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采访

更新时间:2024-03-29 19:0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学会采访》

集体备课时间:2013年10月11日 集体备课地点:三年级办公室 集体备课内容:《学会采访》 集体备课年级:三年级 集体备课主备人:赵 霞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案例分析掌握访问提纲设计、应用法,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设计能力。

2、通过本节课学习提高自主观察、调查、访谈能力;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发现问题的意识,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前搜集了解采访,通过课堂交流和案例研究学习采访技巧,通过设计访问提纲,实践体验让学生发现方案中的不足,并以多元评价的方式互动交流,共同完善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增强集体观念,体验自主探究的乐趣。 【学习过程】

一、联系生活,走近采访

很高兴今天刘老师能和伊河路小学的孩子们一起走进综合实

践活动的殿堂一起来学会如何采访。(板书课题:学会采访) (1)课前刘老师要求同学们认真收看电视采访、访谈类节目,你们都看了那些节目?你们喜欢这类节目吗?为什么?

(2)根据你了解到有关采访的知识,你认为一次成功的采访离不开什么?(板书:会问、善听)

(3)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带上采访能用得上的工具你们都带了什么?给同学们展示一下,说说你为什么带这样工具? (板书:巧记)

师小结:从大家的交流中,开得出同学们对采访很有天分,竟然知道会问、善听、巧记这么多知识,接下来请看一段视频看看小记者是怎样做到会问的。(教师播放视频) 二、案例研究,学习采访

(1)谁注意到小记者问了几个问题都是什么?你认为她问的好吗?好在哪里?

(2)谁还注意到小记者在做到会问之外又是怎样表现他的善听的?

师小结:通过学习、交流我们了解到,会问就是要提出容易回答又有一定价值的问题,提出让采访对象乐于回答的问题,提出与采访对象亲身经历有关的问题获得更多回答。善听在采访中首先要做到注视对方、认真倾听并及时做出反应。另外采访也是一种交流、沟通有礼貌,让人感受到你的真诚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3)你认为要想做一次成功的采访之前要有哪些准备?

(教师出示小记者访谈的采访提纲)

认真阅读采访提纲,你认为采访提纲必须具备哪些内容?为什么? 你还能围绕采访提纲上采访目的提出新的问题吗? (师生就提出的新问题进行交流评价) 三、实践探究,学会采访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现在老师提议利用现场资源编写一个采访提纲,你最想了解什么?想向谁了解?

(1)小组合作,围绕着小组却定的采访目的准备2-3个问题。 (小组合作,交流评价,修改采访提纲) 预设采访目的 采访对象

1、伊河路小学的办学特色。 伊河路小学校长、老师 2、了解大会的议程和意义。 大会主持人、组织者 3、通过接触对伊河路小学生的印象。听(授)课教师、评委 4、成功的采访的标准。 听(授)课教师、评委 师小结:同学们围绕采访目的,注意到了设计的问题之间的联系,问题设计既有意义又便于回答。恭喜你们已经向成功的采访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接下来还要看你们能够运用善听的技巧达到预想的目的了。

(2)现在围绕着你制定好的的采访提纲进行小组分工,用五分钟时间进行现场采访,并用最有效的方法进行记录。五分钟过后我们进行交流展示。

(展示、评价、交流)

师小结:我看每一组都有不同的收获,原来胆小的今天也能采访了,有的小组合作密切,有的小组采访中还用到了很多我们今天学的的技巧,设置有些同学又有了自己新的体验总结出了更多经验。 四、拓展延伸,总结记录

同学们我们把今天的采访记录整理出来,相信你们的收获会更大。 结束语:杨澜是中国首届“金话筒”奖的得主,她在《一问一世界》对自己二十年的采访生涯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我把这本书中的标题送给大家共勉“世有疑问,必先提问。”让我们用问题直击事实真相,用问题深入人物内心,带来心灵的震撼,带着这节课的收获在实践中不断锻炼和积累,老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你们之中就有“金话筒”奖的得主!

教学反思

近期我参加了河南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观摩评比活动。我的一节方法指导课《学会采访》获得了与会同仁的普遍好评。

紧张过后是难得的松弛,繁华过后是心灵的宁静。午后泡一壶茶,让思绪飞舞:

第一、本课型的成功之处:

1、课堂教学课《学会采访》这两课时中,指导学生进行采访,可以把上课的教师当作采访对象,也可以在校园内找教师当作采访对象。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2、本课指导过程中,先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和了解什么是采访,经过教师的集中指导,现场练兵,然后又配以后续的主题采访活动,在专项小课题研究实践中巩固和检验所学到的方法和技巧,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总结,使学生对采访的认识和了解更加深入,所掌握的技能也更扎实,获得的能力也更强。从学生纵向的能力和水平以及经验来说,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以及情感上的满足都是相当大的。

第二、本课的不足以及可以改进之处:

在指导过程中,有许多细节地方可以更好地改进,有些环节要深入拓展下去,如何帮助学生积累运用方法的经验、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方法的优化,都可以更进一步指导和深入探讨实践。 第三、引发的思考:

我们知道,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很强的课程, 它不是教师“教”出来的, 而是学生“做”出来的,学生才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但不可否认,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教师若能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而给予适当及时的指导,并使学生有所进步或启发,就大大增强了指导的有效性。

本课型《学会采访》,侧重在实践方法的指导,学生在所有的实践活动中,离不开各种方法的实践运用,因此,教会学生方法,授之于“渔”,才是指导教师所要力求的教学结果。

我在课堂上通过教师设计的一些问题,聚焦采访;联系生活,走进采访;案例分析,学习采访;实践探究,学会采访;拓展延伸,践行采访五个环节对学生进行“采访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了基本的采访方法并能运用于现实生活中。当然,通过指导,学生掌握的仅仅是基本方法,更多的采访技巧需要学生在实践中反复进行总结和积累,但这样的课堂指导,正是学生所迫切需要的,无论对其现在的实践研究还是将来的个人能力发展,都起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和作用!可以这样说,针对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策略和方法的教学指导,有助于提高课程实施质量,有助于切实体现课程价值,更有助于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个体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我们知道,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很强的课程, 它不是教师“教”出来的, 而是学生“做”出来的,学生才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但不可否认,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教师若能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而给予适当及时的指导,并使学生有所进步或启发,就大大增强了指导的有效性。

本课型《学会采访》,侧重在实践方法的指导,学生在所有的实践活动中,离不开各种方法的实践运用,因此,教会学生方法,授之于“渔”,才是指导教师所要力求的教学结果。

我在课堂上通过教师设计的一些问题,聚焦采访;联系生活,走进采访;案例分析,学习采访;实践探究,学会采访;拓展延伸,践行采访五个环节对学生进行“采访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了基本的采访方法并能运用于现实生活中。当然,通过指导,学生掌握的仅仅是基本方法,更多的采访技巧需要学生在实践中反复进行总结和积累,但这样的课堂指导,正是学生所迫切需要的,无论对其现在的实践研究还是将来的个人能力发展,都起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和作用!可以这样说,针对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策略和方法的教学指导,有助于提高课程实施质量,有助于切实体现课程价值,更有助于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个体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fl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