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高一上学期期末试卷分析

更新时间:2023-04-22 12:43:02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政治期末试卷分析

一、试卷总体情况分析:

1、试卷考查内容:

本次期末考试考查的内容为高一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全册书,从总体来看试卷抓住了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整个试卷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训练,体现“经济生活”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用学到的经济生活知识,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各种经济问题。本次试卷不仅考查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学生的政治学习技能,还对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了渗透。但是试题也出现了与高考考纲不符的考点,如15题选择题考察学生对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属于超纲考察。还有14题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措施,题目没有明确限定范围是“初次分配”,使很多学生误解题目,出现了不必要的错误。

2、试卷特点分析:

总体感受:灵活,与时事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本次期末考试试卷呈现以下特点:

(1)重视基础知识,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理解和运用能力。

例如:第17题从“羊群效应”中总结市场调节的盲目性;第19题考查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的具体表现;第20题关于对外开放的“走出去”的具体体现等,还有第24题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的表述等等,这些既是来自教材的基础知识,又

是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关注社会和生活实际,题目反映国内外热点问题及群众所关心的现实生活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很强的时代气息。

例如:第3题 关于有机食品的的价格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第18题是考察备受社会关注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对我国企业的挑战;第25题关于苹果公司的产品不断推陈出新体现了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自主创新能力对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等等。总之,整张试卷散发着浓浓的时代气息。

(3)注重考查学生辩证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试卷中32、33题,在重视核心知识和主干知识的基础上,考查了学生的思辨能力,突出引导学生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题目要求学生能够深入挖掘辩题中蕴涵的思想,具有从辩题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二、试卷的题型和分值情况

全卷满分为100分,共34题,客观题60分,主观题40分。试卷共考查了两大题型,单项选择题分值为60分,占试卷分值的60%;非选择题分值为40分,占试卷分值的40%。

(1)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60分。得分在20-26分较多,最高分34分。

第2题学生失分原因是审题不清,把“本质属性”和“本质”混为一体,货币本质属性即商品的本质属性,是价值,但是大多数学生选了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所以错误。

第3题对有机食品的认识,考察学生对题目的理解,正确答案是B:贯彻绿色生活,环保选购的理念,差不多一半的学生因为经验主义,先入为主而理解错误选了A。

第16题是对“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的区别,学生没有理解运用知识的话也容易出现失误。

第20题考察对外开放之“走出去”的具体表现:很多学生没有认真审题,或是没有对基础知识的扎实理解,是此类题目失分的重要原因。

(2)简答题共有4小题,共40分。得分在18分左右较多。 第31题出现问题不大,大部分学生都能从题目中找到问题的指向是考察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但容易忘记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故会被扣掉3-4分。

第32题和第33题的第1问都是概括图表所反映的经济现象,这是高考的重点,也是高考的常见题型,由于期末复习的时候重点讲解了此类题型的解答方法,故学生在这两问中失分较少,

但第2问的回答学生对教材的生搬硬套的现象比较严重。如32题结合材料分析我国财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85%的学生都把财政的3点作用全答进去,但材料并无涉及关于财政在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第33题第2问谈谈我们应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少部分学生把教材的5点措施答进去,没有结合材料回答,缺乏针对性,故得分率不高。

三、对今后教学工作的启示

1、要更加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注重知识结构和网络的建立。

2、继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让学生形成主动关心社会热点和社会生活的习惯,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3、加强对学生解题方法的指导,平时应更注重这方面的能力训练。定期选择典型题型进行专项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尤其是提高主观题的解答能力。

4、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的督促,改变过去平时不及时巩固掌握,到考试时背背的习惯,严格做到框框清、节节清、课课清。同时在课中课后多关心学生,多与学生交流,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状况,以此增加师生之间的亲和力。力争做到让学生心甘情愿地多花时间在政治学科上。

5、要与时俱进地研究学生的学习状况,尽可能地站在学生的角度研究高效率的学生学习方法,努力让每个学生学会学习政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n2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