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市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规划方案

更新时间:2023-09-24 12:22:01 阅读量: IT计算机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萍乡市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

规划方案

(2008-2015年)

萍乡市人民政府

二00八年五月

1

目 录

一、前言 (一)编制依据 (二)实施原则

二、萍乡市煤炭资源枯竭现状和实现经济转型的紧迫性 (一)基本情况

(二)煤炭资源枯竭状况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经济转型的指导思想和实施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转型思路 (三)实施目标

四、经济转型的主要任务

(一)加大补勘找煤工作力度,加强危机矿山保障能力 (二)大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构筑多元产业支撑 (三)优化产业布局,明确区域功能定位 (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经济发展活动 (五)实施品牌战略,依托名牌产品壮大产业规模 (六)积极发展资本市场,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七)实施项目支撑战略,大力推进项目建设

(八)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2

(九)实施人才战略,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

(十)统筹城乡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建设宜居城市 (十一)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繁荣萍乡 五、近期重点实施项目 六、经济转型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为经济转型提供组织保障

(二)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转型提供体制保障

(三)建立健全“两个机制”, 为经济转型提供根本保证 (四)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为经济转型提供社会保障 (五)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为经济转型提供有利条件 (六)依靠高新技术和科技进步,为经济转型提供技术、人才支持

(七)合理用好财力性转移支付,为经济转型提供资金支持 (八)转变政府职能,创造一流软环境,为经济转型提供环境保障 七、有关建议 附:项目表

3

萍乡市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规划方案

萍乡经国家发改委发改厅[2008]712号文确定为我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按照国家发改委及《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38号)文件要求,为加快推进我市经济转型工作,实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特制订本规划方案。

一、前言 (一)编制依据

1、国发[2007]38号文《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

2、萍乡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萍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3、萍矿煤炭设计院编制的《萍乡市煤炭矿区总体规划》 4、萍乡市统计局历年编写出版的《萍乡统计年鉴》 5、其他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 (二)实施原则

1、坚持创新的原则。通过观念理念的创新,带动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在转型中坚持创新,在创新中谋求发展,在发展中推进转型。

2、生态优先开发与保护并重原则。决不以破坏生态循环为代价换取短期的经济增长。加大生态恢复治理和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系,在发展中落实保护,在保护中促进发展,坚持节约发

4

展,安全发展,清洁发展。

3、坚持自力更生的原则。正确处理自力更生和争取国家、省支持的关系,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国家、省支持为辅实现转型。

4、坚持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原则。深化体制改革,推进国有经济调整,积极培育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扩大对外开放,在开放中寻求、引导转型资金、市场、技术、人才,增强发展活力。

5、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努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实现资源型(煤炭)产业和非资源型产业、城区与矿区、农村与城市、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6、坚持科技支撑的原则。加快科技创新步伐,要把转型的基点打在依靠科技上,尤其是高科技。做到高起点、高标准、高技术、高速度、高效益,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快大项目论证和上马。

二、萍乡市煤炭资源枯竭现状和实现经济转型的紧迫性 (一)基本情况

萍乡市是江西省省辖市,地处湘赣边界,现辖安源、湘东两区和芦溪、上栗、莲花三县。全市面积3827平方公里,人口183万。萍乡工业以1898年安源煤矿的开办为标志,属我国最老的工矿城市之一。境内煤炭资源分布广泛,近40%的土地面积有煤炭资源的蕴藏。自清末汉冶萍公司设立,开始对煤炭资源进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

5

史。新中国成立后,为尽快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国家在萍乡不断加大煤矿建设投资力度,1950年以安源煤矿为主组建了萍乡矿务局(统配),从“一五”时期开始国家先后在萍乡兴建了高坑、青山、巨源、白源、王坑、王家源、上官岭等大中型煤矿。90年代中期,全市登记各类煤矿1116家,设计年生产能力达1000万吨。

建国以来,萍乡的煤炭开采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长期为华东、中南地区提供了大量的工业用煤和生活用煤。据统计,1950年至2007年共生产原煤2.8亿吨,累计向国家上缴利税100多亿元,对国家的价值贡献达200多亿元。此外,还为全国重点矿区开发和建设输送了大批工程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和熟练技术工人,为全国的煤炭事业做出了贡献。

萍乡因煤立市,因煤兴市,由一个农业地区发展成为江西的工业重镇,围绕煤炭的开发逐步形成了煤炭采选、矿山机械、冶金、建材、陶瓷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萍乡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316.3亿元,人均GDP为1.73万元;工业增加值为181.6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为57.1%;三次产业比重为9.1:61.6:29.3;财政总收入33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8亿元。近年来生产总值和产业结构变化见图1、图2。

6

7

(二)煤炭资源枯竭状况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1、主体资源(煤炭)不断衰减。萍乡已累计探明煤炭资源总量7.52亿吨,可开采量为4.01亿吨,现已累计开采原煤2.8亿吨,占可开采储量的70%。现矿区工业保有储量约2.215亿吨,占累计探明储量的29.5%,剩余可开采储量只有1.2亿吨,且近四成为劣质煤,基本处于地层深部,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开采过程中通风、提升运输、抽水等方面消耗成倍增长。其中,萍乡矿业集团尚存煤储量为1.19亿吨,可开采储量只有0.4134亿吨,按现有生产能力开采,萍乡在10年之内就会因煤炭资源的枯竭而造成大批矿井报废或关闭。

2、开采规模逐渐缩小。经过百多年地下大规模开采,萍乡的煤炭资源已进入枯竭期,地下煤炭资源开采日趋困难,煤炭企业生产形势每况愈下。一是矿井逐年关闭。我市煤矿数量从90年代中期的 1116家急剧衰退到2007年的132家,其中萍乡矿业集团7对矿井中有3对已破产关闭,现存的132家煤矿企业中,列入待关闭名单且属危机矿山的煤矿就有15家,且其余的绝大部分煤矿的剩余服务年限不足10年;二是产量逐年萎缩。我市原煤开采量由历史最高点1994年的1600万吨下降到了2007年的995万吨;三是采掘业主要指标占全市的比重明显下降。从采掘业的发展来看,近三年来,无论是产值还是从业人员数占全市工业产值和全部工业从业人员数的比重都呈明显下降趋势。据统计:2005年到

