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债危机发生原因和影响及解决措施

更新时间:2023-04-12 14:2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欧债危机产生的原因

一、欧元从诞生之日到次贷危机发生前夕累计升值80%之多,导致欧债广泛受到投资者的欢迎,相应地,举债成本也就变得十分低廉.在此基础上,诸国积累了大量的政府债务.高盛就曾帮助希腊政府粉饰财政状况以便其能够大量举债。

二、欧元区只有统一的货币政策而缺乏统一的财政政策,这就使其制度架构存在“先天不足”的缺陷。某些成员国无法根据本国特有情况在适当时间制定适当的货币政策。同时,欧洲《稳定与增长公约》中关于财政赤字不得超过该国GDP的3%,公共债务不得超过GDP 的60%的规定基本形同虚设,没有得到欧元区国家的遵守和执行。

三、欧洲银行业的信贷大幅扩张,积聚了大量风险。

四、欧洲人口结构老龄化以及过度的福利政策,极大地抑制了欧元区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也是欧元区国家长期低增长、高失业,政府债务不断加剧的最根本原因。

欧债危机对欧洲经济的冲击可通过欧洲银行业和非金融部门两个渠道传导。主权债券的贬值,会直接导致欧洲银行的资产质量大幅缩水。与此同时,银行自身的融资成本也会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这就为政府公共财政部门的危机向银行业的扩散埋下了隐患。同时,欧债危机还会波及到欧洲的实体经济,主要表现在企业的融资成本也随之上升,资本市场上由于政府融资需求的提高而造成对私人部门消费和投资的“挤出”。

一、外部原因:

金融危机中政府加杠杆化使债务负担加重。金融危机使得各国政府纷纷推出刺激经济增长的宽松政策,高福利、低盈余的希腊无法通过公共财政盈余来支撑过度的举债消费。评级机构煽风点火,助推危机蔓延。

评级机构不断调低主权债务评级,助推危机进一步蔓延。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不断下调上述四国的主权评级。评级机构对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也可成为危机向深度发展直接性原因。

二、内部原因:

产业结构不平衡:实体经济空心化,经济发展脆弱.以旅游业和航运业为支柱产业的希腊经济难以抵御危机的冲击。在欧盟国家中,希腊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资源配置极其不合理,以旅游业和航运业为主要支柱产业。这些产业过度依赖外部需求,在金融危机的冲击面前显得异常脆弱;以出口加工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拉动经济的意大利在危机面前显得力不从心。随着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和竞争加剧,意大利原有的竞争优势逐渐消失,近10 年意大利的经济增长缓慢,低于欧盟的平均水平。依靠房地产和建筑业投资拉动的西班牙和爱尔兰经济本身存在致命缺陷。工业基础薄弱,而主要依靠服务业推动经济发展的葡萄牙经济基础比较脆弱。

总体看来,PIIGS 五国属于欧元区中相对落后的国家,他们的经济更多依赖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口和旅游业。随着全球贸易一体化的深入,新兴市场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吸引全球制造业逐步向新兴市场转移,南欧国家的劳动力优势不复存在。而这些国家又不能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使得经济在危机冲击下显得异常脆弱。

人口结构不平衡:逐步进入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是社会人口结构中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的一种发展趋势。欧元区人口年龄结构从正金字塔形逐步向倒金字塔形转变,人口占比的峰值从1990 年的25—29 岁上移至2007 年的40—44 岁,而且这一趋势仍在进行。

刚性的社会福利制度:从2008到2010年,爱尔兰和希腊GDP都出现了负增长,而西班牙

1 / 4

近两年也出现了负增长,这些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并没有因此减少,导致其财政赤字猛增,2010年希腊财政赤字占GDP比重达到了10。4%,而爱尔兰这一比重更是高达32.4%.

