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哨淋巴结最新研究荟萃

更新时间:2023-05-31 15:4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乳腺癌相关知识

前哨淋巴结最新研究荟萃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发布时间:2006年6月1日 10时27分

1、前哨淋巴结活检能提高乳腺全切的乳腺癌患者肿瘤分期的准确率

乳腺癌患者在进行保乳手术前的乳腺周围淋巴结定位(Lymphatic mapping)及前哨淋巴结活检已被广泛接受。美国学者最近提出,对于患乳腺癌需要进行乳腺全切治疗的患者,淋巴结定位和前哨淋巴结活检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99名接受了乳腺全切手术患者的回顾性研究,研究人员发现,前哨淋巴结活检预测肿瘤转移的准确率和敏感性分别达到97%和91%,也就是说,只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就可准确进行肿瘤的分期,从而避免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的诸多并发症。

2、安全廉价的美蓝可作为前哨淋巴结着色剂

异硫蓝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乳腺癌局部淋巴引流网的着色和前哨淋巴结的染色。但很多报道显示,异硫蓝引起过敏反应的几率较高,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美国研究人员比较了异硫蓝和美蓝作为着色剂的效果。比较结果显示,在前哨淋巴结活检成功率、发现转移的敏感性等方面,美蓝和异硫蓝的染色效果之间不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因此,研究人员推荐使用安全而又廉价的美蓝作为前哨淋巴结的着色剂。

3、 染色剂单点注射与多点注射对辨认前哨淋巴结无差别

在辨认前哨淋巴结时,染色剂或同位素示踪剂应该单点注射还是多点注射,不同的学者观点不尽相同。美国研究人员通过对730名乳腺癌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发现,单点注射或多点注射淋巴结染色剂或同位素

乳腺癌相关知识

示踪剂,染色剂和示踪剂最终汇入同一个前哨淋巴结中。

4、前哨淋巴结活检引起同侧上肢活动受限的几率低于腋窝淋巴结清扫

荷兰研究人员对204名Ⅰ/Ⅱ期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后发现,接受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大部分人在术后1年仍存在同侧上肢肩关节与肘关节的疼痛和各项活动受限,手的握力较术前明显下降。而只接受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患者,手术1年时仍存在以上不适的患者的几率明显降低。

5、术中前哨淋巴结活检利弊考量

若能在乳腺癌切除手术过程中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并明确肿瘤是否存在淋巴转移,就可避免将患者第二次推回手术室的麻烦,但同时存在漏诊的可能。意大利研究人员对术中活检的可靠性进行了考察。他们选择了402名患有原发性乳腺癌的患者,其中236名在术中进行了前哨淋巴结活检,方法为冰冻切片(FS)或接触印记细胞学检查。结果发现,对于较大的转移灶(macrometastases),术中活检的敏感性较高,而对于微转移灶(micrometastases)则较差。

6、 前哨淋巴结转移的T1和T2期乳腺癌患者无需行腋窝淋巴结清扫

苏格兰研究人员通过对738名乳腺癌患者接受前哨淋巴结活检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情况进行了回顾性研究。738名患者均接受了前哨淋巴结活检,151名经HE染色法发现淋巴结中存在转移;33名患者的前哨淋巴结只进行了免疫组化分析而发现淋巴结转移,其中,28名患者在发现前哨淋巴结转移后又接受了腋窝淋巴结清扫,结果有2名患者在清扫之后发现了更多淋巴结受累,并且这2名患者为T3或T4期浸润性乳腺小叶癌。 根据以上数据,研究人员认为,对于T1和T2期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经免疫组化确定前哨淋巴结存在肿瘤转移后,无需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而应直接进行相应的辅助化疗。

7、 前哨淋巴结发现微转移灶后应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

法国研究人员探讨了前哨淋巴结内发现转移灶后是否应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问题。他们对542名患有原发性单发病灶的T0~T1期乳腺癌患者进行了连续前哨淋巴结活检。在进行活检的525枚淋巴结中,142枚中发现了转移灶,55枚为微转移灶,其中40名患者接受了腋窝淋巴结清扫,6名患者在淋巴结清扫后发现了更多的转移灶。 研究人员指出,在发现前哨淋巴结内的微转移灶后,诸多因素如: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和雌激素受体的存在与否等均无法预测不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安全性。因此,他们主张,发现前哨淋巴结内的转移灶后还是应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

乳腺癌相关知识

8、乳腺癌术前前哨淋巴结活检并不增加肿瘤转移的风险

有学者认为,乳腺癌术前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可能导致肿瘤转移。英国学者对1 890名原发性乳腺癌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全部患者均接受了乳腺癌切除手术,并均在术前进行了前哨淋巴结针吸活检。经过统计分析,研究人员得出结论,前哨淋巴结活检不会增加乳腺癌发生转移的风险,对乳腺癌的预后没有负面影响。

9、应用PCR技术可更准确判断恶性黑色素瘤是否发生转移

恶性黑色素瘤具有很强的转移倾向,是否存在前哨淋巴结的转移是判断恶性黑色素瘤预后的重要指标,而以往应用传统的组织学检查方法很容易漏掉微小的转移灶。意大利研究人员发现,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可成功探测出前哨淋巴结中恶性黑色素瘤的分子标志物酪氨酸酶和黑素瘤抑制蛋白(MIA),从而更准确地探测恶性黑色素瘤的转移灶。

10、 探索宫颈癌的前哨淋巴结

葡萄牙研究人员对51名Figo分期为Ⅰ或Ⅱ期的宫颈癌患者行切除术时,应用着色剂专利蓝来寻找宫颈癌的前哨淋巴结。他们在切除肿瘤之前,在肿瘤周围注射专利蓝溶液。在切除肿瘤并进行盆腔淋巴结清扫后,对明显蓝染的淋巴结独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前哨淋巴结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38.6%、42.8%、10%和80.9%。研究人员认为,在宫颈癌切除术中探测前哨淋巴结并决定淋巴结清扫范围是可行的。

11、探查前哨淋巴结可帮助改善湿疹样乳癌的预后

湿疹样乳癌(Paget's病)往往很早即发生淋巴转移,并且发生转移的患者预后凶险。同时,肿瘤转移到局部淋巴结往往不伴有相应的临床症状。日本研究人员发现,利用淋巴结现象或染色技术可成功定位肿瘤前哨淋巴结,通过活检能较容易地于早期发现肿瘤转移。

12、利用前哨淋巴结指导胃癌手术方案的可行性研究

日本研究人员对癌灶≤4cm的胃癌患者的前哨淋巴结进行了研究。他们在胃癌切除手术开始前15分钟,通过胃镜在胃内壁的4个特定点注射异硫蓝溶液,15分钟后开腹切除肿瘤,同时对周围蓝染的淋巴结进行病理检查。结果发现,对T1及sN0的胃癌应用该方法能准确判定淋巴转移情况,并可据此决定淋巴结清扫范围及术后化疗方案。

13、前哨淋巴结活检用于判断直肠癌分期

前哨淋巴节活检在临床上已被用来探查乳腺癌及恶性黑色素瘤等肿瘤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美国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多中心临床研究,探讨了前哨淋巴结活检在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发现,由于直肠癌转移途径的多样性以及肠系膜淋巴结分布的明显个体差异的存在,只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很难准确完成直肠癌的分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bu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