8

2007年我市采掘业(煤炭、石灰石、铁矿、高岭土等)工业产值分别为40.89亿元、49.51亿元和67.85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20.34%、18.95%和17.99%;采掘业从业人员分别为5.91万人、5.9万人和5.9万人,占工业从业人员比重分别为20.47%、20.4%和18.98%;2007年煤炭采掘业从业人员比鼎盛时期的1997年减少6.3万人,减幅达57.27%。以上数据表明,最近三年来,萍乡市采掘业占工业的比重总的趋势是下降的,采掘业从业人员在逐年下降,而且下降幅度较大。

3、产业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萍乡经济、财政严重依赖资源型产业,主要是围绕煤炭的开发利用形成的煤炭采选、煤化工、冶金、陶瓷、水泥等产业,第一产业、加工业、服务业极为脆弱,接续替代产业尚未形成。据统计,2006年,资源型及其伴生产业产生的增加值达73.3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高达90%;2007年规模以上重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93%。传统行业技术更新缓慢,产品科技含量低,产业结构单一,工业产品主要集中在冶炼和化工行业,主要有原煤、焦炭、水泥、陶瓷、玻璃、钢材等,矿产粗加工比重大,产品附加值低,原料矿产的综合利用水平低下。

4、社会负担日趋沉重。由于煤炭资源的枯竭,萍乡的煤矿企业普遍进入衰退期,生产经营困难,人员包袱沉重,大批工人下岗失业。一是下岗失业人员逐年增加。萍乡煤炭系统共有在册职工15.94万人,其中在岗4.7万人,离退休人员

9

2.5万人,下岗8.71万人,另有大集体职工近2万人基本不在岗,煤炭系统下岗人员占全市下岗人员、失业人员的64.66%,由于现有煤矿的剩余服务年限大部分不足10年,近几年,煤尽井关的现象日趋明显,现有的几万在岗煤矿工人也将面临下岗失业;二是矿区职工生活极其贫困。矿区职工的“饭碗”问题一直难以得到根本解决。据统计,现矿区在岗职工月收入在1000元左右,家庭月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不足300元,下岗职工生活则更为艰难;三是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将逐年加重。全市煤矿伤残人员和抚恤对象共3.9万人,占全市职工的63.5%,且煤矿工人技术单一,就业渠道狭窄,一旦下岗失业就很再找到合适工作,从而致使家庭经济来源急剧下降,生活步入困境;四是社会保障难以实现。全市国有资源型企业累计拖欠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达11.79亿元。对国有资源型困难企业进行破产改制,经测算要支付经济补偿、失业保险、养老保险、伤残补助等改制成本达30亿元,按照国有资源型企业经营现状和地方财政能力根本无法承担这一巨额改制成本。

5、地方财政入不敷出。近年来,萍乡通过产业转型、工业园区建设、招商引资等方式新增了一批税源增长点,但由于资源枯竭的影响,资源型行业提供的税收持续萎缩(2005至2007年分别提供税收3.4亿元、3.38亿元和3.25亿元,占税收比重分别为16%、13.9%和11%),固有税源不断下滑,导致全市整体增收困难。2006、2007年萍乡财政收入增幅在全省排位分别是倒数第二、倒数第一的位臵,增幅

10

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07财政总收入增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1个百分点。2005年至2007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逐年下降,分别为52%、51.9%、51.3%,地方财力的严重不足使萍乡在环境治理、社会保障、安全生产、人员就业、可持续发展等等各方面都面临极大的财政支出压力。

6、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萍乡是一座老工矿城市,煤炭、铁矿、石灰石、高岭土和石英砂等矿产资源开采量大面广,由于开采时间长,加上污染治理欠帐较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趋势加剧。一是固体废弃物和酸雨的污染严重。伴随煤炭开采产生的大量的煤矸石堆积如山,目前全市累计堆存量近亿吨,占用土地面积达8000余亩。粉尘对大气环境产生严重破坏,萍乡的青山煤矿附近地区2005年8月份降尘量曾达380吨/平方公里。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进入大气后造成酸雨,1998年萍乡就被国务院划定为全国酸雨控制区;二是地下水位下降和跌水严重。由于多年的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水下跌,造成全市近20万亩农田灌溉受到影响,每年损失近4000万元,近50万人的生活用水出现困难,全市矿区周边受影响的土地面积达4755.84公顷,林地面积4553.46公顷;三是地面塌陷和地裂时有出现。由于开采历史长,矿井顶板承载能力下降,导致萍乡所有矿区内都出现了不同程度地面塌陷和地裂缝,造成大量的农田基本设施毁坏和建筑物墙体开裂。通过对全市矿区采煤沉陷区调查统计,全市矿井沉陷面积达87.7平方公里,引起地表

11

最大下沉值达11.11米。大量房屋及基础设施受损严重,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四是生态遭到严重破坏。据检测,矿井废水的悬浮物浓度平均值达280毫克/升,化学耗氧量浓度平均值达530毫克/升,硫酸根离子浓度高达2500毫克/升,这类矿井废水不经处理的大量外排,造成水源污染,淤塞河道和农田渠道,土壤板结。因采煤而砍伐木材达10万立方米/年,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的面积达1252公顷。

三、经济转型的指导思想和实施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贯彻落实国发[2007]38号文件为动力,以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转型为突破口,以培育新型支柱产业为目标,着力抓好技术改造和创新,着力拓展延伸产业链,着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着力推进经济由资源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粗放型发展方式向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着力解决矿区群众就业、居住、医疗、社保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实现萍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转型思路