法德等国在救援上的分歧令危机处于胶着状态.法国坚决支持救援,德国在救援问题上的左右摇摆使得欧债危机长期处于胶着状态。是否要对身陷危机的国家施以援手主要取决于德国和法国的态度。

二、解决途径

第一,提高德国公共支出和预算赤字。德国作为欧元区最大的经济体,其态度对债务危机的解决至关重要。德国增加公共支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希腊、爱尔兰等国的出口,因此,德国增加公共支出就成为欧元救助计划中的一部分。

第二,扩大当前的7500亿欧元紧急救助基金规模。为救援希腊而筹集的7500亿欧元的基金可以保障爱尔兰,甚至可以保障葡萄牙暂时不出问题,但一旦西班牙陷入危机,欧元前景堪忧,毕竟该国是欧元区第四大经济体、世界第九大经济体。只有有效扩大EFSF的总体规模,并提高其使用的弹性,才能在危机爆发时稳定市场信心。

第三,欧洲央行应扩大债券购买规模。尽管量化宽松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长期的还债问题,但欧盟和欧洲央行的救助能够给西班牙等国家以喘息时间,并帮助西班牙等国以较低的融资成本实现财政的再平衡。欧债危机必须通过各国减少支出,进行结构性改革,放弃过去过度依靠房地产业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得到解决,在此之前,量化宽松是欧洲央行唯一的选择。

第四,“PIIGS”减少财政支出。根据巴克莱的研究报告,“PIIGS”中只有意大利可以在不进行主动削减支出的情况下,从2011年开始逐渐实现财政的小幅盈余,而其他四个国家若不进行痛苦改革,财政赤字将一直维持在5%以上的水平.根据英国经济与商业研究中心(CEBR)的计算,要想继续留在欧元区,希腊、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和意大利需要将政府支出缩减10%。

(1)实施紧缩的财政政策

希腊为了节约财政支出,2010年1月15日,希腊向欧委会提交削减赤字的计划,提出在2010年使赤字占GDP的比例下降4个百分点,降至8。7%。此后,2011年降至5。6%、2012年降至2。8%,2013年降至2%。为此,希腊公布一系列削减公共开支措施,包括政府部门未来一年内停止招聘新公务员、公务员工资削减10%,缩减国家福利、政府工作人员和公共机构,减少债务等。紧缩措施还包括减少工资、改革工会集体谈判制度等。

(2)申请和接受援助

(3)组建技术性政府

“经济是政治的基础”,在近来引发全球关注的欧洲债务危机身上再次得到了印证。遭遇欧债危机打击的爱尔兰、葡萄牙、希腊、意大利和西班牙五国都实现了政府更迭。但是政权更迭在缓解国内政治动荡的同时面对严重的债务危机依旧要实行财政紧缩政策,平衡公共财政、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财富公平分配是每一位政府头脑面临的严峻挑战。

(4)发展经济

以西班牙为例.首先,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经济竞争力,由此增加财政收入,同时促进出口。其次,重新进行资源分配,多元化增长点,把重点从房地产转到其他产业,注重技术创新,提高竞争力。再次,启动积极就业机制,出台新劳动法,使就业市场更加灵活。缩小永久性和临时性合同的差别,同时向私企授权,增大就业自主权。

重组金融产业

2 / 4

西班牙重组金融产业,鼓励银行兼并融合。

(5)实施一揽子政策

欧盟及欧元区成员国领导人在第二次峰会就扩大欧洲金融稳定工具(EFSF)、银行资本重组、希腊债务减记以及加强金融监管银行增资等一揽子方案达成一致。第一,将现有救助机制——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的规模从4400万欧元扩大到10000亿欧元;第二,到2012年6月底,欧洲银行业的资本金比率提高到9%;第三,欧洲领导人已与私营领域银行达成协议,私人投资者同意在“自愿”基础上将所持希腊债务减记50%;第四,加强金融监管、建立跨境合作机制、明确破产救助规程,以及大银行需额外增加资本金等减少系统性金融机构风险。

(6)缔结政府间条约

三、欧债危机的影响

(1)欧洲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三途径:贸易途径、金融途径、非接触性传导

欧债危机造成的财政紧缩和消费萎缩、欧元贬值、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是此次危机影响中国对外贸易主要因素.

