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与口才教案(吴碧辉)

更新时间:2023-03-19 17:20:01 阅读量: 人文社科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配套高职公共基础课教材《演讲与口才》(第二版)陈岗林编著教案比较系统

教系(部): 课程名称: 教学学期: 教学时数: 授课班级: 主讲教师:案人文社科系 演讲与口才 2012—2013 学年第一学期 38 课 时 113 中职酒店服务与管理班 吴碧辉

配套高职公共基础课教材《演讲与口才》(第二版)陈岗林编著教案比较系统

配套高职公共基础课教材《演讲与口才》(第二版)陈岗林编著教案比较系统

课程授课计划课程名称 教学学期 授课班级 课程教学总学 时 理论课课时 实践课课时 课程教学内容 所对接的职业 工作与其职业 能力要求 演讲与口才 2012 —2013 学年第 一 学期 113 中职酒店服务与管理班 38 28 教室、黑板、粉笔 10 教学课时 38 课时教学场地要求本课程是所有职业教育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社交口才能力、职场 的口才技巧也是职业院校学生必须培养和掌握的,演讲与口才的基本理论知 识为学生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知识目标 课 程 教 学 目 标掌握演讲与口才的基本理论知识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社交口才能力、职场口才技能态度目标树立正确健康的人生观和职业态度教学重点与难 点重点:有声语言、态势语言、命题演讲、即兴演讲、辩论演讲、社交口才、 求职应聘口才及演讲者心理素质的培养等。 难点:演讲者的心理素质及必备的修养与能力的培养。教学支撑环境 与教学资源教室、黑板、粉笔、多媒体主要教学方法 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实训法

配套高职公共基础课教材《演讲与口才》(第二版)陈岗林编著教案比较系统

配套高职公共基础课教材《演讲与口才》(第二版)陈岗林编著教案比较系统

理论教学课时分配表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章节名称 第一篇 基础篇 第一讲朗诵艺术 第二讲科学思维 第三讲素质修养 第二篇 口才篇 第四讲社交口才 第五讲谈判口才 第六讲推销口才 第七讲求职口才 第八讲辩论口才 第九讲领导口才 第十讲 导游口才 第三篇 演讲篇 第十一讲 演讲技巧 第十二讲 竞职演讲 第十三讲 即兴演讲 第十四讲 命题演讲 理论学时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备注合计28

配套高职公共基础课教材《演讲与口才》(第二版)陈岗林编著教案比较系统

实践教学课时分配表序号 1 2 实验(训)项目名称 普通话 演讲 学时 4 6 备注合计101

配套高职公共基础课教材《演讲与口才》(第二版)陈岗林编著教案比较系统

教 学 进 程 表周别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授课内容摘要 课程介绍、演讲基础 第一篇 基础篇 第一讲朗诵艺术 第二讲科学思维 第三讲素质修养 赏析经典演讲 第二篇 口才篇 第四讲社交口才 第五讲谈判口才 第六讲推销口才 第七讲求职口才 第八讲辩论口才 课堂作业:辩论 第九讲领导口才 第十讲 导游口才 讨论课 第三篇 演讲篇 第十一讲 演讲技巧 第十二讲 竞职演讲 第十三讲 即兴演讲 即兴演讲训练 第十四讲 命题演讲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多媒体 需用时间 2 课外作业 教具 备注2

配套高职公共基础课教材《演讲与口才》(第二版)陈岗林编著教案比较系统

周别 20授课内容摘要 命题演讲、考试需用时间 2课外作业教具备注3

配套高职公共基础课教材《演讲与口才》(第二版)陈岗林编著教案比较系统

《演讲与口才(普通话) 》课程参考文献一览表序号 书名(或文章名) 作者 出版社(刊名) 年/ 期不限占考试内 容比例论语必 读 书 目普通话水平测试专用教 材(修订版)孔子及 其弟子 普通话 水平测 试研究 组、 普 通话培 训研究 中心不限中国和平音像电子出版社不限10%最后一次演讲闻一多 林肯不限不限不限不限必 读 文 章我有一个梦想5%推 荐 书 目推 荐 文 章4