遵照国发[2007]38号文件精神,结合萍乡实际情况,实现萍乡经济转型总体思路是:建立健全资源开发补偿和衰退产业援助两种机制;实施好人才科技、项目支撑、品牌三大战略;着力打造好市高新技术工业园、芦溪和莲花工业园、湘东陶瓷产业基地、上栗动漫产业基地、安源新材料产业基

12

地六大工业平台;重点发展冶金、机械制造、电子、医药化工、材料、能源六大接替产业,积极发展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和农产品加工业。

(三)实施目标

萍乡市推进经济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时期定为8年,分两个阶段实施,前4年着力培育自身发展能力,为全面实施经济转型计划奠定基础;后4年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实现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城市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能力大大加强,就业供需基本平衡。

第一阶段:2008年到2011年。建立健全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促使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得到基本缓解,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初见成效,接续替代产业逐步发展,多元产业共同支撑经济发展的框架基本形成;开放型经济体系初步建立;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主要预期目标: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经济总量达到520亿元;

--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分别达68亿元和37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以上,达367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达140亿元; --出口创汇年均增长30%,达5.4亿美元;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达17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达6900元。

13

第二阶段:2012年到2015年。到2015年底,全市经济总量大幅提高,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基本建成现代工业城市,区域中心城市,文化、商贸、旅游城市,形成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治理,社会保障水平充分提升,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经济社会真正进入可持续快速发展的健康轨道。主要指标预期: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

--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5%以上;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 --出口创汇年均增长30%;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

四、经济转型的主要任务

(一)加大补勘找煤工作力度,增强危机矿山保障能力。 按照理论指导、技术优先、探边摸底、外围拓展的方针,抓好统筹规划,超前部署地质勘查,充分挖掘境内资源潜力,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提高资源供给能力和保障水平。集中力量加强矿产资源勘查,鼓励大中型矿山生产性勘探,扶持矿山企业加强自身后备矿产资源勘查,突出抓好重点成矿区带勘查工作,增加资源地质储量,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加强矿山生产过程中的补充勘探,指导科学开采,最大限度地利用矿产资源。积极开展安源煤矿、青山煤矿、跃进煤矿、五陂

14

煤矿、上官岭煤矿等重要大中型危机矿山的接替资源勘查,大力推进深部和外围找矿工作,努力实现大中型危机矿山深部及外围找矿突破。开展共生伴生矿产的综合评价及尾矿综合利用,探索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有效模式,大力推广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示范工程。

(二)大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构筑多元产业支撑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科技创新,大力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在稳定原煤开采的同时,以特色产业园区(基地)为平台,以萍钢、萍矿等大企业集团为主要依托,大力发展冶金、能源、陶瓷、花炮、建材、特种材料、高新材料、装备制造和动漫产业,培育医药、电子、光伏、农产品深加工和现代服务业,建设在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化工瓷、电瓷、花炮、建材、装备机械、新型材料、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1、做大做强冶金、机械、陶瓷、花炮、建材、化工工业。

--着力做大做强冶金工业。 一是大力支持萍乡钢铁有限公司发展,形成以萍钢为旗舰核心型企业的钢铁工业产业群。在稳定建筑钢材年产400万吨的基础上,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大力推广和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增加品种和规格,提高产品附加值,从总体上提高冶金工业技术装备水平,形成以钢铁为主的冶金产业集群,做精钢铁主业,打造在国内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和建筑钢铁的精品基地。通过外引内联,资产重组,发展壮大青山特钢、闽发

15

钢铁。依托萍钢发展相关联的铁矿精选、焦炭、球团、耐火材料、钢渣、钢材精加工项目,形成一条较完整的钢铁工业产业链。二是依托萍乡铝厂,发展铝产业,大力开发铝型材、铝轮毂、铝板、铝带等高附加值产品,形成铝产业链,着力打造以萍乡铝厂为核心企业的铝产业群,抓好萍乡铝厂产能臵换技术改造项目,使之成为铝产业链的龙头企业;大力发展铝深加工业,带动下游产品的发展,形成产业集聚规模效应。三是有色冶金及合金冶炼工业。以节能降耗、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加大污染治理、改善品种结构为着力点,进一步整合资源,重点支持江西永安特种冶金材料公司的发展,形成以莲花县为主体、江西永安特种冶金材料公司为核心龙头企业的有色冶金及合金冶炼产业群。重点抓好江西永安特种冶金材料公司股份制改造,以江西永安特种冶金材料公司为龙头,整合莲花其他冶金企业资源,完成股份制改造,增强产业竞争能力。

--着力壮大机械装备制造工业。依托萍乡现有的机械工业优势,以汽车发动机、汽车配件、客车、机床、电瓷等骨干企业为核心,全面振兴机械制造业。以汽车、农用车、汽车发动机及其配件,矿山机械,油压机、变压器、工程成套设备等为重点,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加快产品创新,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品。一是大力推进汽车整车制造业。以安源客车制造有限公司、行地集团为旗舰核心企业,吸引相关配套企业进入汽车工业园。通过加快客车及农用车的研制开发和产业化步伐,大力发展中高档旅游客车、公交客车、油(电)

16

混合动力客车以及农用车、改装车等整车产品,按国内同行业高标准布臵好底盘、焊装、涂装、总装等生产线。同时,进一步加强营销网络建设,注重培植海外销售体系,按国际通行风格建设好品牌“4S”店。通过硬、软件建设齐抓并举,缩短与客车整车生产企业准入门槛的距离,进入国家客车整车生产企业序列;二是着力壮大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以江发发动机和赣发动力为核心龙头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资源整合力度,提高生产能力和装备水平,大力开发新型发动机、发动机的缸体缸盖、车桥、汽车差速器十字轴、汽车制动系统、涡轮增压器、增压器组件、轴承等产品,借江发改制之机,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生产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发动机。培育在国内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零部件总成企业和一批专业化零部件配套企业,形成以汽车发动机为主导、零部件较齐全的汽车零部件产业群,重点抓好赣发动力、江发发动机、凯吉汽车零部件、安源万向汽车差速器十字轴、德博涡轮增压器喷嘴环组件、混合陶瓷球轴承等零部件制造企业;三是突出发展基础机械制造业。以技术创新为动力,提高基础机械的数控化率,用自动化、智能化设备改造传统机械制造行业,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大力开发具有当代技术水平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同时开发简易多功能的工程机械产品,重点抓好矿山重型设备、立爪钻岩机、蓄电式电瓶车及梭式矿车、电动铲道机、凿岩机制造与开发,实现产品结构调整。以萍变实业有限公司为核心企业,继续巩固和发展我市整流变压器的技术优势,通过技术改造,开发新产品,向高效、节能、

