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枯竭型城市治理措施(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1-28 22:5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资源枯竭型城市治理措施(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针对性训练题

陕西省丹凤中学 叶佳 整理 2013-12-8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一、分析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治理案例的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鲁尔区位于德国中西部,立足于区内的优越条件,早在19世纪中叶,就发展成为以煤炭、钢铁、化学等以重化工业为核心的德国最大的工业区。

20世纪50年代以后,伴随世界能源结构变化、世界钢铁产量过剩以及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一大批新兴工业涌现,鲁尔区单一的重化工业结构日益暴露弊端,主导产业迅速衰落,失业率上。升

为此,鲁尔区一方面对煤炭和钢铁工业实行了“关、并、转”等合理化改组,同时,鼓励兴建新兴工业和保险、旅游等第三产业部门,并进一步加强交通建设和人才培养。

另一方面,对严重的环境污染进行了综合治理,建立了完备的治污措施,大规模植树造林等,使昔日浓烟蔽日、黑尘满地的厂区,成为环境优美的花园。一些老工业建筑物和工业废墟,被改造成为别具风格的各种文化艺术景点和服务设施,如有的仓库被用来开餐厅,原来的高炉墙被用作攀岩爱好者的运动场所等。

鲁尔区的整治已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效。

(1)20世纪50年代以前,鲁尔区成为德国最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凭借的是当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工业发展的优越条件。

(2)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主体由________取代________。鲁尔区主导产业中的________工业迅速衰退。

(3)鲁尔区的重化工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主要包括________(多项选择,填字母) A.废气污染B.水体污染C.固体废物污染D.辐射污染

(4)20世纪50年代以后,为了促进产业转型和升级,鲁尔区实施了多项整治措施,其中包括________(多项选择,填字母) A.加强交通建设,新建了一批铁路

B.发展了汽车、采油、钢铁、化学等一批新兴工业

C.改造利用老工业建筑物等,推动了旅游、餐饮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D.区内建立了高等学校和科研所,以适应产业调整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

(5)在治理环境污染中,鲁尔区主要采取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措施。

(6)我国东北的辽中南地区是发达的重工业基地,近几十年来,辽中南与东北其他一些

老工业基地也出现了与鲁尔区同样的产业结构老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为此我国政府作出了“振兴东北”的战略决策。借鉴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经验,你认为振兴辽中南工业基地可采取哪些整治措施?

二、下图中甲、乙两地区均为世界能源资源丰富的地区。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说明A河段独特的水文特点及其成因。 (2)简述B河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向。

(3)比较甲、乙两地区能源资源开发共同和不同的区位条件。 (4)简析甲地区开发利用能源资源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三、(2010·山东文综)26.由于地理条件和历史发展的进程不同,区域发展水平和方向也存在差异。我们应以其他国家区域发展的历史为鉴,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图8为鲁尔工业区和沪宁杭工业区的局部区域图,左上方为鲁尔工业区A地月平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表1为沪宁杭工业区B地四个年份主要经济指标表。读图、表回答问题。

图8

表1 年 份 指 标 GDP(亿元) (当年价格) 第二产业产值占 GDP的比重 实际利用外资额 (亿美元) 出口额 (亿美元) 1978 24 15.5 0.0 0.0 1992 58.5 48.3 1.3 1.2 2000 200.8 59.4 7.1 20.3 2008 1500.6 65.3 16.1 386.8 (1)说明A地气候类型及其形成原因;分析影响该地谷物生产的不利气候条件。(8分) (2)2010年春季B地冷锋频繁过境,气温较常年偏低。试绘出冷锋剖面示意图(要去绘出锋面和冷、暖气团运动的方向。)(2分)

(3)对比分析工业区形成和发展的区位优势,完成表2内容(6分) 工业区 鲁尔工业区 沪宁杭工业区 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① 水资源、土地资源丰富 交通 内河航运、陆地、航空等运内河航运、陆地、航空_输方式多样,方便快捷 ② 等运输方式齐全,方便快捷 市场 市场广阔 市场广阔 劳动力 ③ 劳动力丰富,成本较低 (4)鲁尔工业区通过产业转型,实现了经济再繁荣,其发展经验对沪宁杭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有哪些启示?(3分)

(5)B地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成为我国东部地区中小城市发展的范例额,据图8表1,分析该地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6分)

四、读欧洲西部工业区分布图(甲)和我国东北地区工业分布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A、B两处的矿产资源分别是什么?(4分)

(2)欧洲西部A工业区和我国东北地区都有钢铁工业布局,影响两个地区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什么?(2分)

(3)乙图中著名汽车工业基地的名称是什么?这里布局汽车工业的优势是什么?(8分)

(4)比较甲图中A工业区和我国东北工业区,简述两大工业区共同的区位优势。(6分)

(5)与A工业区相同,我国东北工业区也面临传统工业衰落的问题。试分析两工业区传统工业衰落的共同原因。(9分)

资源枯竭型城市治理措施

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部分资源型城市三种产业GDP构成情况比较表(2006年) 城市 第一产业比重(%) 第二产业比重(%) 第三产业比重(%) 淄博 7.4 62.4 30.2 淮南 7.1 62.3 30.6 大庆 1.6 88.0 10.4 鸡西 7.9 50.2 41.9 平顶山 2.7 68.0 29.3 鹤岗 11.3 54.2 34.5 白银 5.6 76.0 18.4 金昌 7.0 78.0 15.0 材料二 我国部分资源型城市分布图

材料三 山西省是我国煤炭储量最丰富的省,其煤炭产量从1949年的267万吨,到2008年的6.56亿吨。59年间,山西共生产煤炭105.24亿吨,占全国生产总量的1/4以上;外调量约为72.5亿吨,占全国省际煤炭净外调量的70%以上,山西煤炭还销往亚、欧、拉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煤炭出口占全国煤炭出口量的50%以上。山西煤炭工业无论是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还是在兴晋富民、支撑山西经济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1)分析材料一表中城市的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并阐述原因。