配套高职公共基础课教材《演讲与口才》(第二版)陈岗林编著教案比较系统

第 一 教学单元(基础篇)教案教学内容 授课班级 演讲概述 113 中职酒店服务与管理 教学课时 2 课时教学内容对接的 职业工作与 职业能力要求1.掌握演讲的含义、演讲者必备的条件; 教学目标 2.理解演讲的意义、特征,提高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 3.了解演讲的类型,演讲与口才的关系。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支撑环境与 教学资源 主要教学 方法与手段演讲的含义、演讲者必备的条件 黑板、粉笔、教案讲授法、讨论法、实训法学生课外 学习任务教学小结演讲活动是一种源远流长的社会现象,始终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发展。古今中外,凡 是历史发展的重要关头,凡是社会激烈变革之时,演讲的特殊功能就越表现得突出。在西方, “舌 教 学 过 程 头、金钱、电脑”已成为三大战略武器。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随着物质文明建设 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飞跃发展,演讲之风也蓬勃兴起,各种类型的演讲活动广泛开展,研究和传播 演讲学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那么,什么是“演讲”呢? 第一节 演讲的内涵和特征5

配套高职公共基础课教材《演讲与口才》(第二版)陈岗林编著教案比较系统

一、演讲的概念 演讲又称“讲演”或“演说”,是一种对众人有计划、有目的、有主题,系统的、直接的带 有艺术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也被视为“扩大的”沟通。 演讲是演与讲的有机结合。它是一种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演讲者凭借有声语言和相应的体态语 言,郑重系统地发表见解和主张,从而达到感召听众、说服听众,教育听众的艺术化的语言交际 形式。“演”与“讲”在演讲实践活动中,在传递信息的时候,并不是平分秋色,各占一半。二 者虽然需要和谐统一,但不是一加一等于二的统一,而是以“讲”为主,以“演”为辅,互相交 织、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统一。在这里“讲”是起主导作用,起决定因素的,而“演”则必须 建立在“讲”的基础上,否则它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如果平分秋色或颠倒了这一关系,也就不 称为演讲了。所以,只有既“讲”且“演” 以“讲”为主,以“演”为辅,既是听觉的,又是 , 视觉的,兼有时间性和空间性艺术特点的综合的现实活动,才是演讲的本质属性,这是演讲区别 于其他现实口语表达形式和艺术口语表达形式的关键所在。 二、演讲的特征与分类 (一)演讲的特征 1、现实性 2、综合性 3、直观性 4、鼓动性 5、工具性 6、艺术性 (二)演讲的分类 根据演讲活动的特征和不同的分类依据,可以把演讲分成如下类型: 1、按照内容分:有政治演讲、生活演讲、法庭演讲、学术演讲、教育演讲、宗教演讲等。 2、按照形式分:有命题演讲、即兴演讲、辩论演讲等。 3、按照目的分:有说服性演讲、鼓动性演讲、传授性演讲、娱乐性演讲等。 三、演讲的物质传达手段 任何一种带有艺术性的活动,都有其自己独特的物质传达手段,形成自己特殊的规律,揭示着自 身活动的本质特点。演讲活动自然也不例外,演讲者要想发表自己的意见,陈述自己的观点和主 张,从而达到影响、说服、感染他人的目的,就必须通过与其内容相一致的传达手段。 作为演讲的传达手段主要有:有声语言、体态语言和主体形象。 1.有声语言(讲) 有声语言是由语言和声音两种要素构成的,是在演讲活动中传递信息、表达思想最主要的媒介和 物质表达手段,它是演讲者思想感情的载体,以流动的方式,运载着演讲者的主张、见解、态度 和感情,将其传达给听众,从而产生说服力、感召力,使听众受到教育和鼓舞。6