17

大容量方向发展。

--着力振兴化工、建材和陶瓷产业。努力发展一批竞争力强的优势产品。积极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陶瓷产品,重点发展结构陶瓷、功能陶瓷、高压电瓷等高科技陶瓷。以煤化工和精细化工为主要发展方向,努力提高炭黑、非金属材料等化工产品的科技含量,逐步延长产业链,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形成以高科技陶瓷为主的陶瓷产业集群。一是积极发展煤化工产业。依托萍乡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和境内陶瓷企业对冶金焦、焦化煤气的大量需求,努力扩大焦化行业生产规模,保障电瓷、化工陶瓷等企业的焦化煤气需求,依托重点企业形成以炼焦为龙头,煤—焦炭—焦炉煤气—合成氨,煤—煤焦油—煤焦油深加工—萘油、粗蒽、粗酚、轻油,煤—粗苯—粗苯加工等产业链,重点抓好萍乡焦化厂的扩建和湘东工业陶瓷产业基地内的弘源焦化厂新建。 二是大力培育化学原料工业。以江西永泰化工有限公司、安源化工填料有限公司、萍乡碳酸钙厂等企业为核心龙头,通过加大有效投入、提升装备水平等手段进一步做大做强,大力发展医疗保健产氧剂包膜过碳酸钠、增塑剂对苯二甲酸、轻质碳酸钙、超细活性碳酸钙、纳米级碳酸钙等系列精细化工产品,进一步发展涂料、塑料、橡胶等下游产品,形成有一定规模的化学原料产业群。 三是 大力发展建材工业。重点支持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发展日产4000吨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引导机立窑企业采用新型干法技术实施改造,逐步淘汰立窑工艺,支持和鼓励符合条件的小型水泥企业改建为现代化水泥

18

粉磨企业。提高工业“三废”在水泥企业的利用率,鼓励旋窑水泥企业建设余热发电项目,大力发展和推广应用干粉砂浆、商品混凝土等水泥深加工制品。着力抓好青峰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生产线技术改造、上栗印山台和正大水泥生产线、莲花惠金公司水泥熟料生产线建设;以江西武冠实业公司为旗舰核心企业,大力发展防水材料及混凝土外加剂,促进化学建材上规模、上档次。四是全面提升陶瓷工业。发挥湘东区工业陶瓷的传统优势,打造“中国工业陶瓷之都”。着力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建立公用的研发中心、培训中心和检测中心,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研究;大力发展高铝质瓷球、板、环、分子筛、微孔过滤陶瓷、泡沫陶瓷、蜂窝陶瓷等产品,开发陶瓷业中结构陶瓷、功能陶瓷和生物陶瓷等朝阳产品,建立一个良好的、健康的、科学的产品结构。发挥芦溪电瓷制造的传统优势,以构建“中国电瓷之乡”为目标,以上埠电瓷城生产基地为载体,进一步整合资源,强力推进电瓷产业发展,努力把芦溪打造成电瓷产品的制造中心,集散中心。大力发展高、低压输电线路、电器电站瓷绝缘子,开发超高压、高强度、大爬距电瓷。以怡源、高强、强联、环宇等电瓷企业为骨干,以资产为纽带,进行股份制改造,组建大的企业集团,以此带动众多中小电瓷企业发展,形成燃气、瓷泥加工、制瓷、电瓷附件、色料产业链完整的电瓷产业基地。基地将在完善检测设施、提高产品质量、实施品牌战略、培养外向型人才、拓宽海外市场等方面进一步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不断提高

19

市场竞争力,在继续保持国内市场占有率优势地位的同时,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发展成为国内外著名的电瓷生产基地。依托萍乡瓷土、煤炭等资源优势,大力承接沿海发达地区建筑陶瓷业向内地的转移,以萍乡绿宝、正大、龙发等公司为核心,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形成比较完整的建筑陶瓷生产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新工艺、新技术、研发适销对路的产品,不断拓宽产品领域,延长产业链。

--优化发展能源工业。一是有序发展煤炭工业,着力优化煤炭产业结构。采取先进科学技术,促进煤炭清洁利用;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优化煤炭产业组织结构,逐步淘汰技术落后、效率低、资源浪费和污染严重的小煤矿;强化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改善煤炭产品结构,保障安全生产。二是积极发展电力,着力优化电源结构。加快建设大型高效环保发电机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发展坑口电站,重点抓好萍乡发电厂“上大压小”,新建2×60万千瓦发电机组项目;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煤矸石资源,大力发展煤矸石发电:根据

2008-2012年萍乡市煤矸石发电规划目标,首先建设2×30万千瓦机组煤矸石发电厂,然后在安源区安源镇、五陂镇对现有煤矸石电厂按照国家要求标准进行改建和扩建;依靠科技进步,有序开发水电,积极推进水电建设,优化电源结构。三是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落实国家优惠政策,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改善一次能源结构。按照“因地制宜,多元发展”的原则,加快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大力推进生物质能发电项目,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利用农村丰富的动植

20

展的一流政策环境;建立起适应依法行政需要,有利于保护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一流法制环境;建立起人人关心、爱护、参加、监督软环境建设的舆论环境。