金融途径:主要通过引发欧元资产贬值、短期投机资本流入和直接投资下降3个因素影响中国经济。

事实上欧债危机还通过非接触性传导的途径影响中国经济.具体说就是,欧债危机通过影响投资者信心,甚至引发“羊群效应"(亦称从众效应即由于信息不对称,个体投资者的决策受到市场集体决策的影响,使投资者出现从众行为),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中国出口贸易首当其冲,增速入下行通道

我国对欧出口在总出口中的占比高达20%,数据显示,自2010年第2季度开始,我国对欧盟的贸易增速就进入了下行通道.2011年8月份,我国对欧盟的出口增速同比持平,环比仅为—2.6%,低于2000年以来5%的平均水平。前8个月,我国对欧盟的出口同比增长18.5%,低于2000年以来23。9%的平均增速。

潜在偿债风险增加,对国内银行业影响不大

如果希腊退出欧元区,重新启用本国货币,其对各主要货币汇率将大幅贬值,全球汇率将面临难于定价的混乱局面。据了解,目前我国是希腊第三大贸易逆差国,今年一季度逆差额达到9.2亿美元。希腊货币贬值将使其对华债务大幅上升,增加偿债风险。

大宗商品市场、投资信心受影响

欧美经济影响中国的另外一个渠道就是大宗商品市场。和欧美经济相比,中国经济中的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的比重较大,因此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化对中国工业的销售收入和盈利水平有比较大的影响。

关于投资信心渠道,主要是全球股市和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会增加经济下行的预期,打击国内投资者信心。这点在出口制造业和地产业的影响尤其明显。

(2)欧洲债务危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

(一)恐慌情绪在全球蔓延,金融市场动荡加剧

(二)多国金融机构在此次危机中受到波及

以希腊为例,我们从其国债的持有国和地区的分布知,2005-2009 年欧盟地区(不包括希腊)占比达50%,是受希腊债务问题影响最深的地区,而美国和亚洲地区因为持有的债权很少,所以受到的直接影响将非常小。

此外,欧盟地区的银行也认购了希腊绝大多数的债券。希腊对国外银行发售的3000 亿欧元的公司和银行债中,欧洲地区的银行持有的债券规模超过90%,法国、瑞士和德国认购规

3 / 4

模较大.希腊债务危机的爆发使得欧盟各国及其银行将受到直接冲击.

(3)欧洲债务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一)世界经济受影响有限,不会出现系统性风险

欧洲债务问题将深刻影响金融市场、市场预期和经济复苏,未来全球经济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其一,此次债务国经济总量占欧元区比重还不到10%,而且欧元区预算赤字占GDP的比例平均为6%,远远低于美国和日本两位数的赤字水平。

其二,本次债务危机与金融衍生产品导致的次贷危机不同,其杠杆率较低,传染性不强。希腊债务的主要债权方-西方发达国家,在处理债务危机上有比较成熟的经验.而且由于全球宽松的货币政策,欧洲的商业银行不缺乏流动性,欧洲银行不太可能出现巨大损失。

(二)欧元地位和欧元区稳定将经受考验

欧元自启动以来,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已迅速成为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国际货币,金融危机为欧元提升国际地位提供了机遇.但希腊等国的债务问题损害了市场对欧元的信心,如果不能够尽快有效解决,将严重影响欧元的国际地位和欧元区的整体稳定性,欧元区货币联盟模式也将经受严峻考验。

(三)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经济退出策略将受影响

此前,受益于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增长和全球经济的缓慢复苏,各国已开始考虑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策略.但目前各经济体面临政策两难,各国经济增长趋势刚刚确立,全球经济复苏基础不牢固,仍需持续的经济刺激政策维系经济增长和就业;另一方面,新兴市场由于资本流入的增加带来的通胀或通胀预期增强而不得不考虑紧缩政策,欧洲国家持续扩大财政支出又会恶化债务问题,债务危机短期内也难以解决,因此各国退出策略必将受严重影响。

(四)中国所受影响不大,但仍需高度重视和警惕

首先,对欧洲出口或受损。

其次,欧元危机给人民币汇率水平带来了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希腊爆发危机以来,欧元对美元的汇率跌幅已经超过10%,欧元对美元贬值,而人民币名义盯住美元,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的升值压力;另一方面,债务危机可能导致大规模短期国际资本流入,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而人民币升值又会吸引套利资金流入,进一步增强升值预期.此外,近期美国政府不顾世界舆论反对,坚持要求人民币升值,很可能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总之,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会显著增强。

第三,对金融市场有短期影响。受投资者对债务危机忧虑增强影响,短期内中国资本市场受冲击明显。但这种影响目前来看仅仅是短期的,市场下跌后风险将自然释放。

4 / 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37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