配套高职公共基础课教材《演讲与口才》(第二版)陈岗林编著教案比较系统

我们对有声语言的要求,则是吐字清楚、准确,声音清亮圆润、甜美,语气、语调、声音和节奏 富于变化,要注意形式美和声音美。它具有时间艺术的某些特点,是听众听觉的接受对象和欣赏 对象。 2.体态语言(演) 体态语言就是演讲者的姿态、动作、身势、手势、表情等;它是流动着的行体动作,辅助有声语 言承载着思想和感情,诉诸于听众的视觉器官,使听众产生与听觉同步的效应,加强了有声语言 的表达效果。 3.主体形象 演讲者是以其自身出现在听众面前进行演讲的,所以它必然以整体形象,包括形体、仪表、着装、 发型、举止神态等直接诉诸于听众的视觉器官。而整个主体形象的美与丑、好与差,在一般情况 下,不仅直接影响着演讲者思想感情的表达,而且也直接影响着听众的心理情绪和美感享受,这 就要求演讲者在自然美的基础上,要有一定的艺术美。而这种艺术美,是以演讲者本人为依托的 现实的艺术美,它不同于舞台艺术的性格化和表演化的艺术美。这就要求在符合演讲特定活动的 前提下,注意朴素、自然、轻便、得体,注意举止、神态、风度的潇洒、大方、优雅,只有这样, 才有利于思想感情的表达,有利于取得演讲的良好效果。 四、演讲的作用 (一)对社会的作用 1、驱邪扶正,形成正确的舆论,促进社会文明发展 2、培养高尚美好的情感,促进人类文明建设 3、演讲是传播和推广科学知识的有效途径 4、唤起听众的行动和实践 (二)对演讲者个人的作用 1、使自己迅速成才 2、改善人际关系 五、实训练习 实训内容:自我介绍7

配套高职公共基础课教材《演讲与口才》(第二版)陈岗林编著教案比较系统

第 一 教学单元(基础篇)教案教学内容 授课班级第一讲 科学思维113 中职酒店服务与管理 教学课时 2 课时教学内容对接的 职业工作与 职业能力要求 1. 形成正确而又敏捷的思维,协会科学而又机灵的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思 维习惯。 2. 学会联想和想象。 3.明确课程的总体情况,把握演讲的一般特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了解科 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思维含义、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 思维方法 黑板、粉笔、教案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支撑环境与 教学资源 主要教学 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实训法学生课外 学习任务教学小结教 学 过 程基础知识 科学的思维方法,即包括人们思考问题、认识问题的方法。它是人们在长期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 界的活动中逐步总结出来的,它能帮助人们在认识世界的活动中少走弯路,少犯错误,能提高人 们认识世界、进而提高人们改造世界的能力。 一、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1、 什么是分析与综合? 分析:是把对象分解为各个要素,并分别加以界定、阐释、研究的思维方法和过程。 综合:是把分解开来的各个要素结合起来组成一个整体的思维方法和过程。 2、为什么要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1)客观依据——是由事物的整体与部分密不可分的 客观性决定的; 分析与综合相结合事物可以分为两类:8

配套高职公共基础课教材《演讲与口才》(第二版)陈岗林编著教案比较系统

一是“作为整体的事物”,整体是部分的有机组成,所谓“整体”是对事物的一种“静态”理解 二是“作为过程的事物”,过程是阶段的有机联结, 所谓“过程”是对事物的一种“动态”理解,整体 是个过程,过程也是整体。 事物自身的整体和部分的辨证统一关系,决定了认识它的时候必须既分析又综合,分析与综合相 结合,这是由客观事物客观辨证性质决定的 (2)重要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需要。只有对各个要素作周密的分析,才可能从整体上进行正 确的综合,从而真正认识事物;同时也只有对事物各个要素从内在联系上加以综合,才能正确地 认识整个客观对象。 3、分析与综合的联系 (1)分析与综合相互依赖。综合以分析为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前提。 (2)分析与综合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相互过渡。一分方面是分析向综合的转化;另一方 面是综合向分析的转化。 4、怎样运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方法? (1)总体说来,要在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在综合的指导下深入分析。 (2)具体而言,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很多。具体学科的内容、具体问题的内容不同,分析与 综合的具体方法就不同。 各种分析与综合的具体方法的共性都要求立足于社会实践,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坚持唯物辩 证法。 (3)贯穿于分析与综合相结合方法的核心是矛盾分析的方法。做到:对矛盾各方面及其关系既分 析又综合;对事物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既分析又综合;对其他各种矛盾关系既分析又综合。 二、 合理想象 在分析综合的思维过程中,如果伴随着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人们的认识能力会得到进一步的 发挥。培养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要注意:一是要善于发现问题;二是要敢于超越;三是务必积 累知识,把握已知规律;四是要正确对对待灵感和顿悟;五是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合理想象力 1、 什么是合理想象? 想象是一种令人惊奇的思维能力。合理想象是立足已知事实,根据已知规律充分发挥人的思维潜 能。 2、为什么要有合理的想象? 合理想象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着重大的作用。 它是推动事物发展必然要求。 具体地说: (1) 合理想象可以促进人们提出假说,发展认识。 (2)合理想象是科学发明的重要途径。 (3)合理想象也是“思想实验”的重要途径。 3、怎么进行合理想象? 合理想象必须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机结合,不能不立足客观事实、不根 据规律的胡乱猜想。9