七、有关建议

(一)按照国发[2007]38号要求,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工作由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为促进江西以萍乡为首的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工作,建议省政府成立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构,强力推进我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工作。

(二)建议根据国发[2007]38号文件提出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制定出台《江西省关于促进萍乡市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工作的若干决定》,在《决定》中体现我省的配套政策措施,并将各项任务分解落实到年度计划当中,使各项工作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三)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时期的工作,建议我市相关县(区)和部门在认真调研、领会相关政策精神基础上,精心组织编制各项专项规划,促进我市经济转型工作科学、有序推进。

附:项目表

46

47

附件: 项 目 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性质 建设地址 建设内容 预计经济和社会效益 预计总投资 (万元) 一、基地平台建设 1 江西省动漫产业基地 新建 上栗县 总体规划面积95平方公里,首期规划18.35平方公里,首期实际用地10平方公里,首期投资20亿元人民币。 基地规划总用地面积为9.43平方公里,下设绿色环保陶瓷基地、新材料产业集聚区东区和新材料产业集聚区西区三大块。其中:绿色环保陶瓷基地位于高坑镇丰园村、泉江2 新材料产业集聚区 新建 安源区 村、富田村三村交界处,规划用地面积0.86平方公里;新交界处,规划用地面积6.37平方公里;新材料产业集聚区西区位于青山镇葡萄村和柳源村,规划用地面积为2.2平方公里。基地“七通一平”及配套设施工程建设。 基地内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主要包括基地内“四通一平”,到2010年,实现陶瓷企业100家,实3 江西萍乡陶瓷产业基地建设 开发区工业平台建设项目 莲花县工业园扩区建设 江西芦溪工业园区道路网工新建 湘东区 即基地内主干道路、供水、供电工程,日产200万立方米煤气厂、年产60万吨干全焦生产线及煤气配送设施,货物专用线及站台建设。新建工业陶瓷生产企业100家。 4 5 6 续建 续建 新建 萍乡经济开发区 莲花县 芦溪县 新增工业平台3000亩 新增园区面积2000亩 际销售收入150亿元,创造税收5亿元以上,改善环境,有利于环境保护,可安排劳动力就业3至5万人。 提高园区的项目承接力 提高园区的项目承接力 50000 12000 6642.28 50000 整个项目建成后,力争引进超十亿元投资企业5家,超亿元投资企业20家,五千万以上投资企业50家,预计可容入园企业销售总收入超百亿元,总利税达十亿元。 150000 项目建成后,带动20万以上人口就业,年产值达300亿元,年创税收15亿元以上。 700000 材料产业集聚区东区位于安源镇、高坑镇、白源街三镇(街)纳企业超百家,总投资规模超百亿元,道路硬化及配套的绿化工程、供排水管、供电(含路灯)、完善园区基础设施,进一步提高园区集供气、通讯等市政设施建设 聚效应。 48

程项目 该基地基础设施完成后,可以拓宽安源镇工业经济发展平台,可安排落户167 安源镇长安创业基地 家1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年销售总新建 安源镇 用地规模50万平方米,约800亩,“三通一平” 产值预计4.8亿元,年利税总额为4800—8000万元,将成为安源镇新一轮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从而促进镇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8 园区管网改造项目 新建 萍乡经济开发区 西区工业园管网改造 改善投资环境 拓宽上栗工业经济发展平台,安排落户9 上栗县建材工业园 新建 上栗县 规划建设用地1000亩,园区“三通一平”及配套设施工程建设 20家1000万以上的规模企业,年销售产值预计达6个亿,年利税总额达8000万元,将成为上栗县新一轮经济发展的亮点,从而带动县域经济结构转型。 二、工业 规划占地面积5000亩,对生产线进行全面技术改造,建设1 萍乡市铝电联营项目 改建 湘东区 年产30万吨电解铝生产线,自备电厂;2、电厂利用煤矸石发电,占地500亩,建设两台30万千瓦、采用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煤矸厂发电机组 2 太阳能多晶硅项目 新建 萍乡经济开发区 项目总占地面积808亩,建筑总面积20万平方米,总投资15亿港币,资金自筹。 项目正常年平均税前利润5.8亿元,平均税后利润4.7亿元。 600000 年产值62.5亿元,利税3.5亿元 840000 70000 2800 5000 49

金桥焊材集团3 30万吨焊材生产线 新建 安源区 占地面积150亩,主要开发30万吨焊材生产线,生产经营"金桥焊材" 占地120亩,一期新建装机容量2.5万千伏安矿热电炉、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吸收当地劳动力1000余人,预计销售能力达18亿元以上,年创税金1亿元以上。 项目建成后,年产镍铁可达15万吨,年销售额可达30亿元以上,年创税收可达3000万元以上,可安排劳动力上千人。 年产值8亿元,利税5000万元 该项目一期建成投产后,每年可新增销50000 60000 70000 4 镍合金生产线 新建 安源区 烧绍炉及相关环保设备不锈钢(镍合金)生产线;二期新建2台2.5万千伏安矿热电炉、烧绍炉及相关环保设备不锈钢(镍合金)生产线。 10万吨碳黑生产线,项目占地总面积250亩,总建筑面积132000平方米 该项目总投资5亿元,分两期进行建设,其中第一期投产5 6万吨碳黑生产线 钢化玻璃绝缘子生产线 煤矸石造纸 新建 萍乡经济开发区 萍乡经济开发区 安源区 6 新建 售收入30000万元,新增税金3969万美元。 2亿元人民币,占地面积200亩,建筑面积87160平方米。 元,利润4075万元,出口创汇1600万占地900亩,一期投资1.8亿元 建设2*49孔4.3米两组捣固焦炉及其配套的备煤、熄焦、筛焦、煤气净化及与这些装置配套的给排水、制冷空压站实现煤气综合利用,带动陶瓷产业基地的兴起,改善环境,消除污染严重的倒焰窑。 一期投产后年产值2.5亿元 50000 7 新建 50000 8 弘源煤化工 新建 湘东区 等公用工程设施和辅助工程装置等。一期形成年产60万吨冶金干全焦生产能力,二期形成60万吨冶金干全焦生产能力。 45000 9 贯胜鞋业 行地汽车3万新建 萍乡经济开发区 萍乡经济开发区 萍乡经济开发区 项目占地总面积150亩,总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 年产值5.25亿元,利税2000万元 项目一期已投产,预计新增经济效益产值50000万元,利税5000万元。 年产值6亿元,创税2000万元,可安排劳动力800余人 35000 10 辆农用车生产线 11 安源客车工业园 新建 占地80亩,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 占地315亩,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可年产客车5000辆 30000 新建 30000 50

