,是用细棉布涂浆糊做成细褶,还有高领。 16世纪的拉夫领也时常出现。

泡泡袖是细缎带把宽松的长袖分成数个。

衣服重叠穿用是这一时期女装的另一特色,裙子流行两种颜色重叠,作为夜会服流行整个帝政时代。

1815~1817年经济滑坡,但服装却竭力追求华丽,出现许多奇异装束,这也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服装样式转变期的共同现象。

约瑟芬的斗篷(又称罗布·德·克尔斗篷):具备帝政式样单纯和宫廷优雅和豪华,其穿法一种用钩子固定在腰围线上,多用于短袖衣服。一种先固定左肩后在腰部固定,多用于长袖衣服。

拿破仑失败后,东山再起的旧势力重新在服装样式上找崇拜偶像,就是新型哥特式样式: 1、裙摆量增加,波浪、褶饰增多,或加别色布,加重裙子的重量和膨胀感。 2、色彩以白色为主,边缘有浓艳色刺绣,领饰和肖尔也是用艳丽颜色。

·肖尔披肩是帝政样式不可缺少的装饰物; ·衣服上的场合区分从此开始明确分化。 4、袖口的克夫用浆糊浆的很挺。

5、基莱(背心)是灰调外衣不可缺的明快色。 6、头戴高筒帽子。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j0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