配套高职公共基础课教材《演讲与口才》(第二版)陈岗林编著教案比较系统

第 一 教学单元(基础篇)教案教学内容 授课班级 教学内容对接的 职业工作与 职业能力要求 教学目标 1.掌握有声语言表达、语词、句式的运用要求 2.通过分层训练,使学生掌握普通话发音 3.有声语言训练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支撑环境与 教学资源 主要教学 方法与手段 区别平舌音与翘舌音、鼻音与边音的发音方法、有声语言训练 黑板、粉笔、教案 第二讲 朗诵艺术 113 中职酒店服务与管理 教学课时 2 课时讲授法、讨论法、实训法学生课外 学习任务教学小结演讲主要是运用有声语言来传递信息,说服听众,因此演讲者必须使用普通话,使听众听清 教 学 过 程 听懂,以取得演讲的最佳效果。在演讲中对有声语言的要求,可以从有声语言的词、句运用和表 达形式两个方面来谈。 一、演讲中使用有声语言语词、句式的运用要求 从语言的使用角度看,演讲中有声语言表情达意要准确、简洁、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语词和结 构简单的句式。 (一)准确 准确就是指用语表达正确,有科学性、合乎人类共有的逻辑规范。准确的语词才能表达深刻的思 想,才能达到交流思想感情的目的,语词准确是对演讲用语的首要要求。 (二)简洁 简洁就是指用最少的字句准确地表达出所要陈述的思想内容,言不在多,达意则灵。10

配套高职公共基础课教材《演讲与口才》(第二版)陈岗林编著教案比较系统

(三)通俗 通俗就是指语言浅显易懂,容易被观众理解与接受。在遣词造句时,少用书面语及生僻词、晦涩 的词,多用清楚明快、上口入耳的常用词,尽量少用修饰限制和并列成分,多用简短的句子。 (四)形象生动 要想使有声语言表达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之以义、导之以行,还要求语言生动形象。多使 用形象化的语言、幽默诙谐的语言以及修辞。 二、演讲中有声语言表达形式要求 (一)嗓音洪亮、圆润,不求夸张 (二)吐字清晰、有力,连贯流畅 (三)节奏分明、适度,变化有序 (四)感情充沛、真挚,全身心投入 三、有声语言训练 (一)归音吐字训练:要求纯正、饱满、自然 1、普通话的含义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 民族共同语。 2、 声母训练 普通话声母:按汉语语音传统的分析法,一个音节可以分为声母、韵母、声调几部分。声母指音 节开头的辅音(发音时气流通过口腔或咽喉受到一定阻碍而形成的音) ,如 bēnpǎo(奔跑)两个音 节中的 b 和 p,dìtiě(地铁)两个音节中 d 和 t。 普通话由辅音充当的声母有 21 个,还有一个零声母。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3、平、翘舌音训练 训练要领:z c s 发这三个声母时,舌头平伸,舌尖与上赤背接触形成阻碍。zh ch sh 发音时,舌尖上翘,与硬腭前部接触形成阻碍。 对比训练:早—找 从—虫 自立—智力 资源—支援 粗布—初步 推辞—推迟 苏—书 擦车—叉车 三角—山脚 缩—说 资—知 史记—死记 主力—阻力 春—村 栽花—摘花 征兵—增兵 三—山 损—顺师长—司长 照旧—造就绕口令训练: (1)这是蚕,那是蝉。蚕常在叶里藏,蝉藏在树里唱。 (2)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十不能说成四,四也不能说成十。若是说错了, 就要误大事 。 4、鼻音与边音辨正训练 训练要领:发鼻音 n 时,软腭、小舌下降紧贴舌根,这时口腔通路关闭,鼻腔通路打开,气流振 动声带,在鼻腔产生共鸣,从鼻腔流出。发边音 l 时,软腭、小舌上升,堵住鼻腔的通路,气流 振动声带,从舌的两边流出。11