物资源,推广发展沼气,大力发展适宜村镇、农户使用的可再生能源。

--着力提升花炮产业。发挥上栗县烟花爆竹业的传统优势,紧紧抓住国内市场日渐回暖、国际市场日趋扩大的有利契机,进一步做大做强烟花爆竹业,通过整合上下游资源,大力建设以上栗镇、桐木镇、金山镇为中心带动周边其他地区的烟花爆竹产业带,在培育旗舰型企业的同时,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积极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开发新材料、新机械、新工艺、新产品、新配方、新包装,特别是对安全、环保型烟花产品的研究,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大力推行品牌战略,充分发挥“大地红”品牌的名牌效用,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逐步实现全行业由手工操作到机械化生产的转变,到2010年,整个烟花爆竹业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利税15亿元,把上栗县发展成为与湖南浏阳市并驾齐驱的国际著名的烟花爆竹生产基地,打造“中国大地红花炮之都”。以金信花炮集团、金坪烟花制造有限公司、日盛烟火制造有限公司、金泰花炮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为龙头,通过购买、兼并、合股、合作等多种方式进行资产重组,快速壮大行业实力。

2、培育发展医药、电子、新材料、动漫和光伏产业,努力实现多元化发展。以先进适用技术催生新兴产业,抓住萍乡比照享受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优惠政策、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和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的机遇,发展接续

21

产业,在围绕现有优势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不断延伸产业链的同时,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利用资源、政策等优势,大力开发新产品,发展加工业,把产业发展的重点转移到高成长、高效益、高税收、低能耗、低污染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上来,转移到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前景、有效益的产业项目上来,促进产业层次全面提升。一是壮大生物医药产业。大力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化制药、纯天然植物类药物、化学合成药物等,加快新型医药研发创新平台和生产基地建设,以心正药业、高升生物、欧凯制药等企业为依托,重点发展植物提取药物,积极开发生物技术产品、新型制剂、医药保健等产品,形成以医药制品为主的医药产业集群。二是壮大新材料产业。大力发展纳米材料、信息材料、抗磨材料、稀土材料、特种纤维、节能墙材等新型材料,全面提升材料工业整体发展水平。三是壮大电子信息产业。以嵌入式软件系统研发应用为重点,大力发展数字影音频产品、新型光电子元器件、电子医疗器械、智能化仪器仪表、汽车电子、称重电子等产品,创造条件发展集成电路产业,以联华数码科技城为载体,培育形成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四是发展光伏产业。按照“龙头型拉动、上下游延伸、链群式发展”的总体思路,以扩大多晶硅产能为基础,延伸产业链,加速产业集聚,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光伏企业来萍乡投资,形成相互依托、配套发展的产业格局,依托硅材料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太阳能级硅材料及下游光伏产业,并积极发展太阳能电池专用材料、配套产品和光伏系统集成相关产业。五是

22

培育发展动漫产业。紧紧抓住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良好机遇,重点抓好上栗动漫产业基地的建设,利用萍乡现有劳动力资源优势,承接沿海发达城市产业转移。

3、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扩大农产品深加工规模,建设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

――继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围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目标,提高经济作物产值在种植业产值中的比重,提高养殖业产值在农业产值中的比重,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做大做强畜牧业,加快畜禽小区建设,通过种猪场扩建和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项目建设,稳定生猪发展;大力发展奶牛、山羊等草食畜禽。改造中低产鱼池,合理开发宜渔资源,因地制宜推广稻田养鱼和网箱养鱼。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调优果树等经济林品种,加快油茶林低改和毛竹林低改,大力发展花卉苗木和中药材。大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加快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发展步伐。

――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农业产业化重点建立生产基地与农产品加工业相结合的新体系。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努力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订单农业、合作制、股份制等多种形式,推动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优化和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强农户带动能力。做强一批销售收入超千万元的龙头企业。进一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扩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生产规模,突出

23

抓好无公害蔬菜基地、花卉苗木基地、中药材基地、优质稻基地和水稻制种基地建设。切实推进农业产业化“十百千”工程和“一村一品”工程,促进食品加工业向集群化、规模化发展。大力发展大米、瓜果、蔬菜、猪、牛、羊、家禽等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大力扶持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全市农业产业化水平。抓好萍乡市明鑫农场、安源春蕾农副产品发展有限公司、江西省银河杜仲开发有限公司、江西大富乳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西天涯种业有限公司、江西福林食品有限公司、芦溪县一村食品有限公司、江西福义实业有限公司、江西省芦溪县源华食品有限公司、上栗天绿公司、莲花县金泰食品发展有限公司、萍乡市博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抓好海南水稻制种基地、赣西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芦溪县5万亩花卉苗木基地、湘东区良种葡萄种植基地、上栗县油茶基地等。

――加大科技兴农力度。继续抓好农作物良种、畜禽良种、水产良种和林木良种工程建设,不断改善农业品种和品质结构。大力推广优质高产、节本增效等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和农业标准化生产。继续实施“科技示范万户工程”和“绿色证书工程”,提高农业科技入户率,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高标准、高起点发建设好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一批特色农业、精品农业、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生产示范基地。

