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切口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区域淋巴结清扫中的临床应用

更新时间:2023-12-04 03:3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改良切口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区域淋巴结清扫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杨昆宪 唐晓丹 牛恒 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3年第05期

【摘要】 目的:探讨颈前弧形切口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区域淋巴结(Ⅱ、Ⅲ、Ⅳ、Ⅵ)清扫的临床应用,寻找避免甲状旁腺损伤的有效方法。方法:观察组45例采用颈前弧形切口对甲状腺乳头状癌行选择性的颈部区域淋巴结(Ⅱ、Ⅲ、Ⅳ、Ⅵ)清扫术,手术开始时先在甲状腺前被膜下甲状腺组织内注射亚甲兰,使VI组等淋巴结染色以利于清扫时辨认,手术时劈开患侧胸锁乳突肌胸以利于暴露颈鞘清扫II、Ⅲ、Ⅳ组淋巴结。同时设对照组40例行功能性淋巴结清扫术。结果:观察组术后发现颈淋巴结转移14例;对照组术后发现颈淋巴结转移11例,两组患者手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52)。经甲状腺前被膜下甲状腺组织内注射亚甲兰后,颈部淋巴结蓝染明显,以VI区淋巴结尤明显。观察组出现手术后不同程度手足及面部麻木或手足抽搐3例;对照组出现1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9)。观察组术后5年内发现颈后区域淋巴结或(和)远处转移4例,对照组发现2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37)。结论:颈前弧形切口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行选择性的颈部区域淋巴结清扫术不增加手术后颈后淋巴结及远处的转移,手术简单,切口小创伤小;手术中用亚甲兰标记淋巴结可有效防止清扫淋巴结时误伤甲状旁腺,有临床实用意义。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区域淋巴结清扫; 甲状旁腺损伤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05.010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约占甲状腺癌的70%,恶性程度相对较低,预后较好,但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清扫气管食管沟淋巴结(VI组)时,易损伤甲状旁腺致患者手术后手足抽搐,在清扫颈淋巴结时需要使颈部切口足够大时才能完成手术。能否通过仅有颈前弧形切口行区域淋巴结清扫术目前尚未见报告,手术清扫气管食管沟淋巴结时如何才能有效避免甲状旁腺的损伤?本研究对以上问题进行临床实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5例患者系本院2000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均为乳头状癌,手术前B超检查提示,病灶局限于甲状腺一侧,无明显V区淋巴结肿大。男11例,女34例,年龄最大43岁,最小18岁,平均37岁,UICC分期均为Ⅰ期。同期设对照组40例,男9例,女31例,年龄最大42岁,最小16岁,平均36岁,UICC分期均为Ⅰ期。两组患者手术后均给左旋甲状腺素片替代治疗。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uo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