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甲醛现场处置方案格式

更新时间:2023-11-11 06:5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消毒岗位危化品泄漏现场处置方案

一、事故特征

1、本岗位主要用到甲醛(37% CH2O)水溶液,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8.3 类其它腐蚀品,主要危险有刺激性、腐蚀性、致敏性、毒性、蒸汽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等,如发生泄漏事故时可能导致人员中毒、灼伤、着火爆炸等事故,具体性质如下: 1)健康危害

本品对粘膜、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有强烈刺激性。接触其蒸气,引起结膜炎、角膜炎、鼻炎、支气管炎;重者发生喉痉挛、声门水肿和肺炎等。肺水肿较少见。对皮肤有原发性刺激和致敏作用,可致皮炎;浓溶液可引起皮肤凝固性坏死。口服灼伤口腔和消化道,可发生胃肠道穿孔,休克,肾和肝脏损害。慢性影响:长期接触低浓度甲醛可有轻度眼、鼻、咽喉刺激症状,皮肤干燥、皲裂、甲软化等 2)燃爆特性 闪点:50

爆炸极限:7-73% 引燃温度:430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 3)理化性质: 熔点:-92 沸点:-19.4

相对密度(水):0.82 相对密度(空气):1.07 临界温度:137.2 临界压力:6.18

溶解性:易溶于水,溶于乙醇等多数有机溶剂。 禁忌物:强氧化剂、强酸、强碱。 4)毒性

急性毒性:LD50:800 mg/kg(大鼠经口);270 mg/kg(兔经皮),LC50:590 mg/m3(大鼠吸入)。

刺激性:人经眼:1ppm/6分钟(非标准接触),轻度刺激。人经皮:150μg/3天(间歇),轻度刺激。

2、(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括号内容完成时删掉)岗位共有甲醛储罐2个,储量为10t/个,位于罐区一楼西侧多少轴(具体位置)。

3、(事故可能发生的季节、原因及造成的危害程度括号 内容完成时删掉) 1)罐腐蚀或连接件腐蚀、松动可能造成少量泄漏。 2)收料或打料时,巡检不到位,可能导致大量泄漏。

3)运输人员卸料不通知岗位人员,私自卸料或连接处没有用铁丝拧紧,造成泄漏。 4、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甲醛蒸汽有刺激性气味,现场如发现气味异常,可能有泄漏,应及时查看原因采取措施,如蒸汽浓度达到报警器报警值,即发出警报。

二、应急组织与职责

1、以岗位为单位成立应急自救组织机构,日常加强对应急处置的培训和演练,不断提高岗位应急处置能力,发生事故时依照应急组织各自职责迅速展开现场自救行动,自救组织机构图如下:

组长(现场指挥):岗位组长 副组长(现场副指挥):当班班长 抢险队 联络队 疏散队

2、应急自救组织职责如下:

现场指挥(组长):由岗位组长担任,日常负责岗位应急培训演练,发生事故时负责现场指挥。

现场副指挥(副组长):由当班班长担任,协助组长完成应急救援工作,组长不在时,履行组长应急职责。

抢险队:由当班职工2-3人组成,负责泄漏物收容围堵等工作。 联络队:由当班1-2人组成,负责通讯联络报警及物资协调工作。

疏散队:由当班1-2人组成,担负受伤人员紧急疏散及配合医务人员运送伤员等工作。

三、应急处置

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当现场职工发现有甲醛泄漏时,立即向班组和车间报告,尽量说明事态严重性,,班组接到报警后立即启动岗位现场处置方案,组织进行现场处置,如有人员受伤,疏散组应首先将伤员脱离危险区域,如事态发展较快岗位已无法控制,现场人员在做好自我防护措施前提下,尽量维护现场避免事态经进一步扩大,等待车间及公司救援人员。

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堵漏

如是接料造成泄漏,应立即关闭罐进口阀门,通知罐车停止进料,如是储罐腐蚀或连接件、管件缺陷、松动造成泄漏,现场抢险人员首先关闭与罐体最近端阀门,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开启现场通风设施,加强通风,使用铜制扳手对管件或阀门松动部位进行紧固,如出现轻微腐蚀性孔洞可用木楔进行暂时堵漏,如罐体泄漏严重则需进行围堵的同时将罐内甲醛液体通过泵输送到 罐。

2)泄漏物处理

对已泄漏液体用砂土或吸附棉进行吸附,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需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3)人员救治

如人员皮肤接触甲醛液体,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如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如吸入甲醛蒸汽应将伤员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3、相关事故报警电话如下: 岗位: 车间:

公司(调度)8111、8123

事故报警时需尽量说清楚事故时间、地点及单位;化学品名称和泄漏量;事故性质(泄漏、爆炸、火灾);危险程度及有无人员伤亡;报警人姓名及联系电话。

四、注意事项

1、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

防毒防护服:车间内配备的防毒服为一次性服装,日常严禁挪作他用,以免失效,在穿戴时必须看是否洁净,穿戴好后,两人必须互相检查其穿戴的完好于整齐性,并在头部、袖口、裤腿处全部用胶带进行密封,严禁留有缝隙。

防毒面具:在使用前必须佩戴好检查其气密性,查看滤毒盒或滤毒罐的有效期,并进行有毒有害区域的检测合格,如有毒有害气体浓度低于2%,严禁佩戴此类防毒面具进入泄漏区。

空气呼吸器:佩戴人员会熟练掌握其使用方法及性能。 防酸碱鞋、防酸碱手套必须完好,无损坏现象存在。 2、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现场应使用防爆堵漏抢险工具。

3、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1)应急救援人员应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才准进入事发现场。 2)抢险时,抢险人员应至少两人一组,后备人员及时替换抢险。 3)抢险人员应与指挥部随时保持联络。 4、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1)坚持生命第一原则,如现场有人员受伤时,应首先营救伤员,以免延误治疗。2)应将受伤人员小心地从危险的环境转移到空气新鲜地点。

3)人员应从上风、上坡处接近现场,严禁盲目进入,应至少2~3人为一组集体行动,以便互相监护照应,所用的救援器材必须是防爆的。 5、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等事项

现场指挥员要对处置能力及时进行评估,确保应急人员安全,所有进入现场人员必须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 6、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应急救援结束,应对事故现场进行检测、洗消,防止造成环境污染,同时尽量保护事故现场,以便对事故进行调查处理,受伤人员要进行必要的临床观察。

7、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

1)、当毒气泄漏量很大,而又无法采取措施防止泄漏时,特别是在通风条件差、较封闭的场所,在场人员应迅速逃离毒物泄漏场所。

2)、不要慌乱,不要拥挤,要听从指挥,特别是人员较多时,更不能慌乱,也不要大喊大叫,要镇静、沉着,又秩序地撤离。

3)、撤离时要弄清楚毒气的流向,不可顺着毒气流动的风向走,而要逆向逃离。

说明:如一个岗位涉及多种危化品,则在第一部分第1小项可概括各种危化品危险性,具体性质作为附件列出。在第三部分应急处置方面处置方法一样的可合并写出。火灾爆炸预案参照此格式编写。(同理需分析现场有几种火灾爆炸危险性,分别处理,处理方法相同的可合并编写)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ms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