4、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以旅游、物流为重点的现代

24

服务业。全面推进服务业产业化、社会化、市场化进程,顺应需求结构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趋势,加快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着力发展旅游、物流、房地产、金融保险等需求潜力大的新兴服务业,全面提升服务业内部结构和发展层次,形成机制灵活、功能完善、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一是优先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围绕优势产业发展需要,依托铁路和公路,搞好物流节点的科学布局,规划建设现代物流园区(基地),打造高端物流信息平台,培育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做到立足萍乡、辐射赣西、积极承接长株潭城市群辐射,以区域物流为重点,培育和完善“结构合理、设施配套、技术先进、运转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充分发挥区位优势,通过整合和新建相结合的方式,把萍乡建设成为赣湘交界现代物流网络连接体系中的重要节点城市。加快建设我市湘东大型物流产业园区,打造成集储运、包装、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物流中心,逐步规范和引导物流企业的规模化发展。按照扶持重点,提高起点的原则, 围绕产业集群,建设一批与之相配套的物流项目,重点建设萍乡市钢材市场、家具市场、建材市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粮油批发市场、小商品批发市场等辐射力强的大型市场,结合实施“万村千乡工程”,进一步重组和优化区域农村市场的物流走向和终端建设,引导社会物流向一体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促使物畅其流。二是提升金融服务业。根据国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组织结构,形

25

才和技能型人才,引进熟悉国际贸易、经济管理、企业管理和公共管理的高层次人才。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强化创新型人才、高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技能型人才培养,抓好技术工人培养和培训,使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实施人才开发工程。加强人才发展环境建设,完善人才评价和选拔任用机制,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的社会环境,实现各类人才合理配臵和有效开发。加强政府人才服务机构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加快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集中力量加强对先进技术的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逐步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优势品牌的企业,形成具有萍乡特色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特别是提高钢铁、化工、陶瓷、烟花鞭炮、医药、新材料、机械制造工业和生态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形成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通过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与发展,延长产业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从整体上提升萍乡工业的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加速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强化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的主体地位,着力推进大中型企业研发中心建设,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和技术创新,加强与国内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

(十)统筹城乡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建设宜居城

36

完善城市建设规划,提高城市建设水平,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宜居城市。创新经营城市理念,加快推进城市资源资本化、资源配套市场化。按照“产业集聚、功能完善、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各具特色”的原则,加快城市建设和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构建有利于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和参与分工协作的区域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加速人口有序集中,使城市的人口承接能力与转移农村人口的步伐相协调,促进城乡协调发展,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集约配臵城市用地,科学利用城市空间,有效采用环保、节能措施,使城市扩张与环境建设相协调。完善城市管理,繁荣社区文化,规范社区秩序。坚持生态建城、文化塑城,提升城市的生态效益、文化品位和人居环境。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的质量,抓好城市园林绿化、城市文化保护与挖掘、城市景观设计与雕塑、城市环保和生态建设等,不断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提高城市的品位和形象,塑造个性鲜明的城市特色。积极改善人居环境,扩大中心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绿地率、城市绿化覆盖率,努力实现中心城区园林绿化、人文品位和景观美化的高度和谐,把萍乡市建设成赣湘边际区域中心城市、新型工业城市和文化旅游商贸城市,争创国家级卫生城市、园林城市,积极创造条件申报国家文明城市。

抓好城市经营管理。树立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经营城市理念,实现城市的自我积累、自我增值、自我发展。进一步

37

激活城市经营机制,挖掘城市资源潜力,盘活城市资产,提高城市经营效益。形成以政府财政投入、银行信贷投入、企业投入、社会投入、经营收益二次投入的多渠道融资的城市建设投资格局,促进城市建设的良性循环。 城市建设和管理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从细处着手,彻底改变城市环境脏乱差现象,特别是环境污染问题,提高城市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城市吸引力和亲和力。

(十一)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繁荣萍乡

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把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建设与统筹城乡就业有机结合,大力发展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扩大就业容量,实现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鼓励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积极发展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用工管理体系、职业培训体系、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形成一体化的培训、就业、社会保障工作机制,重点抓好萍乡市就业培训中心建设,职业教育基地设施建设。提高失业人员和农民特别是失地农民就业、创业及职业转换能力,完善再就业援助制度和困难群众帮扶机制,努力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优先安排特殊困难群体就业。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规范企业用工和职业介绍行为,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积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繁荣各项社会事业。扩大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覆盖面,基本形成独立于企事业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方式多层次、保障制度规范

38

化、管理服务社会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养老保险城镇从业人员全覆盖;失业保险覆盖全市国有企业、城镇事业单位及其职工。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险体系,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形成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特困群体救助制度为主体、城乡特困家庭医疗、子女就学、住房救助等相配套的救助体系。大力推进拥军优属工作及社会福利事业,建立健全全市各级老龄工作机构,加大老年活动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进一步完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动态管理机制及最低生活保障和养老保障制度,逐步形成覆盖城乡、全市统一、重点突出、标准有制、管理规划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权益,加快残疾人基础设施和无障碍设施建设,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条件。全方位抓好医疗、教育、文化、体育、治安、安全生产、民族、宗教等各项社会事业,使全体市民充分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

五、近期重点实施项目

以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做大做强冶金、机械、陶瓷、花炮、建材、化工工业,培育发展医药、电子、新材料、动漫和光伏产业,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扩大农产品深加工规模,建设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壮大现代服务业,打造以旅游、物流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努力实现多元化发展,紧紧围绕萍乡市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

39

任务和目标,结合萍乡市产业发展现状和经济转型基础,确定萍乡市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近期实施的主要项目。

(一)各工业园和产业基地建设项目

通过加大投入,抓好萍乡市高新技术工业园、安源新材料产业基地、湘东陶瓷产业基地、芦溪电瓷工业园、上栗动漫产业基地和莲花生态工业园的开发建设,以各园区和基地为经济转型项目建设的载体,承载和培育新的支柱产业。主要项目有9个,投资总额约104.6亿元。

