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指导小学生做读书笔记的几点体会

更新时间:2024-01-17 18:1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读 写 结 合 和 谐 发 展

--------浅析如何指导小学生读书笔记

顺河街任营小学 季新峰

自去年9月份我们成立“如何指导小学生做读书笔记”的课题研究小组以来,我更加倾心于探索小学生做读书笔记的方法。俗话说,说易,行难。如何在实际操作中让我们的学生比较容易地就能掌握一套做读书笔记的方法,这需要老师和他们一起探索和总结。经过近一年的探索,对此我有了进一步的深刻体会。现在,我把这些日子的探索与思考作一个简单的梳理。 一、培养小学生掌握良好的读书方法

1、坚持先易后难的原则,先短篇,后长篇。一上来就让小学生硬着头皮攻读某某名著,是不恰当的。一本书中信息量大,其中关系错综复杂,要求读者有较好的记忆力、连贯能力,否则读到后头忘了前头,始终一团乱麻。而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刚刚发展,即便坚持读完一本书,也免不了糊里糊涂,不知所云。所以,应让小学生读单篇短章,再视具体情况指导小学生读简本巨著或一本书中的某些章节。

2、精读和略读相结合 。精读侧重于阅读理解、领悟与分析;略读侧重于快速地捕捉某些信息。精读与略读都是最终应掌握的阅读方式。不过,由于小学生阅读能力有待发展,而且其任务侧重于获得坚实基础,所以精读的训练在先。精读训练基本过关,才可以进行略读训练。

3、循序渐进地增加阅读量。急于求成,往往适得其反,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有时候并不是 “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确实需要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完成。相当一部分教师倾向于小学生读好课本,读好老师发的阅读材料就行了,反对学生读小说、杂志等“闲书”,认为这是不务正业。殊不知,许多“闲书”并不“闲”,而是开阔学生视野,锻炼了学生思维,提高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很好“课文”。

二、兴趣入手,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动力

老师要帮助学生打开课外阅读的渠道,拓展阅读的视野,引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老师要从学生们的兴趣入手。

1、兴趣阅读。有趣味,学生感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导师。于永正老师说过,对于孩子们的学习来说,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当

孩子们兴味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时,学习就变成了一种特殊的享受,变成了一种精神的需要。中年级的学生随着阅读能力的提高,他们依然喜欢童话、寓言等读物。我们班的学生比较活跃,爱幻想,好奇心强,诸如《十万个为什么》、《儿童文学》、《格林童话》等有趣味性、知识性和文学性的少儿读物,都是孩子们爱读的。

2、适当阅读。“适当”是指读物在内容上要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通,与学生的精神世界息息相通,必须注意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根据中年级学生以及我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阅读兴趣,我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报刊和优秀图书。写景的篇目,本学期学了《桂林山水》推荐读《迷人的夏季牧场》《天山景物记》等,学生从这些文章中充分领悟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和语言的精妙,深刻体会了情景交融的文学魅力。教师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引好路,搭好桥,才能让他们能像蜜蜂一样采百花,酿好蜜。渐渐地,这种阅读指导改变了学生以作文辅导为主要读物的状况,学生在阅读中开拓了视野,丰富了语言素材。有了收获,学生就有了主动阅读的兴趣和需求,这时可让学生自主选择一定量的课外读物,并参与推荐,让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获得成功的体验,阅读便于快乐中成为一种习惯。

3、广泛阅读。我们只有指导学生广泛地阅读文学、数学、理化、史地、生物等通俗少儿读物,才能实现博览群书、厚积薄发的宗旨。 三、方法多样化,引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读书不做笔记,犹如雨点落入大海,无踪无迹。”这是古人曾经总结出的一条教训。做读书笔记虽然费点时间,但是好处颇多:勤做读书笔记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领会和记忆读过的书的内容;勤做读书笔记可以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勤做读书笔记可以丰富知识,积累资料,便于经常复习,温故知新;勤做读书笔记可以提高写作能力。

1、老师示范。读书后用文字记录自己点点滴滴的收获,这对小学生来说,刚开始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很麻烦的事,首先教师的榜样。要培养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教师应以身作则,做好示范,勤做读书笔记。如:在教学工作中,我总是陪同学生一起预习课文,即在读书过程中,先不做笔记,专心地看,遇到精彩处,有感悟处,疑问处,在书上画画写写采用批注式笔记,即在正文的空白处用简短的文字做扼要的提示批注,并在正文中做上各种各样的记号(如:重点词用“△△△”,好句子用“ ”,中心句用“~~”,文章的段落划分用“//”等),把自己在书中做的笔记给学生展示。

2、摘录式。这是小学中低段就应开始学习的一种读书笔记方法,其目的在指导学生把课内外阅读中的重点词句,精彩的段落或名言、警句等摘录下来,

进行语言的积累。在摘录的时候要忠实原文,注意不要断章取义,不要改动字句和标点,每条摘录笔记应当“少而精”。“少”指字数较少,“精”指把握内容要点

3、心得式。读完一本好书或一篇好的文章,将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写出来,这种读书笔记就是心得式笔记,这是写笔记的一种高级形式。写心得笔记,可以就整篇文章谈感想,也可以就文章的某一点,经常写读后感,可以提高阅读和作文的能力;还可以增长知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养成善于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在教学中,我把做读书笔记的训练总是和作文训练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明白,要写好作文,除了要善于积累生活素材,还要善于积累书面材料,勤做读书笔记,这样才能把作文写好。例如:在指导学生写作文“一处秋天的写景”的文章时,在学生找秋天的活动后,组织学生说说自己眼里的秋天是怎样的?学生往往只是三言两语就讲完了,叙述不具体,原因是语言积累贫乏,为了较好地完成习作,教师应布置学生做读书笔记,积累一些描写秋天特点的语句,要尽量恰如其分地用在作文中。这样,学生为了写好作文,都很认真地做读书笔记。在评价学生作文时,教师要常常对会用丰富词句的学生,给予“语言生动感人”的评价,激发学生做读书笔记的兴趣。 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是一个长期循序渐进的事情,教师要善于营造氛围,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中学做读书笔记。让“读书”成为我们广大师生的良好习惯,习惯成自然,让它成为我们师生的良好素质的一部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fv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