配套高职公共基础课教材《演讲与口才》(第二版)陈岗林编著教案比较系统

对比训练:老—脑刘—牛路—怒类—内赖—耐年—连 老路——恼怒新粮——新娘 旅客——女客 呢子——梨子 褴褛——男女 女伴——旅伴 留念——留恋 难住——拦住 浓重——隆重绕口令训练:牛郎年年恋刘娘,刘娘连连念牛郎;牛郎恋刘娘,刘娘念牛郎;郎恋娘来娘念郎。 老龙恼怒闹老农,老农怒恼老龙,农怒龙恼农更怒,龙恼农怒龙怕农。 (二)呼吸与共鸣训练 1、呼吸 将自然状态的呼吸转为胸膈呼吸法的训练方法: (1)快吸训练 (2)慢吸训练 (3)节流训练 (4)补气训练 2、共鸣 (1)扩大共鸣腔 (2)控制舌头 (3)均衡紧张 (4)协同动作 (三)语调训练 语调是由音量的高低强弱、音调的抑扬顿挫、节奏的起伏快慢和语速的停顿连接构成的一种调式。 语调可分为平调、升调、曲调、降调。语调的训练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1、重音(一句话中听起来格外清晰、醒目之处,是诗眼、句子精华所在,也就是语句目的所在。 ) 重音是有声语言表情达意需要着重强调的词、短语或某个音节,它分为词重音和句重音两种。句 重音是语句中用声音形式着意强调的部分,一般分为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 (1)语法重音:根据语法结构特点而把句子的某个部分予以强调的。 (2)逻辑重音:为了表示特殊的意思和感情,将句子中的某个词语突出强调的。 重音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重音可以重读、可以轻读、长读、顿读、变读等,强中加强法、低中 见高法;快中显慢法;实中转虚法;连中有停法,多种表达方式结合起来使用。 2、停连 停连包括“停”和“连”两个方面,“停”是指停顿,“连“是指连接,停顿是指口语表达时段 落之间、语句中间、句末出现的语音间歇,它主要是对句子实行组织区分,使语意准确、层次清 晰。它是构成语调的重音因素,也是演讲者生理需要和文章表达需要,一般分为语法停顿和逻辑 停顿两种。 (1)语法停顿:为反映句子、句群等结构关系而作的停顿,一般以标点符号为准,顿号停顿时间 最短,顿号<逗号<冒号、分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省略号、破折号可长可短。 (2)逻辑停顿:指在没有标点的地方,为了强调语意、观点或表达某种感情所作的停顿,或者在12

配套高职公共基础课教材《演讲与口才》(第二版)陈岗林编著教案比较系统

有标点的地方所作的比原来短的停顿。 连接主要有直连和曲连两种。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该连不连,语义难全;有断有连,方能扣人心弦。 ” 停顿位置和时间的确定,主要考虑区分语意、表达感情、表示强调。 根据停连的位置和时间,停连被划分为 10 类:区分性停连、呼应性停连、并列性停连、分合性停 连、强调性停连、判断性停连、转换性停连、生理性停连、 回味性停连、灵活性停连。 3、语气 语气是指朗读时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和具体的声音形式。 语气有具体的思想感情的色彩,喜、怒、哀、乐、爱、恶、惧等等。 爱——气徐声柔——“宝宝,过来让妈妈抱抱。 ” 憎——气足声硬——“他爸,你赶紧过来一下。 ” 喜——气满声高——“女士们,先生们,当阳光以饱满的激情拥抱泥土,当雨水以甘甜的声音呼 唤禾苗,又一度春风临界,我们迎来高先生和林小姐的新婚大喜。 ” 悲——气沉声缓——“周总理,你在哪里,我们想念你呀,想念你。 ” 惧——气提声凝——“不,别这样,不要,不要。 ” 怒——气粗声重——“你难道就这么对待我吗?你这人太没有良心了。 ” 急——气短声促——“快,快,敌人马上追上来了。 ” 语气的丰富多彩决定了其声音形式的千变万化,具体的色彩,要通过具体的声音形式表现出来, 总体要求是:从内容出发,以准确、具体的思想感情作为依据,通过声音的高低、轻重、快慢、 虚实、明暗、刚柔等的对比,达到朗读目的。 (四)节奏 语速是指朗读时由思想感情的波澜起伏所造成的声音上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回环往复的形式, 一般分为高亢型、紧张型、轻快型、低缓型、舒展型、凝重型 六种类型。 四种技巧的关系: 停连,解决词、词组、句子、段落、层次之间的疏密关系,是语义完整清晰,感情隐现得体。 重音,解决句子、段落中的主次问题,使语言目的明确,重点突出。 语气,把握每一个语句的走向、态势、色彩、分量,是朗读技巧的核心。 节奏,控制全篇语流的快慢疾徐,在回环往复中奠定全篇的基调。 他们不是孤立地各行其职,而是作为一个整体,是有声语言流动中的和声,不能割裂开来,而是 要出神入化,变为朗读者熟练的习惯。 实训一:朗诵比赛 实训二:欣赏优秀演讲辞《在葛底斯堡国家烈士公墓落成典礼上的演说》并模拟演讲。13

