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学课件

更新时间:2023-09-17 03:26:01 阅读量: 高中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市政学资料

第一章————现代市政学概论

一、市政的含义

所谓市政,是指城市的公共权力机关为了促进城市发展、解决各种城市公共问题、有效地管理城市公共事务、实现城市公共利益而进行的各种形式的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以及城市公民、利益群体等对公共政策的各种影响活动。

二、市政的内涵有如下几点:

(1)市政的核心主体是公共权力机关 (2)市政的表现形式是各种公共政策。

(3)市政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实现公共利益。 (4)市政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三、市政的特征

1、政治性 2、整体性 3、综合性 4、动态性 5、双重性

四、现代市政的发展趋势

1、市政问题的复杂化 2、市政职能的变化 3、政府的角色改变

4、市政管理手段现代化。主要表现为市政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

五、市政学的含义

市政学,也就是研究市政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市政学就是研究城市公共权力机构,特别是城市国家行政机关对城市有关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的规律的学科。

六、市政学的研究对象

首先,市政学要研究市政主体。市政主体是城市公共管理的责任承担者。

其次,市政学要研究市政客体,即市政管理内容。市政学,主要研究城市政府对城市公共事业、公共事务的管理。

最后,市政学要研究和探索市政管理的对策和规律。

七、市政学的研究意义

1、适应城市化快速发展趋势的需要 2、适应城市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3、造就市政学管理人才的需要

4、丰富和完善市政学学科理论体系的需要

第2章————现代城市发展

一、城市的特征

1、城市要素的高度聚集性 2、城市运行的复杂性 3、城市系统的开放性 4、城市文化构成的异质性 5、城市管理职能的区域中心性

二、城市化的概念

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和非农活动在不同规模的城市环境的地理集中过程和城市价值观、城市生活方式在农村的地理扩散过程。具体来说,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物化了的城市化。即物质上和形态上的城市化,主要反映在人口的集中、空间形态的改变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等方面;二是无形的城市化,即精神上的、意识上的城市化和生活方式的城市化。前者是直观的、有形的城市化过程,后者是抽象的、无形的城市化过程。 总体来说,城市化主要通过原有城市的夸大、非城市区向城市区转化和新建城市三条途径实现。

三、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1、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 2、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 3、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4、市场化是城市化的作用机制 5、制度性安排是城市化的现实支撑

四、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1、在发展动力上,采取以政策型调控为主、工业化带动为辅的机制 2,、在发展模式上,出现“乡村城镇化”和“人口城市化”的双重模式 3、在发展形态上,出现了职业转换先于地域迁移的半城市化现象 4、在发展布局上,出现城市地区分布不均衡现象

五、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趋势

1、中国进入城市化加速发展期

2、区域城市化步伐加快,城市群成为城市化发展的重点 3、城乡二元结构逐渐向城乡一体化转变 4、城市国际化程度逐渐加强 5、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突出

六、我国城市化科学发展的原则

1、坚持与产业升级同步提高、与工业化同步发展的原则 2、坚持市场调解为主、发挥政府的引导和协调作用的原则 3、注重城市化内涵发展、坚持提高竞争力的原则

4、坚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适宜人居的绿色城市化原则 5、坚持城市化发展模式多样化的原则

七、城市的类型

1、按城市的规模划分

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 2、按城市的性质划分

综合性城市、工业城市、交通港口城市、风景旅游城市、商业金融城市 3、按城市的地理位置划分

沿海城市、沿江城市、内地城市、边境城市

第3章————市政体系及其运行

一、市政组织体系的含义

所谓市政组织体系,是指参与市政活动的各种组织主体,包括城市政权组织、政党组织、政治社团和其他非盈利组织等。

二、市政过程的含义

所谓市政过程,是指市政组织体系中的国家权力机关与政党组织、政治社团等多元主体围绕城市管理活动的运行过程,具体而言,就是围绕城市公共政策制定、执行和监督等环节的活动过程,也是管理城市公共事务,解决城市问题和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的过程。

三、市政过程中的公民参与的地位和作用(大题)详见课本61页。 四、市政过程中公民参与的完善与提升

1、进一步完善公民参与的基本条件 2、充分保障公民参与的代表性 3、综合考虑公民参与的正负效应

第4章————市政职能

一、市政职能的含义

所谓市政职能,是指狭义上的城市政府即城市中的行政机关在城市管理过程中依法履行的各项职责和功能的总称。

二、市政职能的主要特征

1、从历史变迁来看,市政职能具有动态性和扩张性

2、从职能内容和实现方式来看,市政职能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 3、从城市的地位表现来看,市政职能具有双重性和差异性 4、从城市发展的要求来看,市政职能具有规范性和服务性