(2)表中各资源型城市中,鸡西、鹤岗的第一产业比重较高,分析鸡西、鹤岗发展特色农业及种植业的优势自然条件。

(3)简述山西省煤炭开采引起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4)简述资源枯竭型城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阴影区域是我国21世纪重点建设的能源基地,说明该能源基地建设的有利区位条件。

(2)图乙为能源基地某产业链示意图,填出E、F处的工业部门。此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请说明理由。 (3)与20世纪初期的鲁尔区相比较,该能源基地所在地区主要面临哪些不同的环境问题?简要分析导致这些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因素。

三、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区,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图是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 )

①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 ②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 ③促进产业结构的转移 ④延长

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该地生产结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②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③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 ④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四、(2010·四川文综)图1是2004年河北、甘肃、四川、黑龙江四省能源生产结构图。读图1,回答1—2题。

图1

1.与四省能源生产结构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可再生能源为主 B.清洁能源的比重大 C.不利于减排温室气体 D.有利于降低酸雨危害 2.制约①省进一步开发水能的地理条件,正确的是( ) A.水能资源蕴藏量小 B.水能资源分布分散 C.水能富集地人口分布稀疏 D.水能富集地地质条件复杂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参考答案

一、

(1)煤田;水源;交通;市场 (2)石油;煤炭;煤炭 (3)ABC (4)CD

(5)植树造林;建立治污设施;改组污染严重的企业

(6)改变单一的重工业结构(或发展新兴工业,第三产业);产学研相结合;加强技术改造;治理污染;引进民间资本;政府支持(或政策鼓励)。(任答4点)

二、解析:本题对比考查我国山西煤炭能源基地和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第(1)题,从气候(降水、气

温)、地形、流域特征等方面说明黄河该河段水文特点及成因。第(2)题,莱茵河流经多个国家,水量大、水流平稳,利于航运;且流域内文化景观、自然景观丰富,可发展旅游业。第(3)题,从矿产、交通、市场等方面说明共同之处;其不同之处在于甲地水源紧张,科技水平低,劳动者素质不高及水土流失问题严重,而乙地区,在此方面有较大优势。第(4)题,矿产开发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和产业升级;不利方面是可加重污染和生态破坏。

答案:(1)径流量较大,且年际变化较大;泥沙含量大;有较长的冰期等。原因:以降水补给和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径流量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较大;河流纵穿黄土高原,当地植被稀疏、土质疏松,较多的支流带来大量泥沙;地处中温带,冬季气候寒冷,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

(2)B河流经国家较多,且多为经济发达的国家,流经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径流量大且稳定,为航运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流域内文化景观、自然景观丰富,可大力发展旅游业。 (3)共同之处:煤炭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市场广阔。不同之处:甲地区水资源短缺,河

流通航能力弱,科技力量薄弱,劳动力素质较低,水土流失问题严重;乙地区水资源丰富,河流通航能力强,科技力量强,劳动力素质高。

(4)有利影响: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就业机会,促进产业升级。不利影响:环境污染严重,不合理的采矿造成地面塌陷等。 三、26.

(1)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受暖流的影响,夏季气温较低;日照较少。

(2)

(3)○1煤炭资源、谁资源丰富;○2海洋运输;○3劳动力素质较高 (4)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保护生态环境。

(5)工业发展迅速;利用外资,产品大量出口;受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交通便捷。 四、

(1)煤炭、钢铁。

(2)靠近原料、燃料产区。

(3)长春 钢铁工业发达,制造业基础好,市场需求量大,协作条件好。

(4)工业起步较早,技术力量雄厚;附近丰富的煤炭和铁矿资源;周围地区的农业基础好;水陆交通便利。

(5)煤、铁等矿产资源慢慢枯竭;生产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不适应市场变化;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资源枯竭型城市治理措施 参考答案

一、解析:第(1)题,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产业结构不均衡,从表中的数据信息中,

将其特点描述出来即可。第(2)题,在材料二中找出鸡西和鹤岗的地理位置,依据其所在的自然地理环境从资源、地形、气候等方面分析即可。第(3)题,山西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其位于黄土高原上,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必然带来许多的环境问题,抓住煤炭生产的特点进行环境问题分析即可,但要注意解决措施的分析应依据前面答出的问题进行归纳。第(4)题,可参照教材中的德国的鲁尔区的振兴措施来组织答案。

答案:(1)不合理。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三大产业结构比例失调,第一产业基础薄弱,第二产业比重过分偏大,第三产业比重过小。(回答出三大产业的特点即可)

(2)两城市分别靠近长白山和小兴安岭,山区丰富的资源为发展特色农业提供有利条件;两城市均靠近三江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的气候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3)问题:地面塌陷;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污染大气、污染水源等。(任答四点即可)

措施:利用矿渣或表土回填采空区;植树造林,做好复垦工作;加强煤炭的储存、运输和使用的管理,防治对环境的污染。(回答合理即可)

(4)发展循环经济;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交通运输;加强技术革新,改造传统生产工艺,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保护和治理好生态环境;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统一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任答五点即可) 二、(1)煤炭、天然气能源资源丰富;煤炭质量好,开采条件好;地形开阔平坦,靠近水源;交通便利,靠近能源消费区。

(2)E:电力工业,F:建材工业。 理由:充分利用废弃物;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

(3)主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主要人为因素:不合理垦殖,超载放牧,过度砍伐,乱挖滥采矿产资源。

三、1.D 2.C 四、1.C 2.D

读欧洲西部工业分布图(甲)和我国东北地区工业分布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vq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