配套高职公共基础课教材《演讲与口才》(第二版)陈岗林编著教案比较系统

第 一 教学单元(基础篇)教案教学内容 授课班级 教学内容对接的 职业工作与 职业能力要求 1.了解演讲者必备的几个条件 教学目标 2.掌握演讲者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训练方法 3.加强在观察、记忆、联想、口头表达、应变等方面的训练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支撑环境与 教学资源 主要教学 方法与手段 黑板、粉笔、教案 第三讲 素质修养 113 中职酒店服务与管理 教学课时 2 课时讲授法、讨论法、实训法学生课外 学习任务教学小结第一节 演讲者的心理素质 演讲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精神劳动,不仅是对演讲者的思想水平、文化修养、表达能力等的一次全 面考察,也是对演讲者心理素质的一次严峻考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顺利进行演讲的前提条件, 也是演讲取得理想效果的可靠保证。 一、演讲者良好心理素质在演讲中的作用 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增强演讲者的信心和勇气,保持稳定的情绪,而情绪的稳定是语言与动作稳定 的前提和基础。 良好的心理素质能提高演讲者在演讲过程中的观察、感知、注意、情感、思维能力。 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应对临场突变以及帮助演讲者在演讲后总结经验教训,积累经验。 二、演讲者必备的心理素质 (一)自信 自信是演讲成功的非常重要的心理素质。表现在对演讲的内容、观点、合理性、正义性、可行性 的深信不疑,更确切地说,是坚信自己一生追求的真理、所从事的事业、所信奉的主义、所期待14教 学 过 程

配套高职公共基础课教材《演讲与口才》(第二版)陈岗林编著教案比较系统

的目标是合理的、美好的,完全可以实现的。 自信不够就容易产生怯场等心理障碍,而心理障碍的产生主要有这样一些原因: (1)陌生感 (2)自卑感 (3)过度期望 (4)有失败经历 (5)听众或环境干扰 (6)准备不足 排除演讲时心理障碍的有效方法: (1)正确看待怯场现象 (2)排除各种杂念 (3)做好演讲的充分准备 (4)勤学苦练 (二)执著 执著就是坚持和投入,对自己所持的理想、信仰、主张、目标,以献身的精神百折不饶地、满腔 热情地奉行和实现。 (三)真诚 在听众面前以诚待人,真诚表现在对人的尊重,对事、对理持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表现 在演讲者的一言一行、神态甚至服饰上。 第二节 演讲者必备的修养 一、演讲者要有先进、科学的思想 演讲的目的是教育人、启迪人,提高听众的思想认识、文化水平。这就要求演讲者必须具备先进 的科学的思想,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听众。 二、演讲者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具体来说主要有四个方面: 1、政治道德 2、职业道德 3、社会公德 4、伦理道德 三、演讲者要有丰富渊博的知识 丰富的学识是演讲成功的基本条件,需要不断地了解新知识、博览群书,跟上现代文化发展的步 伐。15

配套高职公共基础课教材《演讲与口才》(第二版)陈岗林编著教案比较系统

第三节 演讲者必备的能力 一、敏锐的观察能力 体现在:准备前能从普通的生活中获取大量素材,通过分析判断从中发现反映生活本质和社会主 流的题材;演讲中可以帮助演讲者了解听众的表情、心理以及场上的气氛变化,及时调整演讲内 容、方式和节奏;演讲后,可以让演讲者从周围人的反映中综合分析自己成败的原因,总结经验。 二、丰富的想象能力 三、较强的记忆能力 四、良好的表达能力实训:想象与联系训练1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evj.html

Top