(二)工业项目

立足现有优势,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增加经济总量和安臵就业为重点,扶持一批具有特色和安臵就业容量大的企业。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全面提升工业整体实力,形成结构合理、特色突出、制度创新、效益显著的工业经济发展新格局。重点发展冶金、有色、机械电子、汽车、建材、化工、医药食品等产业,大力支持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使其发展壮大,成为萍乡经济转型的有力支撑。主要项目有74个,投资总额284亿元。

(三)能源项目

重点加强煤炭资源的勘探开发,对现有矿区周边及深部煤炭资源进行勘查;积极发展电力,着力优化电源结构。加快建设大型高效环保先进机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发展煤电;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改善一次能源结构,加快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主要项目有9个,总投资额约为44.8亿元。

40

(四)城市基础设施项目

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坚持安居与就业相结合、沉陷区治理与经济转型相结合的原则,重点做好市属国有煤矿棚户区改造、煤炭开采造成的沉陷区治理等项目;极力解决各类污染问题,改善人居环境,重点做好城区大气环境污染综合整治、萍水河污染治理和污水处理等项目。主要项目10个,总投资额约21.2亿元。

(五)农林水利及农副产品加工

突出发展现代农业,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为核心,大力发展高科技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以及与农业相适应的农产品加工业。以矿区非生产经营性土地和城市周边乡镇的土地为依托,以安臵矿区下岗职工为重点,建设一批科技含量较高的规模化农业园区和农业小区,引进和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主要项目23个,总投资额约18.6亿元。

(六)旅游和商贸物流项目

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主的新型服务业,抓好以武功山为重点的旅游综合开发,精心打造红色安源、绿色武功、古色杨岐旅游品牌,通过旅游带动三产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积极探索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用现代流通、大规模流通带动现代生产。主要项目15个,总投资额约40亿元。

(七)社会事业项目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老工矿城市的历史遗留问题;加大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

41

作,同时大力开发公益性工作岗位,健全就业服务体系,支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优先解决“零就业家庭”就业问题。主要项目有9个,总投资额约18.4亿元。

近期重点实施项目见附件项目表。 六、经济转型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为经济转型提供组织保障

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成立萍乡市可持续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刘和平、市长陈卫民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常务副市长吴伏生、副市长周敏、市长助理市发改委主任胡立勤任副组长,机关各部门和各县(区)政府主要领导为领导小组成员,同时各县(区)成立相应领导机构。领导小组的职责是负责与国家、省的沟通协调,积极研究制定转型规划,落实相应的政策和措施,组织规划的有效实施与监督指导,及时掌握动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扎实推进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各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萍乡市可持续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及协调工作。明确要求把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工作作为全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主要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

(二)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转型提供体制保障

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加快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步伐,在投资主体多元化上取得突破;继续推进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大力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切实加大企业上市工作力度,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搞好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

42

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和完善城乡市场体系,形成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

(三)建立健全“两个机制”, 为经济转型提供根本保证

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在资源开采过程中,遵循市场规律,采取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措施,引导和规范各类市场主体合理开发资源,承担资源补偿、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等方面的责任和义务。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修复”的原则,明确企业是资源补偿、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责任主体;建立衰退产业援助机制,统筹规划,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积极转移剩余生产能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各种职业培训,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解决资源型企业历史遗留问题,保障资源枯竭企业平稳退出和社会安定。

(四)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为经济转型提供社会保障

进一步完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做实个人帐户。继续依法扩大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强化养老保险基金征缴;巩固社会化发放成果,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积极探索和争取集体企业下岗职工的失业保障,确保他们的生活出路;加强和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坚持国家保障与社会帮扶相结合、鼓励劳动自救的方针,搞好“低保”扩面工作;健全临时救济、政策扶持、

43

社会互助和家庭保障配套措施。

(五)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为经济转型提供有利条件。 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树立开放之路就是加快发展之路的新观念,积极扩大直接利用外资,主动走出去请进来,敢为人先,抓好赴外招商活动,坚持贯彻落实项目责任制,分层次、有重点地落实项目。抓好重点项目的调度和跟踪服务,建立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档案,进一步筛选、研究、包装和储备一批对外招商项目,开辟招商引资新渠道。进一步加强软环境建设,完善“一站式”办公和“保姆式”服务制度。 努力保持外贸出口增长。充分利用国家和省鼓励外贸出口政策。通过政策推动,调动本地区和企业扩大出口的积极性;积极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努力增加质优价廉的出口品种,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加强协调,为外贸出口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六)依靠高新技术和科技进步,为经济转型提供技术、人才支持

以全面提高萍乡经济竞争能力为着眼点,以加强技术创新为主线,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实现科技产业化为主要任务,以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增加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目标,开发一批高新技术产品,推广一批高新技术成果,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扶持一批民营科技企业,培养一批复合型人才。积极创造条件,加强与国内外科研院校的联系。加强国际、国内科技交流与合作,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高

44

新技术产业发展,为经济转型提供技术支持。

(七)合理用好财力性转移支付,为经济转型提供资金支持

根据国发[2007]38号文件精神,合理安排中央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进一步增强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重点使用在接替产业项目贷款贴息、完善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环境保护、公共基础设施等方面。对符合条件的接替产业项目予以大力支持,对项目银行贷款给予贴息补助;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失业、基本医疗等社会保险制度,扩大覆盖面,保证各项社会保险金按时足额支付,对资源型困难企业给予一定的补贴;进一步巩固“两免一补”政策所取得的成果,同时加大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加强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增强和完善城市功能,创造宜居环境。同时对棚户区进行改造,对煤炭沉陷区进行治理,改善当地百姓的生存环境;鼓励金融机构在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设立专项贷款,加大对转型企业的支持力度,积极为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八)转变政府职能,创造一流软环境,为经济转型提供环境保障

落实建设好一流经济发展软环境,做到“四个一流”。即建立起系统、规范、高效、优质的一流服务环境;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能够促进全市经济加速发

4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u0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