三、市政职能的主要作用

1、市政职能是城市行政体制建立和改革的依据 2、市政职能是确定市政活动方式的依据

3、市政职能是衡量城市管理效率的标准和依据

四、城市政府的宏观职能

1、经济调节职能 2、市场监管职能 3、社会管理职能 4、公共服务职能

五、当前市政职能存在的问题

1、从市政职能的范围来看,城市政府的职能范围过大 2、从市政职能的主体来看,城市政府缺少自主权

3、从市政职能的重心来看,城市政府的职能界定不尽合理 4、从市政职能的履行来看,实现形式较为单一

六、促进市政职能转变的思路(具体内容详见课本77页)

1、调整市政职能的范围 2、理顺市政主体之间的关系 3、转变市政职能的重心 4、创新市政职能的实现方式

第5章————市政体制

一、市政体制内涵的具体理解

1、市政体制的核心是权责配置问题

2、市政体制的特点主要体现为差异性、多样性、动态性

3、市政体制的基本要求。市政体制是处理和规范城市内外各种关系的制度化、法律化的表现形式,法制化是市政体制的基本要求,是市政体制走向规范和成熟的标志。

二、市政体制的内容

根据广义的市政体制的内涵,市政体制主要规范和调整一下关系 1、 城市政府与其上级政府之间的关系

2、 城市政府与没有行政隶属关系的其他行政主体之间的关系 3、 城市中的政党组织与国家机构、社会团体之间的关系 4、 城市内的代议机构、行政机构、司法机构之间的关系 5、 市与所辖区、县之间的关系

三、我国市政体制及特点

1、城乡合治,建制性质双重 2、不同建制,行政地位不一 3、组织设置、结构形式同一 4、法律地位具有非自治性 5、中共市委处于领导核心地位

第6章————城市规划管理

一、城市规划的含义

所谓城市规划,就是根据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的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功能及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城市规划总是处于“龙头”地位)

二、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

1、确定发展目标 2、土地利用 3、空间布局 4、建设部署

三、城市规划的作用

1、指导城市各项基本建设 2、指明城市的发展目标和规模 3、促进城市用地的建筑的效益 4、保障和提高市民生活质量 5、提供政府依法行政职能的依据

四、现代城市规划理论(详见课本114页)

1、“增长极核”理论 2、《马丘比丘先章》的思想 3、《北京宪章》的思想

五、城市规划的理论思潮(详见课本116页)

1、理想主义思潮 2、现代主义思潮

3、人文主义思潮

六、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定义

城市规划实施管理是城市人民政府和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法定程序批准的城市规划的有关法律法规,通过行政、法律、经济和社会管理的手段对城市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进行规范、控制、引导、协调和监督,将其纳入城市规划的轨道。

七、我国城市规划管理的趋势

1、实施科学的城市管理办法,积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2、完善城市规划管理机构设置,提高城市规划的权威和行政效率 3、健全城市规划的监督机制,发挥公民的参与权利

4、建立依法管理体制,保证城市规划管理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第7章————城市土地与房产管理

一、土地资源与资产

土地具有自然和社会经济双重特征。

从土地的社会经济特征看,土地具有资源和资产两个特征。

二,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

1、 土地使用权出让 2、 土地使用权转让 3、 土地使用权出租 4、 土地使用权抵押

三、名词解释:

1、土地使用权划拨,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土地使用者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将该幅土地交付其使用,或者将土地使用权无偿交付给土地使用者使用的行为。

2、土地使用权出让,是指国家将国有土地使用权(以下简称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出让给土地使用者,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

四、完善我国城市土地管理的措施

1、细化土地产权,扩大土地权利种类 2、完善土地登记制度,建立土地查阅制度

3、完善土地评估,合理确定土地使用权价格及其他产权交易价格 4、完善土地收购、储备制度。

5、切实发挥组税费对国用土地资源配置的杠杆作用

五、城市房产管理的基本内容

1、城市住房规划管理 2、房地产开发管理 3、房地产交易管理 4房地产权属登记管理 5、 房产物业管理

六、我国城市住房保障制度的变革(详见课本148页)

1、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福利性住房保障 2、改革初期的住房“双轨制”的探索 3、住房货币化改革以来的新体系 4、当前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的构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do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